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愈暴力本篤愈分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48:15
陶傑
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十八個月,在德國的大學演說,引述十四世紀拜占庭國王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番話。阿蓋德正要從中取利,把恐怖活動的目標瞄準意大利,趕着去米蘭羅馬選購時裝的闊太師奶,今年十月可要小心炸彈。
本篤上台之前,波蘭裔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從未公開評論伊斯蘭教。若望保祿心中牽掛的是被波蘭共產獨裁蹂躪的祖國,其心中的國際戰略也以反共為主線。
「九一一」事件之後,當時的紅衣主教本篤發表評論,還呼籲世人不要把恐怖活動「簡單化地歸咎伊斯蘭教」,在教廷電台,他隨即又加一句:「但伊斯蘭教的歷史確實含有武力傾向。」
雖然引述略為涼薄,本篤的意思並非全盤否定伊斯蘭教,而是指出伊斯蘭教之中有和平暴力兩股勢力。九十年代之前的冷戰時期,美國和梵蒂岡需要伊斯蘭的恐怖力量抗衡共產主義,阿富汗的聖戰組織受美國支持,對抗入侵的蘇軍。為了拉攏阿拉伯世界一起反共,歷任教宗言詞謹慎,但本篤上台,世界潮流易向,蘇聯垮台,冷戰結束,「文明衝突論」抬頭,面臨阿蓋德、塔利班、伊朗等恐怖勢力四處點火,身為教皇對如此血腥和嚴酷的現實,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無法避免評論。
本篤的講話在歐美左傾知識分子和港台敲邊鼓文人的眼中充滿陰謀論,視為布殊霸權擴張的一篇戰鬥宣言。但平心而論,多年來天主教與阿拉伯伊斯蘭世界保持對話,實現了幾分和諧?歐洲和美國人民平和,社會寬容,可以任由伊斯蘭少數族裔在他們的土地上建清真寺,回教社團學校,跟唐人街的華文學校一樣,還有政府的福利津貼。但在阿拉伯世界,哪一個國家容許天主教徒建一座教堂?
地中海兩岸打了幾百年十字軍戰爭,既然伊斯蘭裔和天主教勢同水火,為甚麼戰後幾十年來,西方的移民趨勢,總是信奉伊斯蘭的阿拉伯裔和巴基斯坦裔人移居英國、法國、德國領取福利救濟,遠遠多於歐美的白人移居中東?當然,中世紀黑暗時代,教廷曾厲行宗教裁判所的信仰獨裁,異端分子或女巫判處火刑,但那是過去的事。翻查歷史舊賬,沒有甚麼意義,要計較的是今日,而不是昨天。在阿拉伯半島雖有一些小國如約旦准許基督徒公開參拜耶穌,頌讀聖經,但美國的盟友沙地阿拉伯仍以法律禁止任何非伊斯蘭教的宗教崇拜。在許多伊斯蘭國家,基督徒的信仰自由被「依法」剝奪。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達成大和解,先決條件之一是阿拉伯世界必須開放天主教或基督教的自由信仰,容許歐洲的耶教信眾來中東辦教堂、宣揚聖經。與其歇斯底里地喊打喊殺,重演另一次丹麥漫畫的暴力示威事件,不如探討此一顯淺而根本的問題。高科技電子資訊發達,為甚麼妨礙了人類的溝通和信仰的交流?既然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都同等宣揚和平,為甚麼沙地阿拉伯不帶頭修改法律,准許建造天主教堂?不解答這條淺易如「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所謂十字軍戰爭,在精神上就遠遠還沒有結束。阿拉伯世界如果一聽到本篤的講話就喊打喊殺,反應暴力,豈不是證實了本篤的言論是真理?要否定本篤,只能反應平和,「笑騎騎」地跟他辯論,寬容對待本篤的重要講話。
〔2006年9月21日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