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商务交友细分市场是否过于前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5:18
2006/01/19 新浪科技
“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聪明的阿凡提曾以此咒语骗巴依老爷,说自己能变出金子。但世上并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目前,国内的商务交友网站们也正面临着难以从广大的群众中分辨出精英的问题。
金子若混在沙子当中,要如何筛选?
日前,社交服务网络已经引起了全球性的投资热潮。Yahoo、Google和微软对之都投下巨资,Yahoo的“Yahoo360”,Google的“orkut”和微软的“Wallop”相互较劲,SNS(社会网络软件)领域炙手可热。据艾瑞2005年11月30日发布的调查表示,中国网上交友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并且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 2008年市场规模将到达9.91亿元。
其中,旨在替人寻找商务伙伴,把他人的人际关系网络转化为直接的商业利润的商务交友网站们可谓作风前卫。并且深谙Web2.0倡导个性化的特点,把矛头直指精而专的国内商务经营们。“这类网站通过SNS的特性和优势来管理和拓展客户的人脉关系,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很有市场前景,很多风险投资商们也对此非常看好。”业内知名投融资咨询公司——北京纵横合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横合力)总裁于公说。
可是,从沙子中挑出金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年轻的商业模式前进的道路上,还横着信任危机等深具中国特色的障碍。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依然看中眼球效益,这样细分用户群的模式是否有点超前?他们的盈利模式似乎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六度分割理论引发新商业模式
2005年,陈岚小姐(化名)海外学成归来后,便着手实现自己从小的理想——去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工作。但给欧美4A广告公司所投的多次简历,却统统石沉大海。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无奈的她只得采取笨办法,直接送简历到大公司前台甚至将其塞入门缝,但效果甚微。
现在,陈岚已是著名公关公司——
奥美公司的一员了。“我运气太好了,”陈小姐激动地说,“几乎绝望的时候我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在一家商务交友的网站上注册并且建立了人脉。结果没几天就搜索到人脉中有人在奥美做总监,并得知该公司正好有空缺,于是马上被通知面试并顺利进入奥美上班了。”
这根陈小姐的救命稻草便是目前国内商务交友网站中比较有名的一家——Linkist 联络家。这家台湾网站同国内的“圈网中国”等都是近几年来兴起,并且一直坚持下来做到一定规模的商务交友网站。“商务交友在国外发展速度快一点,在国内还属于新鲜词汇,这种模式比较前卫,市场前景很好。目前,我们这些网站必须要努力增加会员数并且坚持!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赢家。”联络家的商务经理肖伟对记者坦诚地说。
商务交友这种模式为什么被人看好,又为什么只有“坚持下来”才能赢呢?
网上商务交友来源于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是基于WEB2.0模式下的应用,脱胎于网上休闲交友,但是和后者相比又有很大不同。由于交友目的的不同,使得网上商务交友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运营商们也相应的更倾向于应用方面。他们除了提供交互信息以外,还要提供其他产品以使其用户便捷、安全、有效的结识商业相关人士,增加合作机会,并通过SNS的特性和优势来管理和客户的人脉关系。 “商务交友市场的前途不可限量。它并不是一种短期效益,而是在经济和社会两种价值上都有长远意义。由于该网站注册用户精度很高,用户可以轻易从中查找到自己希望商务合作的对象。又因为网站指向性很强,很多投资公司也能轻易的从上面找到合适的项目,猎头公司也可以从中物色合适的人选。”联络家创始人许智凯说。
可是,这种模式却因为太过前卫,前进途中障碍多多。据调查,中国第一家商务交友网站是2003年推出的,到2004年,整个商务交友市场的用户规模仅为4万人左右,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商务交友的概念颇得风险资金的青睐。但是对于这类网站来说,用户数量和用户精度是个很大的矛盾。要保证数量就很难保证精度,而且中国人还有信用方面的问题,所以这类网站做大着实不容易。国内现在做到一定规模的商务网站数量并不多,也就两三家而已。”纵横合力的于公坦言道。
数量和品质难以两全
古语云:自古忠孝难以两全;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现在,年轻前卫的商务交友网站们也面临着这个难题。“商务网站发展最矛盾的事情,是如何在保持会员素质、人脉连接品质的前提下取得用户的高速发展。”许智凯说。
根据联络家的统计资料,其注册用户中,以IT人士居多,30%以上为经理级别,而且用户都很‘高龄‘:有77%在25~39岁之间。在目前的注册用户中,有59%在寻找商业机会,50%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25%是来挖人的,63% 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注册商务交友网站的人大都是抱着商业目的来的。但实际上,也不乏一些“平民”阶层来注册,这些人要么抱着好奇的心态,要么想投机取巧得到一些资源资料。商务网站想要做大规模,用户数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如果,注册的很多用户并不能给别人提供机会和帮助,网站的含金量必然低了不少。
“比如说博客,如果其中写博客的人占30%,看博客并且回帖的人占70%,就是一件比较平衡的事情。看的人比写得多,写博客者的展现欲也得到了满足。可是反过来就乱了,70%的人写博客,只有30%的人看。长此以往,便没有多少人有兴致写博客了,”于公说,“同理,如果商务网站中很多人都是来找帮助的,或者瞎逛,并不能给别人提供商务帮助,这种网站的含金量就低了很多。”
这便是让商务网站们很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家在注册方式和推广方式上下了很大的努力。部分网站采取手机注册的方法,还有很多网站采用朋友推荐式。“如果你是由朋友推荐注册我们网站,注册的时候要填写朋友栏,这样注册成功之后,他就是你的一度友人,而你朋友的朋友就是二度友人……这样用户上来就有朋友链,再拓展并且做一些商务活动也很容易。如果是不经介绍自己注册的,便没有友人,是颗‘孤星’,比较难有作为。由于商务人士的朋友大都是商务人士,这就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我们精度。”肖伟说。不过,这也屏蔽了很多用户,保证精度之后,数量上的增长就难以让人非常满意了。
并且,由于商务网站这个特殊的特点,导致了该团体很难大规模打广告宣传,而是采用口口相传的口碑式推广方式。“由于商务网站针对的人群很明确,就算在地铁上打了广告,效果也不会很好,而且大家现在还没有盈利,更不适合这样大笔花钱了。”于公说。
盈利问题是长征路上的包袱
据艾瑞市场咨询2005年11月30日发布的调查显示:预计到2005年底网上商务交友用户规模将达到15万,到2008年网上商务交友用户规模将达到80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5.7%。预计2005年年末商务交友网站将推出付费服务,受发展时间和规模所限,付费用户规模在2006年为2万人左右,到2008年将达到43万人。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市场前景看好,但长时间以来,商务交友并没有盈利。
“目前商务交友网站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盈利模式,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主要是扩大网站知名度和用户规模,特别是吸收一些社会精英分子进入其中。”一位咨询师说。
看来,所有投入此间的企业都只是看好这一模式的未来前景,盈利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距离或者刚刚开始。“互联网经济主要就是三种收入模式:广告、会员费、交易提成。面向职业人士的商务交友网站,力图朝求职招聘方向发展,自然是想让公司客户来发一些职位广告,个人会员最好也交些会员费,如果能撮合成新的好友关系甚至是雇佣关系,自然也想收一些手续费。财源涵盖三种收入模式,但恐怕哪种也不容易。”资深IT精英,CRM独立顾问叶开说。
而许智凯有着自己的算盘:“联络家未来的盈利方式是信息递送和常用户会员费用。虽然没有盈利,但我们并不怎么担心。现在大家没有SNS,还是可以做事。SNS的方便性尚未超过电话或短信,并且有效人脉数仍然不足。若SNS网站的使用人数达到50-100万时,它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倒时候一定可以迈向赢利。”此外,无线增值业务也将是SNS交友网站收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身商务交友的骑士们是打算放长线,吊大鱼。而且,国外同类网站的发展也给了他们勇气。根据艾瑞的数据,2004年美国在线交友网站的消费规模(即网上交友运营商的用户费)达到4.7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9.0%,预计200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5.2亿美元。
互联网上总是概念叠兴,对Web2.0来说,网站存活最关键的是经营者能否不断从本地角度结合新思维看待并执行自己的业务,改善用户体验。虽然模式令人看好,但对于发展到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来说,这种细分客户的模式似乎有些超前。并且,商务网站的根基是用户构建网络的可信度,这些网站能否令客户们对自己建立起信心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看来,他们的成功还需要很多努力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