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转换的本质与底在哪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5:22
牛熊转换的本质与底在哪儿 最新更新时间: 2008-9-28 8:37:20
作者:东方博客 宁小姐价值投资    【大中小】
2007年10月中下旬,笔者在6000点附近战略性出货空仓后、或曰在6000点高位胜利大逃亡后,一直玩、看书、看奥运比赛,实在无事可干,实在闲极无聊。便对当前市场共同关注的一些市场热点和焦点,发表一点个人看法。纯属笔者个人观点,纯属实话实说,不构成任何建议。
一、关于“战略与战术”
炒股:首先是战略问题,其次才是战术问题。战略问题,一定高于战术问题。股市中的大家,一定首先是战略家。
二、关于“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推出对大盘指数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大盘指数的绝对点位,而是取决于大盘指数的运行状态。在大盘单边市下,股指期货的推出,只会助涨或助跌。即在单边牛市下,推出股指期货,只会加速大盘上涨;在单边熊市下,推出股指期货,只会加速大盘下跌。
推出股指期货的最佳时机,是在大盘处于长时间的盘整状态下,即没有上涨或下跌趋势的状态下。如果大盘在一个点位上,或者在一个相对比较狭窄的空间内盘整3-6个月以上,这个时候推出股指期货,对大盘的影响最小。
尽管当前大盘已到2200点的相对低位,但从6124点以来到2200点,大盘却一直处于单边熊市,如果这个时候推出股指期货,只会加速大盘下跌。
当前管理层的重点是维稳,而不是创新。如果这个时候冒然推出股指期货,而导致大盘加速下跌崩盘,其政治风险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的。所以,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推出股指期货,也根本没必要担心股指期货。
三、关于“大小非”
笔者认为,“大小非”只是大盘下跌的一个因素,而绝对不是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或者重要原因。
1、“大非”基本没什么减持压力。特别是大型国企,基本就没有减持压力,比如:中石化、中石油,其国有股巨多,但是,国家为了考虑国家控股,根本就不可能减持;再者,国家减持后拿这么多钱干什么?没出路,也就没必要。所以,对于象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超级航母,没有小非,大非不可能减持,也就根本没有减持压力,反而更安全。
对于民企,“大非”如果要想保持控股、甚至绝对控股地位,也不会减持,或者不会太多减持。只要想放弃控股地位的民企,其“大非”才有减持的可能,但这种案例极少,只有特殊性,不具普遍性,对市场的冲击也就相当有限。
“小非”才是减持的重点和最大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小非”都想通过二级市场及时变现,总有相当数量的“小非”中线、甚至长线战略性持股。所以,一方面,“小非”在“大小非”中比例较小,估计最多只有1/3左右;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小非”都想及时变现,因此,“小非”对整体市场的冲击也就要大打折扣。
2、当前,“大小非”实际减持量相当有限。
(1)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7月、8月三个月“大小非”实际减持量分别只有4.51亿股、8.49亿股、4.8亿股,仅相当于每月上市1只5亿股左右流通盘的中盘新股,市场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能够承受。
(2)“大小非”减持的平均每日资金量,不足两市日成交量的1%,对市场的冲击相当有限。
(3)截止8月底,解禁的“大小非”中,累计仅有24.3%减持,实际减持速度并不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小非”绝对不是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或者重要原因,只不过是大盘下跌的一个因素而已。
但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大小非”已成大盘下跌的替罪羊,已成赔钱的散户的出气桶,已成机构做空砸盘的舆论工具,已成股评家赚取稿费的写作主题。
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应该明辨是非,应该找准大盘下跌的真正原因。
四、关于“融资融券”
很多人单纯把“融资融券”当作利好,甚至当作绝对利好。这类人纯属笨蛋,纯属只认识钢币的一面,而不认识钢币的另一面。
“融资”,对市场肯定是利好,毕竟增加了市场资金供应。
但是,“融券”就属于利空了,因为毕竟增加了市场证券的供应。
“融资融券”实际就是在市场想买时,可通过“融资”增加可用于买入的资金;在市场想卖时,可通过“融券”增加可用于卖出的证券。所以,“融资融券”在某种意义上,实际就是助涨助跌。
就当前来分析,当前市场缺资金吗?根本就不缺,基金本身就有几千亿的资金闲置,特别是新成立的基金,根本就不入市,还有大量游资在市场外等待。当前市场根本就不缺资金,缺的只是可买的品种或对象。
所以,在当前单边下跌的大熊市中,如果冒然推出“融资融券”,傻子才会利用“融资”功能融入资金买入股票找死,恐怕更多的机构将会利用“融券”功能融入股票先卖出。这种情况下,“融券”的利空影响将会发挥作用,从而加速大盘下跌。
五、关于“股市涨跌的本质”
“股市涨跌的本质”是以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增降为核心的各路资金之间的博弈。
股市涨跌的核心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增长或降低。
股市涨跌的动力是:资金的多少。
股市要产生大牛市,以上两点缺一不可。
股市要走熊,以上两点有一即可,即以上两点只要有一点即可。当然,如果两点都具备,则一定是超级大熊市。
所以,分析股市涨跌,一定要围绕“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增长或降低”和“资金的多少”这两点来分析,唯此,才能准确把握股市涨跌运行的脉搏,才能准确踏准股市涨跌波动的节奏。否则,就是扯蛋。
“价值投资”和“概念炒作”,其本质不过是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预期增长幅度的大小不同而已,核心都是业绩。
“价值投资”,常规意义上,不过是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预期增长幅度稍微小一点,平稳一点,容易看清一点,人们好接受一点,容易相信一点。比如:预期未来每年业绩增长+30%,或者+50%。
“概念炒作”,常规意义上,不过是因某些突发性、或者概念性的大事件,产生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预期增长幅度过大,过于夸张,人们难于接受,不容易看清,不容易接受。比如:因某种事件,预期上市公司未来每年业绩增长+300%,或者+500%。
六、关于“牛熊转换的本质”与“底在哪儿?”
“牛熊转换的本质”实际是一次财富大转换。
获得财富者,是成功,为胜者;
失去财富者,是灾难,为败者。
如果没有完成财富大转移,就不可能实现牛熊大转换。最利于观察和判断的,就是灾难。灾难是结果,不仅仅是过程。没有灾难,就不可能完成财富大转移,就不可能实现牛熊大转换,就不可能启动新一轮牛市。牛市是建立在灾难之上的。因此,
底在何处?底在灾难处。
底在何时?底在灾难时。
实践证明,中国股市18年的历史,每次牛市转换,都有一批以券商为代表的大机构破产倒闭。94年短暂牛市后的熊市中,万国证券倒下;96-97年牛市后的熊市中,君安证券倒下;2000年牛市后的5年熊市中,券商行业全行业亏损,一大批券商破产倒闭。
当前,大盘从6124点跌至2000点,跌去2/3,有灾难吗?是底部吗?
答:当前,券商没有一家爆出问题,没有一家券商破产倒闭;基金日子依然过得十分舒服,依然拿着高薪,等等。一切都国泰民安,何来灾难之有?故,2000点非底部也,一切尚早。
七、关于“本轮熊市暴跌的最真实原因”
世人皆知: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情雨表。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股市的涨跌。
但是,“国民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的内容、指标很多很多。人们最熟知的就是GDP,GDP与股市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GDP与股市没有任何关系。最近十几年来,中国GDP每年都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股市却大起大落,股市走势与GDP指标毫无相关。因为GDP考量的是经济总量,是产值,而不是企业效益。GDP本身在衡量财富上也有先天性的重大缺陷。比如,今年的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0多亿元,但是,这对GDP却是天大大利好,因为在恢复重建中,将直接增加GDP至少8000多亿元。
笔者上文已分析,“股市涨跌的本质”是以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增降为核心的各路资金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增长或降低。
“本轮熊市暴跌的最真实原因”正是: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重大下滑。国民经济中,企业效益出现重大问题。
但是,业绩下滑是结果,等业绩下滑真正变成现实时,再才在股市中反应而出货,一定就晚了。聪明人,一定是在预期业绩将下滑时,就早早出货,比如笔者本人;预期业绩将增长时,就早早建仓。这就是打提前量,这就是笔者所说的,“股市涨跌的核心”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增长或降低。
中国股市十几年的历史中,特别是96年以来,每轮牛市,都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正相关;每轮熊市,也都与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