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已具有金融中心3个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20:15
重庆已具有金融中心3个特征
蔡律 于 2009-12-11 16:52:22 发表 | 事件发生地:重庆 | 类别:金融/资本
发表者简评:
 重庆已具有金融中心3个特征
金融中心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城市或地区。金融市场齐全、服务业高度密集、对周边地区甚至全球具有辐射影响力是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

黄奇帆出席金融街·重庆金融中心奠基仪式
一般来说,金融中心是一个特定城市或地区各类金融机构聚集的市场。它本质上承担的是金融中介功能,但这种中介功能又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它主是为金融机构提供集中交易和清算的场所。刘明康认为,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拥有四个基本条件:创造一个国际通用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拥有一个对内、对外都十分开放的和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拥有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有一个能够凝聚和聚集一流国际金融人才的机制。
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概括如下:
(1)强大繁荣的经济基础。
(2)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
(3)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
(4)分布集中的金融机构。
(5)鼓励扶持的政策取向。
(6)低廉合理的税费成本。
(7)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
(8)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
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尽管模式各异,但却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正是这些共性,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综合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方面:
1、便利的交通与发达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与时区位置。目前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除单纯簿记型金融中心外,几乎无一不同时是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如新加坡港处于东西方海运交汇处,是世界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之一,2002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0万箱,仅次于中国香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位的最繁忙港口。纽约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同时,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还要有适当的时区地理位置,如香港与新加坡都恰好处于纽约与欧洲金融中心交易时间联系处,可以保证世界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
2、以国内或区域内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都达到相当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几乎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化与金融的国际化、自由化水平都较高。
3、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规模空前的成交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市场结构需要非常完善,资本市畅货币市畅保险市畅票据市畅期货市畅外汇市畅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充分发育,这有利于发挥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4、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如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光外资银行就有500多家,纽约有380多家。只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存在,才能促进各金融主体的竞争,不断进行金融品种的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5、宽松而严格的法规体系。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看,一方面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相对国内金融要宽松得多的金融环境。一个没有金融安全保证的金融中心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
6、所在国或地区的政局十分稳定。政治稳定性也将影响到人们对国际金融中心存贷款等金融业务的安全性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其融资与贷款能力。
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一般分为两种:
1、自然演进的发展路径:经济贸易发展-金融服务需求-自发形成国内金融中心-自然演进为国际金融中心,典型代表为纽约、伦敦。
自然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指在需求反应金融体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金融中心。其主要途径是:
经济增长(决定)→金融市场发展(决定)→金融制度变化(决定)→金融供给变化(催生)→金融中心形成
这类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模式可称之为自然形成模式,典型的有伦敦与香港。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为例,其产生即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金融供给变化的结果。17世纪末18世纪初,伦敦是英国的国际贸易中心,英国进口商品的80%与出口商品70%都是经由伦敦进出的。贸易的发展引起结算与融资的需要,大小银行相继产生并有很大的发展。而伦敦货币市场由此兴起,票据贴现活动尤为活跃,到英法战争结束之后,伦敦利用国际汇票这一机制发展成为对世界贸易进行融资的一个中心。另外,政府战争借款的需要刺激了银行业务的参与并发展了证券市畅到一战前夕,随着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大国,伦敦超越当时的阿姆斯特丹,确立了其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政府推动的发展路径:政府推动金融中心建设-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聚集-迅速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典型代表为东京、新加坡。金融体系产生的另一途径是供给引导。也即,金融体系并非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通过国家或地区有关部门的人为设计、强力支持而产生的。金融体系的超前产生和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能有先导作用,即供给刺激需求,而不是靠需求引发供给。而在刺激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的变动中,金融制度的变化又处于先导作用。
在供给引导的途径中产生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一国或地区有意识建设的结果,其产生模式称为国家(地区)建设模式,典型的有东京与新加坡。在这种模式下,金融业的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国际金融业与国内金融业及国内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互动效应,最终产生了国际金融中心。
当然,按不同标准金融中心还有其他分类:如按照运行与监管模式大致分为实力功能型(积极干预)、代收集资型(积极不干预)和簿记服务型(无金融管制);按金融中心涉及的地理范围区别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按资金交流的方式区分为内资外用型如新加坡、外资内用型如台北和外资外用型如伦敦;以及按金融中心的发展阶段分为传统中心、金融转口埠和离岸中心,等等。
上海市长韩正表示,上海到二0二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标志是:基本形成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的和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中心进行评价研究多采用建立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例如,伦敦金融城(2007)提出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GFCI),该排名报告以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为评价指标,对全球46个城市加以量化分析和排名。胡坚、杨素兰(2003)按照经济指标、金融指标、政治指标三项指标建立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金融主体、金融客体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建立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金融主体是指服务于金融业,致力于金融中心发展活动的集体或个人。金融客体是指金融实践活动的指向对象整个金融业,及与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实体。而金融环境是指金融中心所处的自然地理、交通信息、城市生活等周边环境。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共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
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包括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因素,反映了各金融城市的综合金融竞争力,是各影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反映,最终决定各金融城市的排名情况和功能地位。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从高到低排名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南京、成都。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将上述城市分为四类时,上海为第一类;北京、广州为第二类;深圳、天津为第三类;重庆、南京、成都为第四类。将上述城市分为三类时,上海为第一类;北京、广州为第二类;深圳、天津、重庆、南京、成都为第三类。
结合国外建设金融中心的情况,目前要建立公认的金融中心须具备如下条件:
(1)健全的金融体制和健全的金融市场。所谓健全的金融体制指:第一,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即根据国际规则,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参考本地、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体现国际化、公正化的金融法律、法规、制度,并使之与发达的金融中心接轨。第二,建立系统、严明、高效并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第三,形成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对于形成什么样的货币调控体系,各国货币当局看法不一。但总的看来,成功的做法是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而不是依据政府的行政目标建立相应的货币调控体系第四,建立能够充分、合理、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公司体系。
(2)币值稳定。金融中心作为区域乃至世界的资金集散地,虽然外部流入和向外流出的资金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本国资金要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树立良好的金融信誉;第二,资金运筹需要;第三,应付风险必需。金融中心要扮演规模巨大的国际流动资金的中介角色。各种外币经常大量汇集或者流出金融中心,并且必然与本币发生联系。本币的币值不稳定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3)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规模由两个方面所构成,其一为资金来源规模;其二为资金使用规模,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规模决定因素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本国的总储蓄规模,一是吸收外国资金的能力。它不仅取决于本市场运作资金规模大小,而且取决于政府的相关金融政策如何。如长期以来新加坡的无准备金政策、香港的“不对利息征税”政策,较大程度动员了海外资金进入本地金融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宽松的金融政策均是有条件的,均需符合本金融市场及本国经济实力允许的范畴。过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势必挫伤国内金融机构发展活力,甚至会给国际投机资本搞垮本国金融体系创造条件。
(4)经济稳定增长,文化和地理条件适宜。经济稳定增长不仅指本地区,而且指整个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甚至指周边国家,即该金融中心所辐射的广泛的经济区域,也相应的达到较高的、较长期的经济增长目标。这是因为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结合性资本,金融资本的运营如同经济的血液循环,没有产业和整个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作基础,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可能有发展前景。
一般说来,文化因素包括域内人口受教育的程度、道德修养程度、宗教信仰、行为习惯、人才结构——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所占比重等。这些方面的水平越高,与海外文化的融合性越强,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范畴越大。建立金融中心还表现在人才资源上。从数量上来说,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35万,上海则不足20万,重庆10万人左右。上海金融人才缺乏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不足,而且表现在质量上不足。比如合适岗位需求的金融从业人员缺乏,如金融从业人员高学历化、中坚力量的流失引起金融员工的低化龄、市场人才流动的无序与恶性竞争、中资金融机构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的人才“培训基地”,重庆这方面更缺。
综上所述,建立金融中心并非易事,需要具备比较完善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人才等条件。事实上,除上述条件以外,还应当包括:政治局势稳定、交通便利、良好的通讯设施、经济交流的核心场所、高层次金融人才、便于沟通的语言、货币当局具有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能力等。建立国际金融市场,既需要自身具备条件,也需要国际环境的配合。
评价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除前面叙述以外,还包括:
(1)金融规模、效率、安全指标。金融规模。它可以分解为许多具体指标。但其中最重要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额,参考指标为金融中心所在国家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负债额。一般的情况下,这两项指标的数额越大,证明该金融中心的实力越强。
金融规模还应包括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额及其比率和金融业国民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率。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额及其比率涉及其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金融风险较多的当今世界,这两项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业国民总产值及其占国民总产值的比率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金融业发达程度。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国民总产值就应达到较大的规模,占有较大的比重。否则,难以驾御国内经济形势,更难于大量吸收海内外资金。
(2)金融效率。它是决定金融中心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金融效率涉及的指标很多,诸如,金融业自有资产收益率,金融总资产收益率,金融业人均资产、负债、收益额、金融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反映金融机构及金融产业的效率,决定其发展前途。在以往的金融实践中,金融中心是否有活力,金融机构能否倒闭,金融危机会不会出现,均与金融效率指标密切相关。对于金融中心的评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指标。
金融效率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息息相关。在考察这一方面指标时,还必须分析: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及投资比率、消费增长率、通货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出口增长率、出口比率、经常收支及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规模和比率、外汇储备额、长期外债额和比率、短期外债和比率等。这些指标,基本上反映了该国、该地区经济发展绩效。如果经济发展绩效不佳,金融中心就难以建立,即便建立了也支撑不下去。
金融效率指标是较为复杂、较难考察的指标体系。随着金融事业的迅猛发展,国际化的快步进行,以上的指标体系也在以较快的速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所以,原有的指标,无论是数量,还是高级化程度,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稳定性,也称安全性。目前,该指标已经成为评价金融中心的前提性指标。它由政治稳定性、经济稳定性和金融稳定性三类指标所组成。
(3)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中心主要针对国际经济活动开展金融业务。为此,金融国际化指标体系对于分析、评价、考察金融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金融国际化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组织国际化,金融人员国际化,金融制度、法令国际化。
金融业务国际化衡量标准应当为该项业务的国际交易占全部交易的比率。如果一个金融集中地国际业务达不到一定的比率,则不可能成立金融中心。金融业务国际化要通过两种金融机构来完成。一是本国金融机构从事国际金融业务,二是外国金融机构在本国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具体指从事外币存放、国际证券交易。一般的情况下,金融中心都以本国的金融机构开展国际金融业务为重点,以外国在本国的金融机构开展的国际金融业务为辅助,目的在于保证本国金融机构的主动性,获取更多的国际金融收益。
2009年12月10日花旗银行正式进驻重庆,重庆市银行数量已达40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增至8家。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奇帆认为重庆已具有金融中心3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重庆金融生态的改善,不良资产率不断下降,“在6~7年前,重庆的银行业不良资产率高达30%,现在只有1.3%”,在全国31个省市中,重庆名列前茅,排在第三四位,目前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说明重庆的工商企业基本上没有银行坏账。
第二个特征就是重庆的银行贷款增长迅速。过去10年重庆市的银行贷款增速大致为19%,远高于我国银行业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而今年重庆市的银行业贷款增长率达到46%,名列全国前茅,这一数据表明全国的银行业资源都在向重庆集聚。
第三个特征是 金融业已经成了重庆的支柱产业。目前国内各省市的金融业基本都只占当地GDP的3%~4%,目前重庆市的金融业GDP已经超过全市GDP的5%的比重,超过5%这一比例,就意味着它已经成为地方上的支柱产业。
这三个特征没错,从前文分析看,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蔡律    200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