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的观念更新 ------贺君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18:12
发扬传统  解放思想  励志改革
浅谈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的观念更新
巴南区市政管理监察支队   贺君华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城市风貌是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市政管理也是我们执政为民大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建设得再好,如果管理不好,城市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能充分体现。作为城市的守护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去管理好我们的城市。
在这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历时背景下,我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市政管理工作这一方面,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发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有利于城市管理的观念更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由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探索化解矛盾、文明执法的辩证统一是理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对此,我国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早有提示。《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儒家所倡导的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核心观念。“和”即适合。恰当、恰到好处。孔子还强调,“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就是说凡事要有“礼文”的约束,无有原则的“为和谐而和谐”,还是行不通的。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将这个理念运用到“文明执法”的实践中是会大有裨益的,我们就是要在完成执法任务的前提下,达到“整治,和谐”的双赢。
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念。
二  市政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护卫士。 城市管理必须放眼为来、加大力度为推进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市管理是在建设改造的基础上,依靠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置解决。城市管理具有系统性、空间地域性、时效性的特点,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需,它在城市发展的链条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承上”角度来看,城市管理关系到能否有效发挥已有城市建设设施功能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将城市建设各组件的有机结合;从“启下”角度来看,城市管理涉及城市如何进一步理性发展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过程。城市管理不具阶段性而具长效性,因此,它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
市政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我们所处的重庆市巴南区地方实际而言,在区委、区府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中,治所鱼洞街道,是一个处于强劲发展势头的城区,打造重庆南部新城是巴南人的迫切心愿。当前,巴南城市建设和管理应以完善功能为目标,以道路、广场、绿化、城市改造为重点,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一座集李家沱、花溪、道角、南泉、龙洲湾、鱼洞、大江、佛耳岩为一体的整洁、有序的具有现代城市功能的美丽的城区。
我区在过去几年来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区委、区府领导坚持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了城市管理体制。我们正不断探索长效管理模式,坚持依法行政、树立以人文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在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巴南区市政管理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无论是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城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或是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那一个层面,都明显的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  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优质的市政管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大发展
十七大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从城市管理角度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管理模式、理念上的改革和创新。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理念、体制、模式与手段,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政府非常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城市的发展呼唤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所以,市政管理及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大力解放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构建更先进、更科学、更人性的管理方式,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对城市管理的更高要求。
(一)、求真务实,充分认识市政管理工作的历史和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制约市政管理的瓶颈:
1、受历史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环境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利益主导轻生态主导等思想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城市建设缺乏前瞻性,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城市管理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由于城市管理观念落后,行政执法不够严格,导致了违法建筑、违规建筑的出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全,乱摆乱贴、乱停乱靠、横穿红走等现象不断产生。
2、有些地方,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分散在城管、建设、国土、交通、环保、水务、消防等部门,管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责权不明,职权交叉,关系不够理顺,造成重复管理,没人管理,交叉管理综合症。建、管、养一体,等、靠、要并存,僵化落后的城市管理体制严重制约城市功能的发挥。
3、前一段时期,城市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相对而忽视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管理方式停留在经验式管理、运动式管理、问题式管理、突击式管理和粗放式管理上,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城市管理的指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保险系统、监督系统、评价系统不健全,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二)、要重新认识城市管理的对象、目的、重点
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城市的管理来说,认识城市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地分析、认识、把握城市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体制和模式,保证城市各项功能的高效运转。城市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联系更为紧密,现代城市呈现出经济密集、产业密集、基础设施密集、人口密集、环境密集、人流物流活跃等特点。为了保持城市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的管理。通过对三类基础设施的前置性、综合性管理与服务,为城市创造稳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它们之间协调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这才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城市的管理内容繁杂,从静态讲,包括生产、生活、环境各类基础设施;从动态讲,它涉及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功能管理,规划管理是龙头,建设管理是基础,功能管理是保障。在城市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高速城市化阶段规划管理和建设管理是重点,再城市化和深度城市化阶段,功能管理、环境管理和社会管理是重点。就这样的后发展地区城市而言,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和深度城市化阶段初期,应在保证科学规划的同时,重点研发深度城市化管理的问题。
(三)、文明执法是市政管理中解放思想的具体化。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文明”内涵十分丰富,它蕴含在精神、物质、政治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政治文明程度的一天天提高,“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正确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时代从社会文明化的层面,对我们市政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文明执法”的更高要求。
市政管理人员担负着维护市容环境秩序等重要责任,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实背景下,我们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日益增大。市政管理执法对象多是违法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或临街搭建违法棚亭的城市居民。他们以此作为维持或改善生计的手段,任何强制取缔措施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衣食,必然遭遇到顽强抵触。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在很多人眼中,这些违法者是弱势,很容易获得同情。可是,城市道路环境卫生秩序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城市功能的发挥和更多城市居民的利益,绝不可听之任之。
要达到“双赢”的正确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讲求“文明执法”。这首先要求我们应有对民生的强烈关切,对营营众生的悲悯、宽仁以及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悲悯,不仅仅是一种情怀,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会转化为一种力量。上面说过,城管的执法对象主要是为生计辛苦奔忙的百姓,虽然他们侵占、损害、影响了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多数却也是出于生活无奈,不能简单地对待。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更要细心周到,多替他们考虑一下。比如,看到菜市场外那几位提篮占道卖小百货的古稀老太婆,我们首先要想想他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再想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我们在实施罚款、驱逐、没收等执法手段的同时,也要为那些占路经营者寻找适当经营场所,这使得强制性执法具有了温情和道义的力量,执法效果就可能会更好更持久。
近期,我们开展了“岔路口市容专项综合整治”,那里的违规商贩中有八旬老人、妇姑伤残,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漠,违规商贩中谩骂、疲赖,避而不禁的抗法躲治情况时有所见,这无疑加大了执法整治的难度。我们在整治过程中,再三强调政策,坚持文明执法,队员们耐心说服,亲自动手,不怕脏累,连搬带劝,硬是将一个个摊担商贩请进了规划市场区内。队员们的行动感化了许多商贩,几天下来,岔路口街道面貌得到改观。
事实证明,用文明的执法方式制止违法行为时,气氛会和缓得多,遇到的阻力也会相应减少。我们要从大量文明执法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高效执法的方式。这是社会角色所决定,也是市政管理执法自身职责所在。
坚持文明执法,必须从城管执法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抓起,在推行以执法为重点的业务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树立四项正确意识。
1  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服务意识应当是城管执法人员所具有的首要意识。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是我们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程序意识。城管执法工作,不仅要严格遵守执法纪律,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规定,追求程序规范。从根本上清除任何违反城市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
3  效率意识。城管执法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自觉强化“效率”意识,在热情、周到、及时、高效地履行服务职能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提高执法效率的途径,追求良好的社会效果。
4 形象意识。人民群众对市政管理执法人员的信任是从外表开始的。如果执法人员衣着不整,满嘴脏话、粗话,举止轻浮,蛮横无理,人民群众就会失去对城管执法的信任,文明执法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杜绝“酒后执法”、“着便服执法”、“粗暴野蛮执法”、“不开票据执法”等不文明执法行为,强力实施市政管理执法的“形象工程”,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端庄的举止,文雅的谈吐,整齐的穿戴,能给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是我们文明执法的良好开端。
市政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在路口闹市,成天在千百万人民众目暌暌下工作,文明执法不仅能体现“执政为民”的正确理念,而且也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决不可低估“模范”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我们执法人员就应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
坚持“文明执法”,创新工作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获得社会对市政管理执法的高度认同,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四)、要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理念、体制与模式
1、要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一是要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高效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营运效率,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降低城市发展成本,促进城市和谐优美,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每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三是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城市是最大的资产。”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要把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城市意识渗透到城市管理政府决策实施中,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与运营市场,建立城市公用服务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管养和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实现城市这块特殊的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四是要树立加强管治的理念。城市管理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努力寻求计划与市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国家与社会的最佳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管理,消除城市管理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加快城市管理国际化进程。
2、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关键是要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实现运营主体多元化与管理标准一元化相结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放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市场,建立政府主导,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多元化城市管理与维护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政府扮演标准判定者、监督和评判者角色,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扮演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者。运营主体多元化和管理维护标准一元化,能够综合运用城市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城市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管理的综合作用。二是实现生活基础设施综合化管理与载体性基础设施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对占道经营、乱摆乱建、乱停乱贴等涉及市民生活的基础设施管理,要实施综合执法,集中管理;对桥梁、道路、广场、公园等大型载体性基础设施,要通过招标,选择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组织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在行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公用企业事业化、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的模式,实行公用事业企业化,将一批公用设施养护和管理权向社会招标,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轻财政负担。三是实现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将分散在国土、规划、建设、交通、环保、人防、公安、运输、交警等部门的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权统一划归城市综合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纵向分权到底,横向分工到边,克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弊端,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从多元领导到统一领导。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处理好集权与分权、条条与块块的关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管理重心下移,费随事转,市、区、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用“四级网络”调动各级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建、管、养一体化模式,实行建、管养分离,推进基础设施管养的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3、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现代化城市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必须在旧的管理模式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向系统化的科学化管理转变。实践证明,单凭经验是难以管理好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要迅速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咨询系统,实现经验式管理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二是从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在城市管理工作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实行运动式、战役式管理确实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急风暴雨过后有些地方仍然是雨过地皮干,仅靠一场或几场运动式整治或检查是难以达到治本的长效目的。城市管理需要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制度性潜移默化过程,只有从制度建设和抓制度落实入手,才能使城市实现规范管理。三是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问题式管理是一种后果导向型管理,它把问题的事后处理作为管理的中心工作,管理机构坐等问题产生、媒体曝光、群众投诉、领导批示来安排工作,是典型的应付式短效管理。预防式管理是一种原因导向型管理,它不是把问题的善后处理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把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控制类似问题再度产生的措施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是一种治本型的长效管理方式。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调整城市管理的工作思路,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巴南区城市管理的前景是美好的。随着新城区的迅速崛起,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座美丽、洁净、有序的现代化新城必将屹立在渝洲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