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关键在中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0:59

  健康的关键在中年

  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轻松,六十成功。

  中国正在逐渐步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30~50岁的中年人则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承载了太多的负担与压力,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都无从谈起。30~60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疾病高发期,只有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及时采取防病措施,才有可能步入幸福的晚年。

  苏叔阳:“三十而立”不仅仅是指事业上的立,还是一个人形成完好的心态、完整的人格的初步阶段。

  客观地说,对于完整人格的培养,社会上和我们自己都不大重视。人的很多能力是大自然赋予的,但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发掘,比如说写文章。古代中国人写文章是文、言分开的——说话和写文章是两回事。所以,会说话的人不一定会写文章。

  古人说话也不会总是之乎者也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只是文字,古人究竟怎么说话?我们已经不太清楚了。在古代,知识分子几乎垄断了写作,拼命地经营写作。它的好处就是使中国人的文字写作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现代采用的是语体文,会说话就应该会写文章。可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老师其实只是教我们学习别人的作文,并没有教我们怎样写作文!所以从说话到作文这一个阶段,我们是缺少锻炼的。也就是说,现代人会说话,又认识2000个汉字,本来完全具备了写作的条件,所有现代中国人应该都会写一手通顺的文章,完整的人格里应该包括做文章。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真正的作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品格高尚的人,一个具备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品格的人,那样他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方可以被称为作家。可在我们国家,会编故事的人就觉得自己挺了不起,旁人也觉得他了不起,因为大部分人的人格中缺乏写作的能力。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健康也有相通之处。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某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你就应当学会利用它,比如说运动。人人皆有运动的天性和能力,社会也在尽可能为人们提供运动的条件,可咱们并没有好好利用起来。于是健康就成为社会问题。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到了30岁,你就应该有一项能立住的东西,除了事业有成,对社会的认识有成,也应该拥有把握健康、对生命负责的能力。这就是我理解的“三十而立”。这才是身为一个社会人在人生的初步阶段的合格表现。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在如花的年纪就凋谢了自己的生命之花,除了客观的原因,也应当反省自身。“四十不惑”就是你知道哪些行为该为,哪些不该为;“五十知天命”就是你开始懂规律了;到了60岁,你方能成为一个完全合格的社会人。

  现代社会把男人当成社会的栋梁。尽管我们一直呼吁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但实际上男权社会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有些男权也未必不合理,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等等这些责任大都被男士扛着呢!男人脸皮薄,有苦有累自己扛着。你让他做到“三十而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做到“三十而立”,必须成为一个充分自觉的、具备完整人格的理想人物。这个标准很高,要做到很难,尽管孔夫子老先生早就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了。

  有一些西方哲学家不大喜欢孔子,比较突出的有两位。一位是黑格尔,他认为孔子怎么能被称做哲学家呢?他说孔子没有逻辑推理,又没有说出思想定律来,只不过是一些伦理的说教罢了。另外一个就是罗素,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家里最了解中国的。他对中国的很多看法很睿智,甚至给中国分析了前进的方向。但是他也不认可孔子,说孔子只注重宗教礼仪。黑格尔和罗素两个人都忘了一点,孔子的哲学非常适合中国人。西方人的哲学思想偏理性,重逻辑推理;而中国人则更重感情,重对事物的感悟,喜欢对宇宙、人生做思辩性的体悟,所以才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样的非哲学语言的哲学。

  孔夫子、老子、庄子的文章都像诗,像散文。比喻手法、拟人手法,山啊、水啊,很多感悟的东西,是一种爱的哲学与感悟。中国人特别喜欢接受这种以感悟为特点的哲学。“三十而立”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一个标杆。30岁怎么也得有事业了,得自己挣钱了,不能再靠爹妈养着了等等。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这些可能只是最外在的形式。实际上,30岁应该成为一个及格的社会人。及格就包含着你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疾病缠身的人不仅对不起你自己,还会成为这个社会的负担。一天到晚忙着看病、排队、拿药、找偏方,还哼哼唧唧,传播消极思想,这样的人谁见了都烦。

  作为一个男性公民,要想在30岁时保持健康,需要充分的自觉性。就像洪教授说的,闻道,悟道,行道,没有这些就根本不行。30~60岁是人生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要切实做到高度的自觉。30岁能立,40岁能分清是非,也就成熟了。50岁顺应规律了,60岁才算真正合格。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就是60多岁奔70岁的人了。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明白的事情很少,捋一捋才发现,几十年的时光,才了解了那么点东西,世界上我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

  现在我才体会到孔夫子站在河边上说“逝者如斯夫”的感慨,那是充满着诗意的惆怅,又有一种对未来的期望。现在回过头去看过去的岁月,有时候自己会觉得害羞,年轻时候自己曾经那么不懂事,该怎么做,哪些是我能做的,自己并不清楚。60岁以后,再往回看,才觉得浪费了很多时光。所以我觉得,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抓住30~60岁这一段时间,在心理、社会责任和身体健康方面做到让自己立起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完美的人。

  洪昭光:苏教授说的“三十而立”,不仅指一个人作为自然人的“立”,更是指作为社会人的“立”。如果我们从健康观点来看的话,人生百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30岁以前是青少年阶段;30~60岁是中年阶段;60岁以后是老年阶段。一个人在30岁以前,像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这些疾病的患病率还是很低的,甚至在60岁以前发病率都也应该是比较低的。60岁以后,是一个人的退休阶段,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他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身体,可以早上练练太极拳,回家喝点燕麦粥。60岁以后的人,发病率也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最大的问题出现在30~60岁这个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往往背负着事业、家庭和健康三驾马车,压力很大,光事业一项就能把人累垮,更不用说还需要经营婚姻、家庭,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健康上的问题。在30~60岁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里,要平衡好事业、家庭、健康这三驾马车,说来容易,但真正做好特别不容易。

  事业很重要,没有事业无法立身,即使事业失败了,也可以从头再来;婚姻家庭比事业更重要,婚姻家庭如果失败了,虽然可以重来,但是很痛苦,心里的伤痕无法弥补;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身体如果垮了,那么一切都完了。健康是革命的本钱。陈逸飞先生的画现在最高可以卖到700多万元,低的也能卖到四五百万或者两三百万元一幅,可是他人走了,对他来说,卖得再贵也没有意义了。现在有不少三四十岁的人英年早逝,为什么?不是因为大家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而是很多人把握不了“度”、只有“知”,而没有“行”,事业一忙就把什么都忘了。很多人说“事业、家庭、健康对我同等重要”,但真正做起来时,往往把事业摆在第一位,等到失去健康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可惜世上虽有千种方、万种药,唯独没有后悔药。有位癌症病人临终前感慨,说自己这辈子好像没干什么,就是一直觉得很累,现在40多岁马上要走了,还没明白过来人生到底是为什么?

  如何把握好平衡呢?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培养科学的健康理念。30岁的人应该开始具备完善的人格,从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从健康角度看,30岁以后得慢性病的几率开始大幅上升,所以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特别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等到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各种疾病都来了的时候,你想再回头注意健康就来不及了。所以30岁的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学会预防疾病。健康跟防火是一个道理。首先你要防火,万一火着起来了,也要把它及时灭掉,千万别等上半个钟头,一层楼都着了,你再打电话叫救护车。健康也一样,第一是别得病,第二有小病赶紧治疗。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处方是知识。30岁的人一定要努力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争取做到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保持健康需要我们落实到行动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做起。很多人的观念倒是有了,可从来不执行,那样怎么能达到健康的目的呢?

  所以我说,到了30岁、40岁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思想转变成行动。许多白领、硕士、博士、博士后都知道这16个字,但都没有去执行。就好像大家都知道贪污腐败是违法的,可偏偏有的干部做不到一样,尽管口号喊得响当当,可一见钱,那双手还是要去拿。我们都知道抽烟不好,容易得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可烟瘾大啊,一见烟还是要抽。有的人在写劝人怎么戒烟的书的时候,自己却叼着烟,一根接着一根抽,这样岂不是很讽刺?

  苏教授说中国人喜欢运用比喻来说明问题,那我也打个比喻。人的大脑约1400克,大概占人体总体重的2%左右,但耗氧却占人体的20%,于是大脑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大脑表面有一层大脑皮层,薄薄的,大概0.5厘米厚,约100多克重。这层薄薄的大脑皮层是管理我们人的意志、性格、人格、信念、理想、追求等理性的,只有100克,而这一层薄薄的皮层下的脑子是控制本能、欲望、感情等感性功能的,却占了1300克,从这一悬殊的比例来看,当然是人的感性会战胜理性了。从理性角度我们知道贪污不好、抽烟不好,可欲望一上来,还是会贪、会抽,也就是说那100克管不住1300克,胳膊拧不过大腿嘛!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可现实却是,如果我们管不住自己,就一定会出问题。欲望与克制,谁战胜谁,一直是千古以来的人生难题。

  苏叔阳:我吸过烟也戒过烟,戒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克制住欲望。开始的时候我试过戒烟糖、戒烟药,一点也不管用,1987年、1988年戒过一段时间的烟,过了两年又开始抽,而且变本加厉,抽得更多了。1990年那会儿,老有朋友和学生送我好烟,我抽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琢磨——如果哪天人家不送给你好烟了,你又不愿意抽次烟,你自己能买得起这种好烟抽吗?天天抽好烟,那点工资不就都花光了吗?于是我又开始想戒烟,虽然不是说抽烟能把人抽穷,可如果戒了烟,确实能省下一大笔钱。总而言之,我用过很多办法,断断续续地也戒过几回,短期的有半年,长一点的持续一年,但都不能遏制住欲望,甚至我还想过不带烟在身上的办法,这些都没能让我彻底把烟戒掉。1994年发现得了肾癌后,我愣是克服了。记得我在医院治疗期间,我们的病房不让吸烟,但有些病友忍不住,经常在走廊上偷偷摸摸地抽。我有时候也想这样做,可还是忍住了。戒完烟后,有几个月特别不好受,总想摸摸兜,写东西的时候总觉得左手应该举着点什么东西,不过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我过去抽烟很凶,总以为如果不抽烟就写不出东西。不过也熬过来了,并没有影响我的写作。我到现在已经戒烟十几年了,不仅不再吸烟,连闻到别人的烟味我都有点受不了。不吸烟的好处很多,比如说飞机上不准抽烟,那么我就不用在上飞机之前赶紧吸两口,下飞机之后又赶紧吸两口。不吸烟,整个人都感觉轻松得很。

  洪昭光:您的戒烟史,我觉得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决心戒烟,下了好几次决心,戒了一个阶段后又复吸了;第二个阶段,你靠毅力把烟戒掉了;第三个阶段开始排斥烟了,不仅自己不吸,闻了别人吸烟的味儿都不舒服,这时就是彻底戒了。

  苏叔阳:对,如果不是得了癌症,恐怕我还没那么大决心呢。抽烟的危害确实太大了。我抽得最凶的时候得了慢性咽炎,到了冬天,一张嘴吸进去点儿凉气就会引起咳嗽、鼻子难受,形象也不好。严重的时候,连吃饭、喝粥、喝茶这些特别平常的生活细节都会引起喉咙发痒、咳嗽,感觉非常难受。

  洪昭光:现在有科研结果证明,吸烟的人癌症发病率是不吸烟的人的7倍。

  苏叔阳:吸烟没好处。不过我知道,很多年轻人喜欢抽烟的那个姿势与风度。我们小时候看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影片中的演员吸烟的样子非常帅,划着火柴,“嚓”一下点着烟,然后把火柴甩两下再扔掉。当时我们很多年轻人也学这样儿,喜欢玩帅,觉得吸烟能体现一种男人味。

  洪昭光:吸烟的害处很大,美国卫生部总结了6万多项科研结果来证明它的危害程度。它会促使动脉硬化,动脉内膜受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当“瘾君子”。绝大多数戒除烟瘾的人是因病戒烟的。我前面说到,大脑中人的理性约占100克,与占到1300克的本能欲望不能比,但经过学习和感悟,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念,使这个100克的功能变得非常强大。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可以让100克相当于1000克或10000克,那么1300克的欲望就不算什么了。要想真正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当然要经过一个艰苦磨炼实践体验的过程,即陶冶情操。我们知道做陶器的时候,火要烧到800度以上,如果冶炼青铜,火要烧到1200度。我们意志的磨练像烧陶器,如果没有苦难、没有痛苦是不可能成器的。如果经过磨炼,把100克的意志变成10000克,那时,人的意志、毅力、品格和人格就能够战胜欲望了。一个很小的小孩看到别人家里的糖会拿起来就吃,因为儿童的大脑皮层还仅仅处在生物学的状态。学习了社会学后他会知道,别人家里的糖果是不能随便拿的。30岁的人要自立,不能还像小孩一样意志薄弱。人一定要用渴望健康的理性来抵制许多诱惑。要想得到健康,我们要把人性善的一面提升起来,制止恶的一面,就要管住自己,不能让欲望战胜理性。总不能天天找个人看住我们吧?人的成功需要自信、自强、自律,最难的是自律。

  (图三吸烟真的有害健康)

  从30岁开始努力培养健康理念,到40岁就是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注意了,只有这样,到50岁才会轻松。注意些什么?把运动当成享受,合理膳食,一荤、一素、一菇,什么都吃,但又适可而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人得病最多的时期是在40岁、50岁、60岁这几个阶段。如果我们到60岁没得什么大病,就算是比较成功的了。大部分人60岁退休,退休后时间富余了,空间广阔了,行动自由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压力小了,所以反而不容易得病。平安度过60岁后,就很容易走到100岁了。

  动脉硬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过了60岁,每个人多少会有点动脉硬化、高血压之类的毛病,这是生命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健康并不是说到了80岁还一点毛病没有,那是不现实的。什么叫不衰老?西方人的标准是“生活一切自理,30分钟能走2公里”。中国人因为历史原因,体质比较差,所以我们把不衰老的标准定为“80岁的老年人,一切生活自理,30分钟能走1公里”。这就是不衰老,就可以轻轻松松活100岁。

  我的一个同事在60岁之前得了半身不遂,天天坐着轮椅,吃喝拉撒一切都由保姆伺候。虽然还活着,可他的生活、生命的质量大大下降,天天打针吃药非常痛苦,这样活着也是受罪。

  30~60岁之间是非常关键的30年,一定要做到“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轻松、六十成功”,以后就可以平平坦坦了。核心问题是人们很难做到。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人的压力大了。不管是办公室一族,还是文艺界、IT界的中年人士,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个人的事业心也很强。如今的中年健康危机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前一段时间,IT业的一位国际知名CEO不到40岁就突然病故了。这样英年早逝的例子有不少,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总的来说,中年人的疾病发生分两种情况。一种叫基本病变,另一种叫诱发因素。以动脉硬化为例,很多人到四五十或者五六十岁,动脉就在一定程度上硬化了。这个时候就要避免突发因素,我们又把突发因素叫做引爆定时炸弹。就是说,四五十岁的人或者五六十岁的人血管里都有斑块,要尽量不让它破裂。一旦破裂,要么会猝死,要么就会突发心肌梗死。

  比如说北京的四环路有四条车道,如果其中一条车道堵塞了,还有另外三条路可以走;再堵上一条车道,还剩下两条车道,开慢一点也还是可以走的;但是如果三条车道都堵上了,就会严重影响交通状况。而人体动脉硬化的情况是,如果70%的血管堵塞,就会出现心绞痛。如果血管里的斑块破裂,血小板马上聚集形成一个白色血栓;这时只是堵塞一部分,如果加上细胞巩固,变成红血栓,血管全部堵塞,就会出现心肌梗死。就好像在四环路上因车祸堵塞车道的司机千万别打架,打起架来大家一看热闹,路就全都堵死了。那么血管里的斑块怎么会破裂呢?有三个原因——第一,酗酒。有冠心病的人只要不喝酒,斑块是不容易破裂的,只要半斤酒下肚,就悬了。第二,激动、高兴、生气等激烈情绪。一位著名演员去朋友家,高兴起来又是唱又是跳,结果猝死在朋友家的客厅里。人的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流加快,这样很容易把斑块冲破。第三,饱餐。如果吃得过饱,尤其是过于油腻的饱餐之后,就容易出现问题。血压高的人肯定知道,吃完饭以后一般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现象,而且容易犯心绞痛,这是因为心脏的负担加重了。饱餐中的油腻成分容易堵塞血管,产生更大的问题。所以说动脉硬化本身还不算太可怕,但斑块破裂就极可怕了,可以迅速导致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年;斑块的形成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而斑块破裂,只需几分钟、十几分钟就会将血管彻底堵塞,速度非常快,所以关键是斑块不能破裂。

  所以到了一定岁数,要特别注意避免斑块破裂的危险。上岁数的人,要避免大量的突然的运动,不要酗酒,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兴奋、激动或者悲伤。到了寒冷的冬天,血压易升高,血管易收缩,脑出血、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病最容易发生。

  有两个过程叫死亡三联症,一个是刚才讲过的酗酒、激动、饱餐;另一个则是冷天、凌晨、扫雪。冬天人的整体血压高,容易犯病;人的生物钟是晚上血压低,凌晨的时间心跳慢、体温低,到了早上太阳升起、人要起床的时候,身体会感觉比较兴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血糖升高。

  很多国家有规定,下雪天每个人要负责清扫干净自家门前的雪,如果因为谁家门前没有打扫干净而让别人滑了跟头,谁就要承担这个责任。本来天气太冷就会对心脏不好,凌晨更是疾病易爆发的时间点,早上再一扫雪,很容易发生危险。很多国家发生猝死最多的日子就是冬天某个大雪天的第二天早上,这其实就是死亡三联症的表现。

  心脑血管不好的人,一定要注意别喝酒,千万不要过分激动、过度饱餐。有的人问“锻炼究竟是早上好还是晚上好”,那得因人而议,如果你是年轻人,那什么时间锻炼都没问题;可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等疾病,可千万不要在早上锻炼,最好选择傍晚锻炼。我把斑块比喻成定时炸弹,定时炸弹人人都有,只要我们不去引爆它就不会有危险。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得好,就算满屋子都是炸弹,它也不会爆炸;可如果相反的话,即使只有一颗炸弹,如果不注意安全,它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所以有的人看着不怎么强壮,却能活到90多岁;而有些人看起来没病,说倒下就倒下了。

  苏叔阳:洪教授提醒要注意的这些问题非常有道理。我认为,不少年轻人的很多压力其实来自心理压力。他们一方面要把工作做出成绩,还要面对同事之间的竞争,既希望在一个阶段内取得事业成功,又想挣更多的钱。买了房子需要还月供,车子的贷款也要还,现实生活的压力确实很大。对于这部分人,我想说,面对压力,不妨把生活节奏放得慢一点。虽然压力来自于社会,可我们自己要学会疏解。

  我周围有很多50岁左右的朋友。我觉得50岁是一个坎儿,我自己就体会到50岁之前和50岁之后有多么不一样。比如说赶公共汽车,50岁以前噔噔噔跑几步上去了;50岁以后就会觉得这段路特别长,几步跑不到了。50岁以后会觉得做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习惯用年轻时候的节奏做事情,但是已经做不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年轻人了,生理和心理上与年轻人有差距,要想办法疏解,千万不要跟自己斗气。我过去爱逞能,看到公共汽车快进站了,非要追上它,可追上之后,得喘好半天气。后来我就不那样了,又不是那么着急,等下一趟也没关系。

  和我差不多同时进入电影界的有另外三个人,平时我们四个人关系都不错,是好朋友。他们都比我年轻,可都走在我前面了——一个患癌症,一个有心脏病,还有一个死于脑血管病。我的这三个朋友应该都算是英年早逝。50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生理上逐渐发生变化,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不服老,想做一些过去没有来得及做和没做完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在西方国家,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会经常提醒人们注意,如果有什么身体上的疾病容易及早发现。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更需要自己多留意。

  洪昭光:从病理学角度来看,30~50岁是男性动脉硬化速度加快最明显的20年,女性则在40~60岁。要做到60岁以前没有病,必须抓住这非常关键的20年。对于男性来说,30岁以后动脉硬化加快,50岁正好达到顶峰,这是一个坎儿,稍有不慎就会过不去。50~60岁会平稳一点,60岁以后会逐渐走向平坦。

  小贴士

  指“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每天喝一袋牛奶,补充每日所需钙量;

  “二”:每天补充250~350克碳水化合物,即300~400克主食;

  “三”:每天补充三份高蛋白,一份为1两瘦肉、或1个大鸡蛋、或2两豆腐、或2两鱼虾、或2两鸡或鸭、或0.5两黄豆;

  “四”: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指粗细粮搭配,少吃盐,别不吃早餐,每顿别吃太饱;

  “五”:500克蔬菜和水果,可预防癌症。

  “红”:每天1~2个西红柿,喝点红(白)葡萄酒或米酒;

  “黄”:吃红黄色蔬菜(胡萝卜、西瓜、红薯、玉米、南瓜、红辣椒等),补充维生素A;

  “绿”:喝绿茶,减缓衰老,减少肿瘤;

  “白”:吃燕麦片(粉),降低胆固醇,通便,对减肥、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

  “黑”:每天吃5~10克黑木耳,降低血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