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 第三节 虫媒传染病 第四节 蠕虫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1:26
第一章传染性疾病
第三节虫媒传染病
九、疟疾
(一)概述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人体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疟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恶性疟。疟原虫经血侵入肝细胞及红细胞内寄生增殖,并使红细胞周期性大批破坏而发病。患者及带虫者为本病传染源。按蚊为疟原虫的传播媒介,偶有通过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而感染。
(二)自诊
1.间日疟
起病急骤、寒战、面色苍白、皮肤呈鸡皮样、脉速,持续半小时至2小时后开始发热,体温可高达40-41℃。患者面色潮红、烦渴、脉宏大、头痛、呕吐,重者谵妄。4-5小时后盛汗,衣褥浸湿,同时体温突降,恢复正常,患者疲倦入睡。典型发作全程约6-10小时,间歇期无症状。多次发作后可见鼻唇部疱疹、肝脾肿大、贫血。间日疟隔日发作1次。
2.恶性疟
起病缓急不定,热型不规则,头痛、呕吐、腹痛、腹泻、出汗不明显,脾肿大,贫血出现较早,如无危险的脑型发作,可于数周内自愈。
3.三日疟
少见,每隔72小时左右发作1次,发冷、发热、出汗等表现划分明显,常见蛋白尿,儿童反复感染后可引起肾病综合症。
4.卵型疟
极少见,无发冷,体温不高,容易自愈。
5. 疟疾的凶险发作
绝大多数发生在恶性疟疾病例中,常有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精神错乱、谵妄、惊厥、昏迷。体检有颈强,克氏症阳性,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略增加,生化检查大多正常。病情危重,如未能及时治疗,可致迅速死亡。
(三)自疗
1. 饮疗法
生姜、细茶叶各10克同水煎服,每日5剂,早晚分服。
2.姜汁疗法
将生姜100克捣烂取汁,每服5-7毫升,每日2-3次。
3.外敷疗法
用白胡椒研碎,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贴在大椎穴,以胶布固定。3天换l次药。
(四)预防
1.主要是防蚊灭蚊。
2.及早发现患者及带虫者及时根治。
3.预防药可选服防疟片一、二、三号,至少每3月调换1种。
十、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多在夏秋季流行。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有后遗症。潜伏期4-21日。一般为10-14日。典型的
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1.初期
起病急,体温在1-2日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病程1-3日。
2.极期
病程4-10日,初期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表现如下:
(1)高热。体温常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7-10日,重者可长达3周。发热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程度不等,包括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等。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见于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第3-8日,通常持续1周左右,重者可长达4周以上。
(3)惊厥或抽搐。可由于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多于病程第2-5日,患者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可为单肢或双肢,重者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均伴有意识障碍。频繁抽搐可导致紫绀,甚至呼吸暂停。
(4)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重症患者,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患者早期表现除上述呼吸异常外,尚有相应脑疝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昏迷加重或烦躁不安,血压异常,脉搏变慢,瞳孔忽大忽小或不对称,对光反应消失,肌张力增强,不易控制的反复抽搐。小儿可有前囟膨隆,视神经乳头水肿。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以呼吸衰竭常为致死主要原因。
(5)其他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乙脑的神经系统症状多在病程10日内出现,是乙脑病人最危险的时期,第2周后就少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深昏迷者可有膀胱和直肠麻痹(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除浅反射消失外,尚可有肢体强直性瘫痪,偏瘫较单瘫多见,或全瘫。
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症病人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汗、流涎、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瘫痪或扭转痉挛等恢复期症状。经积极治疗后大多病人于6个月内恢复。约5%-20%的重症病人在发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其中以失语、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较为常见。经积极治疗后,多渐可恢复。
(二)自诊
1.轻型:发热在38-39℃,神志清楚,无抽搐,轻度嗜睡,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病程5-7日。
2.普通型:发热在39-40℃,嗜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较明显。病程约7-10日,多无恢复期症状。
3.重型:发热在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反射阳性。常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可有肢体瘫痪或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精神异常、瘫痪、失语等症状,少数病人留有后遗症。该
型在流行早期较多见。
4.极重型(暴发型):起病急骤,体温于1-2日内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度昏迷,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脑疝等。多在极期中死亡,幸存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三)自疗
1. 刮痧疗法
刮痧部位:第1胸椎侧至第4腰椎侧。润滑剂:清水。由内至外顺刮50次,力度不轻不重。
疗效:刮治3天,治初期乙脑有缓解、控制病势之效。
2.食疗法
鲜板蓝根治乙脑:将板蓝根30克、蒲公英20克水煎,取液100毫升。一日3次分服,或保留灌肠、鼻饲。
(四)预防
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1. 控制传染源
包括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但主要传染源是易感家畜,尤为幼猪,要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人畜居地分开。近年有在流行季节前给幼猪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能有效地控制人群乙脑的流行。
2.防蚊和灭蚊
包括灭越冬蚊和早春蚊,消灭蚊虫孳生地。防蚊用蚊帐、驱蚊剂等。
3.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使用地鼠肾灭活疫苗,人群保护率可达76%-90%。采用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日。第2年加强注射1次。疫苗接种应在开始流行前1个月完成。重点对象是10岁以下儿童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接种时应注意不能与伤寒三联菌苗同时注射,免致过敏等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禁用。
第四节蠕虫病
十一、血吸虫病
(一)概述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可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河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传染源是患者、带虫家畜和野生动物;中间宿主是钉螺,通常由皮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受染;亦可因饮用生水或盥洗时由口腔粘膜侵入;通过在疫水中游泳、捕鱼、捞水草、洗衣服等活动,可反复感染。本病以农民、渔民为多。发病主要地区为长江流域的河网湖沼地带
(二)自诊
本病病程可分4期:侵袭期、急性期、慢性期及晚期。
1. 侵袭期:在疫水接触后数小时至2-3日内,尾蚴侵入皮肤处出现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奇痒,3-5天自消,称尾蚴性皮炎。皮炎出现后1周,常有咳嗽及咯血丝痰或有低热、荨麻疹。
2.急性期:大多见于初次感染或重度感染的患者。有畏寒、发热,午夜后退热并有盛汗,重者持续高热,时有痢疾样腹泻,排粘液脓血便,每日3-5次。肝右叶肿大、压痛,脾亦可肿大。此外尚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压痛。
3.慢性期:发病半年以上,亦可无急性病史。乏力、轻度腹泻或有粘液脓血便,腹泻可长期反复发作。在下腹部有时可扪及肿块,肝、脾明显肿大,贫血、消瘦,劳动力减退。
4.晚期:感染后数年或10-20年以后,出现大量腹水,肝缩小、质硬,患者消瘦。腹水继续增多,腹大如瓮,腹壁静脉曲张,常因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大量呕血或黑粪。亦有部分患者以生长发育障碍为突出表现,身体矮小,但智力正常。
(三)自疗
疗法一:(《全国新医疗法资料汇编》)
主治:血吸虫病,慢性腹泻,肝脾肿大。
花椒适量。炒,为末。每日冲服5克,分3次服。25天为1疗程。
疗法二:
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大蒜2个,绿豆400克,砂糖适量。
将大蒜剥瓣去皮,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将大蒜、绿豆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熟酥,加入砂糖调味即可。每日一剂,分3次温服,连服7-14天,如未见疗效,须改用其它方法治疗。服药期间忌讳食盐、辛辣食物。
功效:解毒杀虫,利水消肿。
(四)预防
消灭血吸虫病直接关系到流行区人民身体健康,必须采取具体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消灭钉螺、粪便管理、水源保护、个人防护及治疗病人以控制传染源。
1.反复消灭钉螺,是重要的防护措施。如土埋灭螺,疏浚河道,清除水草,药物灭螺等。
2.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源。在粪管工作中,应与积肥工作相结合,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杀死血吸虫卵。不用新鲜粪便施肥,不在河中洗刷马桶,不随地大便,并管好牲畜特别是水牛、黄牛的粪便。农村粪缸要加盖搭棚,迁移河旁粪缸,不要因下雨粪水溢出污染水源。
3.保护水源,做到安全用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改变饮用河水习惯,提倡饮用井水。如用河水、塘水,应注意消毒,每50公斤水中加漂白粉1克,混和15分钟,可杀死水中尾蚴;或可将河水加热至60℃左右(感到烫手),尾蚴便可杀死,防止感染。
4.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与疫水接触。不在有尾蚴的河水中洗澡、游泳,洗刷器具,淘米洗菜。河边草上的露水珠或水滴中也有尾蚴存在的可能,早晨或雨后最好不要赤脚在河边草上行走。穿着用氯硝柳胺浸渍的布料制成裤袜,至少在半年内有防御尾蚴感染的效果。在水田劳动时,可在皮肤上涂抹防蚴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醇和苯甲酸苄酯,涂擦一次,可保持8小时有效。
5.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在急性期争取彻底治愈。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为首选药物,目前多主张现场集中发药进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