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第6期-争什么与怎么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0:03

论语心得第6期-争什么与怎么争

(八佾篇第三·七。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老夫子说,“我们做君子的,没什么要去争的,除非是射箭比赛。相互作个揖,上擂台PK,P完之后,哥俩下来一道喝杯芝华士。这才是君子的争。”
 中国人强调温和谦冲,秉持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处世。不仅论语这么讲,孔老先生的师傅老子,也在《道德经》中说“无为”,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但很多人弄拧了这层意思,结果搞得不少中国人养成了不争的“好”习惯,被人占了便宜,心中不爽,还打肿脸充胖子说是“礼让”,厚颜无耻把自己归类为“君子”。这是典型的阿Q做法。
 这样的人,其实孔夫子也是极度鄙视的,他老人家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乡愿”,免费送给这些人,并把他们称为是道德的老贼(“德之贼也”,阳货篇第十七·十三)。既然这些人成了老贼,自然不是君子。君子不仅有争,而且还有“必争”的东西。
 必争的东西,在这里是射箭。那个时候的射箭,跟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是与泡桑拿、打高尔夫并列的娱乐活动,当时可是一门贵族们必须掌握的绝活。古时候有六艺之说,礼,乐,射,御,书,数,射箭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句话中,孔老夫子讲明白了三点:第一,很多时候,君子不跟人家面红耳赤的争什么;第二,君子在必争的时候,争的是什么;第三,用什么方式来争。君子不蒸馒头,也不跟人家争小老婆,君子争的,都是正当的、在礼范围之内的东西。在争的时候,君子不背后拍砖,也不耍手段,完全符合礼的要求。赢了请人家喝酒,输了喝人家的酒,坦坦荡荡,潇潇洒洒。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切听命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崇尚竞争,认为是看不见的手,会带领我们直奔小康,赶英超美。于是乎,全社会在竞争大旗的号召下,展开了有史以来最为轰轰烈烈的火拼。本来这也不算特别大的坏事,毕竟中国人吃“不争”的亏吃多了,吃“争不过”的亏也吃多了。可惜的是,现如今这个“争”字,却一股脑儿掉进了垃圾桶里。
 各地方官员,争着搞面子工程。你造个白宫一样的县政府大楼,我就来个海市蜃楼县政府。反正是老百姓的钱,怎么糟践不是糟践呀!再仔细看看,这个海市蜃楼县政府,却是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当地百姓穷得要当裤子买方便面吃,官员们却撅着屁股入住“新区”。作为官员们,原本应该争的,是给当地经济出了多少力,为当地民众解了多少难,可现在倒好,县政府鸟枪换大炮,百姓们成了轻飘飘的炮灰。
 各地方贪官,争着包二奶养情妇。你搞女大学生,我就通杀老幼。有不要脸的养了十几个,有更不要脸的养了上百个,还编成册子,自娱自乐。结果甚至搞得情妇们“揭竿而起”,闹起了“革命”。这叫做争错了东西。
 那些所谓“作家”们,为了人气和书的销量,要么炮轰中国近代白话文先驱者,说他们文笔不好,殊不知自己的白话文写的虽然很不咋的,却忘了曾受前人多少恩惠,代表人物叫韩寒;要么拿着别人的作品或者日本漫画可劲儿抄,到头来倒成了中国“最好”的“作家”,代表人物叫郭敬明。当然,还有人为了出名,要么脱衣服乱跑(俗称“裸奔”),要么脱衣服让人拍照(俗称“裸照”),要么脱衣服陪人睡觉(俗称“潜规则”)。看似为着“艺术”这么个“高尚”的目标,其做法却怎么看怎么无耻。
 以上的种种行为,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称为“小人之争”。孔老爷子描绘了“君子之争”,希望大家都来做君子。今日礼崩乐坏、人人变态,便只能希望大家即便做不成君子,也别自甘堕落,都站到小人一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