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5:17

浅谈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005-5-23 8:33:32 嘉兴市汽车技术学校  张雪明 阅读次数: 1431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中职生思想现状和几种矛盾心态的分析,对症下药地采用引导、改革、帮助等方式,从而真正发挥政治课教学在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道德   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看到,尽管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新华网北京2004年5月27日报道: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8983人,占批捕总数的6.5%,2002年批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批捕总数的8%,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了12.7%。全国检察机关自1998年至2003年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17925人,占全国批准逮捕总人数的7.3%。以上数据提醒我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对象。但是,中职生与普高生等其他未成年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他们的情况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当今中职学生的思想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源竟争太过激励,为了生存,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量”,而非“质”。无论学生成绩好坏,素质高低,品行端正与否,是应届生还是历届生,先招进来再说。这从根本上说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巨。部分中职生的思想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信心,自卑感强。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为此,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力低,前途渺茫,低人一等,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
  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加上学习习惯差,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另外,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们进入中职阶段学习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陋习很难改掉,因此,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专业技能课,学习兴趣也不够浓。
  3、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创业精神。现在的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劳动技能训练怕苦、怕累。
  4、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出口成“脏”、抽烟、赌博、打架、早恋、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敲诈、偷窃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明知道不可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但自控能力出奇的差,明知故犯。

  二、中职学生的几种特殊矛盾心态:         
   伴随着上述思想状况,中职学生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这样几种特殊的矛盾心态:
  1、失落感和得胜感。这对矛盾心理在许多学生身上出现。有的学生认为没考上普高,就低人一等,失落感强。有的则认为反正书还是有得读的,三年中职生活,混个文凭,毕业后找个一般的工作也不错,由此引发“破罐破摔”、“松一口气”、“得过且过”的想法。
  2、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自卑感。中职学生对他人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评价十分敏感,例如,当别人说:“当商店售货员也不错。”学生对这句话中的“也”字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尽管外部表情上极少显露,但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随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深入,学生对即将从事职业的深入了解,他们又会产生一种职业自豪感。
  3、对职业的向往和思迁心理。在学生拿到中等职业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会产生许许多多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向往。随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推进,这种向往会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是思迁心理,即学生不甘心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者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因此而产生改学专业或再考一次普高的想法。
  4、事业感和拜金思想。通过小学、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事业感。但追求物质享受、“一切向钱看”的拜金思想,也无时不在侵袭着他们。由于中职生距离职业生涯的开始更近,与社会接触更多,拜金主义的影响比对普通高中生的影响大得多。
  5、对自主择业的向往和对就业前途的不安。普高学生主要关心高考动向。中等到职业学校学生则十分关心就业动态。青年人比他们的长辈更容易接受就业的市场机制,更愿意按照个人发展意向去选择职业。但目前就业形势、企事业增效减人和人才“高消费”的现实,又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就业前途忐忑不安。
        上述几对矛盾心态,在许多中职生身上存在着,因此,可以说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比较明显的特有心态。

三、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几种特有的矛盾心态,我认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是未成年人中最重的。因此,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课程的优势,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范围大、任务重,因此,眉毛胡子一把抓是绝对不行的,应抓主要矛盾。为了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取得成效,在职教政治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应做到“一引导、二改革、三帮助”。

  1、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是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应该说步入中等职业学校是学生进入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但职业学校学生却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的心理状态,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对前途失去信心,缺乏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意识,学习困难,自控自律能力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中职生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的长处没有机会展示出来。《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在上课时,应尽量多举一些职中生成功的范例,从而竭力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地发展自己,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迎接未来。中国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广东省著名的“马达维修大王”李文山、宁波市著名劳模周宁芝等都是中职生成功的典范,像这样的案例在政治课堂应经常运用,因为他们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思想触动非常大,因此,课堂效果肯定十分明显。

  2、改革学生德育成绩的评价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道德则是对道德的追求,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必须成为道德实践。”他的观点告诉我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把道德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实践行为。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只有成绩考核的规矩,没有道德评价的规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评价方式大多仍沿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即在课程修完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测验,然后根据成绩给每个学生一个具体的分数。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只是对所学书本知识的人为考核,其考试结果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行,从而使评价失真。这种评价只注重对书面知识,而没有考虑情、意、行,尤其是行的评价,这样就会出现诸如考试成绩异常优秀,行为规范奇差无比;考试成绩不甚理想,日常行为非常规范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政治课的育人功能。为此应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根据我们学校的规定,学生学科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终考试三大块组成,它们各占20%、20%、60%的比例。这种评价模式对其他学科来讲应该是比较公正的,但学生的德育课成绩如果也用这种方式去评价,那么将起不到真正的德育效果。因此,我认为可采用另一种评价方式,学生德育课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期中成绩、期终成绩、平时品行表现四大块组成,它们各占10%、15%、25%、50%。这种评价方式的侧重点在品行评定,具体操作以学校对该生的学期操行评定等级为标准。如果学生期中或期未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其平时品行表现良好、上进心强、进步快等,那么,学期终评成绩仍可给其及格;反之,考试成绩再好,也不给予及格。这种以平时操行表现作为学生德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平时更为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对其日常行为规范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真正达到了“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必须成为道德实践”的目的。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政治课授课模式存在着重知识的传授,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政治观点不够;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形成情感体验不够;重知识的考查,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感悟、形成信念不够。因此,教师在讲课中做了精心准备,摆事实、讲道理,从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讲得头头是道,似乎是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进而认为学生能掌握了,但实际上收益甚微。因为概念的形成、思想方法的确立都是物质的,都有具体的过程,其中思考分析过程必不可少,以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引起所有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基础差、厌学心理严重的中职生来说,更不可能主动地去理解、接受。因此,对中职生来说,绝不能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否则的话,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将微乎其微。《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因此,为了真正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传统教学方法应进行彻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讲与老师评、学生编演小品、参观人才招聘市场、到企业体验工作节奏、劳动纪律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等互动的多主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总结后拥有理论,在讨论中不断获得正确的调整。

  4、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向高等院校输送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学生,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向各类企业输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中职学生中除了一部分有高职考试的愿望外,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很明确,学得一技之长,三年中职生活结束后,直接谋求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政治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思想,并把它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敬,兢兢业业,专心致志。为什么要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呢?因为爱岗敬业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化,是人们对从业者工作态度的普遍要求,是国家对每个从业者的最基本的期待,是从业者敬重人民,敬重自己的具体表现,是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的统一。因此,为了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思想,在教学中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经常性地走出教室,如在多媒体室收看相关教学片,到企业车间与工人师傅交谈,听企业成功人士或优秀中职毕业生的现场报告,并且可以分析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找工作的不容易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然、主动地接受信息,逐渐树立起了爱岗敬业的思想。

  5、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文化大革命时,斥责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的是小资产阶级,讲究吃穿是享乐主义的表现。可是,现在的孩子,分得清韭菜和麦苗的又有多少?能够以勤俭为荣的又有多少?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道德理论教育,而在于缺乏必要的劳动实践教育。没有经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播种和收获,又怎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我们在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孩子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孩子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把劳动视为人的本质属性,认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因此,尊重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属性的鲜明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但是,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父母亲的娇宠和包揽又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劳动光荣意识,值日工作你推我、我推你,住校生脏衣服自己不洗,带回家“孝敬”母亲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政治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念。可给他们讲张秉贵、徐虎、李素丽等全国劳模的故事;大热天带他们到学校锅炉房,看司炉工工作;寒冬腊月看交警红绿灯下指挥交通;参观建筑工地等。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树立起了劳动光荣的意识,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成了单位里的劳动能手。

  6、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买饭插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躲在厕所抽烟、跟老师顶嘴等现象在中职生中屡见不鲜,打架、敲诈等现象也不鲜见。因此,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树立法制观念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作为政治老师应经常性地告诫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所有学生在滴滴方面切实按照中职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来衡量自己的言行,来指导自己的各种实践,不能随心所欲,放纵自己。同时,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资本,不好的习惯则是人一生的羁绊。
  除了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学外,还应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其树立法制观念,首先应从教育教学内容上入手,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同时进行最直接的行为刑事责任教育,使中职生明白,什么行为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做了以后结果怎么样,从而确立法制观念,培养守法意识,并以最直接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关系和区别,以此为基础讲解要生动活泼,切忌讲大道理,应注重实例教育,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如可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搞好这项工作,使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能及时根本好转,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 
 


本网站由平湖市教育局维护 网站维护 我要投稿 平湖教育局版权所有 Tel:0573-513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