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第8期-做个猛人不容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49:05

论语心得第8期-做个猛人不容易

(学而篇第一·十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一篇提到了儒家体系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义和礼。前面部分,有子说,“你想要守信用,那么讲话就要符合义。符合义的话,才能实现。对人恭敬要符合礼,符合礼的恭敬才不受耻辱。”
 最后一句按照朱熹《四书集注》的说法,就是“所依靠的人是自己的亲族,也是可以仿效的。”这是被广泛采用的解释。本人更倾向于另一种解读:“即便你内心把自己的亲人考虑在内考虑在先,也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人。”原因一会再说。
 有子不是“有一个儿子”的意思,而是子若,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有子还有句出名的话,“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十二)
 义就是“宜”,合适、适宜的意思。信近于义,也就是如果想让自己成为守信的人,那么说的话就必须是靠铺的,不能胡说海吹。儒家强调做人要守信,中国人也崇尚言出必行的人。但是中国人还有个毛病,就是虚荣心太强。于是,我们在小品中听到了那句“有事儿您说话”,我们在酒桌上也时常听到“咱俩什么关系呀,有什么事你说,兄弟给你摆平!”这话说完,不找他还好,一找他就开始“啊,这事儿可难办喽……”狠一点的,就是“啊,老子当初说过这话吗?”
 究其原因,便是说的话许的诺太不靠铺,连自己都不相信,全是空头支票。现如今技术进步花样翻新,烧给亡灵的冥纸也升级换代。本人见过最不可置信的一张“地府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其面额竟高达100亿。想来只有一个原因,阴曹地府的通货膨胀忒严重了。因此说,要想自己不失信于别人,在许下承诺之前,便须好好思量自己的赌咒发誓是否适当,是否能实现。绝不能见着美女,就来一句“为了你,我死也愿意。”要真到了那个节骨眼儿,最先跑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恭近于礼,也是说行为要有分寸,但这个分寸的把握有个明确的指标,就是礼。在古时候,见了什么品级的官,要行什么样的礼,是有严格区分和规定的。只有皇上才能享受三叩九拜,给不同的神仙祭祀,也要用不同的祭品。不然的话,要么被骂成“谄”(拍马屁),要么就被骂成“蠢”(不知礼)。
 恭敬原本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但一旦脱轨,越出礼的范围,性质就发生剧烈的改变。上级官员来视察,简单招待一下,请吃个朴素的饭,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这“合礼”。不过,很多时候,“朴素”的饭桌上堆放的碟子数量,脱了袜子也数不过来;招待的花样也升级,从KTV到舞池再到洗浴城或者高级宾馆。不仅坏了国家的规制,也暴露了自己:要么做错了事,心中有鬼,想借机搪塞;要么一心巴结,大舔上级的屁股,只求升官。
 最后一句话的解读,关键在于“因”字。朱熹认为因是“依”的意思,取了这个说法,就是第一种解释。不过,儒家一向不认为人应该绝对无私。在儒学体系中,个人的情感和道德是有源头的,就是对于亲人的爱,尤其是对于父母的孝。如果亲人之爱不被重视的话,那么整套体系就出了问题。关爱人的想法和行动,是由近及远逐渐扩张的过程。因此,一个人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时候,即便考虑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也不能说品德有瑕疵,也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人。并且,这样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也更加符合正常人和一般人的认识。
当然,也会有一些绝代“猛人”能够超脱这样的境界,能够超越自己的“私”。之所以称他们为猛人,因为这绝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比如说伟大的雷锋同志。但雷锋不是人人可以当的,论语也没有要大家去做雷锋,它要求的很简单:符合天然人性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