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第三节 第四节试题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5:56
一、填空题:
1、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活的思考,关注到了教学各个环节
以及课堂以外的读书和活动,他尤其重视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只有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获得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真正发展。
2.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只有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获得学
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真正发展。
3、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4、苏霍姆姆林斯基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5、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课”、和“研究性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6、苏霍姆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7、苏霍姆姆林斯基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在他看来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独立的思考。
二、判断题:
1、教师丰富的知识储量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关
注学生,而不是自己的教学内容。(对)
2、苏霍姆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法,和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样的。(错)
3、研究性学习,是单独设立的课程。(错)
4、我们一般所说的“后进生”,无外乎思想觉悟上或者学习成绩上落后或者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对)
三、简答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学生经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新内容;
(2)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映;
(3)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巩固交给学生来完成;
(4)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
(5)分层教学;
(6)上次学习内容、家庭作业的检查。
2、苏霍姆姆林斯基把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类是保证学生获得初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包括陈述、讲解、演讲、解释概念、指导、谈话、独立阅读、演示、实例说明、劳动过程和技能表演、独立观察和参观、实践和实验作业等;第二类是理解、发展和应用性的方法,包括练习、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讲述、书面创作、准备实验和操作各种机器以及为继续加强知识的劳动活动。
3、苏霍姆姆林斯基论中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答:(1)课外阅读;(2)课外小组;
4、研究性学习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第一,它能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现象的兴趣;第二,发展他们看出各种事物的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第三,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第四,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在日后实践中更完善的运用这些知识的志向。
5、苏霍姆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答:(1)情感交融;(2)共同兴趣;(3)尊重孩子;(4)减轻负担;(5)扩大阅读;(6)智力训练;(7)吸引注意;(8)家长学校;(9)学会学习;(10)自我教育。
四、论述题:
1、苏霍姆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与当前我国新课程中的“研
究性学习”有何异同?
答:苏霍姆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法,不同于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后者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课程类型。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2、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引发积极的思考?
答:我们就需要赋予学生具体的问题或任务,这些问题或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脑力劳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演变成一种“小研究”。“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是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3、苏霍姆姆林斯基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你是打算在自
己的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答: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课”和“研究性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会学生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通过思维课,使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培养人首先就在于培养思考的爱好和能力。因此,思维训练应尽早开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霍姆姆林斯基学生开设了专门的思维课。他指出:智育就是要经常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谨慎地触及儿童的大脑,以改善其离散性。
4、根据苏霍姆姆林斯基思想,你认为一个好教师究竟应该什么样?
答:苏霍姆姆林斯基认为,首要的是,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时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第二,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及最近取得的成果。第三,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的工作。第四,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而且是这项的能手。
5、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教师应该怎样做?
答: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一下段“引火线”。至于哪些地方应用来埋线,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一旦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抽取和获得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疑问。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充分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时,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教师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以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就可以简短地讲解。对于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苏霍姆姆林斯基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五、案例分析:
1、“昨天上课时,学生们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新内容,回答得也很好;可是,今天上课时,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然一点都不记得了。我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学生们在讲解例题之后的练习完成得很顺利呀!”
苏霍姆姆林斯基描述的这种现象,很多老师肯定也曾经遇到过。请你说说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这是因为学生仅仅是懂得或理解了知识,但这并不等于知识已经牢固或能够灵活运用,这中间缺乏学生对新内容的独立思考过程。教师在第一次教新内容时,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思考教材前后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2、有一位学生由于他不太讲话、瘦弱、成绩差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是受到一
些强势同学的欺负,当然都是老师不在的场合下。老师也曾想到过给他调到前排桌等办法来保护他,但是,还是会有同学欺负他,而且他也不敢讲出这些学生的名字。如果你是老师,你讲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答题要点:根据苏霍姆姆林斯基对“后进生”中学习困难者分为的三种类型。这属于第三类:“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待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人困难的教育设施。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学生困难的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我觉得教师应用“后进生”教育方法中的“情感交融法”、“共同兴趣法”、“学会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