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后传》有感 (依仁山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1:47

《水浒后传》是部比较优秀的续书。优秀在于整书四十回中的主要人物不离《水浒传》,情节的发展也是《水浒》故事的延续。

李俊成功立国海外的结局显然是对《水浒传》结局的不满和反叛,同样也是作者对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反叛。外族入侵,国家领导忠奸不辨,英雄义士国内难以立足,向海外、向东南亚图发展的想法自然合理。历史也已经证明,华裔在南太平洋、东南亚也确曾建立政权。

作者陈忱生活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约公元一六一三年——一六七三年)。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明亡后不愿出仕,宁可卖卜拆字为生。四十岁左右的陈忱曾与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约清顺治十年即公元一六五三年)。

《水浒后传》的构想和结局正是明亡后富有民族心的文人不满时政不满外族统治的理想和解脱。陈忱《水浒后传·序》云:“世道之隆替,人心之险易,靡不各极其致……我知古宋遗民之心矣。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也……海外流放,是得《离骚》之哀;牡犡滩、丹露宫之警喻,是得《愣严》之悟。”就连陈忱“遐心”“山樵”的字号以及诗社“惊隐”之名也同样隐含或流露了这样的思想。

“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陈忱大概不会小于六十岁去世的。那么他生活的年代至少在公元一六一三到一六七三年之间,也即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到清康熙十年之间,也就是和顾炎武同时代的。

所以可以说《水浒后传》是亡国之人的寄兴之作。

《水浒后传》对钓鱼岛有具体描写。

第三十六回“振国威胜算平三岛建奇功异物贡遐方”写道:“那岛(钓鱼岛)对面两座小山”;“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生石台,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玲珑剔透,文采可观,遍生琪花瑶草,石壁上镌着六个大字,虽然风雨剥落,还认得出是‘任公子钓鱼处’。朱仝道:‘原来有此古迹,所以得名。’看那一带冈子,天然一座城垣。”这完全可以拿来和今天钓鱼岛地理地貌作比照而得到验证。陈忱曾遍游东南沿海四年之久,其描写当不致画鬼描龙吧!

文中有不少关于日本国倭寇贪婪凶残,侵扰高丽、掳掠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叙述,这完全与史实相符。依照《水浒后传》所述,钓鱼岛至少在四百年前就隶属我国。可惜现在钓鱼岛依旧为倭寇所占,不知何日方能重归我国版图!

这是再读《水浒后传》感受最深的两点。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