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之路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31:10
沃伦巴菲特之路⑥ 

由于资本收益税的缘故,巴菲特认定他的集中购买并中长期持有的战略与强调短线操作的投资方式相比更具有财务上的优势。为解释这一点,他让我们设想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个1美元但每年价格会加倍的投资。如果我们第一年末卖掉这份投资,我们会有0.66平均的净收益(假定我们处于34%的税率区间);如果投资每年持续加倍,而我们持续卖出,支付税款,进行再投资,二十年后我们将会获得25,200美元的收益,支付税金13’,000美元。如果换一种方法,我们购买1美元同样每年价格加倍的投资,但直到二十年末才卖出,我们将会获得692,000美元的收入,支付税金约356,000美元。

 

    巴菲特从实践中认识到,那些管理良好的企业往往价格不菲。当他碰到一个良好的企业以吸引人的价格出售时,他就会买进一个很大的头寸。他的购买决策不被悲观的经济预测或萧条的股市预测所阻挡。如果他自信一笔投资是值得的,他就会大量购买。巴菲特的投资理智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91年报中有更深层次的解释。在年报中,巴菲特引用了凯恩斯写给斯科特的信中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确信所谓投资的正确方法,就是大量购买那些你认为你了解它的情况和管理水平,井让你感到信任的公司的股票.那种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过度分散投资于那些他知之甚少和没有特殊的理由给予特殊信任的公司的股票就可以限制投资风险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无疑是有限的,任何时候,我个人充分信任的公司从来没有超过两到三家。”

 

    巴菲特关于限制投资组合中股票种类数量的观点还可以在菲利普.费雪的著作中找到。费雪与凯恩斯一样,也认为过多的股票种类会增加组合的风险,一个投资组合经理被迫分析和操作大量股票,而且冒着投很多钱在很差的投资、而在有投机价值的投资上缺乏资金的风险。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投资高度集中于少数公司的策略不适合大多数保险公司。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有可能产生超过平均水平的长期收益。当然,在任一给定的年份中,他可能被认为非常智慧或蠢笨,这要取决于股市的变化。


巴菲特明显不关心他所持股票对应指数的相关表现。他通过公司经营上的表现来判断他的普通股投资是否成功,而不是以短期(每日、每周、每月、每年)暂时的市场行情为依据。在长期投资生涯中,他相信如果他投资的公司经营业绩是出众的,股票市场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给该公司股票定一个高价。

 

                  通观收益

 

    正如巴菲特不注意股市价格变动一样,他也不看重根据一般会计准则所报告的盈利。尽管按照一般会计准则所报告的盈利会造成股东对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报表的错误理解,但巴菲特并没有因此而失眠。


    按照一般会计准则,报告盈利水平有三种方法。投资者应采用哪一种收益报告方法取决于拥有投票权股票的百分比。(1)如果你拥有某公司有投票权的股票超过该公司总股份的50%,会计准则允许你合并该公司所有的收入和费用,并以少数股东权益来扣除那些你未拥有的收入的百分比;(2)如果你拥有某公司有投票权的股票在该公司总股份中的份额介于20%~50%之间,则认为你有能力影响该公司的经营决策。由于这项能力,你必须采用权益法按照你在该公司的持股份额比例计算投资收益,而不是合并该公司的全部收入;(1)如果你在公司拥有的股份少于该公司总股份的20%,你只能按照你在该公司的持股份额比例所计算的股票现金红利(如果有的话)作为你的投资收入,该公司未分配的利润和留存收益不包括在你自己的损益表中。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持股的所有收益都是按第三种方式处理的。

 

    会计规则对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盈利报告有重大影响。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在所投资的普通股上应得的未分配利润几乎等于贝克夏.哈斯维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合并收入。例如,1990年,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持有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18%的股份。那年,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赚了46500万美元,按照持股份额,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应分享其中的8300万美元,但按照会计准则,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只能报告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当年派发的现金红利的18%,即530,000美元,不能报告仍留在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中作为留存收益的8200多万美元。

 

    这种会计限制不会被大多数的公司经理所接受。他们对报告他们的全部收益感到满意。巴菲特的作法恰恰相反,与最大化报告收益毫无关系。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没有控制权的公司的基本经济情况是优秀的,而且巴菲特能以与获得整个公司相比更为合理的价格获得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他宁愿以IX美元的价格持有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   10%的股份,而不愿以   ZX美元的价格拥有这个公司的全部股份。如果考虑一个等值的投资,巴菲特宁愿持有2美元未报告收益的公司股票而不愿购买二美元已报告收益的公司股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价值并不是由它能否报告所持股公司的留存收益决定的,而在于所投资的这些公司的留存收益是如何进行再投资以及再投资会形成多少未来收益。如何报告收益不如如何使用收益重要。巴菲特的观点是“我们不关心听众是否能听见一棵树倒下,我们只是关心谁拥有这棵树以及将用它来干些什么。”

 

    为帮助股东评价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普通股未报告收益的价值,巴菲特创造出了“通观收益”这个概念。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通观收益由(1)合井企业的经营收益,(2)按权益法计算的普通股投资的留存收益,(3)以及留存收益实际分配时对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应付税金给予的税收补贴等三部分组成。巴菲特每年画出一张表来帮助股东理解通观收益对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贡献。

 

 

1991年,贝克夏.哈斯维公司从其投资的公司(那些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持有普通股的公司用p里应得的留存收益为23000万美元,扣除如果这些收益被分配后的应纳税金,未报告的留存收益为2亿美元。如果你将这笔未公布的2亿美元留存收益加到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91年3.16亿美元的经营收入中,则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91年总的通观收益为5.16亿美元。巴菲特指出,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91年收入的44%是“冰山”收入——一仅仅一部分露在水面上。1993年(见表3.二),贝克夏.哈斯维公司从所投资的公司应取得的留存收益为4.39亿美元,税后未报告的收益高达3.78亿美元。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93年的全部通观收入则为8.56亿美元。

 

    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战略使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内在价值平均每年递增15%,如果通观收益年递增15%,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收益也会以相同速度增长。实际上,巴菲特计算出自1965年以来.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通观收益及帐面值收益的年均增长率都达到了23%。

 

                  旅 

 

    旅鼠是苦原地区固有的啮齿类动物,以集体向海洋迁移而闻名。正常时期,旅鼠在春天进行迁移以寻求食物与新的栖息地。但每隔三年或四年,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由于繁殖率高与死亡率低,旅鼠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并在黑暗中进行无序的移动。白天,旅鼠成群地移动。遇到障碍时,旅鼠群会因数量不断剧增而产生一种惊慌失措的反应,促使它们穿越障碍。当这种行为加强时,旅鼠便开始向那些平常会主动避开的动物挑战。尽管许多旅鼠在迁移旅途中死于饥饿、被捕食等各种事故,大多数仍能到达海边。然后,它们跳入海中并一直游到筋疲力尽直至死亡为止。人们至今未能弄明白旅鼠的行为机理。动物学家猜想旅鼠的集体迁移可能是由于他们的食物供应不足或者更严酷的环境导致拥挤和生存竞争,从而引发荷尔蒙的变化并使其行为发生变化。

 

    由于金融市场总是像摩托车运动一样戏剧性地变化,投资专家长期以来对人类行为的生物特性饶有兴趣。本.格雷厄姆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些投资者不理智的行为。巴菲特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85年的年报中介绍了这个故事:一个石油勘探者,正在向他的天堂走去,但圣.彼得对他说,“你有资格住进来,但为石油职员保留的大院已经满员了,没办法把你挤进去。”这位勘探者想了一会后,请求对大院里的居住者说句话。这对圣.彼得来说似乎没什么坏处,于是,圣.彼得同意了勘探者的请求。这位勘探者拢起嘴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大院的门很快就打开了,里面的石油职员蜂拥而出。圣?彼得非常惊讶,于是请这位勘探者进入大院并要他自己照顾自己,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

 

    巴菲特感到非常迷惑的是,有那么多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在华尔街工作,但证券市场上却没有因此而形成更多逻辑和理智的力量。实际上,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往往价格波动最剧烈。企业经理不能决定股价,他们只能希望通过公布公司的信息来鼓励投资者理智地行动。巴菲特注意到股价的剧烈波动与机构投资者类似于旅鼠的行为关系更大,而不是与他们持有的公司的业绩有关。

 

    巴菲特自信的长期购买及持有的战略与当今机构投资者的看法背道而驰。每当华尔街稍有风吹草动时,机构投资者会迅速调整他们的投资组合(买人或卖出)。他们的行为主要基于保护他们不至于跟不上市场的形势,而不是对公司良好的内在价值的体会。巴菲特认为“机构投资者”已变为一个矛盾的修饰语。机构投资者的心态与行为与那些钟意于一夜风流的人一样。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奉行分散投资这一传统准则的机构投资者比巴菲特更谨慎。巴菲特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承认机构投资者的确以更传统的方式投资,但是更传统的方式并不等同于更谨慎的方式。而且,谨慎的行动来自对事实的充分了解和理性的分析。巴菲特不以“大人物”同意他的观点而自信,也不因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丧失自信。无论人们是否赞同,巴菲特坚持以谨慎的方式管理金钱。

 

      按照巴菲特的观点,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业绩平平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而是机构决策过程与规则的结果。机构投资决策通常是由一些小组或委员会制订的用p些小组或委员会对风行的组合理论有着强烈的喜好,他们往往把安全等同于平均。对那些不管是理智或不理智的分散化投资实践的推崇与继承远远超过了独立思考。巴菲特指出:“大多数基金经理没有积极开动脑筋,而是像个傻瓜一样进行决策,他们个人得失心太明显了。如果一个非传统的决策效果不错,他们会被上司拍拍背;但如果这个决策表现很差,他们会跌得很惨。因此,对他们来说,常规的失败是最好的选择。旅鼠的群体形象不佳,但没有任何一只旅鼠曾受到过巨大的压力。”

 

对巴菲特来说,购买一家企业100%的股份与只购买部分股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区别。但巴菲特更愿意直接拥有或控股一家企业,因为这可以允许他去影响企业经营及价值形成最重要的方面:资本的分配。如果不能直接拥有一家公司,巴菲特会转而通过买入普通股来持有该公司的部分股份。这样做虽然没有控制权,但这一不足可以被以下两个明显的优点补偿:(1)可以在整个股票市场的范围内挑选,即选择范围更广泛;(2)股票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寻找价格合适的投资。不管是否控股,巴菲特始终遵循同佯的投资策略:寻找自己真正了解的企业,该企业需具有较长期令人满意的发展前景,并由既诚实又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来管理。

 

最后,要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c巴菲特认为,“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作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巴菲特在评估潜在可能的并购机会或购买某家公司股票时,总是首先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看待问题。系统、整体地评估企业,从质和量二方面来检验该企业的管理状况与财务状况,进而评估股票购买价格。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巴菲特的所有投资,寻找其中的共同点,不难发现一系列指导他决策的准则。这些准则可分为四组;

 

二.企业方面的准则——优秀的企业应具有的三个特征。

2.管理方面的准则——高层管理者应体现的三个重要特征。
3.财务方面的准则——一公司必须具备四个财务上的重要特
征。
   
4.市场方面的准则——两个相互关联的成本准则。
   
当然,巴菲特的所有投资并非都千篇一律地体现了这些准则。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些准则构成了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核心。这十二项准则也是巴菲特管理他自己的控股公司——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准则。巴菲特要求他所购买的企业应具有的特征,也正是他希望在自己拥有企业里应当具备的。

 

                企业方面的准则

 

    巴菲特认为,股票是个抽象的概念,他并不从市场理论、宏观经济思想或是局部趋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反,他的投资行为是与一家企业是如何运营有关的。巴菲特相信,如果人们不是被企业经营、而是被某些肤浅的了解吸引到一场投资中去的话,他们更有可能在刚一看到某些不对或损失的苗头时就吓跑了。巴菲特与这些人不同,他总是集中精力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深层次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的业务是否简明易懂?
    2.企业经营历史是否始终如一?
    3.企业是否具有长期令人满意的前景?

 

                业务简明易懂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成功与否,与他是否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这一观点是区分企业导向和股市导向这两类投资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后者仅仅是购买了股票,打一枪换个地方面已。这些年来,巴菲特曾经拥有过类别广泛的企业:加油站、农具厂、纺织品公司、零售商、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铝材料和水泥公司、报纸、石油和矿产开采公司、食品饮料和烟草公司以及广播电视公司。这些企业中,有些是由巴菲特控股;而有些企业,巴菲特只是少数股东。不管处于何种股权地位,巴菲特都很了解这些企业是如何经营的,包括盈利、费用、现金流、劳工关系、价格的灵活性,以及公司的资本需要、分配与运用状况。

 

    巴菲待之所以能够保持对所投资的企业有较高程度的了解,是因为他有着识地把自己的选择限制在他自己的理解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巴菲特忠告投资者:“一定要在你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能力有多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正确了解和评价自己的能力。”

 

    有些专业人士认为,巴菲特给自己设置的这些限制,使他无法投资于那些收益潜力巨大的产业,比如高科技企业。巴菲特则认为,投资的成功并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真正明确你到底不知道什么。“投资者只要能够避免大的错误,就很少再需要做其它事情了。”在巴菲特看来,超乎寻常的投资成就,往往只是通过普通的事情来获得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普通的事情处理得异乎寻常的出色。

 

              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

 

    巴菲特并不只是避免分析上的复杂,对企业经营业务也有明确的要求。巴菲特通常拒绝投资下面几类公司的股票:①正在解决某些难题;②由于以前的计划不成功而准备改变经营方向。根据巴菲特的经验,那些多年来生产同样的产品、提供同样的服务的企业,往往有最好的投资回报。而那些正在转变主营业务的企业,则更有可能出现重大的经营失误。巴菲特认为,“剧烈的变革和丰厚的投资回报通常是不相容的。”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却持相反的看法。最近,投资者争购那些正在进行公司重组的公司股票。巴菲特认为,出于不可解释的原因,这些投资者对这类公司未来的收益寄于厚望,却忽视了这类公司的现状和问题。

 

    巴菲特从自己在企业经营和投资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深深地体会到,经营方针的重大转变很少能真正起作用。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和以便宜的价格购买有问题的企业相比较,前者更具增加投资收益的可能。巴菲特解释说;“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解决有困难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尽量避免投资这些有问题的企业。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障碍的能力。”

 

          令人满意的长期发展前景

 

    根据巴菲特的观点,整个经济世界可划分为两个团体: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形成的小团体和一群普通的商业企业组成的大团体。后者中的大部分企业的股票是不值得购买的。巴菲特把特许经营定义为:一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1)有市场需求甚至强烈的需求;(2)没有比较接近的替代产品;(3)没有受到政府管制。这些特征允许持许经营型企业有规则地提高它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却不必担心失去市场份额。特许经营企业甚至可以在需求平稳、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提价。这种定价的灵活性是特许经营一个重要特性,它使得投资可以得到超乎寻常的回报。特许经营企业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则是拥有大量的经济商誉,可以更有效地抵抗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相反,普通的商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往往大同小异甚至雷同。几年前,普通的商品包括油料、汽油、化学品、小麦、铜、木材和桔汁。如今,计算机、汽车、空运服务、银行服务和保险也都成了典型的日用商品。尽管有巨大的广告预算,它们的产品或服务仍然与竞争对手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区别。

 

    总的来说,普通商品企业通常是低回报率的企业,巴菲特称之为“盈利困难企业的主要候选者。”因为它们的产品与其他企业并无二致,因而只能在价格上竞争,结果严重削减了经营利润。普通商品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指望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形。巴菲特认为,决定一家普通商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供应紧张相对供应宽松的年数比率”。这一比率往往是一分数。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控股公司下属的纺织分部最近经历了一次供应紧张时期,但用巴菲特的话来形容,这次供应紧张只持续了“清晨最好的那部分时间。”

 

    巴菲特分析完公司的经营特征后,接下来评判它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弱点。他强调说:“我所看重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是我所了解并认为可以保持的。”


    特许经营通常会形成盈利优势。优势之一表现在可以自由涨价从而获得较高的盈利率。另一点则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并保持活力。巴菲特认为,持有一家即使犯了错误,利润仍能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的股票是很舒服的。“特许经营企业可以容忍管理失误。无能的管理者可能会减少它的盈利能力,但不会造成致命的损失。”

 

    特许经营一个主要的弱点是价值容易降低。成功显然会吸引新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产品之间的区别也会逐步缩小。在竞争期间,强势特许经营会逐渐退化为巴菲特所说的“弱势特许经营”,而后是变成“强大的企业”。一度曾经很成功的特许经营企业最终减弱为一般的商业企业。

 

    当这些情形发生时,优秀管理者的价值和重要性呈指数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