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亟待探寻新的发展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6:32

中国银行业亟待探寻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金融网专电2010年8月3日 10点39分 【题:中国银行业亟待探寻新的发展模式  作者:中国金融网首席记者 汗青 子凡】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商业银行再融资的新闻不绝于耳,有媒体评论说,中国银行业正在陷入一个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成长怪圈。

  据统计,除农行刚刚在A股融资了685亿元外,工、中、建、交再融资规模总计达287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250亿的转债加上450亿的A+H股配股,总计融资金额不超过700亿;建设银行A+H股配股不超过750亿;中国银行400亿可转债已成功发行,另有不超过600亿的A+H股配股计划;交行A+H股的配股计划已顺利完成,募集资金总额约328亿元 。

  分析指出,大行再融资计划的尘埃落定,或许并非银行业再融资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成长,将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赖于外部融资,陷入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成长怪圈。

  自从去年银监会逐步推行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新巴塞尔协议以来,银监会对于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逐渐提高。资料显示,2008年底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37%,到2009年末时降到了11.27%,而2010年一季度再次降低。这导致银行再融资不得不成为一种常态。

  其间,伴随着商业银行巨额再融资的议案,资本市场上充斥着有关银行股估值问题的议论。问题的关键在于未来银行是否会出现大量坏账。在国的商业银行大都上市不久,巨额再融资计划的提出,其实反映了中国银行业依然在奉行固有的规模扩张模式——吸收更多存款,放出更多贷款,承担更多风险,然后募集更多资本金。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更充实的资本金也不能帮助银行应对潜在的不良贷款的风险。所以,政府监管部门与其加大力度配合银行业再融资,不如督促其业务模式的再塑造。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金融业跑马圈地、追求规模的粗放式经营必将成为历史。中国银行业亟待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资本要求愈加严格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大势所趋,中国商业银行发展需打破成长怪圈,提高资本质量、资本节约型业务模式将是未来银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快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各级金融机构能够帮助其各自的客户根据不同风险偏好而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本身也应练就一身适应多种环境的竞争力与灵活敏捷的适应力,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经营模式,远离潜在的风险。

  何世红认为,目前被舆论热议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就充分暴露出传统的中间业务收入依然是银行保利润的主要手段。中国银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有迹象显示,过去一些以不收费为竞争手段的股份制银行,也开始热衷于中间业务收费。某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中间业务不收费,也是每个银行当年为了争取发展客户的手段,而现在在很多存贷款业务受到政策影响,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下,银行转向中间业务收费,也给其经营带来极大的利润,并且这部分利润没有风险。

  那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追求资产规模是馅饼还是陷阱?中间业务收费是创新还是倒退?中国银行业新的发展路径何在?

  10月30-31日,“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来自欧洲和中国金融界、能源界、文化旅游界、传媒界的大鳄精英将莅临论坛,就金融业创新发展、金融监管、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中国碳金融市场构建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何世红是本次欧中论坛组委会主任。据他介绍,在2天会期里,欧中论坛将举办金融、能源、城市、文化与旅游、传媒等5个“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峰会”,还将举办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论坛、全国金融办发展论坛等2个论坛。此外,第5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也将同期举行。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增长模式的固化,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亟待突破,在此背景下,“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