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迈向金融中心之路:回顾与考察 [初拟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11:46
 

重庆迈向金融中心之路:回顾与考察 [初拟稿]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题中之义;金融中心,张扬着经济中心的话语权。因而,她是很多城市的梦想。

    从清晚期诞生与“山西票号”呼应的“南帮票号”代表——“天顺祥”,到民国初年金融业始现繁荣,直至成为中国战时经济中心,重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曾书写过“金融中心”的短暂篇章,但随后在计划经济时代归于沉寂。

    2000年12月11日,笔者在《重庆日报》第一版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文章,提出了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初略构想。但构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甚至难以成为行动。《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一篇报道中诘问重庆的金融中心之梦:“重庆究竟能有多大的重量?重庆的重量又从哪里衡量?也许这要取决于这个城市自己的视野、取决于这个城市和外界的竞争与竟合、取决于它能否从自己的历史中提炼出自己的未来、取决于面对这一切时的智慧与胸怀”。

    重庆直辖伊始就在“九五”计划中提到了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之后在“十五”计划中做了进一步明确。然而直辖之初的重庆百废待兴,各种矛盾堆积,困于现实冲突与历史欠账之上的重庆没有多余空间去思考、践行这一目标。这一时期,国家完成了证券、期货交易机构布局,东部沿海地区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上取得了先发优势,北京、上海分别作为中国金融决策、监管中心和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已无可争议,广州、深圳、天津、大连等城市则紧随其后。无法与东部发达城市平等对话,而相比西部地区其他城市,如成都、西安,重庆金融实力也处于相对劣势,金融体系脆弱、金融资源匮乏,银行、保险、证券业发展滞后。

    但随着重庆经济发展转入正轨,改革开放推向深入,金融变革与崛起不可避免发生。

    一、变革

    变革始于2003年—2004年。2004年,重庆决定成立重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重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金融业发展与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议题进入政府决策视野,并见诸于行动。

   (一)整合重组公共投资集团,提升政府投融资能力。

    2003年,重庆国企大重组和新企业集团组建拉开序幕。2003年2月28日,重庆土地一级市场运营商重庆市地产集团成立。2004年3月18日,全国首家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渝富)成立。与此同时,重庆对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市开发投资公司等公共建设性政府投资公司进行了整合重组和重新定位,构筑起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八大投融资平台。其中,重庆渝富以政府特许的土地储备和土地整治职能为支点,通过调动政府财政资源,运用土地和信贷两个杠杆,直接参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财务重组,成功破解了地方国企改革难题,创造了广为称道的“渝富模式”。世界银行在2005年底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更将重庆“渝富模式”列为“中国样板”。  

    尽管“渝富模式”仍存在争议,并且有人质疑其持续性,但受命于为难之机的重庆渝富,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重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诸多难治之症,解开了银企债务“死结”,实现了多方共赢,尤其对于振兴国有大型企业、挽救本土上市公司,改善重庆地方金融生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截止到2008年6月底,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突破7000亿,是2002年1700亿的4倍,在全国31个省(区、市)经营性国有资产排序中,从第19位跃升至第5位。应该说,重庆渝富功不可没。

   (二)再造金融体系,着力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直辖之初,重庆本土金融机构寥寥无几,且经营状况乏善可陈。其中,重庆市商业银行、万州商业银行分别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列为五类行实施六类行(最差银行)监管和六类行(最差银行)风险评级,面临被撤并危险。1998年,国家对证券、期货业进行整顿,重庆商品交易所退出市场舞台,并于2000年改组重设为重庆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又被“德隆系”控制变身为德恒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好景不长,2004年“德隆危机”爆发,最终走向破产(其证券资产现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接收)。重庆另一家证券公司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证券)和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已更名为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国投)当时的情况也并不乐观,珠海经济特区国利工贸发展总公司(即珠海国利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国利)及其一致行动人于2002年前后控盘重庆国投、西南证券后,不仅挪用客户保证金,通过担保、占用等方式变相或直接抽逃出资,使其经营陷于困境,更图谋让其关联企业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吸收合并西南证券。如此一来,重庆将不再有总部设在本地的证券公司。此外,重庆当时也没有一家总部在本地的保险公司,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均大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危机,危险与机遇并存。正是在“德隆危机”全面爆发,掀起中国资本市场轩然大波的2004年,重庆再造金融体系的工作亦艰难起步,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梳理。

    1、重庆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更名为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银行),这家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政府主导的“龙虾三吃”再造模式,即从2003年至2006年经过三轮增资扩股、财务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最终摆脱困境,实现了凤凰涅槃,综合排名进入西部地区前列。在重庆银行“龙虾三吃”的再造模式中,除了采取利润冲抵、债务清收等方法以及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之外,还创造性地将银行上缴税收地方分成增量部分(即预计可上缴地方财政的“未来现金流”)、定向增发股份转让给战略投资者的溢价收益部分用于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并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以缩股方式核销等值坏账。

    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偏隅于三峡库区的万州商业银行。2005年底,万州商业银行重组工作启动,但几经波折均无功而返。2007年7月,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开始牵头重组已处于停业状态的万州商业银行。不到半年时间,重组即告完成。2008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万州商业银行更名为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第一个由地方信托机构牵头,以专项信托方式彻底剥离不良资产的银行重组案例,首创了“大信托小银行”模式,堪称中国金融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9月成立的西南地区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璧山县狮子乡信用社。2000年,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全国首批成立的六家省级联社之一)。2003年8月18日,重庆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开始了“三步走”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重庆武隆县农村信用联社率先完成第一、二步改革,成立了重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2007年,重庆市农村信用社第三步改革付诸实施,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39个区县行社(含武隆农村合作银行)整体改制为单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6月29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成为这是全国第三家、西部地区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同时也是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资产规模最大、网点布局最多的本地银行。
  2、与银行业的重组路径不通,重庆本土保险业则是从零起步。2004年,重庆市政府开始谋划筹建本土财产保险公司,并指定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负责牵头筹建,同时选择了“安保互动”这一发展方向。2005年12月30日,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2006年12月29日,中国保监会签发了开业批复。2007年2月8日,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庆从此拥有了第一家总部设在本地的全国性中资财产保险公司。

    再加上2004年1月15日开业的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第一家在西部地区开展业务的外国财产保险公司,2007年改建为独资子公司“利宝保险有限公司”), 2005年4月28日正式开业的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中国西区总部),2006年6月19日正式开业的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地产集团合资组建的西部地区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重庆保险业逐步在国内崭露头角。

    3、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28日,是唯一一家注册地在重庆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正如前面所述,西南证券在2003年险遭天同证券吞并,2004年又爆发资金危机,毗邻破产边缘。但2005年上演的“珠海国利狙击战”使西南证券虎口脱险,并得以走上重组之路。2006年,西南证券又获得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性注资(西南证券是全国第一家纳入中央政府注资的地方证券公司)及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重组介入,成功摘掉“风险类券商”帽子走上经营正轨。与此同时,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也借助“珠海国利狙击战”摆脱资本困扰,逐步跻身国内信托公司前十名,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信托公司。

   (三)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区域竞争和全球化进程。

    2005年3月12日至13日,世界经济论坛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协办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研讨会在重庆举行;3月14至15日,为第七届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做准备的20国集团第12次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议又紧接着在重庆举行。一周之内承办两大国际金融会议,重庆相关部门显得忙碌而从容——重庆已先后承办了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第三届年会、首次在亚洲召开的2002年世界银行信息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因而这样的日程安排对于重庆也并不唐突,但却是重庆金融环境日益开放的生动写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住友银行和香港宝生银行先后设立了重庆代表处,前者已更名为三井住友银行,尚未升级为分行,后者则在香港中银集团重组时撤销。1998年,重庆第一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加拿大丰业银行重庆分行成立;2003年,菲律宾联盟银行控股的(厦门)新联商业银行重庆分行成立。2005年之后,外资银行进入重庆的步伐开始加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西部地区的第一家分行率先落户重庆,东亚银行重庆分行、荷兰银行重庆分行、渣打银行重庆分行相继开业,美国首都银行增设了重庆代表处。此外,香港大新银行还以战略合作伙伴身份入股了重庆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方面前文已有提及,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中国总部、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总部、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西区总部相继入驻重庆,另有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前身为日本安田海上保险公司和日产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等外国保险公司在重庆设有代表机构。

    二、崛起

    重庆市政府在2006年9月一个月之内接连发布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金融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渝府发[2006]113)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14),随后又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上述文件不仅强调了要加快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而且明确提出要把金融业发展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政策力度之大堪为空前。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2007年6月,重庆率先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重庆金融中心之路豁然明朗,“崛起”成为重庆金融业2007—2008年的主题词。

    目前,重庆已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金融市场逐趋活跃,金融体系日臻完善,金融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以及资本要素市场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强政府大市场”的金融格局独树一帜。

   (一)银行、保险、证券等主流金融业务日渐壮大,区域性资金市场中心地位凸显。

    银行业方面,重庆已积聚了全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呈现出全国性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和本地商业银行齐头并进的局面。其中,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成都开设分行,并将陆续布局贵阳、昆明等城市,开始跨区域经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则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全资设立了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西部地区首家获准开业的外资村镇银行。存贷款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大幅增长,资金聚集、配置能力大大增强,其中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FIR;存贷款总量与GDP之比值)位居西部第一,而不良资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一半。截至2008年10月末,重庆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7730.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尤其是票据市场方面,早在2001年前后,重庆的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规模就已跃居西部各省市区首位,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等也处于领先优势。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重庆设立了西南地区票据分部。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协议,表示将在重庆设立西部地区的信用卡和票据业务分中心。

    保险业方面,重庆现有3家保险公司总部和1家保险公司区域总部,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新产品试验基地等保险产品研发、培训机构亦相继落户重庆,保险公司总部数量已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领先优势,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直辖以来,重庆全市保费收入年均递增17%,2006年保费收入增速首次名列全国第一,2007年、2008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保险规模的后发优势显现。据悉,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等已进入筹建期,预计2009年到2010间将有更多保险公司开业。

    证券、期货方面,近年来重庆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网点)数量和证券、期货交易量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仅在2008年,就有齐鲁证券、山西证券、国信证券、英大证券和中钢期货、无锡国联期货渐次进入重庆市场开设营业部。另一方面,重庆还填补了西部基金业的行业空白,本地两家信托投资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发起设立了新世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是第一家注册地在重庆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早在2001年就参与发起设立了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曾参股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又作为主发起人在重庆注册成立了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二)担保、典当、融资租赁、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新兴业务和资本要素市场迅猛发展。

    2008年12月4日,中国第一个农村土地交易市场——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正式成立,与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四大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平台之一,西部地区交易规模最大、业务体系最完备的区域性产权交易机构)一道,奠定了重庆资本要素市场发展的基石。在新兴金融业务领域,重庆市政府接连打出组合拳,引导民间和外来资本进入。

    1、市、区(县)两级政府相继成立了一系列有指向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以及两家国有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解决相关地区和产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商业性担保、典当公司的兴起,截至2008年,重庆已有各类担保公司73家。

    2、2008年,重庆市政府相继发布了《重庆市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已完成10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工作,预计2009年可达到五十至六十家,覆盖重庆四十个区县。

    3、为引导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VC)和私募基金(私募股本投资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PE)加快发展。重庆市政府还出资组建风险投资母基金。重庆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分别与汉能投资集团、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重庆汉能科技创业投资中心、重庆软银创业投资中心,并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著名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地方政府金融控股集团雏形形成,民间资本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主要是处理不良资产,随后的发展逐步趋向类似中央汇金公司、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角色,控股(参股)上市公司、注资金融机构、介入风险投资,初具地方金融控股集团雏形。目前,重庆渝富旗下金融资产包括:(1)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56.63%,第一大股东)、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13%,第一大股东)、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第一大股东),并持有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18%的股权;(2)全资拥有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政策性担保公司)、重庆渝创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3)直接持有重庆银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取得融资租赁试点资格的金融租赁企业) 28.33%的股权,并透过控股上市公司重庆东源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56.SZ,*ST东源)持有银海租赁30%的股权;(4)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并列第一大股东)。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是重庆另一家具有金融控股集团雏形的企业。重庆城投是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并列第一大股东(但有实际主导权),分别持有38.41%、20%的股权。事实上除了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还直接或间接控股了重庆安澜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重庆安乾丰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险链条。此外,重庆城投还透过控股子公司重庆国投以及重庆国投控股上市公司重庆路桥股份有限公司(600106.SH)、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000514.SZ)和其他关联企业,单独或合并持有重庆三峡银行35%的股权(第一大股东)、重庆银行8.48%的股权(第三大股东)、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5%的股权、西南证券8.19%的股权(第三大股东)以及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5%的股权(第一大股东)。

    重庆力帆、隆鑫、宗申等民营企业都先后涉足金融领域,其中民生实业分别入资了重庆银行和成都银行。而隆鑫的表现尤为活跃,隆鑫曾是新华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参股股东,介入过多家金融机构的运作,目前旗下金融投资主要集中于瀚华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瀚华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第一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专业担保公司,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民营商业性担保公司,旗下企业还包括重庆瀚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瀚华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北京、沈阳、成都、贵阳等地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