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书海拾贝(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7:30:46
■从新闻出版自由说起
———读《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羊城晚报  作者:唐 昊 )
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到现阶段,政府评价、经济发展、观念更新等许多任务已经不能不通过自下而上唤起人民支持的途径来实现,这就需要解决社会动员的问题。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公民参与,则必须经由新闻出版自由和公民表达权利才能实现。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强调,将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畅通各种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国家如此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并将其作为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提出,应该说是由新闻出版自由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的。(4月14日《羊城晚报》)
在一个以“民主”命名的社会中,禁绝或事实上禁绝新闻出版自由是荒谬而有害的。荒谬之处正在于许多人担心新闻出版自由的理由。他们认为面对真相的人民会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事实上,“每个人是自己利益最好的裁判者”,什么有利、什么不好只有人民自己才有发言权。民主制度的伦理前提正是充分地信任人民有自己判断是非和选择统治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只能在民主实践中形成和完善:一个人不下水又怎能学会游泳?不把事实和观点公开地交给人们去判断,人们又怎么可能学会判断呢?一个没有新闻出版自由、真相和观点无法流通的社会永远学不会明智地选择;同样,缺乏自由新闻媒体和舆论监督的政府也永远学不会明智地行动。
另一方面,禁止或限制新闻出版自由的有害之处在于人们将因此而真的变成白痴。经历文革的那代知识分子都免不了经历如下尴尬:当写下每一个字都要小心翼翼地思考它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时、当稍微犀利一点的文字因政治原因被大删大砍时、当有可能因自己的文章而获罪时,作者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提心吊胆于文章的安全性,又剩下多少精力于文章本身呢?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头脑和心灵,当社会知识精英群体的文化和道德水准已低得可怜并且还在“与时俱退”之时,便意味着整个民族心智的降低———这代价实在可怕。
也许有人试图在出版完全自由和禁止新闻出版自由之间寻求一条“折中路线”,但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却否定了这样天真的想法:现代中国追求有限新闻自由的努力总是在实践中屡屡碰壁,即使是“有限的新闻自由”也从来没有得到封建统治者、军阀、既得利益集团的认可;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因言获罪或被暗杀、迫害者不计其数。事实证明,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折中路线”是行不通的。托克维尔曾分析过民主社会为什么必须实行完全的言论和新闻出版自由,他指出,如果从一开始就限制新闻出版自由,那么以后将不得不对限制层层加码,最后一定会导致暴君式的统治:“从极端的自主走到极端的屈从,在如此漫长的途中,连一个可供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此外,在当代社会,不完全的禁止新闻出版自由反而带来了新的危险。在一个开放已成大势所趋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不可能禁绝人们知道一切,反而只能因此增加人们对禁止者的厌恶和蔑视。而且,与强大的物质力量相反,思想的威力却往往因表述它的人为数甚少而增加。而且更危险的是:如果整个社会思潮不是多元的,而是被强制性地单一化,那么反对的声音也必将走向单一化和不宽容,针锋相对的动乱就在所难免。在当前一些群体性事件中,言论开放和言论封锁的势不两立便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相比之下,多元化的思潮可能带来混乱,却极少导致动乱。
总之,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本就是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如果强行限制定会带来不测的风险———这一点早已成为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而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到现阶段,政府评价、经济发展、观念更新等许多任务已经不能不通过自下而上唤起人民支持的途径来实现,这就需要解决社会动员的问题。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公民参与,则必须经由新闻出版自由和公民表达权利才能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出台,算得上正当其时。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2 楼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走过去,你就可以融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明白吗?杜秋,快,去吧……”——电影《追捕》
■杀人于无形
□罗爱萍

“把他送去精神病院。”一天晚上,几个同事讨论离婚问题时,一个同事突然支招。“咯噔”,当时,我的心猛颤了一下。虽然孙东东老师放言“老上访户99%都是精神病。”杨佳的母亲也被警察送过精神病院。但建议把这招用到家庭纠纷中来,还真是第一次遇到。除了“咯噔”一下,我当时还立即想到,万一我被人送进精神病院怎么办?
最近几年,因为陆续有朋友在结婚前或离婚前咨询法律问题,而且大部分都是关于财产方面的法律问题,所以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各种案例。不过,至于采取什么策略,倒是真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证据采信规则或判决惯例来考虑的。所以,同事的这么一个“连根拔起”的建议,着实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实在太“文明”。
看了千万富翁状告脑科医院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报道后,更是惊出一身冷汗。这个千万富翁只是因为妻子向医院报称丈夫有精神病,就被五花大绑至精神病院。还真没想到,除了“人强马壮”的权力机关能轻易送人到精神病院外,普通的个人,还能通过这种方法剥夺另外一个人的自由。
可怕。一个人能如此轻易地掌控另一个人的自由。印象中,已有被配偶或兄弟送到精神病院引发官司的新闻见诸报端。如今这个时势,婚姻关系不稳定,个人利益冲突频发。按照千万富翁遭遇的逻辑来看,万一双方闹僵了,其中一方欲置另一方于死地,便先下手为强,向医院报称有精神病人,就能把对方关进精神病院。“精神病”简直就是杀人于无形的大好方法,便捷又省事。
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猜测人心。虽然法学教授指出,需要有一部专门针对精神障碍者或精神疾病类的特别法,来防止精神病院成为侵害公民自由权利的地方;律师也认为应该有相应的立法来规范收治精神病人的操作程序。只不过,这类以精神病为借口剥夺人身自由的事件只是处于初发阶段,推动立法的力量恐怕还太弱小。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对于个人来说,最好的自我保护,还是多研究怎样防止自己被人送到精神病院比较实际。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3 楼
事件回放
■“总不能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就送进精神病院,然后让他证明自己没病吧”
2005年12月20日夜里,广州千万富翁何锦荣因家庭矛盾与妻子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妻子陈某突然带着两个陌生人冲进家里,将他绑起来带到一辆白色面包车里,随即送往广州市脑科医院强行治疗30天。期间妻子与医院签订委托书,未经她个人允许,不准任何人探望何。何锦荣说:“她编造我精神异常和有精神病史,是想把我变成‘精神病人’,然后我的财产就属于她了。”出院后,何锦荣回家发觉,“家中所有现金、金银项链、古董和值钱的家具等都被妻子一扫而光,公司的一些财产也被妻子转移。”2006年5月31日,何锦荣向广州市荔湾区法院起诉广州脑科医院,要求医院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及其他费用100万元。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4 楼
■国民党兵退台湾实景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这年他62岁。败逃台湾时,蒋介石不仅带去了大批军队(包括败退途中抓的壮丁)、金银珠宝、古董器皿,也带走了一批精英知识分子。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5 楼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6 楼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它才有希望。”——温家宝
■让遇罗克进入公共文化视野
□丁东

今年清明节,我应邀到宋庄美术馆参加遇罗克雕像揭幕仪式。到场者除了发起人徐晓,还有雕像作者郑敏,遇罗克的胞弟遇罗勉,任众、郝治等遇罗克生前友好以及一些认同遇罗克的朋友,约20人。当大家称赞这尊雕像传神时,我内心的想法却是庆幸———庆幸京郊宋庄出现了一片民间文化的沃土,有栗宪庭这样的评论家担任宋庄美术馆馆长,徐晓和她的朋友的努力才获得了表达和展示的空间,遇罗克的精神终于有了一个艺术的载体。中国美术馆最近收藏了一幅李斌的大型油画,画面是张志新和胡耀邦、任仲夷,这种艺术眼光值得称道。但馆藏艺术品毕竟很少有机会再次展出。相比之下,还是长年展出的遇罗克的雕像更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
当时的参加者还有定居宋庄的社会学家于建嵘。那天的观感引出了于建嵘的一篇文章:《法学博士不知遇罗克是一种遗憾》,后来以《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在《新京报》发表。起因是有一位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指着新落成的雕像问他:遇罗克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为他献花?
其实,同样的问题,十年前我就遇到过。当时我和徐晓、徐友渔一起编辑了《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有个电视台的记者问我:遇罗克是谁?我只好从头讲述中国曾经普遍存在的家庭出身歧视和《出身论》的意义,讲述遇罗克为什么殉难。的确,从70后到80后到90后,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当中,知道遇罗克的太少了。
是遇罗克的意义过时了,新一代青年无需了解吗?我认为不是。虽然家庭出身引起的人权歧视已经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克服,但我国公民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市民和农民的不平等仍然有待于从制度层面上革除;虽然因表达思想招来杀身之祸已经成为历史,但因言获罪的阴影还没有消散,前几天还发生了河南灵宝市警方到上海抓捕网上发言的公民王帅的怪事。至于遇罗克那种“乾坤特重我头轻”,为了公共利益而献身的精神,不论什么时候都是民族精神沉沦的解毒剂。正如于建嵘所说,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因而,理应让遇罗克进入中学教材,进入电视节目,让这个只活了27岁的人权先驱的名字,成为青年常识的一部分。
和遇罗克同时代,美国也产生过一个人权先驱,他就是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有一次我去美国,和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到朋友家做客。碰到一个陌生的美国人来访,朋友介绍遇罗文的哥哥是“中国的马丁•路德•金”,那位美国人顿生敬意。由此我感受到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这种标志性的人物进入公众的常识,消除种族歧视就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现在,奥巴马当选总统,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成为现实,正是瓜熟蒂落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物在公共文化视野里最活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我们的公共文化视野里帝王将相多多,娱乐明星多多,但能够唤起和提升中国公民觉悟的人物却寥寥无几。让遇罗克走进公共的文化视野,乃是民之所需,国之所幸。
●“何为不朽?不朽在于引起后人的共鸣。”——遇罗克
遇罗克,1942年5月1日出生于北京,北京人民机器厂徒工。1966年7月撰写长文《出身论》,1967年1月发表于《中学文革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1968年1月5日以现行反革命罪被铺,1970年3月5日公判并处决。
●链接
《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1108/2009/04-11/008@023232.htm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7 楼
“中国最有名的侦探机构中的私家侦探很少睡觉,一直在无情地追寻猎物,让国际刑警都黯然失色。而且他们还是免费的。 ”——《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网民”
■温州购房门最早曝光帖的死与生
——原帖3月23日上网当天即被删除,导致事件拖延两周后才被其他帖子引爆;昨天该帖突然复活

帖子被恢复后仅两个小时,访问量就从153上升到4066,回复量从0上升到56。
被删除24天后,最早曝光温州官员购买安置房事件(购房门)的帖子,《温州旧城领导内部购房贪污的猫腻解读》忽然“复活”,重新出现在天涯社区的天涯杂谈。
温州购房门原本3月23日就可以被这个帖子曝光,为什么它在引起任何反响前、在还没有一个网友回帖前就被删除?以至于事件拖延到两周后发到其他网站的帖子出现才真正引爆?———这是事件中很多网友都不能理解、都在追问的问题。昨天,本报记者追索到了这个帖子的“前世今生”。
网帖踢爆的温州官员“购房门”当地还在调查处理中,据《21世纪经济报道》昨日消息,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一名相关官员已被温州市纪委隔离审查。而在以温州论坛为代表的网络上,网友们还在继续讨论这一事件,不断有新的线索和消息传出。
昨天,最早曝光“购房门”但被第一时间删除的帖子突然复活,这个帖子是怎么“死”的,又是怎么“活”的?
●曝光帖哪儿去了?
4月8日,本报最早报道温州购房门时,提到了虽然消息来源是凯迪论坛7日的帖子,但记者搜索发现最早3月23日就有帖子出现在了天涯论坛,当时的题目叫《温州旧城领导内部购房贪污的猫腻解读》。帖子很快就被删除,当时该帖还没有一个跟帖。发帖者“kekemingtian”的ID也显示“用户不存在或注销”。
事件引爆后,很多网友都对这个本来可以“立功”的帖子的死亡提出了质疑。4月9日,新华社报道称,“温州市委领导表示,网民公开清单,这有力地促进了温州市高度重视加快查处此事。”也就是说,温州市对网民曝光官员购房名单是认可的。这让部分网友继续追问,如果温州市赞赏网帖,那么是谁删了最早的帖子呢?
有网友发帖分析,认为“有人在利用职务便利极力控制曝料帖的扩散,但又没有启动正当的反不良信息操作规程”,“名不正言不顺”,导致后来在网易、凯迪等网站上的信息无法清除,最终导致事件爆发。
也有网友认为不能理解,因为帖子被删得太快,还完全没传开、没成为热点、没有几个人关注、没有一个回帖———就被删了。有网友提出很难想象相关部门、个人能这么快注意到这个帖子并走完正规的程序,要求天涯站方删帖。
●并非天涯站方删帖
16日晚,南都记者致电天涯社区一位内部人士,该人士查证后表示,帖子确实被删了,不是发帖者本人删的,“但也不是我们天涯删的”。同时,发帖者kekemingtian的ID被注销,也不是天涯站方所为。
“在天涯社区,天涯杂谈板块实行的是先审后发制度,既然当时帖子曾经发出,就说明天涯已经认可了该帖可以发布。”该人士解释称。
据相关领域专家分析,如果帖子是引起网络关注后被删除的,那就很有可能是相关部门通过正常的程序反映帖子失实,要求网站删帖。而该帖刚发出不久还毫无影响时即被删除,这说明删帖与温州方面有关的可能性极小。
专家分析,如果天涯方面的回应属实,那么删帖者虽与此次事件无关,也不是天涯员工,但拥有在天涯删帖的权限。
后来购房门曝光后,相关的帖子在天涯没有再出现被删的情况,热帖不断。但原发帖却一直没有音信。
●帖子复活网友热捧
就在本报记者昨晚采访后不久,那个帖子复活了———被删除24天后,重新出现在天涯杂谈。从3月23日首发,但短时间内被删除,再到昨天恢复,这篇题为《温州旧城领导内部购房贪污的猫腻解读(附表)》网帖度过了一段“死而复生”颇具戏剧性的经历。
天涯该人士表示,接受本报采访后,天涯注意到这个帖子被人删除的问题,天涯认为帖子并无问题,事件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决定将其重新放出。
记者注意到,由于“删帖及时”,这个帖子的传播范围很小。到被恢复时的点击数也仅有153人次,看似丝毫没能引起网民的注意。但它一活过来就火了起来。
这个3月23日发出又旋即消失的帖子,昨晚一出现在天涯杂谈,就引起网友热烈围观,banux回帖说:“这是原版的安置门帖子?楼主是深喉?这帖子解封了?神奇呀!前排坐。”shipbiz写道:“顶到斑竹无地自容”。
与此同时,此前显示“用户不存在或注销”的帖主kekemingtian的注册信息也得以恢复。其资料显示,“kekemingtian”来自杭州,博士学历,自由职业,发帖数为2.记者注意到,帖主的注册日期即发帖当天,于3月23日下午4时1分发表“解读帖”后,于4时30分最后一次上线。事实上,她所发布的两个帖子内容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另一篇帖子的标题缺少“附表”的标注。
记者未能联系到帖主。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8 楼
■各地海滩拾趣

想看比基尼美女吗?那就去海滩吧!在著名的旅游城市迪拜,身穿比基尼的美女们坐在沙滩上看海,而旁边的男士正在欣赏她们呢!

美女们谈笑风生,旁边的男子骑着骆驼走过。

死海边的美女们一个劲地往身上涂抹黑泥,看上去象一群美丽的“黑天鹅”。

据说,这种黑泥里面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美容的功效。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滩,爱美的女士们聚集在一起练习瑜伽。

金色的阳光照在海滩上,风光旖旎!

和悉尼海滩的热闹气氛相比,泰国曼谷的宗甸海滩则显得十分冷清,由于局势动荡,来这里的游客锐减,美女成了这里的稀罕物。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9 楼
■男孩贫养,女孩富养

逆水行舟序:
自诩是教育方面颇有心得的教师和家长,然而,QQ博客上的《男孩贫养,女孩富养》这篇文章却让我汗颜。文章视角独特,语言经典,令我深感教育的博大精深,学无止境。
博客转眼已经写了四年,感觉应该更多地去看别人的精彩文章,而不是闭门造车,故转载文章如下,与博友一起分享、思考。
常常听到女人说,我爱他,因为他真的对我很好……
这句话怎么看都不像有错:他对我那么好,我感冒了他会骑着单车,穿越大半个城市来给我送药;我的手机丢了他会二话不说就买个新的给我,宁肯自己每天吃咸菜馒头;我半夜任性的打电话给他,他再困再累也会坚持的哄我睡着……这样的男人我怎么能不爱他?
她应该因为他对她这么好就爱他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只要他对一个女人如此好,那这个女人除了爱他还能爱谁?
可是事实如此么?爱情的本质原来就是比较谁对谁更好么?
显然不是。
将来总会有这样可以预见的一天:你感冒了,他不再会大老远的来给你送药,而是会告诉你自己去看医生;你手机丢了他依然会二话不说给你买个新的手机,因为此时这点钱对他来说根本不放在眼里;你半夜再打电话给他想让他哄你睡觉,会发现他半夜再也不开手机……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改变,没有谁会对谁一辈子好,所以你如果认为他对你好,你就该爱他,那结果一定是你的悲哀。
在猎住她之前先讨好她,这是男人永远不会放弃的伎俩,而女人永远也难跳出的陷阱。
因为那个女人一旦习惯了你对她的好,她就再也离不开你了,她已经成了你手里的猎物。至于你是否会抛弃到手的猎物,则全凭你的心情。
啰嗦的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没什么用,无数的女人仍然会被男人对她的好感动的以身相许,而男人也仍然在付出那么多终于得手后厌倦的抛弃而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于是世界上总是有那么多伤心的女人,那么多负心的男人。
现在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如此之好,这个女人都不该爱他,那她应该爱谁呢?如果对她好都不算爱她,那爱情又是什么?
我的朋友给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答案:爱情就是两个人互相的征服,惟有征服才能保持长久的爱情。
也就是说,彼此一定要有最与众不同的一点让对方喜欢,否则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凭什么爱情就发生在你和他身上呢?
他对你好,另外一个他可以对你更好,另外的另外一个他还可以对你更好,你怎么可以因为这样一个可以随时被替换的特点就轻易的爱上了他?爱情又怎么会如此廉价?
这里讲一段Milan Kunder的小说,名字叫“生活在别处”,里面的诗人男主角本有条件爱上一个漂亮的女人,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不怎么漂亮的红发女孩,女孩深感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便问:“我真不知道你看上了我哪一点,周围有那么多漂亮的女孩。”他是这么回答的:“你的乳房很小,发育不全,有大而多皱的乳头,这只会引起怜悯而非热情。你的脸上生有雀斑,头发是红色的,身材很瘦。这些都是我爱你的理由。”红发女孩眼泪夺眶而出。
我爱你,所以我比你还要清楚你的每一个缺点,当然,我更爱你的优点。
可惜如此深刻的爱情,大多数的女人都不会懂。她们往往迷失在男人的甜言蜜语里,迷失在山盟海誓的虚荣里,看不清楚爱情本来的真实面目。
爱情有时候很美好,爱情有时候也很现实。
我想真正成熟的爱情是:你感冒了,如果我在你身边,我会好好的照顾你,如果我离你很远,我会嘱咐你要去看医生而不会不顾一切的来看你,不是我不在乎你,而是因为这只是一个感冒,我们都要学会对方不在的时候自己照顾好自己;你的手机丢了,如果我没有钱,我会把我的手机给你用,我自己用从前的旧手机,不是我舍不得为你花钱,而是要为我们的将来做更好的计划,如果我有钱,那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给你买个新的手机,没钱的时候我在乎你的心情,有钱的时候我也在乎你的心情;你半夜打电话给我,我再累也会尽力哄着你睡觉,但是有时候我也会提前告诉你不能打电话过来,因为明天有重要的事情……我不会不顾一切的对你好,但是你永远是我在生命中付出最多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拥有成熟的爱情呢?什么样的男女会懂得在相遇的时候应该彼此相爱,在相处的时候应该彼此相容,在相离的时候应该彼此相思,在相守的时候应该彼此相依?
红尘男女太过复杂,这个问题基本没有答案。但是倒让我想起从前看过的一些东西。
有一句古话叫男孩贫养,女孩富养。意思是男孩子不能给他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苦,受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女孩子则相反,条件再差也要像对待公主一样宠爱她,娇惯她,让她开心快乐,这样长大了她才懂得自尊自爱,对别人的爱才有免疫力,才会明白作为女人的骄傲,才能够分辨出真正想要的幸福,不会轻易被别人对她的好所诱惑,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爱所伤。
如果反了过来,男孩富养,女孩贫养,那结局是何已经可以想象。
贫养的男孩,富养的女孩,他和她健康的长大,他们如果有爱情,会不会更接近真正的爱情?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0 楼
“世人行动实属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圣经》
■黄光裕的黑洞有多深

黄光裕案雪球愈滚愈大,与黄案牵连的商人、官员与掮客也逐渐曝光,从操纵市场罪到洗钱、行贿受贿,黄光裕案揭底过程有如抽丝剥茧,愈险愈奇。随着案件的进展可以看出三个字,大、广、深。
大,在于黄光裕名下秘密往来资金约有700亿元,他本人涉嫌股价操纵、洗钱等七项犯罪行为,其中包括2006年中收购永乐期间行贿;
广,在于涉案人员不仅包括商界人士,还有政府官员,目前包括黄光裕的胞兄黄俊钦,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司长许满钢、港澳赌业重量级人物连超也相继落网;
深,在于该案件至今还未能理出个所以然,官方渠道也一直没有正式公布黄光裕的具体罪则,扑朔迷离惹得市场动荡不安。
黄光裕案揭底过程愈险愈奇,16日又曝光了两位与黄案有牵连的官员。由于两人位高权重,在政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涉案的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成了首位涉案被查的正省部级官员,同时也是广东省30年来首位被双规的正省级高官,王华元则是大陆首个被拘查的省纪委书记。由于两人位高权重,在政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从郑少东到陈绍基,再到王华元,这场涉及众多广东高官的腐败案件,不排除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官方涉案人员
广东省政协主席、被称“南粤政法王”的陈绍基涉案免职
浙江纪委书记王华元涉案免职
公安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察局局长郑少东涉黄光裕案被双规、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副局长兼北京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疑涉黄光裕案被双规
原商务部巡视员(正司级)郭京毅涉入此案
原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被拘调查
●财经界涉案人员
港澳赌业重要人物“公海赌王”连超涉嫌协助黄光裕“洗钱”被警方刑事拘留
黄光裕妻子杜鹃涉经济犯罪接受警方调查
黄光裕之兄、北京新恒基集团董事长黄俊钦被北京警方带走调查
中关村董事长兼总裁许钟民接受警方调查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1 楼
雇牛拉名车、征男保姆、视频寻亲母
■“所做的一切”富姐有悔意

●马小姐通过本报真诚地表示歉意
●不排除有机构借此炒作谋求利益
2008年7月15日,她花万元从肇庆广宁县“雇牛拉宝马车”;
2009年3月12日,她拍摄视频自称美女金领公布隐私高调征婚;
2009年3月17日,她以月薪5000元招聘能打、善饮、会做饭的全能“男保姆”;
2009年4月11日,她又在网上发布视频称要寻找生母。
她究竟是谁
●马映华工作身份仍未明朗
●马映华养父是广外德高望重的教授
●马映华已离婚多年,有一个女儿
她身家几何
●马映华名下只有一辆别克车
●马映华与另一人共有一处不到50m2的房产
●马映华称自己身家“过百万”
回应
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再这样做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2 楼
■“天堂门票”时见万元价

当事人:送走一个亲人要花1万元,太贵了!
网友:以前是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现在连人都死不起了
殡仪费清单
把遗体接运到殡仪馆:180元
遗体冷藏防腐:400元(5天)
出殡房间:380元(小告别厅350元,小休息室30元,告别仪式半个小时)
骨灰箱盅:50元
涤丝男寿衣:456元
枣红福寿枕头:28元
枣红福寿被:168元
包装箱:130元
盖方箱(棺材):1830元
云浮黄石盅:520元
租用精致伴灵:700元
化妆、整容:130元
消毒:100元(5天)
清洗遗体:150元
穿、脱衣:150元
骨灰清理、包装:50元
灵堂的遗像遗体鲜花:120元
灵堂租用鲜花内额:200元
灵堂租用鲜花门额:300元(总共6个字)
遗体告别仪式上租用大鲜花圈:810元(9个)
租用大鲜花篮:1050元(14个)
租用爱心鲜花圈:150元(1个)
租用普通扇形鲜花篮:280元(2个)
布艺、挽联、挽幛、摄影服务、租用客车:1500元
尸体火化:250元(遗体告别仪式后不能马上火化,要排队等,凭发票去取骨灰。如果想两个小时内及时火化、取骨灰要另加300元)。
总价:10082元
物价局回应:
殡仪馆的收费项目,有的是由物价局定价的,有的是由他们自己定价的。如果家属认为殡仪馆的收费过高,可以将具体的项目向物价部门投诉,物价部门会根据情况进行评定,如果真的过高,就属殡仪馆违规。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3 楼
■从美国跳蚤市场的圆明园兽首谈起
□他山石

圆明园兽首铜像最早发现,是在洛杉矶帕萨迪纳的玫瑰碗跳蚤市场,当时只有一百美金一个。
最近由于圆明园兽首兔首和鼠首在法国巴黎的佳士得拍卖中跌创高价,现存的圆明园兽首也引起了民众和很多媒体的关注。这一次,兔首和鼠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出,这是现身的圆明园七个兽首的最高价,此前的几个分别是马、牛、虎、猴首和猪首。有论者称,“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形象生动、夸张,神态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此言差矣,观十二个兽首铜像,根本就是西方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的雕塑艺术史上看不懂有什么地位。原先这十二个兽首是放在圆明园海晏堂门前的报时喷水龙头,当年叫大水法,由清宫艺术顾问郎世宁设计,由国外的青铜浇注专家进行制作,送给乾隆作为生日礼物,可见十二个兽首完全是西洋古董,中国人没有参加过这一创作。而反观中国的清三代瓷器、象牙等,艺术价值无一不在其上,只不过它们曾经放在圆明园海晏堂前,姑且算作是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到圆明园大肆烧杀抢掠,把本来已经闲置在库房的十二兽首掠夺而走。后来逐渐回流到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这些兽首如果叫做是中国的国宝,还不如称作是西洋古董更妥当。当年只是在美国的跳蚤市场上流通。我的朋友苏宝鸿先生就在二十多年之前在洛杉矶的玫瑰碗大型跳蚤市场上看到过。后来被一位住在棕榈泉的商人买走。放在洛杉矶以北一百多公里左右的棕榈泉市(PALM SPRING )他的别墅之中。
1985年,这名商人家里举行盛大的派对,庆祝当年的美国国庆日,他邀请了不少朋友参加,其中有一位是经营西洋古董买卖的鲍勃。他根本没有想到会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聚会中会看到用从跳蚤市场购买来的三个圆明园兽首。按照美国人的惯例,邀请朋友参加派对,常常会请人参观自己的家园,包括起居室和卧室。棕榈泉是加州著名的度假旅游区,那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第二幢别墅的性质,也就是说主人在洛杉矶有着住宅,到了冬天或者度假日到棕榈泉的别墅来度假而已。因为棕榈泉靠近莫哈维沙漠,到了夏天温度达到四十多度,一般都是作为冬天和春天的度假屋。
这富商请大家参观家居的时候,鲍勃敏锐地以其职业习惯发现在浴室中挂浴巾的铜牛首与众不同,于是询问主人这东西的来历。主人告诉鲍勃说,前几个月以一百美元的价钱从玫瑰碗跳蚤市场购得这一尊铜像,他觉得好像有点年代,主人说是从中国来的。另外还有两尊分别是马首、猴首,放在院子里作为装饰。鲍勃立刻到院子中参观,只见这两尊铜像与牛首如出一辙,肯定是同时浇注。他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圆明园的雕塑,因为这些西洋古董在西方市场还是很普遍的,只是艺术性远不如同期的西洋雕塑。他觉得这是几件值得收藏的文物。于是他出价1500美元一件购得。
此后他运到美国的东部纽约,请专门从事西洋文物的专家进行鉴定,确认是中国圆明园的文物,然后他以几万美金出手,赚了大概十倍。对于这位商人来说是个不错的买卖。但是此后就成为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圆明园文物,由于有圆明园这一个大名头作为卖点,而且其中故事颇多,其价格跌创新高,后台湾的蔡姓富商以几十万买下。
到了2000年,圆明园虎首、牛首和猴首三件铜像分别亮相于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会,媒体大加宣传,把这几件东西形容为圆明园的国宝,也就是中国的国宝。因为当时,国内的文物专家正在策划圆明园的重建,但是圆明园只是画卷上的园林,却找不到真正文物的遗存,为了要证明圆明园的精美绝伦,有关的专家很需要用实物来证明,这几件东西终于成为专家论证圆明园的实物,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是英法联军掠夺中国国宝的罪证。重建圆明园当然需要这样的罪证,于是购进兽首就成为一种政治上的需要。
在这样的的政治冲动大于理性思考的情况下,最终被保利艺术博物馆竞购回国。当年保利在媒体上说是为了纪念圆明园被毁147年而特意在香港高调拍卖到这几个西洋兽首。总价是三千万港币。保利集团由此而在文物收藏界声名大噪。此后圆明园兽首的价格水涨船高,因为一共有十二个,拍到了三个,收藏界的习惯是要收成一套,总希望将文物收集齐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作为很有背景的保利集团要拍卖这些兽首,于是一些商人都迎合这种潮流,香港富商何鸿燊于是紧随其后,用600万港元从美国购得猪首并捐赠保利博物馆。接下来兽首身价在拍卖会像火箭般一飞冲天。马首在十二生肖中雕制最为精美,因为乾隆本人属马,马首于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8.1万英镑(202万港元)成交。到了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特高价才拍得马首。

就是这样一个兽首的流通过程,看得出是在反复炒作兽首中而导致兽首价格暴涨,以至于这一次在法国巴黎的佳士得拍卖会场上,以分别1400欧元的天价拍出,而拍得者又是一个不肯付钱的蔡铭超先生。这位先生还振振有辞说是文管局对于佳士得的这几件文物不得进口他才不付钱,明显是再一次利用国人的爱国情绪掩盖不付钱的真相,企图把忽悠世界目光的责任推向中国政府。
还好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保持清醒,明确表示是他个人的行为,只有那个中华抢救海外遗失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兔首、鼠首“无疑冒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举措。还这样评价蔡铭超:“令人钦佩的中国人。”中国官方强调的都是属于个人行为,也并没有说过不让进入海关。
如果蔡铭超这样的中国人值得钦佩,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顾国际惯例,到国际拍卖市场上举了牌而不付钱。中国人的智慧难道只会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吗?这是给中国人脸上涂黑。纵观从跳蚤市场上的西洋古董,到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国宝,价格的连续飙升,最后还闹出了蔡铭超用不诚信的狡诈来竞卖,拍得这几样东西而不付钱,这种行为根本不值得称道。而现在又在传说台湾出现了一个圆明园龙首,据说是十二生肖中最精美的一个,正在待价而沽,无疑这个龙首的价格又被抬上去了,这中间是否有着一种阴险的商业炒作?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4 楼
■公司食堂的菜谱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时间:3月底开始,至今持续。
原因:据猜测,一、师傅失恋了,二、师傅穿越了,三、师傅涅磐了、四、……
本来平淡无奇的午餐时间,因为菜单而变得有娱乐精神了。

第一天,全食堂的人都震惊了。谁也没想到啊,没想到好销魂,够燃情

还在记忆中:断肠人啊,断肠人;断肠草啊,断肠草;拍黄瓜啊,拍黄瓜

感情受挫啊?又是秀春,又是轮回

又疗伤又追忆,最后还是黯然

忘情黄瓜,没吃到,只喝过忘情水

纯情的木须肉啊,你令我多伤心!但我真地无悔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5 楼
■井冈山上重解毛泽东词
□吴琦幸
星期一中午与江西插队知青共同在上海知味观吃了一餐丰盛的由王经强请客的大餐之后,我马上就驱车赶到南站,踏上去南昌的动车。经过浙江一带的青绿山水之后,就进入江西。赣浙两省的区分非常明显,只要看到红土地,就踏进了江西。当年是在抚州下的火车,然后坐了两天的车,来到了东坑大队,又由六位精壮的农民把我们六个人的行李挑到了凹下生产队。
不过这一次我并没有想要到原插队的地方去,我离开那块土地之后,分别于78年和2001年到那里去过。这一次我想到井冈山看看。
开车的是一位年龄与我差不多的陈师傅,另外一位陪同他也是同龄人。我们一行三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大概有三个半小时,就从南昌来到了井冈山的脚下。也许是我的筋搭错了,越走近井冈山,我就越有兴趣来讲我所认识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也越有兴趣来谈毛泽东。
到了井冈山,看到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联系到一路上所谈的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我做了新的解释。那是一首毛泽东要搞文化大革命的宣言,是要向刘少奇动手的警告。一开始就说自己久有凌云志。当时毛泽东有点受压,三年自然灾害之后,毛泽东被迫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了检讨。之后,让刘少奇当了国家主席,毛泽东退居二线。渐渐地,各省领导都在刘邓的领导之下,毛深感自己大权旁落,有点失意。于是他要重新上井冈山,重新夺取政权。这就是毛一生不变的志向,当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于是对于当年的形势,做了肯定,你们不是说三年自然灾害饿死多少人吗,实际上全国的形势一片大好,到处莺歌燕舞。对此做了全面肯定之后,他的斗志勃发,你看,他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经把他的政治对手说成是王八了,可将毛泽东当年在七千人会议检讨之后的愤怒。虽然当时对于老毛来说,要发动一场针对国家主席的运动是很难的,但是他为自己打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于六六年8月写的《我的一张大字报》中说道: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呵!请同志们重读这一篇大字报和这篇评论。可是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1年的右倾和1964年的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令人深省的吗?
这里毛特别提到1964年的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还特别提到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实际上是大部分领导,都已经是刘邓的人了。以至于要让毛披挂上阵了。(
当年的形势就是这样险峻,毛认为刘少奇的威权已经高过了他自己,而且他觉得从中央到地方存在着一条又黑又粗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靠他自己已经无法指挥得动国家机器,要重回井冈山,重新夺回失去的政权,只有利用新人,文革小组,江青等四人帮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这场文革的最高政权,代替了政治局常委。要夺回政权,就必须大树特树毛的绝对权威,林彪的小红书和紧跟就成为毛的最好工具。井冈山会师也被篡改成了毛林会师,这是一次权力的重组。
仅仅靠这些摇笔杆子的人造造舆论工具是不够的,要发动全国人民来参与。首先就是让学生冲锋陷阵,红卫兵成为毛最可靠的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工具。我们这些人曾经经过了那场无限崇拜的运动。八次接见红卫兵,就是毛要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的惊人之举。等到一旦政治目的达到,红卫兵就成为社会上的不稳定力量,那就请他们上山下乡去吧,分散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这股力量就再也不能够骚动了。于是就到了1976年。
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滋生了帝王思想,绝对的权利导致了一个民族的悲剧。我们都成为这个悲剧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