王琳:如果被抢的不是钟南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2:47
如果被抢的不是钟南山
在广州究竟有多少人遭遇过飞车党的抢夺,官方并未提供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在我们的生活经验里,这个比率并不低。被抢的钟南山院士也认为“类似的事件已不算新闻”。据钟介绍,近几年来,他周围的不少朋友都被抢过,“包括我们研究所的副所长”,“只是没想到也会轮到我一回”。
如此说来,钟南山院士街头被抢,也算不上是一件令人多么诧异的新闻。但奇就奇在,钟院士的电脑在被抢10天后警方就原封不动地给找回来了。大批网友纷纷质疑,破案神速是否源于飞车党和警方原本就有某种“默契”?
无证据的指责,很有些“有罪推定”的味道,但却是建立在网友对破案经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更结合了诸多网友的直接生活经验。以市民的角度看来,这样的质疑也算是一种合理的推测了。6月22日,国内较有影响的《南方周末》以“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为题,介绍了警方破获的详细过程,对网民的质疑予以公开辟谣。
然而从网友的反馈意见来看,这一报道非但未能“辟谣”,反而因信息的披露使网民对警方打击“两抢”产生了新的怀疑。最典型的质问莫过于,假如不是钟南山被抢,警方的破案还能否如此神速?
假如不是钟南山被抢,是否还会有“省委书记的批示”?我想肯定不会。同样的道理,假如不是钟南山被抢,大抵也不会成立“级别很高的专案组”,更不会有“分局局长担任组长,市局两位副局长亲临指导”。至于紧急下发协查通报、大规模的蹲点守候、全方位的严密布控,对于一宗抢夺个案来说,也属奢侈。在各大新闻网站的留言板上,同样遭遇过被抢经历的网民用自己的经验回答了这一质问,作为普通公众的网民显然是无法“享受”到这样豪华的侦破组织和侦破行动的。
当然,我们应该感谢钟南山,正因为他的电脑被抢,所以才有“警方意外查获了被抢手机83部、手提电脑28部”,且据说已经有部分找到了事主。如此“蝴蝶效应”,恐怕连抢匪也未曾预料得到。聪明的抢匪从钟南山案中大概会有所醒悟,被抢面前可不能做到“人人平等”,若一不小心犯案犯到了精英的头上,不但本次作案会“竹篮打水”,还会殃及以往各次抢夺的战利品,可谓得不偿失。
而我们所寄予了莫大期望的警察,能否从钟南山被抢一案中,醒悟到破案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钟案的破获,除却“领导高度重视”之外,在侦查手段上也并未脱离“蹲点”、“布控”、“排查”等老三样。这些日常的手段,为何就不能日常性地应用在普罗大众的个案之上?
须知,对于每一宗抢夺而言,抢匪挑战的都是同样的法律;对于每一个被害人而言,他们期望的都是同样的正义。
王琳
王琳:如果被抢的不是钟南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卫生局长的女人“武艺十八般”(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罗士圈:城市危改的民本模式(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民主与法制时报 阮占江:警惕“超女”民主娱乐化背后的商业陷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法学专家眼中的高莺莺之死(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解秘杨湘洪事件(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8-11-3) 高一飞:虐囚主犯被判死刑体现了法律尊严(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张培元:“三玩市长”的权力是谁给的?(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5-1) “沈阳嫖娼疑案”的台前幕后(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4-24) 洪巧俊:农民的生命为何如此脆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6-26) 王昭耀:想做坦白从宽的典型(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12-11) 沸腾:盗贼为何专门盗抢一把手(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6-26) 最高检挂牌督办力摧“护黑伞”(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0) 防范贪官洗黑钱必须财产公开(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0) 妇联副主席委身风水先生酿惨剧(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审视中国官员出国培训热(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1) 陶杨:律协选举不民主是社会的不幸(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8-6-30) 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贪污受贿数千万(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4-9) 罚不了400 万,县领导没面子(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5-8) 吴应海:请卫生部长立个军令状(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5-15) 实习记者“失实报道”牵出特大窝案(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2-20) 承德外八庙风景区建豪宅(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9-4) 河南一官员买官被骗65万(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