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8:11

2、能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

【原文】秦昭王1问孙卿子2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3;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4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将为司寇5,沈犹氏6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7出其妻,慎溃氏8逾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9不必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君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10,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11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昭王曰:“善!”

【译文】秦昭王问孙卿子:“儒者对于人们的国家没有什么益处吧?”孙卿子回答说:“儒者效法先王,尊崇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谨守臣子的职份而且很敬重他们的君主。君主用他,他使权势用在本国就有标准;君主不使用他,他就退到百姓的户藉而且恭谨,必定是一个顺从的百姓。虽然他们会贫穷受冻挨饿,但必然不会用歪门邪道去贪求利益;虽然他们没有一点地位,但却明白维护国家社稷的最佳行为方式。他的呼唤虽然没有人响应,但他们都懂得管理万物,养育百姓的经营方法。如果他们的权势在人们之上,就具有王公贵族的才能;如果权势在人们之下,就是社稷的良臣,国君的珍宝。他们虽然隐居在穷巷的破房子中,人们无不尊敬他们,因为他们走的人生道路确实是存在的。孔子将要担任鲁国的司寇时,沈犹氏便再也不敢在早晨让他的羊去饮水,公慎氏便休弃了他的妻子,慎溃氏便越境逃跑了,鲁国卖牛马的人都不敢再预定高价,必要预先改正以等待检查。孔子住在阙里,阙里的弟子们,茫然而没有分别,只认识亲人的占多数。孔子将孝弟的道理教化他们。儒者在本朝就可以美化朝政,在民间就可以美化风俗。儒者的位置在人们之下就是这种情况。”

秦昭王说:“那么他们在他人之上又会怎么样呢?”孙卿子回答说:“他们位居他人之上,作用就大了!内心意志坚定,用社会行为规范和仪节整顿朝政,用度量法律以纠正官员,用忠实诚信仁爱利益在下面宣传。如果有一个行为不是最佳行为,如果错杀一个无辜的人,就能得到天下,他们是不会干的。这是君子的最佳行为方式能诚信于人,通达于四海,就能使天下人都响应而且欢欣鼓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重视名声清白所以天下就能得到治理。所以附近的人们歌颂而且快乐,远处的人们都千辛万苦来投奔。四海之内如同一家,道路通达的地方,没有不服从的,这就称之为人们的老师。《诗经》上说:‘从那西边流到东。从那南面到北面,没有司法人不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为人处在人下也是这样,其处在人上也是这样,怎么能说是对人们的国家没有益处呢。”秦昭王说:“很好。”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采用了秦昭王与荀子对话的方式,荀子在这次谈话中,举出了孔子的例子,藉以说明,真正的君子——大儒——管理者,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为标准来行为。这就与假儒、伪儒、小人儒以及小人有着极大的不同,小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可以不考虑、不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甚至于公然违背、破坏社会行为规范。既然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遵守也就意味着对人类社会有益处,违背和破坏也就等于是对人类社会没有益处。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阶层,一直到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每个人处在社会中,都有好几种甚至几十种社会角色,而每个社会角色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不一样,因此行为规范也不一样。如果仅凭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爱好,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都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那这就是小人,对人类社会就没有益处。如果能在各种社会环境中都能遵守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能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人就是君子,就是大儒!荀子所说的就是这种人,孔子实际上也是这种人!其实这种人从外表来看,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什么英雄豪杰的模样,也没有什么英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这种人实际上是最伟大的人!

——————————————————

【注释】1.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战国时秦国的国君。

2.孙卿子:即荀况。

3.宜:通“仪”。《诗·鄘风·君子偕老》:“如山如河,象服是宜。”《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鲁颂·閟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国语·晋语四》:“将施于宜。”《管子·明法》:“案主当宜,行其正理。”《荀子·不苟》:“左之左之,君子宜之。”《韩非子·扬榷》:“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这里用为法度、标准之意。

4.阎:(yán严)《说文》:“閻,里中门也。”《汉书·循吏传》注:“兴于闾阎。”张衡《西京赋》:“便旋闾阎。”这里用为街巷之意。

5.司寇: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书·洪范》:“六曰司寇,七曰宾。”《书·立政》:“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荀子·宥坐》:“孔子为鲁司寇。”

6.沈犹氏:春秋时鲁国人,经常在早晨放了羊后再去上班。

7.公慎氏:春秋时鲁国人。

8.慎溃氏:春秋时鲁国人。

9.罔:通“惘”。《书·多士》:“惟天不畀允罔固乱。”《诗·魏风·园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诗·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荀子·非十二子》:“偷儒而罔,无廉耻而忍謑訽:是学者之嵬也。”《楚辞·宋玉·九辩》:“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列子·周穆王》:“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这里用为茫然之意。

10.讙:(huan欢)《书·无逸》:“言乃讙。”《礼记·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郑玄注:“讙,喜悦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讙,假借为欢。”这里用为欢欣鼓舞之意。

11.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易·临·象》:“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名·释言语》:“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思,假借为司。”这里用为司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