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期·广州旧闻篇] 当信仰遭遇“典当”与“拍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31:22
2006-04-25 10:02: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光孝寺铜佛“幸”获保护的消息,折射出佛教等宗教
信仰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状况。图为光孝寺睡佛旧影。
历史精神
佛教在对抗中蜿蜒前行
任何信仰都有它的追随者,并有为之作出贡献的人。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在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怀疑信仰的时候,也有一班佛界的忠实保卫者,在为他们的信仰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在失去当政者扶植的情况下,中国的佛教界人士依靠自己力量自觉发起了一场复兴运动。
[太虚大师] 致力佛教改革“挽救佛教”
太虚是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的最重要领袖,无论是其早期的“三大革命”口号,还是人生佛学主张,以及与欧阳竟无围绕着唯识问题的激烈辩难,在佛门内部乃至思想界都有着重要影响,是民国时期宗教及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在社会政治革命尚未取得明显成果的情况下,佛教革命是很难有效的。因为中国的佛教革命是在社会政治革命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没有政治革命的启示,佛教革命是不可能提出的,当时的中国革命正陷入混乱之中,一般人的革命观是反对一切宗教包括佛教,革命浪潮威胁着佛教的生存,太虚的佛教革命却是要挽救佛教的危亡。但是,太虚仍表现了20世纪佛教徒对政治现实的态度,以及对佛教与社会政治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汤瑛居士] 护教弘法为佛教摇旗呐喊
在这场关系佛教存亡的保卫战中,亦有诸多义学居士为保护和振兴佛教摇旗呐喊,同时在佛典整理、佛法诠释等方面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在“广州佛教阅经社”成立事件中,牵头人除了五大丛林寺僧,还有一众知名居士,汤瑛是其中之一。1920年,广州佛教阅经社成立,他本着希望能为弘法利生做些实际性的工作,常随社友习禅观,“暇则互相叩击,机辩纵横,人莫能屈。”但是亦有传闻,说虽然当时阅经社有孙中山的“阐扬三密”题词高悬,然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不但响应者寥寥,甚至还有人诽谤讽刺。为此汤瑛回家痛哭一场。后有传闻汤瑛得到佛教宝物舍利子,并将舍利子供奉在佛教阅经社中。后来,汤瑛社会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他组织了六一佛教阅经社,又调往广东省政府教育厅任视学,继而升任科长,后成了虚云老和尚的皈依弟子,法号宽筠,世称融熙法师,创办《圆音》杂志,参与护法,保护庙产。致力习禅打坐,以期解行并重。
[铁禅法师] 为寺庙与文物的保护出力
铁禅是一个争议颇大的历史人物,仰仗权门官势,广敛钱财,所作所为实与佛门教义大相径庭。而抗战开始后,广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铁禅出任日寇炮制的日华佛教协会会长,这是后话了。只靠史料记载与野史传闻并不能将一个人一棍子打死。从事实来讲,亦是由于铁禅与当局往来密切,影响力大,才使得当时一些寺庙与文物得到保存。
对待任何人都要辩证地看待,在这场佛教保卫战中,铁禅虽不是支持派的中坚力量,但颁他一个突出贡献奖也许并不过份。
历史人物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但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中国佛教长期以来在帝王的崇敬护持下,被有意利用;在民国时靠山崩溃,甚至视为异己而失去当政者护持,大环境下的佛教生存面临压力,单靠佛教界一已之力,也难以逆流而上回复辉煌。在后人看来,他们的努力大多归于失败,然而却给历史留下虽败尤荣的一笔。

章炳麟发表了《告佛弟子书》及《告白衣书》
两篇文章,燃起佛教青年护教的热忱。
人间佛教理念应运而生
章炳麟发表《告佛弟子书》及《告白衣书》两篇文章,燃起佛教青年护教的热忱。佛教为了应变民初政治、思想、文学等变革而筹组教会,倡导革新,人间佛教的理念应运而生,成为民国以来一大特色。公元1911年,天童寺敬安法师等人创设“中华佛教总会”,初步提出了保护寺产、振兴佛教的口号。太虚大师提出佛教教产、教制、教理的三大革命,发表《整理僧伽制度论》,设立武昌、闽南佛学院及汉藏教理院,创办《海潮音》、《人海灯》、《佛化报》、《佛化新青年》等杂志,乃佛教革新运动最着力者。
旧闻延伸

大佛寺
大佛寺险遭拍卖
民国十一年(1922年),当局以筹集北伐军饷和市政府建设为名,将大佛寺全部房地产标价拍卖。寺僧闻讯,非常震惊,住持敬胜法师率领僧众三十多人到省府请愿。省长陈炯明微服暗访大佛寺,得悉大佛寺的历史与化艺术的保留价值,遂取消拍卖全寺之意,保留部分殿宇,延续佛事活动。

华林寺
华林寺被拍卖
进入民国后,由于政局动荡,华林寺与其他寺院一样,逐渐受到侵占而日益缩小。民国十三年(1924年),广州市政当局为筹措北伐军费,将全市寺庙充公拍卖,华林寺也在被拍卖之列。寺僧罄其所有,凑了3000元白银,仅赎回”龙天常住“(用作僧舍和库房)和五百罗汉堂,其余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在内的殿堂,均被拍卖。
专家解读
十两银子的悬疑
广州文物民俗研究专家 崔志民
民国成立以后,政局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由于军阀混战,局势动荡。外国的宗教进入中国,新学兴起,当局对本土的宗教并不重视,残旧的寺宇都无以修复。
再加上1921年,由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担任广州市市长,他实现了一项“灭法运动”,要破除迷信,把当时很多寺庙都拆掉,包括一些十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都被卖掉了。而且由于当时广州市政当局陷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困境,于是从1922年(民国十一年)起,当局以筹集北伐军饷和市政建设为名,决定拍卖广州市的庙产。各地寺院除鼎湖的庆云寺尚能保持香火之外也日渐衰废。
从当时光孝寺铜佛获得保存这个事件来看,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地方就是光孝寺里的铜佛为什么会被放到当铺里典当,而且只是区区的十两银子。当时对寺庙的一些破坏活动,包括拍卖土地与佛像等,都是政府行为,即使当时政府方面对佛教并不重视,甚至从中掠夺,但是寺庙本身都会尽其所有去维护寺庙本身包括里面的文物,即使是出现经济困难的状况,也不可能会把铜佛当去典当。再说十两银子在当时是远远低于铜佛本身的价值,对比一下当时孙中山的工资就可以知道这十两银子是很少的。
而在事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铁禅,虽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他在佛教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当时他与政府官员关系很好,因此出了什么事情只要铁禅出面,一般都没有解决不了的。
旧闻回眸

铜佛典当了十两银子。

孙姓无赖纠结军人恐吓寺僧。

僧人先于无赖拿回铜佛。

孙姓无赖等人被通缉。
1924年3月
光孝寺铜佛幸获保护
据1924年3月12日《广州民国日报》光孝寺里收藏有两尊铜佛,铸于辽金大康年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在去年的时候,这两尊铜佛寄当在西关扬巷的宝如押店里,当了十两银子。
在本月二号,这张当票却被一个姓孙的无赖抢去。这名孙姓无赖居住于寺前西营巷内,他冒充市厅委员,纠结军人,将光孝寺的寺僧铭参捉到德宣路,并用小剑进行恐吓,将铜佛的当票从铭参手上抢走,企图夺赎。
幸亏事件被发现及时,寺里的僧人抢在孙无赖之前到押店报失当票,才使铜佛没有被孙无赖赎走。
然后,寺僧前往警察三区报案,警员前往西营巷二号的孙无赖家中搜捕,孙无赖已经逃走。随后,由佛教总会长铁禅出面禀告公安局再转知押店,希望能赎回铜佛,经公安局批准,警察三区再转告押店,将已丢失的押票注销,再由原当人光孝寺赎回铜佛并保管。
冒充官员纠结军人抢夺押票的孙无赖等人,则由光孝寺僧查明匿处,随时报警捉拿。
旧时世相
一妇参与公仔赌博惨输,
取菜刀自砍脖颈
据1924年3月12日《广州民国日报》 公仔赌博的肆无忌惮近日越发严重,而其对人民毒害亦越发惨烈。昨日下午二时许,居住在西关黄沙西善里的妇人某氏,路经十一甫大巷公仔赌博时被引诱入局,输去现银十多元,而且所有佩带首饰都被赌徒掳去。
妇人赌败之后,神色十分迷茫,逢人便哭诉此事,回到寓所后恰逢丈夫外出。妇人惟恐丈夫知道后对她家法伺候,于是产生了轻生念头。
她冲入厨房取出菜刀,奔出街外猛砍自己的脖颈,伤口达数寸深,随即死去。丈夫回来后,见到这一幕悲惨画面不禁放声大哭,晕倒在地,幸亏及时抢救才得以生还。丈夫说:“妻子平时从来不涉及赌局,这次被引诱,可见赌博祸害之深。”
简评:当人的精神生活不够充实时,赌博就成为一种日常的”精神安慰“。无论在那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谁不知道赌博不利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呢?
当时的报刊对此报道,亦同样抱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态度,可见百年以来的人心所思是一致的。
平民义学部筹办平民义学
据1924年3月12日《广州民国日报》 平民义学部近日翻查课本教授团计划草案,并于3月11日在高等师范学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讨论委员会交付翻查课本教授计划团草案结果,订定如下:
(一)课本教授团,应改为平民义学部(二)平民义学应兼收完全不识字的失学青年(三)学生额每班应改为四十至五十人(四)平民工厂不属本会范围,应删去另行筹办(五)教职员工由主任干事聘请(六)教科书编辑,应由委员会委托编辑员等人编定(七)图工一科应删去(八)上课时间宜改为每晚二小时(九)修业期限改为一年(十)照改定计书开办费及课本印刷费可减一千余元,经常费约需六千四百元。
简评:平民教育岂止是过去时代的大事呢?看看当下的教育现状,再看看当时人们的努力吧。
市厅统一市内马路业权
据1924年3月12日《广州民国日报》市厅公布要实行统一市内两旁马路业权,日前市财政局为了方便进行将分为三期进行,以最繁盛的地区为第一期,惠爱太平长堤永汉等四马路都属于第一期范围。
咨请登记局将这四条马路两旁的铺户铺底登记,详细开列咨复,俾资参酌进行。并据可靠消息,财政局已委派麦秘书、莫课长、钱主任专办理此案。
简评:规划管理商户对于市政建设具有相当的辅助作用,在”百废待兴“的年月,试图振兴中华的当时政府,亦在这方面大费脑筋。那么,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习惯于“办大事”者,细节上的“政事”,是否也有必要多花点心思呢?
报刊剪影

《岭南日报》支持维新派人士的立场
岭南日报,1893年在广州创刊。劳保胜等人主办,用四号铅字直行排印,每天出八开八版。据说当时的发行量达到几千份。该报主要是站在维新派人士的立场上。《岭南日报》的主要栏目有本地新闻、外地新闻、电讯、外国报纸文章选登等。1947年,它与《中山日报》等几家报纸合并为《中央日报》。 宋金绪
广告选登
中成药广告

“皮肤湿毒,痕痒非常,请往扬巷,上海药房,通治药水,制法精良,搽之立效,得意洋洋……”

“梁广济红色壮肾药珠,乃选择我国滋补药料,依照科学方法提撷精华而成。性纯不燥。能以少许胜多许……”
以上广告摘自1924年3月12日《广州民国日报》
旧时评论
华侨弃国而去,令人愈恨军阀官僚
华侨弃祖国,抛妻子,离家万里,旅食异方,此何以故,中国生计艰难,不能仰事俯蓄,迫而出此耳。
人而弃天伦之乐,谋家室之赡,已属可苦,加以受当地异族之夷凌,欲诉无门,其苦更有不堪言者。
吾人缅想至此,不能不太息痛恨于祸国军阀官僚也。
摘自《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3月12日时评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刘毓(署名除外)   实习生 李江南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
[第06期·广州旧闻篇] 当信仰遭遇“典当”与“拍卖” [第28期·广州旧闻篇] 一种东方式爱情表达遭遇的尴尬 [第30期·广州旧闻篇] “大姑,买番鬼佬嘢” [第101期·广州旧闻篇] 对待疯癫,民国广州依然官僚 [第88期·广州旧闻篇] 78年前,广州下大雪了 [第92期·广州旧闻篇] 铁桥飞架,“河南”“河北”都是广州人 [第01期·广州旧闻篇] 为广州播下现代种子的人 [第95期·广州旧闻篇] 年初二,吃“无情鸡” [第77期·广州旧闻篇] 自绝,怎一个“厌世”了得 [第48期·广州旧闻篇]默片时代的影戏审查 [第03期·广州旧闻篇] 历史精神 一个军阀的思想和理想 [第62期·广州旧闻篇] 狗岭腾“龙气” 炮轰两百载 [第39期·广州旧闻篇] 一头一时尚,一发一社会 [第54期·广州旧闻篇] 那一年,他们拖手在街头 [第25期·广州旧闻篇] 饭桌上桃园结义 菜牌里演唐朝传奇 [第21期·广州旧闻篇] 珠江当年风月都付予飘篷断梗 [第73期·广州旧闻篇] 旧时以色相骗钱叫“放白鸽” [第36期·广州旧闻篇]游艇凉茶蒲扇 荔湾湖里消夏 [第151期·广州旧闻篇] 【胡汉民家族】烟雨苍茫忆父辈 穗港情唤谪仙魂 [第33期·广州旧闻篇] 旧礼教背景中之爱恋 [第72期·广州旧闻篇] “天人合一,仁爱及物”,莫让古语变空言 [第112期·广州旧闻篇] 民营有大报 民生无小事 [第115期·广州旧闻篇] 花边新闻让一个时代活色生香 [第29期·广州旧闻篇] 粗陋的文明时代,粗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