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君祥和《赵氏孤儿》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5:50
纪君祥和《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纪君祥
纪君祥和他的《赵氏孤儿》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代与生平事迹均不详。
据推测,活动年代要比关汉卿、马致远、高文秀等人稍晚,大约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录鬼簿》著录杂剧6种,今仅存《赵氏孤儿大报仇》(一作《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冤报冤》)1种。
《赵氏孤儿》取材于《春秋左氏传》、《史记》、《新序》、《说苑》等书,描写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春秋晋国灵公时,大将屠岸贾诬陷上卿赵盾,将他全家三百口人斩尽杀绝。其子赵朔为灵公驸马,临死前嘱咐怀有身孕的公主,如生男孩取名赵氏孤儿,要他为赵家报仇。孤儿生下后,屠岸贾命令下将军韩厥把住府门,单等满月杀死。公主便央求草泽医生程婴把孤儿带出府门,但被韩厥发现。韩厥听程婴讲了一番忠奸的道理,便放走了程婴,自刎而死。屠岸贾得知孤儿被人救出,为了斩草除根,下令把半岁以下,一个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掉。程婴于是请求已经退职的中大夫公孙杵臼告发他,把自己的未满月的独生子假作赵氏孤儿交出;但公孙杵臼觉得自己已年老,抚养、教育孤儿的重任要由程婴担当。两人商议结果,便由程婴告发公孙杵臼藏 孤.屠岸贾把他们抓来,程婴之子被剁了三剑,公孙杵臼则撞石碑而死。二十年后,孤儿长大,由程婴告知真情,便擒杀了屠岸贾,报了冤仇。
《赵氏孤儿》写赵、屠两姓的斗争,非常惊心动魄。它们虽然是统治集团内部两个家族的斗争,带有一定的封建宗法的色彩,但是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文臣武将的不和或者忠奸之间的矛盾的范围,而具有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斗争的性质。屠岸贾为报私仇,不仅杀害了赵氏家族满门三百余口,而且还要杀尽晋国所有的婴儿。在审讯公孙杵臼时,他不轻信程婴的告发,下令程婴杖打公孙杵臼,观察二人反应,十分狠毒狡诈。他是统治阶级中极端残忍、极端自私、专横跋扈的权奸人物的典型,代表着邪恶势力一方。另一方,鉏麑、提弥明、灵辄、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等人,他们的身份、地位各不一样,和赵氏家族的关系有亲有疏;他们之所以为之奋不顾身的原因,虽然有的人也有着个人报恩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却是因为他们反对权奸的暴行,敬重正直的官吏,同情弱者、受害者,因此,他们的行动具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的意义。这也就形象地展示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生活真理。
后来赵氏孤儿终于报了冤仇,这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民间流行的 有冤必伸,有仇必报 的复仇心理,也表现出 正义必胜,邪恶必败 的进步思想。
《赵氏孤儿》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为正义而自觉献身的忠臣义士。
他们具有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勇于牺牲自己的无畏精神,使全剧充满着磅薄高昂、惨烈豪壮的悲剧气氛。形象最为鲜明而感人的,就是程婴。元代杂剧一般用正末、正旦扮演主要人物。但程婴这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却并不是由正末来扮演的。这是《赵氏孤儿》的一个创造。如果说程婴最初搭救赵氏孤儿,还主要是为了报答赵家平日厚待之恩和对赵家的敬重的话,那么后来他还 要救晋国小儿之命 ,决定把他自己的儿子扮作赵氏孤儿,请求公孙杵臼告发他,以父子两人的生命来救活赵氏孤儿和全国的小儿,这种思想和行为,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勇于自我牺牲的思想和行为,它已经突破了封建的道德观念,境界十分崇高。在贾府中,他被逼杖打自己所仰慕的公孙杵臼,还亲眼看着自己的独生儿子被砍死,这种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和痛苦要比皮肉之苦更加难受。后来他又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二十年,终于帮助赵氏孤儿报了血海深仇,为国家铲除了祸害,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程婴从报答知己到挽救无辜,从救孤出宫到助孤报仇,一直处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也就是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他的正直、善良、舍己救人、视死如归、沉着机智、坚韧不拔等性格特点,得到生动的表现。
《赵氏孤儿》在元代的创作和演出,除了张扬正义外,还有一定的宣传反元复宋的意义。因为宋代赵姓皇帝被说成是春秋赵氏之后裔,宋神宗后,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被修祠立庙,加封爵号。到了南宋,程婴等人更成为民族斗争中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如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六州歌头》中写道: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文天祥在《自叹》一诗中写道: 祖逊关河志,程婴社稷功。 在《无锡》一诗中写道: 英雄为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元王朝统一中国后,怀念赵宋的人,还在用赵氏孤儿的故事表达他们的感情。如刘勋在《补史十忠》之九中写道: 间关障海滨,万死存赵孤。 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也是在曲折地表达他的怀念赵宋的感情。所以在剧中夸大存孤救孤的意义,说: 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这不能不让人认为它是在借古喻今。
《赵氏孤儿》的基调悲壮高昂,激越慷慨。王国维把它同《窦娥冤》并列,置于世界大悲剧之中。它也是我国最早介绍到西方去的戏剧作品之一。
18世纪初叶约瑟夫?普雷马雷(J。Pre-mare,汉名马若瑟)译出了题名《赵氏孤儿:中国悲剧》的第一个法译本,1741年威廉?哈奇特(W。 Hatcthett)
出版了题名《中国孤儿:历史悲剧》的第一个英文改写本。他在献辞中指出: 这里有些合情合理的东西,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还是赶不上的。 此后又接连出现各种译本和改写本。法国大文豪伏尔泰也亲自写了《中国孤儿》的法文改写本。一时《赵氏孤儿》风靡欧洲剧坛,对欧洲戏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氏孤儿》现已被译成英、法、俄、德、意、日等多国文字,是世界人民所珍重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