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海洋文明”之于中国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9:55
章文:“海洋文明”之于中国的意义时间:2010-07-24 16:16 作者:章文点击:331次
如果说今日中国的经济成就归功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政策,恐怕不会遭遇什么非议。进而推之,正是因为向世界开放,也就是脱离有限的陆地,拥抱无边无际的海洋,和世界各国开展贸易,才成就了今日的中国,恐怕只要是稍有头脑的人,也不会持异议。
其实,中国拥抱海洋并不晚。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半个多世纪前,明朝的郑和就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由于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展示明朝前期中国的“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开支都依赖国家财政来支撑,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放眼全球,大国的崛起都与海洋息息相关。英国首先由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利益,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普及,于是首先在英国发生了克伦威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自由贸易论成为资产阶级的口号和原则。资本主义转动著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这两个轮子,开始了伟大的飞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双重历史大和唱。
此刻的中国在干什么?当麦哲仑正航行在他的环球航线上时,明朝嘉靖皇帝因为日本贡使打架,开始正式“闭关”。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著名的“国富论”。就在这本书中,他宣布中国的历史和文明停滞了。他说:停滞是由于不重视海外贸易,闭关必趋于自杀。
可惜,这些话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够及时听到。随后的中国再次进入闭关锁国阶段,无视世界经由海洋的贸易日益发达,依然沉浸到古老帝国梦幻中,直到被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睁眼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落后导致挨打,此后的中国进入了将近百年的屈辱期。
上世纪80年代,一些有为青年悲观于“黄土文明”对于中国人思想观念以及实际行动的负面影响,大声疾呼中国要面向大海,拥抱“蔚蓝色文明”。六集电视专题片《河殇》的横空出世,像一场飓风扫荡了中国人的头脑。
可惜大好形势转眼间逆转,眼看中国要重新闭关锁国,晚年的邓小平用最后的力量给自己在历史上划下了深刻而积极的一笔,推动中国这艘大船摆脱了重重锁链,驶进了浩瀚的大海,同世界开展起了自由贸易。
今天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融为一体,从拥抱“海洋文明”中获益丰厚。犹嫌不足的是,一些同胞的头脑还未被海水洗涤,还未被海风吹拂,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30年前,时常发出种种和改革开放大局相悖的杂音。
因此,即便是在21世纪,即便全球化如火如荼,我们依然需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依然需要大声疾呼“海洋文明”。
来源:作者专栏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00724140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