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建设性地发现web2.0的价值--[发现Web2.0的价值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8:08
2006-06-29 23:50:37
我们都在埋怨目前关于web2.0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这是正常的,因为“将新理念带入互联网”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尚未完成的过程,目前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尽管如Tim O‘Reilly等人写了类似“何谓Web 2.0”(What Is Web 2.0)的文章,Dermot McCormack写了的《Web2.0》专著,美国、爱尔兰、中国都在召开轰轰烈烈的Web2.0研讨会,但对于一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而言,这些对于Web 2.0论述都仅仅是一家之言,web2.0的价值和真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进一步去发现。

这其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务实、冷静、理性的态度,而不是狂热的鼓吹和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辞,更不是片面武断的怀疑与诋毁,在探索新价值的过程中,激进的狂热和保守的狐疑会带来同一种“愚蠢”的结果,就是把本身是美好的“将新理念带入互联网”的创新活动断送掉。尤其是消费者和投资人对于这种创新活动的预期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将“Web2.0”当做一个概念标签,随意张贴,意图招摇过市,浑水摸鱼,暗自渔利的做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自蹈覆辙被公众和互联网所抛弃,妄图烧钱致富最后却下场可悲的人们在五年前的“互联网泡沫”中比比皆是。
五年前互联网络经济中出现的疯狂基本逻辑就是,追逐风险资本的“烧钱”运动———编梦、融资、烧钱、上市、再烧钱……概念成为创业者打动风险资本的有效工具。网络发展的初期,.com开始千方百计地编故事,吵做概念迷惑和讨好风险资本。我们发现在探索下一代互联网的的过程中,仍然有人想故伎重演,妄图以概念“诱惑”风险资本,实现自己的“烧钱梦”。然而殊不知此时已经时异事变,五年前通行无阻的方式,在今天已经完全行不通。五年前“以概念换资本”的策略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标准作为风险投资人作出判断的依据,资本需要在.Com烧钱实验中的创造和探索出模式;另一方面,好的概念能够暂时迷惑打动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心,从能够而为.com在股市中募得大量资金,为风险资本安全退出创造可能。因此,资本敢于赌博,以求侥幸获胜。
但在互联网发展了近10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洗礼之后,今天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更加成熟,已经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为投资人借鉴和判断,投资人尤其是从十年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投资人,已经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尽管这不能保证其投资百分百准确无误,但已经足以鉴别谁是炒做概念谁是真正做事,狂热的吵做概念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会吸引投资人为一个看不到盈利前景的空洞概念多投一分钱。吵做概念唯一的可能是吸引股票市场的投机者,但在经历过5年前纳斯达克网络股狂泻千里的危机之后,股票投机者也有了免疫能力,不会看到报纸、杂志上热火朝天的概念就会傻呼呼去买股票。而对于左右资本市场的真正幕后庄家如摩根斯坦利、高盛、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贝尔斯登等投资银行更是老谋深算,不会主动为第二次“泡沫”买单。
因此,在“将新理念带入互联网”的过程中,不着边际的“吹泡泡”游戏注定是一场没有观众的“滑稽剧”, “吹泡泡”和“反着吹泡泡”的人是一对注定要黯然离场的欢喜冤家。留在历史舞台上将来赢得真正掌声的是那些无名、勤奋、努力发现新价值的互联网“隐形冠军”,他们必将因为理性建设性地发现web2.0的价值,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用户和投资人的青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真正的建构者而名垂青史。
2000年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从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被清盘出场时,很少有人能够发现一家名叫Google的公司正在默默无闻、努力、艰苦地探索着互联网的新价值。4年之后,他们成为全球互联网市场的真正王者。
现在,我们无法否认下一个这样的公司正在世界一个无名的角落中执着地存在。只有他们能够代表互联网的未来。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