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强推京剧入校:只见行政之手,不见教育之心(南方都市报 2008-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19:40
强推京剧入校:只见行政之手,不见教育之心
2008-02-22 09:34:2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社论
新学期伊始,校园不复平静,不过先声夺人的却是教育部。日前,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决定从今年3月到明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其中也包括广东。目前,包括《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唱段在内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
依教育部艺术处负责人所说,此举是为响应中共十七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号召。之所以在众多戏曲种类中选择京剧,是因为京剧是我国公认的国粹和国剧,而不是在不同省份推行不同的戏种教育。尽管教育部官员解释,试点京剧教育是让学生对京剧有全面了解,而不是为了把学生变成票友,不能看成特长教育,也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但这一做法仍然引发普遍质疑,而焦点显然不是传统文化是否要传承,而是如此的教育传承方式是否可以接受。
从传统文化的类型来看,京剧只是我国几百种戏曲门类之一种,乃是融合地方戏曲特色而发展起来。早年虽有国剧之称,至今亦得国粹之誉,但由于缺少创新、风格单一、观众流失等原因,在文化多元竞逐的今日,其地位已不复当年。但京剧文化地位的式微,不表示其民族文化代表性的失落。一些所谓挽救和推广的硬性做法,不是立意于从文化价值上去保存和完善,而是立足于受众规模的形式扩增、不合时宜地追求盛况重现,反而让民众难解其意。何况,京剧虽为国粹,却也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有大力推广的工具价值。
而传统艺术的多元形式,正是最重要的文化价值。京剧的文化韵味与民族风情,同样为众多的地方戏曲所呈现。因而,传承民族文化不一定要强推京剧。教育部如果真的重视戏曲的文化传承作用,就不应该罢黜百家,独尊京剧,而应该放弃硬性狭隘的国标规定,转而授以各地中小学以更灵活多样的选择,来促进戏曲教育的普及。一说戏曲教育,就全国一致唱京剧,除了显出追求万民一致的长官口味之外,既不可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还可能败坏学生们的学习兴致。
从教育理念上来说,真正学习传统文化,必定离不开经典作品的熏陶。传统京剧剧目多取材于历史,其题材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优秀剧目就有几百种之多。此次教育部确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有9首是“文革”期间所谓的样板戏唱段,内容多半是表现暴力革命、敌我斗争,既缺少传统剧目的历史兴味,又难有推动社会的现代价值,唯一确保的,只是过去一贯强调的红色教育、政治正确。这种做法,也许有教育主管机构的意识形态考量,但却无助于真正走进传统,传承文化。若不然,样板戏持续熏陶之下,怎会有传统文化式微的今天?
此次教育部强推京剧入校,所见其实只剩行政的大手,臆想摆弄出所谓文化传承的景观,却不曾见到真正的教育用心与理念彰显。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当然无比正确,既是深得民心的高层号召,也是民间自发的文化诉求,然而,教育行政机构如果自顾行政理念上讲政治,却不顾教育理念上讲方法,动辄全国一刀切,虽得了可供总结汇报的政绩成果,却无端搁置了这生动多元的现实生活,于文化传承,恐怕也只会落得南辕北辙之效。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2220020.asp
样板戏入校无阻,源于教育垄断
2008-02-23 09:43:3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批评与回应
拜读贵报昨日社论《强推京剧入校:只见行政之手,不见教育之心》一文,颇有感触。为何教育部门可以借行政之手强推京剧入校,甚至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有多达9首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唱段呢?根源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理直气壮地“罢黜百家,独尊京剧”。相对于庞大的教育市场而言,这次垄断只是对课程标准的小小垄断而已。
教育政策作为教育行政机构的垄断性资源,具有唯一性、高度集中性。在教育资源如此垄断之下,或出于功利主义或政绩论等的需要,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始终没能淡出教育领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像指令曲目中“血债要用血来偿,誓把那反动派一扫光”、“敌血飞溅石榴裙”等这样的唱词,只能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预先圈定的狭窄小道上,使学生本应全面发展的精神和人格过早受到夹击。正如学者萧雪慧所说,这种教育“缺乏一种尊重、关注个体生命的人道意识……去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尊重人类的共同规范的精神,缺乏有助于不同民族和文化相互沟通,理解和彼此尊重的内容。相反,有意无意地灌输一种惟我独尊,与其他文化形成壁垒的不健康精神”。
□梁善创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2230005.asp
戏剧教育要因地制宜
2008-02-23 09:43:4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批评与回应
看到教育部要在全国学校推行京剧教育的消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真是很诧异。首要疑问就是:为何不因地制宜,在各省份推行当地的剧种教育?比如说在广东的学校推行粤剧教育。其他原因暂不说,光凭本土历史悠久的粤剧尚未振兴,广东人又如何真正接受得了基本陌生的京剧?
京剧被北方人认定是“国粹”,但并不代表就适合全国人民来欣赏学习。就好比北方人年年必看的央视春晚,北味过重,并不适合南方人口味,很多广东人是年年不看的。起码深受香港文化影响的几千万广东人很大一部分是不看央视春晚的,甚至有人不知其为何物。根据2008年最新调查,广东东莞人看春晚是全国收视最低值,只有0.1%。
现在很多广东年轻人连本土粤剧都感觉陌生了,要接受京剧恐怕是难上加难。不排除有个别同学感兴趣,则可组建小团体深入学习,但要普遍接受是不现实的。不光学生兴趣成问题,师资也严重匮缺,难以见效,徒费教育资源。戏剧产生于民间,其盛衰都有重要的民间因素。戏剧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中也包括了地域因素,必须要承认这一客观存在。
推广京剧教育,振兴传统文化,本意虽好,但若效果很差,就未免南辕北辙,劳民伤财了。当下教育资源并不十分充裕,既然还有更多学生易接受、效果好的传统文化项目可以选择传承,则何必定要一令天下皆学京剧?
□黄彩华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2230006.asp
社论:强推京剧入校:只见行政之手,不见教育之心(南方都市报 2008-2-22) 社论:强推京剧入校:只见行政之手,不见教育之心(南方都市报 2008-2-22) 社论:勿以行政问责之轻相抵执法犯法之重(南方都市报 2009-10-27) 社论:定点清除加分政策 难解教育不公之困(南方都市报 2008-4-26) 社论:定点清除加分政策 难解教育不公之困(南方都市报 2008-4-26) 社论:政府行政需讲道理(南方都市报 2008-4-27) 社论:政府行政需讲道理(南方都市报 2008-4-27) “城区合并”警惕行政之手 只见功名,不见朋友 全球500强不见中国民企踪影之忧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五:光明日报社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 不见“读书人”只见“习题人” 不见“读书人”只见“习题人” 社论:集体返航侵扰公益 求解之道不在惩戒(南方都市报 2008-4-7) 社论:火车相撞之殇——我们能看见什么?(南方都市报 2008-4-29) 社论:火车相撞之殇——我们能看见什么?(南方都市报 2008-4-29) 社论:集体返航侵扰公益 求解之道不在惩戒(南方都市报 2008-4-7) 社论:摒弃无谓门槛之争 媒体炒作宜作检讨(南方都市报 2007-2-27) 社论:以三鹿破产为噬民之恶画上句号(南方都市报 2009-2-13) 社论:全面废除免检制度是行政自救的前提(南方都市报 2008-9-28) 10省市中小学将开京剧课(南方都市报 2008-2-22) 秋风:样板戏本是伪京剧(南方都市报 2008-2-23) -现代快报:11月,只见事故不见引咎辞职 不见“读书人”只见“习题人”-----郜毛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