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失实报道”牵出特大窝案(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2-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7:40
当前位置: 旧 闻
《反贪局专案》披露旧案“内幕故事”——
实习记者“失实报道”牵出特大窝案
毫无疑问,侦破四川省交通厅以厅长刘中山、副厅长郑道访为首,并导致该厅 17 名处级以上干部锒铛入狱的特大贪污受贿窝案,是四川省检察院近年来取得的最为重大的战果。应邀为四川省检察院筹划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的编剧罗学蓬,把当初几位检察官口中流泻而出的一个个精彩纷呈而又鲜为世人所知的“内幕故事”,在《反贪局专案》一书中首次详细披露……
普通经济案涉嫌桃色引关注
刘中山、郑道访已成为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捞取大量金钱的典型代表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导致刘、郑二人东窗事发的直接原因,则是因为四川交通厅物资供应处处长甘业民最先落网并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更少有人知道:这样一桩特大贪污受贿窝案进入检察官的眼中,却是成都某报的一名“懵懵懂懂、少不更事”的记者周正(化名)用自己的惊人之举,为警方提供出的重要线索。
这是一个带点儿黑色幽默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起因委实简单:成都一位名叫谌虹的少妇状告某投资公司老板黄某违反合同,不仅到期未支付她应得的红利,而且当她愤怒地要求黄老板退回其 100 万投资时,黄老板竟以种种借口拒不归还。谌虹起诉前,黄老板已因非法集资诈骗罪锒铛入狱。
显然,这不过是一桩并无任何传奇色彩的普通经济纠纷。但是,该案却有三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一是,谌虹不仅年轻,不到 30 岁,而且美艳惊人,言她“貌可倾国”想必会有些夸张,但在美女如云的九里三分锦官城中,谌虹肯定也属于容易让男人眼睛陡然一亮的一位绝色佳人。
其二是,有着如此倾城之貌的谌虹,年纪并不大,哪儿能够拿出 100 万来投资?
其三是,谌虹几年前尚是一家效益不好企业的青工,据说下岗后的谌虹仗着自己的过人条件,很快便进入成都一些富翁云集的场合,并且大红大紫起来。
鉴于以上三点原因,当本案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法庭的爆满,自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本案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对后来事情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原告谌虹的一位朋友出庭为其作证。此人向法庭证明,谌虹向黄老板的公司投资 100 万的两次会谈,他均在场,也是唯一的证人。
这位证人姓甘名业民,时任四川省交通厅物资供应处处长。笔者从检察官们口中得知,四川省交通厅当时其他的在建工程略去不提,仅是正在修建的七条高速公路所需的物资,便无一不经过这位甘处长之手。那是上百亿之巨——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的天文数字!
实习记者从同学身上得猛料
四川省交通厅与武侯区人民法院近在咫尺,甘处长为何敢于不惧瓜田李下之嫌公开上庭替一位绝代佳人两肋插刀?公字号的大富翁与这位美妇人之间究竟有何超出常人的关系?
而这些问题的本身便足以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中国报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除了首都北京与处于开发前沿的广东,便当数天府之国中心的成都。成都的《×××报》,便是《四川日报》属下的一份子报,他们派出的实习记者也深受报业竞争的冲击……
以下,便是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开庭时出现的几组画面:
画面一:几名法官正襟危坐。旁听席上坐得满满的,其间,还有几名胸前挂着照相机的记者。
原告席上,坐着容貌出众的原告谌虹与律师。
戴着手铐、身穿黄马甲的黄老板孤零零地坐在被告席上。
审判长:“现在,由原告证人甘业民出庭作证。”
甘业民神色镇定地走上证人席,回答审判长的程序性提问。
旁听席上,周正和同学埋着头低声说话。
同学:“周正,你跑到这法庭上能挖到什么内幕猛料,我告诉你,这案子可没法庭上说的这么简单哩。你看看那位女原告,临风玉树,光彩照人,这样的人间尤物,能没有点精彩故事?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我告诉你吧,她和我们交通厅物资供应处的甘业民处长过从甚密,密到什么程度,你恐怕怎么想象都不会过分。”
周正大感兴趣:“老同学,你可不能不帮帮我啊!不弄出点叫座的猛料,让老总高兴高兴,我这个实习记者,还得继续实习下去呀。”
同学:“这儿说话不方便,走,我们到洗手间去抽烟,接着说,我啥都告诉你。”
画面二:法院洗手间里。同学正与周正抽着烟交谈。
同学:“这位叫谌虹的女原告,一次就被骗了 100 万……老兄, 100 万呐,那是个什么概念?一个不到 30 岁的年轻女人,她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让人骗?她能一次拿出 100 万让人骗,就完全能够证明她还有不会少于这 100 万的钱,这是投资人的基本常识,没有一个搞投资的会倾家荡产地把自己的全部资金都押在一宝上,我可以对你这老同学说一句大实话,这钱,肯定是甘业民的。”
周正:“甘业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处长,他能有这么多钱?”
同学:“亏你还是个满天飞、遍地钻的记者哩,对我们交通厅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告诉你吧,现在的交通厅,早已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随着中央西部开发的热劲儿,全省已经建好的不算,眼下正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就有七条,国家每年下拨给厅里上百个亿,眼下吃路费的全都暴发了。在我们厅里,十来万算贫下中农,百来万算富农,上千万的地主老财,至少也有好几十个。交通厅里如今的三大肥缺就是物资供应处、高速公路管理局、计财处,这三个部门的头儿,只要自己有胆儿收钱,那百元一扎的大票子就会像洪水一样涌来,能把他们的房子塞满。”
周正:“看你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模样,你现在肯定早已越过了贫下中农线,介乎于富农和地主老财之间吧?”
同学讪讪地:“我一个小小的办事员算个啥?手中没权,整日琢磨着想腐败……呃,也没腐败的条件哩。”
同学把烟头扔进便池里:“可能法庭辩论开始了吧。走,进去听听。”
周正:“你今天可是帮我的大忙了!”
同学:“唉,你千万别把我刚才说的弄到报纸上去了,要是惹出麻烦,我可不承认。”
周正:“你放心,你讲的,只不过帮助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案子的背景罢了,我能给你这老同学添麻烦?”
画面三:周正与同学回到法庭,看见被告黄老板正在向法庭作最后陈述。
周正埋头写稿,满面疑惑地听着黄老板的陈述,黄系广东人,口音难以听懂,再加之紧张,语无伦次,更让人糊涂。
周正站了起来:“老同学,谢你了,我得马上赶回去发稿,现在报纸竞争得如同打仗,要让别的报纸的记者抢了先手,我今天就白辛苦这一趟了。”
同学:“怎么,急得连判决也不听了吗?”
周正:“怎样判决对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鸭子怎么会生出个鸡蛋来?哈,我就拿这句话做文章的标题,妙不可言……简直是妙不可言!”
《鸭子为什么生出鸡蛋》侵了权
第二天早上,成都的大街小巷到处响起了报贩的吆喝声:“早报,早报!快看省交通厅一处长被骗一百万巨款!快看《鸭子为什么生出鸡蛋》来!”
过往行人,纷纷购报。
这天的《×××报》一版上采用了通栏大标题:“《鸭子为什么生出鸡蛋》”,并配发有两张庭审照片。
甘业民处长一到交通厅,便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当天的《×××报》。他匆匆将文章浏览了一遍,顿时又惊又怒,一掌砸在了报纸上:“混账!妈的狗屁记者,那 100 万关我什么事?怎么说成是我的?混账透顶!简直是混账透顶!”
而此时,正赶往红星中路川报大院上班的周正,心情恰好与甘业民截然相反。
一路上,他路过几处报亭时特意停下来,向报贩打听报纸的销售情况,得知今天的《×××报》因为他撰写的头版文章而导致销售量一路飙升,他像喝下一杯浓醇老酒,欢喜得脑袋瓜子有些儿发晕。
待他走进充满现代色彩的采编办公室,同事们纷纷向他打招呼祝贺。
一位女记者嚷道:“嗨,周正,你怎么姗姗来迟啊?刚才老总纡尊降贵到我们采编室来专门夸奖你哩。你知道吗?今天的早报连续加印了两次,把我们老总那张苦大仇深的老脸笑得阳光灿烂,温暖无比。”
另一位同事也恭维道:“老总这一高兴,你娃的实习期就算是提前到点了。”
女记者又道:“老总还夸你灵光乍现,说这么吸引人的标题,咋个就让你这脑瓜子想出来了。”
而此时他们的老总正独自呆在总编室里,怡然自得地斜靠在沙发上,点上一支烟,将茶几上的报纸展开,再一次浏览《鸭子为什么会生出鸡蛋》。
正浏览,写字台上的电话响了,老总放下报纸,拿起电话:“又是印刷厂吧?什么,法院啊……什么什么,我们搞错了。《鸭子为什么生出鸡蛋》与事实严重不符……好,好,我等着,我马上接收你们的传真。”
老总看着传真机传过来的法院判决书,不停地用手帕揩额头上的汗水。老总撕下传真过来的法院判决书,大步出屋,闯进了采编室,冲着一帮男男女女的小记者们一声大吼:“周正,你……你写的什么狗屁文章?你……你这下可给报社找来大麻烦了!”
所有人瞠目结舌!
周正回过神来:“老总,我写错了吗?”
老总怒不可遏:“不是一般的错,是大错特错,错得匪夷所思,错得荒唐透顶,你简直是把牛胯扯到了马胯里!这是法院刚刚传过来的判决书,你自己睁大眼睛看看吧!”
同事们伸了伸舌头,知趣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小格里。
周正匆匆浏览了一下判决书,重重地跌坐在皮椅上,双眼发直,吓呆了:“怎么会这样?那广东人是这样说的呀!”
老总:“广东人说的?广东话你要是也能听懂,那广东省政府还有必要逼着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尽快地学会讲普通话吗?”
周正:“老总,这下怎么办?你得救救我,我这是一心为了挖猛料,为了提升我们报纸的销路啊!”
老总:“还能怎么办?简单得很,把你和你老爸老妈所有的存款都取出来,等着法院的传票,到法庭上去向人赔礼道歉,然后掏腰包吧。”
两个月后,甘业民诉《×××报》记者周正以及早报的名誉侵权官司有了结果。法院判决周正和报社败诉;并在《×××报》上向受害人甘业民公开道歉。
侵权报道成了独特举报信
法院的判决看似已给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是,令胜诉者万万想不到的是,事情却会向着他最为担心的方向飞快地发展……
几天后,一封“别具一格”的群众举报信被送到了四川省检察院韩中信检察长(现已升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的办公桌上。
说它是举报信,是因为它来自检察院设置的举报箱里;说它“别具一格”,则因为信封里仅有两份不同期的《×××报》,而并无举报人留下的只言片语。而举报人送来的,正是登载着周正撰写的《鸭子为什么会生出鸡蛋》和周正与《×××报》向甘业民致歉信的两期报纸。
举报人虽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却颇有深意地用红笔在两篇文章的四周勾了边……
韩检双目紧锁,入神地将这两篇互为因果的文章反复看了几遍。随后,他提笔写下了如下批示:“甘业民的职务虽然不高,但他控制的物资供应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笔巨款究竟是不是他所有?如果是,他到底是贪污,是受贿,是挪用公款?而且,他与谌虹的关系其中必有隐情,一定要组织力量,紧追不放,一查到底。”
根据这封举报信,具体落实韩检这一批示的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经侦二处处长连小可进行了艰苦的追踪,再提审黄老板,黄老板却向连小可诉苦道:“你们检察院不是专门查贪官污吏的吗?找我能挖到什么呀?我看,你们直接找谌虹算了。我告诉你们,能和谌虹这种女人上床的,都是些有头有脸有权有钱的人物哩,她要一开金口,我保证你们抓他几十个贪官污吏不成问题……”
黄老板透露:“和谌虹上过几次床,自然就混熟了。不过,后来这女人就不再干那事了,听说这女人傍上个大款,捞了不少钱,从良了。我做这空壳投资公司生意,就是专门骗那些想发大财的有钱人的,所以,就盯上了她。谌虹有了钱,还想以钱生钱,对床上那一套她手段高明,可对投资却是一窍不通,很容易就上了我的当,乖乖地拿出来 100 万。”
连小可问:“你说谌虹傍上个大款,这个大款是谁?是不是省交通厅物资供应处的处长甘业民?”
黄老板叫了起来:“这,我向老天爷发誓,我可是真不知道!这姓甘的,以前我根本就不认识他。在法律面前,我不能说假话呀,检察官先生,你们说对不对?”
就在行动小组难以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某日,省检察院又收到了一封群众举报信。
这位举报人与前一位将报纸寄给韩检的举报者不同,他明明白白地写下了自己的工作单位、职务,以及姓名和家庭住址。
这位举报者是成都某厂对财务工作非常熟悉的一位同志,他举报他所在的工厂以党委会和职代会的方式,通过了向四川省交通厅某重要人物实施重金行贿的方案,并因此获得了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大量订单的情况。
很快,根据这封重要举报信,甘业民受贿的事有了眉目,并进一步带出了四川交通厅特大贪污受贿窝案……
实习记者“失实报道”牵出特大窝案(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2-20) 民主与法制时报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沿周正龙拍虎之路追踪 徐州农行5.7亿元金融诈骗案调查(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12-17) 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贪污受贿数千万(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4-9) “沈阳嫖娼疑案”的台前幕后(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4-24) 卫生局长的女人“武艺十八般”(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罗士圈:城市危改的民本模式(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王琳:如果被抢的不是钟南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 沸腾:盗贼为何专门盗抢一把手(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6-26) 洪巧俊:农民的生命为何如此脆弱(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6-26) 最高检挂牌督办力摧“护黑伞”(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0) 防范贪官洗黑钱必须财产公开(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0) 张培元:“三玩市长”的权力是谁给的?(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5-1) 罚不了400 万,县领导没面子(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5-8) 吴应海:请卫生部长立个军令状(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5-15) 法学专家眼中的高莺莺之死(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妇联副主席委身风水先生酿惨剧(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17) 审视中国官员出国培训热(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7-31) 承德外八庙风景区建豪宅(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9-4) 河南一官员买官被骗65万(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8-28) 方山县委书记铁腕治网吧(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10-9) 王昭耀:想做坦白从宽的典型(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6-12-11) 河南周口“警察杀人事件”全纪录(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