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思”改革争论的刍议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3:29
关于“反思”改革争论的刍议
2007-11-06 06:12 来源: 旗帜网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0
晨 光
“反思”,本来是一个哲学语言,黑格尔用得比较多。大意是不以外界的事物而以自己的认识或思想与行为作为思考的对象,对于先前的认识或思想与行为进行再思考。本文所说的反思,当然不是去抽象地讨论哲学,而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于过去一段认识和实践的回顾 思考与总结,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激烈争论的对于改革的反思。
在关于反思改革这场争论中,赞成反思的一方认为,二三十年来的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的问题,所以应当对改革进行反思;反对的一方认为改革是伟大的,出的问题不在改革上,反思改革就是要否定改革,就是要走回头路,所以说“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倒退是没有出路的”等等。双方都言之凿凿,阵线分明。
反对反思的人抓住网络上或生活中的个别言论,说反思改革就是反对改革,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的。即使真的有人以反思改革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要求回到改革以前甚至文革时期的状态去,这些不恰当的意见也不会是形成这次大争论的原因。事实上,主张反思和反对反思,都是当前我国客观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映。
主张、要求反思改革的人,是因为在看到和肯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清醒地看到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少负面影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有的是探索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的则是错误思潮的干扰。比如没有完全按照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原则进行改革,有些地方受“主流精英”们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的误导,把社会主义的改革歪曲为大搞“私有化”和没有社会主义前提的“市场化”,结果出现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所谓“新三座大山”;又比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单一目标,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难以持续发展、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还有由这些误导派生的信仰迷失、官员腐败、社会风气滑坡等现象。要求反思改革,就是要求分析一下改革过程中除了那些正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成果,还有哪些错误的的或不成功的东西,以便在进一步改革发展中加以纠正。这本来是任何工作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做的事情。改革岂能除外?
为什么有人觉得反思改革就是要反对改革呢?因为他们心里所理解的改革就是“兴私灭公”,就是“借改革以谋私”, 就是他们在改革名义下所想出的各种歪门邪道。这是他们少数人获取不义之财的好机会;。他们生怕一反思,就揭了他们心仪资本主义的底儿,就断了他们的财路,甚至还要追究他们财富不光彩的来路。所以他们极尽造谣挑拨之能事,故意把水搅浑,把主张反思改革、克服其中错误和不足的人都说成是反对改革。摊开来说,问题其实很清楚,正是由于有个特殊利益集团把他们的私利掺和在里面,有关反思的事情才显得这么复杂。
这不仅是一部分文人学者在私下里、会议上、网络上、报纸上(可惜许多被封杀)的争论,而且是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广大范围里的大争论,几乎是全民大争论!那些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居民,被强占了土地的拆迁户和失地农民,被拖欠工资的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等等,他们的议论、牢骚、上书、上访、罢工、闹事……,总之一切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群众的抗争,都是这场争论的参与者,他们要求反思,寻找改革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为什么造成现在如此不公平的状况,怎么加以改正。而那些在这些年发了横财的人们,当然要极力反对,并且害怕扩大这场争论。
这个争论也是很自然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人们的社会分化、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不反思一下,总结一下,争论一下,统一一下认识,能行吗?和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一样,关于反思的争论是历史的要求,继续前进的动力。
现在十七大开完了,总书记在大会所做的报告,对于我们认识上面的争论有不少启发。
报告里明确地说明了我国改革的意义和性质:“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社会性质来说,通过改革,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重申对改革意义最准确、最精当的说明,是反思改革的根本立足点。它为我们反思改革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标准。正是在这个标准和前提下,指出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但是报告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于改革成就的肯定和歌颂上,大量的篇幅则是反思改革以来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它所需要逐步解决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都可以说是这种反思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提出来的呢?报告里说,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然后一分为二地指出,在取得经济增长、改革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等等的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如此等等。这种分析以及所指出的矛盾和问题,难道不是对于发展和改革进行深入反思的结果吗?
前一段时间主张反思改革的意见,无非是说若干年来片面追求GDP增长,许多地方滥用“市场化”规则,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三农问题严重;经济的对外依附增大;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出现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新的三座大山”,以及官员腐败,社会风气和道德失范等等,总之是发展观不科学,没有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以资为本,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很不和谐,所以要反思一下即研究一下改革中有一些什么失误,指导上有些什么错误思潮的干扰,有些什么教训。争论起来,无非是有些话说得尖锐一些、粗糙一些,不如报告里说的文雅和堂皇,大概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说,报告注意了要求反思改革这一大派的意见。
有人在接受境外專訪时张扬,現在報告出來了﹐對左派是什么“寸步不讓﹑寸字不讓”,觉得很高兴。这里说的左派,就是主张反思改革派。既然把对立面称为左派,那就非常坦白地承认自己是右派,即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包括以“民主社会主义”伪装的资本主义)的那一派了。虽然坦白得很可爱,但是要从报告里得出使他高兴的上述结论,没有很强的阿Q精神是不大可能的。
既然通过反思改革,承认现在非解决不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当然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因此,报告首先要求改变追求单纯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观和发展方式,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报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出一系列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接着针对群众上学习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等等问题,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进行新的改革。
这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难道不正是一个时期以来广大群众要求反思改革所期望的吗?!
当然也毋庸讳言,报告触及的问题还不够深。前一个时期人们要求反思改革,想寻求导致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官员腐败、道德下降和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等的根本原因,有什么经验教训,这些在报告里还不很明确。虽然有些地方涉及比较根本的方面,如在分配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级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逐步缓解贫富悬殊的问题。但是,和所有制相比较,分配关系毕竟还是从属的、次要的。许多人在反思中间提出,造成上述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在国家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地位大大下降。从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上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反思到这里,才能触及问题的要害。在反思改革的争论中,人们在这方面有过不少论证,这里不需要多说。
报告里对于这样的问题也有所论述,比如提出和重申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指明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人民民主方面,也指出“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对于这些比较原则的规定如何落实,反思这些年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及恶果,如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公有制经济比重急剧下降,权力和金钱相互勾结,而工人农民成为贫穷无权的弱势群体,如此等等情况何以产生、如何扭转,报告里还看不到具体明确的答案。而且损公肥私的私有化行为现在在不少地方还仍以“改革”之名在继续。这就不能不给人留下许多疑虑、忧虑。
当然,毕竟改革开放已经多年,许多成绩是在这么多年里取得的,许多问题也是在这么多年里积累起来的。特别像上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已经形成经济上政治上维护现有利益和秩序的社会力量。改变起来很不容易,会遇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挠,需要时间。而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恢复以前的原样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内外条件都有了很大变化,需要勇气去探索,通过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经济政治形式。这些当然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也需要时间。从党的领导层来说,究竟是要从长计议,准备条件,还是敷衍了事,说说而已,现在在报告里看不清楚,不能轻断。
也不能要求一个早上把好事做完,应该允许有一个过程。十七大产生的政治局会议,不是说要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吗。因此,需要继续观察 ,需要继续反思,还需要耐心和等待。但是现实的矛盾是不能长时间拖延下去的,老百姓也不能长时间的忍耐。结果究竟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不管怎么说,反思改革是正在进行而且还将继续下去的全民运动。反思是人们的权利,也是人们的责任,是生活里的常态。不准反思是做不到的。即如我这篇小小的议论,我也随时准备对它进行反思
关于“反思”改革争论的刍议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干扰中国改革的三个方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关于中国经济的一组报道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错误的改革路线是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共和国后30年的国营企业改革-社会现实观察-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李玲: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不是产权-社会现实观察-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汪晖: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中国的“魔咒”?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房地产业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迫近中国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泡沫时代的救赎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30年改革的启示:权力是最有效的致富工具和手段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反思中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斗争-社会现实观察-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1994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述评-基本原理反思-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关于反思改革运动的几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评吴敬琏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快活的GDP和郁闷的GDP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中国现状——我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中国非主流经济学的“纲领”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中俄两国完全不同的经济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拉丁美洲的几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原则问题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外资并购”后的中东欧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遭遇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