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谋建区域金融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24:00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实习生 王海越
一个月来,石立国每天忙得都像在打仗。
5月20日上午,黄花园大桥北桥头工地上,记者好不容易找到这位38岁的汉子。他满眼血丝,嗓音嘶哑,“昨晚一直在现场督促进度,凌晨3点才躺下,早上8点又起来了。”
他的身后,人声鼎沸,机器轰鸣。这里是江北嘴“金融街·重庆金融中心”项目的工地,挖掘机挥舞着铁臂,大型装载车来回穿梭,500工人两班倒昼夜施工———作为施工方中建二局的项目经理,石立国被要求:6月中旬必须完成土石方工程,开建高楼。
“按常规进度,这样的土石方工程3个多月才能完成,现在限令在1个多月内搞定,工期太紧。”石立国坦承,自4月20日开工以来,他们是全力赶抢进度,压力很大。
但石立国和工友们也充满了一种使命感:他们的工作正在让重庆的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之梦,不再只是虚幻———至少,这片5平方公里的以金融为主的高档写字楼区将在硬件上做好准备。
“这是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罗广说,金融街项目的动工,表明重庆从硬件打造上拉开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的帷幕。江北嘴的这个新兴金融中心将和解放碑“十字金街”珠联璧合,形成金融核心区域,共同推进重庆2015年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大好时机
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重庆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国家战略阶段,“现在正是我们大张旗鼓、强力推进的好时机”
近段时间来,罗广的日程表排得很紧,他不断地出席各种活动。“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成为他在这些活动上的发言主题词。
“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表述其实早在15年前就已经出现。
1994年10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重庆,并作“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题词,这是中央最高领导人首次对重庆提出如此使命。要成为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建设遂提上重庆的议事日程,但时至今日依然只是梦想。
今年1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并承诺了十项政策支持。
“3号文件恰似一针兴奋剂,让整个重庆亢奋不已。”罗广说,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从过去的自弹自唱,进入了国家战略阶段,“现在正是我们大张旗鼓、强力推进的好时机。”
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和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官员与专家一行抵渝,围绕如何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进行了调研。
在给调研人员汇报时,罗广如此陈述了将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金融机构数量西部第一、金融环境较好、银行不良贷款率西部最低。
这张成绩单的背后,是重庆政府多年的努力。
直辖之初,重庆金融一片寥落———本土的“银、保、证”三大金融机构屈指可数,处境窘迫。重庆商业银行、万州商业银行的风险评级较差;保险业里没有一家公司总部设在本地,多项指标大幅落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商品交易所经2000年改组后,却被“德隆系”控制而终致破产;西南证券亦经营困顿。
直辖后,重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在全国成立首家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构建八大投融资平台,改善金融生态;重组重庆银行、西南证券、重庆国投、三峡银行,重庆农信社也整体改制为西部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新建安诚保险、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
与此同时,美国利宝财险、中美大都会人寿、荷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入渝抢滩布点……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已在重庆呈现。
“在目前的时机下,重庆启动金融中心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罗广说。
重庆特色
重庆建设金融中心不同上海、北京竞争,而是和它们相呼应、错位发展,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以产业为基础,大量的投融资活动为主体,打造“投融资之城”
事实上,希图金融中心称号的并不只重庆。
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提出自己的“金融中心”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北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深圳,港深国际金融中心;天津,北方金融中心;大连,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个城市要成为金融中心,应具备哪些要素?在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范文仲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有三个方面:这个城市是金融机构密集的区域;有相当大的金融资产规模;有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去年10月起,范文仲从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任上来渝挂职。
范文仲认为,在中国,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性金融中心的,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上海是以金融市场体系为主的金融中心,北京是以金融行政管理为主的金融中心。”
重庆如何找准自己的坐标?
“重庆建设金融中心不同上海、北京竞争,而是和它们相呼应,依托它们的资源,完善自身功能,拾遗补缺。”罗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目标和路径已然清晰。
与上海、北京不同,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是长江上游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覆盖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等7个省(自治区),覆盖人口3亿。
在功能上,重庆也将错位发展。“重庆历来是中国工业的重镇,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一定是以产业为基础的,以大量的投融资活动为主体的。”罗广说,未来的重庆将是投融资活动和投融资机构高度密集的地区,是一座“投融资之城”。
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重庆提出了“三六三”战略,即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均衡发展,集聚六类金融机构,发展三大金融市场体系。
六类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主流金融机构之外的新型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三大金融市场体系,即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OTC)和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
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是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的主要特色。对这种发展路径,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的调研报告称之为“特色化发展道路”。
而这样的路径选择,更是基于重庆的自身需要。
重庆直辖以来,投资增长8倍多,并创造了“渝富和八大投”模式,但这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重庆急需一个更大的资金蓄水池,把民间资本之水引进来。重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丰伦表示,重庆发展以投融资活动为主体的金融中心,撬动社会资本,将使投资形成良性的乘数效应,并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重庆已拟定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时间表和指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届时重庆金融产业占全地区GDP8%-10%以上,存贷款余额2万亿以上,保费达到全国的1/30,证券市场市值1万亿以上,成为西部金融机构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地区。
行动迅疾
重庆一口气批准了52家小额贷款公司,速度快得连老板们都不敢相信;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农畜产品交易所的打造,亦是紧锣密鼓
目标和路径既定,重庆行动的迅疾前所未有。
六类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率先发力。去年9月至今,重庆一口气批准了52家小额贷款公司,速度快得连老板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其中27家已正式开业营运,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4.3亿元。
“5月底之前,重庆准备再批20家,”罗广说,重庆的目标是,2009年每个区县至少成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预计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80家到100家。
今年以来,重庆还批准成立了4家担保公司,目前全市共有担保公司213家,注册资本金114亿元,在全国处于前列。
在股权投资基金方面,重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月11日,渝富资产管理公司与亿泰证券举行签字仪式,合资成立重庆亿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亿泰股权投资基金是西部首家私募基金,规模达50亿元。
重庆市金融办的消息说,重庆正在与平安信托、澳大利亚CPG、黑石、摩根斯坦利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洽谈,预计今年重庆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将达到100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拟在1—2年内完成3家融资租赁公司的组建,使全市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金规模达到100亿元。重庆市金融办人士透露,中石油已同意在渝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暂定60亿元。
今年以来重庆信托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华信托公司完成了战略投资者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引进工作,资金已交割。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方面,开县泰业村镇银行和梁平澳新村镇银行,目前均正式获批筹建;已起草《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初步方案》,正积极争取银监会支持,在1—2个区县开展试点。
在三大金融市场的打造上,重庆亦是紧锣密鼓。
4月27日,重庆成立“证券场外交易(OTC)中心建设筹备组”。重庆OTC建设将分两步:第一步,按中关村模式,组建“重庆非上市公司股份交易中心”,实现企业挂牌交易;第二步,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工作进程,将重庆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中心纳入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罗广向记者披露了OTC进展:“资金已经确定,配套文件和管理制度基本成熟,已报市政府,待审定后上报证监会。争取6月底机构正式成立。同期做好公司选择、培育,力争12月底挂牌交易。”
对于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设立,重庆已多次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汇报,目前正在与人行重庆营管部研究具体建设方案,并进一步争取人民银行总行支持。“这个交易中心建成了,就意味着重庆在票据交易方面将在全世界领先,一天可能有上千亿的交易额,产生很多税费。”罗广兴奋地用手拍着办公桌说。
而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的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基本到位,准备今年6月底前挂牌,开展生猪等农畜产品的现货、远期交易。重庆希望在远期交易成功的基础上,中央监管部门能支持开展相关期货交易业务。
任重道远
金融中心随着经济中心自然形成,能不能实现关键是看经济发展。金融人才缺乏是目前重庆金融中心发展的最大软肋
谋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重庆正在奋力前行。
重庆能否梦想成真?有关方面对此相当谨慎。深发展重庆分行行长助理李煌认为,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最大问题是经济总量太小———即使是与近在咫尺的竞争对手成都相比较,重庆也并不占多少优势。
2008年,重庆GDP突破5000亿元,但成都GDP3901亿元,以其为中心的四川省GDP达1.25万亿元。至于上海、深圳等其他提出建立金融中心的城市,经济总量都在六七千亿甚至上万亿元。
“金融中心是随着经济中心自然形成的,能不能实现关键是看经济发展。”重庆市社科院财政金融所所长邓涛说。
范文仲也表示,重庆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层次,与金融中心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重庆建设金融中心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西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太高,金融中心建设缺乏金融驻地的强力支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金融发展中的结构失衡。二是目前的金融产业发育程度不高,开放度不够。三是金融创新能力较弱,投入有待提高。四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在重庆依然稀缺。
有数据为证:华尔街的金融人才约40万人,伦敦25万人,上海18万人,重庆目前只有5万人左右,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则有更大差距,尤其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高级专业人员。“我个人认为金融人才缺乏是目前重庆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软肋。”范文仲强调。
对此,江北区博达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李渝丰感同身受。博达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6月8日将开业。在长达半年的筹备期内,李渝丰一直在忙着招募高级管理人员,“有经验的金融管理人才太奇缺了。”在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挖角”行动后,博达终于找到一个17人的专业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年底将扩容到30多人,搜寻人才仍是我们下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李渝丰说。他希望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走特色化道路,赢得市场认同。
可喜的是,重庆即将启动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引进中介服务机构等已排上了重庆市政府的工作日程。重庆有望“复制”上海措施,从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服务环境、政府管理等五方面入手改善金融环境。
重庆将对落地的金融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奖励,以及推出相关的税收优惠。重庆也试图改善本地的金融中介服务,正在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密切接触,积极争取后者将区域总部放在重庆。毕马威等机构也加强了在重庆的活动力度。
从今年6月起,西部金融论坛将每年在重庆举办,意在提升市民的金融意识,一大批全球金融专家将被邀来渝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建设出谋划策。
重庆的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之梦,正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力推动下,朝着美好的预期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