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电价阶梯定价实际上是累进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6:53

专家:电价阶梯定价实际上是累进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11:42  南都周刊

  自10月9日发改委公布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征求意见以后,引来民间质疑声一片。按照计划,阶梯电价将分为每月超过110度与140度将涨价两种方案。电价实行三档递增,其中最高档超额电量每度上涨不低于0.2元。

  尽管发改委称截至10月21日,61%的群众支持现有方案,但争议并未结束。阶梯电价是否能促进节能?是否是一种合理的定价方案?它对电力改革有无积极意义?合理的电力定价机制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电力专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昕竹研究员。

  阶梯电价没有进步意义

  南方都市报:发改委的阶梯电价方案,引发很大争议,阶梯定价是否真正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张昕竹:这是问题的关键。节约能源特别复杂。因为电力不是最终需求,而是一种引致需求,人们需要的不是电力本身,而是使用电力干其他事情。问题是能源种类很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举个例子,电价很低,很多人习惯用电脑在网上阅读。要是电价上涨,很可能就打印出来阅读。用电少了,用纸多了,哪种能节约能源,不好说。

  现在有一个讨论很激烈,电动车节约能源吗?或者说对环境友好吗?从消耗汽油的角度讲是节约能源,但是要充电,同时需要电池,充电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是很难说的,很多专家说从长远看,它产生的污染是汽油产生的污染的好几倍。

  调高电价,就能降低电力使用从而能节约能源,这里有一个假设,就是民众会因为要付费更多而降低整体的能源使用量。这个假设有问题,民众并不会因为电价的上升,就减少了能源的整体需求量,很可能转用其他的替代性能源。

  电力是二次能源,相比一次能源,它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大力发展电力,为什么花那么多钱修建高压输变电网络的原因。如果电价上涨,而其他能源价格不变,人们就会选择替代能源。所以,涨价能否达到能源需求减少的效果很难说。如果民众能源的需求总量是不变的,那用效率更低,对环境更不友好的能源来代替电力,就得不偿失。认为通过涨价来改变民众对能源需求的总量,我是怀疑的。

  南方都市报:原来的电力定价方式很简单,看你用了多少度,乘以单位价格即可,是一种线性定价。现在的阶梯定价,按照发改委的说法是定价机制的一大转变,你怎么看?

  张昕竹:没有什么进步意义。从定价机制上来说,既不是与国际接轨,恰恰相反是偏离市场化的,背后呈现了强烈的垄断思维。

  电力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是电力的需求和供给是不平衡的,但系统又要求它时刻平衡。给定的发电容量,在某一时点是要求平衡的。否则需求不足,电力供应过剩,就会把灯泡烧掉,保险丝就断了;需求多了,供给不够了,电力不足了,灯泡就暗下来,甚至就不亮了。这与很多有容量限制的行业,比如交通行业类似。

  对于交通行业而言,供给和需求往往是不匹配的。比如在早高峰,晚高峰时期,路网很拥挤,满足不了车辆的需求,但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那么多的车,路网是空置的。往往道路的建设跟不上车辆的增加,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供给是有限的。道路不能一下子增加,更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拥塞是符合效率原则的。发电也是一样,在最高峰的时候,可能供给不够,需要管理需求,甚至要拉闸限电,但大部分时间内,供给是过剩的。电力这种产品,和经济学上的一般产品的供给是不同的,它是与特定的时空相联系的。

  从工具理性看,电力的经济特征决定了其有效的定价方式是实时定价。阶梯定价的最大问题是,不符合消费者的激励相容约束,就是你给消费者不同的边际价格选择,大家都会选择较低的价格,也就是说,阶梯定价只能靠强制力来实施,其中包含着垄断思维。

  阶梯定价的另一个问题是,会产生一种集聚效应,很多消费者的用电水平会集聚在阶梯定价的节点周围,这等于说,阶梯定价可能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相应需求,这显然与有效电力定价原则相违背,我不知道定价部门是否关注到这种转变定价方式带来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通过不同的计价,使得供需之间达到平衡。好比交通一样,在早高峰或晚高峰时期,车辆行驶时要缴纳较高的道路费,以调整路网的承载量,使得民众根据不同的选择,避开高峰期。

  张昕竹:对。实时定价中,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峰谷定价。就是波峰时期,用电价格较高,从而使一些民众选择避开波峰用电。这是现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定价方式。阶梯定价在国外曾经风行了一段时间,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但后来很多都放弃了,因为从工具理性上说,不符合效率原则。

  南方都市报:选择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时,可能因为一些条件,比如技术条件不具备等,使得制度运行的成本过高而不得不放弃,在中国,你觉得这种峰谷定价方式的条件具备吗?

  张昕竹:技术上没有问题。就是装高峰低谷电表,电表带智能控制,不同时段的电力分开,这个很容易。其实,中国很早就试图这么做了,但没有大规模铺开,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和我们的体制有关,计划和垄断的色彩中,企业没有动力,它们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赚钱。

  阶梯定价实际上是累进税

  南方都市报:即使说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很大,电力成本上升,民众也不相信电力企业亏本,因为电力垄断行业的高福利一直存在,这其实与电力定价机制不透明相关。

  张昕竹:现在的电价改革很有意思。相关部门也很聪明,它知道简单地,还是按照原来的线性定价方式涨价,老百姓的意见肯定会非常大。所以这次涨价就打了一个节约资源的旗号,同时,让更富有的人、多消耗电力的人付出更多的电价,这样涨价就占据了道德伦理的制高点。实际上,这次涨价的主要特点是,隐含了再分配的思想,它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追求公平正义,这就抵消了很多人的抵触情绪。

  南方都市报:很多人质疑整体是涨价,用电多的人要付出更高的价格,那用电少的人是否该降价?

  张昕竹:这个质疑反映了民众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的不满,也反映了现在的税收调节方式也存在问题。用电多的人,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其含义是征收“庇古税”,而且是累进的。也就是说,这里暗含着一个假设,就是用电多的人,消耗的能源多,带来的污染多。

  中国的电价里面 “费”和“税”常常是混为一谈的。发改委的通知也讲了,预计会多收一些钱,一部分是补贴电厂成本的提高;还有一部分是补贴脱硫成本,脱硫就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支付的就是“庇古税”,就是相当于你消耗的能源,除了支付了直接成本以外还有环境成本。用得多,价格就高,与个人所得税一样,阶梯定价实际上是一种累进税。

  经济学有一个阿科森-斯蒂格里兹定理,它是政府定价的基本原则,它的主要意思是,收入分配一般不需要扭曲相对价格,只需要通过税收手段就可以了。把价和税混搭在一起,用价格手段调整收入分配,是没有效率的。价格就是价格,目的很简单,就是资源配置,不能干其他的事情,不要用来调节再分配。若用来调节再分配,那资源配置效率就要牺牲。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和垄断企业常常打着收入再分配的旗号来为扭曲相对价格辩护。比如很多行业都提出一个概念叫“普遍服务”。在电信行业,普遍服务的概念是垄断企业AT& T提出来的,普遍服务的概念说白了就是给穷人也提供服务,但给穷人提供服务是亏本的,比如说高原地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用户,要提供服务,得有交叉补贴,补贴最后就变成垄断的借口。

  每个人用电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占用,所谓的社会成本,和你用电的多少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不能简单地说我用得多,在边际上成本就高。这种累进税,从定价角度并不一定合理,更不要说有关部门连成本都没有测算。即使说电力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在使用环节增收庇古税,那也要把价和税分开,使价和税透明,这也有利于老百姓清楚自己的纳税义务,同时使政府对收上来的钱负责,管好这些钱。现在根本就不是有效定价,实际上是以将来的用,来定现在的收,明显的就是一种涨价。

  南方都市报:现在的问题就是集中在定价机制上,不仅你说的现在的阶梯电价机制有效与否,更重要的是在垄断条件下,定价本身是不透明的。

  张昕竹:垄断本身并不意味着没有有效的定价,但是非常难,因为本质上缺乏动力。历史上不是没有垄断行业有效定价,比如说历史上最伟大的体现了定价最高智慧的电力定价就产生于法国的EDF,因为它有一个伟大的总裁博瓦特,他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在他的主导下,虽然是垄断体制,但法国的电价非常有效,有效得几乎消弭了民众对垄断的仇恨。但这仅仅是特例。

  南方都市报:现在你怎么综合评价这次的阶梯电价改革?

  张昕竹:至少是现在的定价方案没有解决任何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政府无非就是给了一个涨价的美妙理由,而且背离市场化方向。更广泛地看,这次实施阶梯定价反映了改革出现的一些苗头,泛价值理性让位于工具理性和制度理性。涨价合理就涨好了,不要低估民众的道德高度,更不要蔑视民间智慧。

  电力市场化改革停滞不前

  南方都市报:中国的电力市场从2002年开始,也进行了几轮改革了,但一直停滞不前。

  张昕竹:自2002年确定了市场化方向以来,主要取得两项电力改革成果,一是厂网分开,二是成立了电监会。厂网分开只是第一步,但整体的市场化改革目标并没有实现。至于电监会,有发改委在,电监会也发挥不了实质性作用。

  整个电力行业,基本上是四个环节,发电,输电,配电和销售。发电环节市场化程度最高,因为建发电厂需要很多钱,单纯依靠政府,它也承受不了。现在生产环节有多个主体,民营的,合资的,国资的等。在输配售环节不但是一体化的,而且基本上是垄断的,由两家电网,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垄断,在各自的区域垄断经营。虽然发电生产已经市场化,但是销售还没有市场化,因为电力批发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上网电价还是国家控制,电力的销售还是在国家的控制下,由电网公司在统购统销。

  南方都市报:这个电力批发市场是什么意思?

  张昕竹: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市场化的上网电价。电力批发市场是整个电力市场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国际经验看,有很多建立电力市场的模式,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电力市场一直有争议,现在的目标模式还不是很明确。建立批发市场的重要含义是,即使输电和配电仍是垄断的,也可以建立转售机制,形成市场化的零售价格。电网的建设具有某种天然的垄断性,如果在这个行业建立多个输送网络,会带来资源的浪费。但是到销售阶段,电网公司虽然输送电力,但不一定承担售电职能,可以成立很多家售电公司售电。

  南方都市报:现在是电网公司利用它对输电网络的垄断,完全垄断了电力的销售。而如果建立了批发零售市场,卖方未必是电网公司,而要通过输电网络,只要缴纳一定的输送费就可以了。

  张昕竹:对。批发市场搞了很多试点,但都失败了。原因在于没有想搞的动力。电力市场化改革往前推进就意味着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没有批发市场就不会形成上网竞价,电厂整天埋怨说亏本了,要涨价,老百姓为什么不信呢?就是因为价格不是竞争上网定的,都是政府定。煤电市场化了,但发完电后到下一环节,上网价是国家定的。本来2002年文件规定,第一阶段15%的电要拿到市场上去竞价,然后过渡到市场定价,但并没有做到。现在的电价形成机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

  最近开始搞“直供”试点,大客户可以直接到电厂去买电,然后给电网企业一些运费,但这只是甚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在政府定价的体制下。即使是“直供”,对于这些电厂和大的电力用户,面临的问题第一个是得找一个合适的输配价格输送过去。买好电了要用电网给输出去,但网垄断在电网公司手里,所以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输配价格。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输配价格,“直供”市场也很难建立。

  南方都市报:改革的重心在两家垄断的电网企业,当初成立电监会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在这方面做点文章。

  张昕竹:电监会的设立是一个政治平衡的结果,它是四不像,它是一个监管机构,但是它没有必备的监管职能。只是说建立了一个沿着市场化方向走的监管体制外壳。发改委一直管定价,这种权力的力量和空间是不可想象的。监管机构的设立产生的强大的权力,发改委肯定不会把这些权力轻易给电监会,本身改革就是由它来主导、来实际操刀的,所以当时的改革变成了这个样子。现在电力改革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改革的主导者,缺乏一个利益中性、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机构。

  (实习生帅鹏坤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