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考生直视社会尖锐话题拿下高分(东方早报 2008-6-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4:04
90后考生直视社会尖锐话题拿下高分(图)
2008-6-19 5:38:03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中小】【打印】
早报记者 韩晓蓉

上海高考作文阅卷6月17日结束,90后考生作文获肯定。CFP 图
上海高考阅卷工作目前进入尾声,最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阅卷6月17日下午结束。作为首批90后的考生,今年进入高考考场的他们在描写《他们》这一主题时,作文中表现出的视角开阔、笔触尖锐大大出乎阅卷老师的意料。而今年高考作文在阅卷上的宽容度也大大增加,对于考生作文中所涉及的敏感尖锐问题,如弗洛伊德性学论、理发店小姐现象等,都获得60多分的高分,这些话题直击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士和社会边缘人群,似乎与传统的道德观或是正统的主流观不匹配,但只要理解独到,逻辑缜密,自成体系,阅卷老师都打出了高分。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以《他们》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阅卷老师表示,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生写作面非常广泛,这说明很多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今年有不少考生将视线投向了弱势群体,甚至有考生的作文以“性变态”为主题,文章以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的主要观念入手,探讨了当今社会存在的同性恋和性变态现象,通过弗洛伊德理论,分析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因此,面对社会中的同性恋和性变态,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该篇作文思想深刻,分析有力,被评为一类卷,获得了63分的高分。
另外一篇作文关注了理发店的小姐现象,文中提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阳光也应该照到阴暗的角落。这篇文章起初也判了一类卷,给出63分的高分。但后来由于该考生自拟了一个题目,而根据规定,题目不得自拟,被扣掉了两分,最终得分61分。
这些直面社会现实的敏感尖锐话题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似乎不能登大雅之堂,高考作文似乎就应该反映主流,讲政治,有高度。阅卷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出乎他们的想象,90后的孩子的视角比老师们想象中的要开放得多,而且关注社会现实,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文风平实细腻,这样的文风其实正是阅卷专家们喜欢阅读并希望看到的。从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社会视野越来越宽广,语言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有较强的感悟能力,这种感悟力经常让有些阅卷老师也自愧不如。“高分的标准是文章的思想性,立意的高低就是得分的高低,文章只要富有感情,就一定能获得高分。而那些大量使用引文,堆积很多形容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文章,即使写得‘根正苗红’,也不会得到高分。”阅卷专家表示。
专家表示,高考阅卷宽容度今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目的就是鼓励考生写出感情,关注生活,言之有物,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抄袭范文。
据阅卷专家介绍,今年有几篇记叙文文笔优美,但是看上去有些熟悉,后来阅卷老师上网搜索了一下,果然是网上已有的范文,像这类通过背诵的方式在高考试卷上呈现的作文,只能判为五类卷,得分不超过20分。
高考作文两大特点
抗震题材并不多
有考生选择“假如我是一名CNN记者”的独特视角
从刚刚结束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看,全文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并不多,“有媒体称上海有八成考生将笔触伸向抗震救灾,这个统计并不准确。”今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相关负责人说。
据阅卷专家分析,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材涉及广泛, 即便是写救灾中的人和事,也可以考验考生的选材和切入角度的功力。
有位考生选择了“假如我是一名CNN记者”这个独特角度,他对某些喜欢随意诋毁中国的西方媒体作了剖析和批评,敦促“他们”应该从全体中国人民包括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众志成城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中,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过去习惯于盛气凌人和指手画脚的做派。这篇作文普遍得到了阅卷教师的好评,老师们认为,该文观点鲜明、立论准确、视角新颖且文笔不凡。
另据介绍,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写地震题材的有的也得了高分,但并非一定要写大地震才能得高分。《他们》可写的内容很宽泛,照样也有许多佳作冒出。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还有一批考生从自己代表的90后的角度写80后,以80后作家郭敬明为切入点,分析90后和80后的不同。
有一篇写90后子女眼中的父辈的作文,阐述了自己对“他们”老一代人看法的转变,以及从“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传承,读来颇具思想性。阅卷中发现有不少作文思路十分开阔,“他们”选材的范围无拘无束,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也不论中国或世界,在打破地域和时空后,除了“自己”之外皆可成为试卷上的“他们”。
文风朴实,言之有物
今年作文平均分达到49分,比去年高2分
在作文的评分标准方面,高考作文一般分为五类,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2-62分,三类卷39-51分,四类卷21-38分,五类卷0-20分。
根据阅卷专家统计,今年作文卷分数比往年略高一些,平均分达到了49分,而去年的平均分是47分,说明上海学生的写作整体水平有所上升。阅卷专家表示,今年三类卷(39分至51分)作文比过去要少,而二类卷(52分至62分)比例有所上升,一类卷的佳作也比比皆是。专家们表示,今年考生的作文普遍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实感,文风平实,但细节感人,朴实的文风最能打动老师。
专家们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透露出一个可喜的现象,不再是使用大量的引文,堆砌大量的抒情、例子和议论。有些高中老师在指导考生作文时发生了偏差,让考生事先准备了许多典故、寓言故事、中外名人事迹、名家警句等。在写高考作文时,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一堆举例。名家警句和事例典故可以用,但要注意得当和例子之间的思维逻辑性,千万不要堆砌。
事实上,打动阅卷老师的,往往是一些淡淡的生活细节。阅卷专家表示,今后考生写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所写的是你最想说的,力求通顺,千万不要生编硬造、刻意追求所谓文字华美。
错别字现象在今年的高考中还是比较明显,上海高考错别字的扣分标准是错三个字扣一分,考生们一定要努力消灭错别字。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错别字“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高考中因错别字而扣分,非常可惜。
对于每年高考阅卷期间总会出现的零分作文在网上流行的情况,阅卷专家表示,今年上海的高考中并没有出现零分作文。
早报记者 韩晓蓉
佳作赏析
关注农民工子女获今年唯一高考满分作文
早报记者 韩晓蓉
时隔三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满分高考作文,而这篇高考作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满分,后来经过专家组的激烈讨论,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终于获得了70分的满分,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据介绍,2005年,本市高考曾出现了一篇满分作文,但专家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作文得分为68分,因考生书写比较好,加了2分书写分,最后作文得分为70分。
不过,今年高考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70分满分。
阅卷专家介绍,这篇满分作文在首轮评分中最高只获得68分,上海高考作文采用电脑阅卷,根据规则,一旦第一、第二位老师的评分超过规定误差,试卷会转到第三名老师处评分;若还是超过规定误差,则提交到作文阅卷组组长处评阅;仍有歧义的,拿到阅卷中心组仲裁。这篇文章后来在阅卷中心组里被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有些专家当场被感动,中心组专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给这篇文章满分,这篇文章也成为上海今年近10万份考卷中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今年的命题作文激活思辨,作文题“他们”,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写“他们”,既使命题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出来,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
阅卷专家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
而文章的最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1430/userobject1ai94267.shtml
90后考生直视社会尖锐话题拿下高分(东方早报 2008-6-19) 90后考生直视社会尖锐话题拿下GAOFEN 杨涛:如此律协选举是社会的不幸(东方早报 2008-6-25) 高分考生 熊丙奇:减了肥的“加分考生公示”公示出权力傲慢(东方早报 2009-6-22) 邓聿文:档案依法公开是社会开放的一道阳光(东方早报 2008-12-1) 童大焕:灾后重建离不开社会监督(东方早报 2008-5-28) 胡胜华:李钟琴何必大叫大嚷(东方早报 2008-6-19) 杨耕身:美国究竟什么样,国人可亲眼去看了(东方早报 2008-6-19) 冰启:勿以违法方式对待“Die豹”错误言论(东方早报 2008-6-19) 贺卫方:巴东警示录(东方早报 2009-6-19) 袁幼鸣:地震时,我曾先跑(东方早报 2008-6-13) 地震时,我曾先跑(东方早报 2008-6-13)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由福州爆炸案反思社会排斥现象 社会话题 朝鲜或4月起允许平壤居民用手机(东方早报 2008-2-19) 邓聿文:食品“免检”不是要免掉政府监管责任(东方早报 2008-9-19) 羽戈: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法律之殇(东方早报 2008-11-19) “群众说的话你也相信?”(东方早报 2008-12-19) 乔新生:个税改革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东方早报 2009-6-19) 西风:让什么样的京剧进课堂(东方早报 2008-3-6) 闵侬:美国经验反衬中国“市场派”认知误区(东方早报 2008-4-6) 陈明峰:县政府招“陪酒女”要干什么?(东方早报 20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