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情境下的媒体选择与教学设计/杨家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5:08
(2003年05月19日)点击数:198
杨家兴
【摘 要】 远程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这些多样化的媒体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也各能发挥不同效力或效益;在教学媒体的选用上,除了认真考虑媒体、教学及情境三方面因素外,为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并增加使用的灵活性,我们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于教学中。媒体运用在教学上必须有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步骤具体化的建构,称为教学设计模式。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以及评价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不同的具体元素。虽然这些模式都可以通用在不同媒体的制作上,不过有些模式会特别适用在某类媒体的开发上,我们必须依具体的课程情境需求,选择并改编适用的教学设计模式。展望未来,远程教学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而网络更会成为媒体中的宠儿。随着信息技术功能的发展,并予以适当的教学设计,我们预期网络教学将建造一个“无人不可学、无时不可学、无处不可学” 的学习化社会。
【关键词】 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学媒体
作者简介:
杨家兴教授在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学院获得教育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目前在台湾空中大学执教,曾任澎湖学习指导中心主任、附设空中专科学校校务主任,现职为管理与信息学系主任,校外并兼任台湾远程教育学会及视听教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超媒体、教学设计、远程教育及网络教学等;著作有近八十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为空中大学编了七本信息类教科书并撰写教学技术类论著《教学媒体的理论、实务与研究》及《自学式教材设计手册》。杨博士经常参与美、欧、港澳地区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到过内地的北京、云南、陕西、新疆、吉林等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做交流讲学。在台湾多次获得国科会及教育部资助,进行各种计算机教学软件及网络教学的研究项目,在空中大学也从事自学式套装教材制作及偏远地区远程教学的改革,甚至首创风气将大学教育带进监狱。近年来,杨教授协助推动台湾的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并辅导中小学网络教材的制作,协助教师达成“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理念。
一、远程教育的意义与特征
远程教育是一种以远程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形式。这种师生相隔两地、通过媒体将系统化设计的课程内容传递给学习者的教学方式被称为“远程教学”。远程教学是近代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它强调以媒体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打破过去教师、学生共聚一堂面对面教学的空间限制,使教学在没有真实教师参与的情况下传达给学习者,而且为保证其教学品质,远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媒体,必须经由适当的教学设计,在教师与学习者间产生有效的互动沟通。
远程教学不同于一般院校的课堂教学,其使用之教材也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远程教学在实践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杨家兴,1992):第一,它是媒体本位的教学。在远程教学中,师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教师必须借助媒体才能传递教学活动,没有媒体,远程教学就不成为远程教学,而是传统的课堂面授了。第二,远程教学的对象众多,不受数量的限制。远程教学凭借媒体来传递教学,学习者的数量仅受媒体的使用限制,而不被教师或教室限制。第三,远程学习者的分布很广,学习不受地点的限制。远程教学下的学习者,不管身处天南地北、居高山、近海滨,只要媒体能到达之处就可以进行学习。第四,远程教学的学习时间灵活,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远程教学中,教材媒体可以使学习者自行选择适当的时间来学习,而且学习时间的长短可以自行调配,打破传统院校定时、定点的教学规范。第五,远程教材经过系统化的方法设计。远程教学的实施,在教师无法亲临教学的情况下,为保证其学习成果,教材通常有严格的系统化设计,并且在学习前事先制作完成,送到学习者的手中。第六,远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不仅反映在媒体的使用上,即个人单独使用教学媒体,而且反映在教材的规划上,要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远程教学媒体的发展与选择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远程教学并不是近年来才创造出来的新观念,在我们的祖先发明文字以后,人们藉甲骨、竹简记载并传播知识;后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大量、廉价的书籍广传民间,寒门子弟也能自行阅读书籍,从书中向名师拜学,甚而因此跃登龙门、拜官封爵。这些撰写书籍和自我学习的过程,正是远程教学演进的雏形。但真正的远程教学必须是教师借助媒体对特定学生进行时空分隔的教学活动,这种制度化的远程教学应该是由18世纪30年代的函授学校所开始的(Holmberg,1989,第1页)。
穆尔等(Moore and Kearsley,1996,第19至20页)指出:远程教学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的远程教学是以“印刷技术”通过邮寄函授的方式来进行,使用的教材媒体有教科书、作业、学习手册等。随着视听技术的进步,美国在20世纪初期使用默片、幻灯片、电影来传播学科知识,广播电台创立后,1920年犹他州开始使用广播教学,电视发明后爱荷华州立大学在1945年成立世界第一个教育电视台,之后录音机、录像机的普及使用,使广播型的教学媒体进一步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成为自学型的教材媒体;第二代的远程教学是以视听技术为主,主要媒体有广播、电视、录音带、录像带、有线电视、电话等。而计算机及网络也在60年代及80年代陆续加入远程教学的行列,形成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主的第三代远程教学,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节目片、视讯会议及异步网络教学等教学和教材媒体。远程教学媒体在进入21世纪后更呈现百花齐放、各擅胜场的盛况。
以上这些不同时期的远程教学媒体,可以依其使用形式而区分为“教学媒体”与“教材媒体”,前者主要是做为远程教师在传递课程知识时的工具,后者则是事先制作完成的自学材料,媒体本身已糅合了课程知识与教学策略。这些远程教学媒体的特点有别、新旧期间也不相同,但用在教学上它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依学校情境及教师使用的策略,它们都能发挥很好的教学功效,从整体上来看,使用远程教学媒体较之传统的课堂面授可以产生以下一些可能的功效:
大量传播
教学媒体不管是大众传播式媒体(如:电视、广播等)还是个人传播式媒体(如:教科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都可以大量生产或重复使用,而使其传播层面突破数量的限制,普及于大量的学习者。
突破时空限制
在远程教学中使用媒体,学习者不必局限在固定的时间与空间中,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灵活的学习活动。
采用多种知觉学习
远程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在文字符号以外还包括: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Dwyer,1978)。
降低成本
在教学媒体大量推广的条件下,其累积效益增加,而平均成本大幅下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趣味性及新奇性
教学媒体大都具有强烈的新奇性,很容易吸引学习者;对教师而言,也能在课程设计上发挥较多的创造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质量保证
教学媒体的制作,一般在事前经过详尽的规划,并且选用精英的师资来负责制作,在媒体的传播时又能重复使用,因此能确保教材媒体的质量与一致性。
当前在远程教学中选择教学媒体时,最大的误解是“为技术而技术”。只要是最新的技术,不管适不适合学校需要,不管教师知不知道如何使用,也不管使用的效果好或不好,大家一窝蜂拥上技术花车,对已成熟、具有成效的旧技术却弃之如敝屐。这种选择媒体的方式是先有了答案(采用新技术)再来找问题,其结果往往是花了大笔投资却弄得狼狈不堪、无功而返。克拉克等(Clark and Salomon,1985)指出:媒体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它对知识的吸收并没有绝对的影响,如何组织教材知识的策略才是学习成败的关键。穆尔等(Moore and Kearsley,1996,第98页)也主张:“采用何种媒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媒体”,慎用媒体特征,发挥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远程教育的理想。
教学媒体的选用是要发挥它在教学上的效力或效益,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奇的、昂贵的高技术,因此,在媒体的选择上我们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媒体”因素,注意媒体的属性与功能。第二是“教学”因素,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特点、教学策略、学生能力、学习倾向等。第三是“情境”因素,包括已有的媒体、资源、投资成本、操作简易性及管理便利等因素。即使是在单一的课程中,为了发挥个别媒体不同的教学功能并增加使用的弹性,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元媒体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于教学中。劳里劳德(Laurillard,1993)在比较不同媒体在教学上的效能后,发现许多媒体都无法单独完成所有教学过程中的需求,但它们之间往往具有互补的功能,她以平衡使用媒体解释了英国开放大学教学成效卓著的原因。
为了了解媒体在远程教学上所适宜发挥的功能,我们可以依据学者的研究结果及使用者的经验报告,列举各项考虑因素,对不同的媒体加以比较,作为未来选择媒体的参考。表一列举媒体在教学功能上的比较。我们也可以就媒体特征、成本效益及管理方便性等各个角度,来建立自己的媒体选择评比表。
教师可以参考表一媒体教学功能的比较,再以自己使用媒体的体会酌加调整,建立起多种媒体间选择的评价依据。但在选定一种或若干种教学媒体后,该种类的媒体可能会有多个可选用的产品项目,科莫斯加等(Komoski and Plotnick,1995)针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选择,曾建议了七项选择步骤:分析教学需求;列出需求规格;识别有前途的软件;阅读相关文献;试用软件;作出提议;以及试用后的回馈。他们的建议对其他种类教学媒体的选用,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三、媒体中的教学设计
通过媒体来进行远程教学,与一般教师教学或视听媒体的辅助教学,其性质截然不同。远程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强调“系统化教学设计”,系统化有符合逻辑性及整体性双重意义,符合逻辑性是指教学设计的进行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而整体性是指教学设计的所有元素及所有阶段,都要借着回馈及前馈来串连整合,形成有生命、互相关联的整体。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教学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针对特定的对象与教学目标,以合适的策略来规划媒体的制作及使用,它的目的是要保证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活动以及成果的评估都得到适当的考虑,而使媒体的教学有良好的质量管理,不是凭依个人的直觉误导了媒体的使用及价值。
教学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的博比特和查特斯(Bobbit and Charters)所主张的任务分析,即针对任务性质来分析、决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朱则刚,1997,第87页);其后斯金纳(Skinner)的程序教学理论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法则于教材的编制上,加上19世纪60年代系统理论的兴起,促成了格拉泽(Glaser)在1962年提出的第一套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模式。起初,教学设计的应用主要是放在清楚、具体的定义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上,但由于视听器材在教学的普遍使用,甚至发展成自学性的教材媒体,为了有效提高这些媒体的效果,媒体的制作也都逐渐采用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模式。
依据教学的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教育家曾开发过许多教学设计的模式来引导媒体的制作开发,其中较著名的模式有:IDI模式、美国空军模式、Kemp模式、Dick & Carey模式、ARCS模式及ASSURE模式等(Seels & Glasgow,1990),这些模式借助具体化方法将教学设计所须考虑的元素(例如:教学目标、学习者、资源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活动、回馈修正等),构建成一定的流程来呈现。这种模式提示了教学者有关发展程序和教学元素的通盘考虑。
大部分媒体的教学设计模式都会包括五个基本阶段:分析、设计、发展、应用及评价,这五个阶段是一切教学设计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程序,“分析”阶段要考虑学习者要学什么,针对学习者、教学目的及环境资源做深入分析;“设计”阶段要考虑学习者要怎么学,包括对具体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选择媒体及教学环境做一规划;“发展”阶段要考虑如何执行选择、编制教学或教材媒体的过程,包括资料搜集、比较、尝试、测试、整合等;“应用”阶段要考虑如何实施教学,包括安装、训练、使用、支持服务等;而最后的“评价”阶段则是如何考核教学或教材媒体的成效,包括回馈、终结性评价及修订等。
正如教学设计可以使用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或教材媒体的规划中,几乎每种教学设计模式也都可以使用在教科书、电视教学节目、计算机教学软件或网络教学等不同教学媒体的制作上。但是,普洛涅克(Plotnick,1997)认为:有些教学设计模式会特别适用在某类教学媒体的开发上,他在分析了许多教学设计模式后,将教学设计的成品依应用范畴分为三类:特定班级的教学单元、商业通用教学产品及大型复杂的教学系统。发展特定班级的教学单元时,较适合使用Kemp模式或ASSURE模式,而在大型教学系统的开发上,IDI模式及Dick & Carey模式则显得更合用。
针对信息技术类媒体的开发,作者曾发展出一套教学设计模式称为“杨氏模式”(Yang,1995),它包括三个阶段,第一、分析阶段,包含了“学习者分析”、“目的分析”、“资源分析”三项工作,这些工作就是要很清楚、明确地了解媒体开发的背景条件。第二、发展阶段,包括了“内容设计”、“策略设计”、“媒体规划”、“环境规划”及“测验设计”五项工作,这些工作是要依据分析阶段的结果,仔细规划及制作未来的教学媒体。用在大型系统上,它可以再细分为“雏形设计”及“正式制作”两个子阶段。第三、评价阶段,评价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循环,它的结果可用做未来修改或重新设计成品的依据,在完成初稿时媒体必须先交由专家学者或少数学习者来实际试用,称为先行性测试或前导测试,一旦正式发行使用后,我们还必须定期进行终结性评价,以了解教材是否达成预期的成效。这三个阶段的进行程序如图一。
四、远程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整个社会中,知识的快速增加与更新,造成人人都有不断进修学习的需要,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突破时空限制的媒体教学变得唾手可得。远程教学兴起于百余年前,今日却借着全民教育及终身学习蔚成教育的主流,不但纯粹以媒体教学的远程院校纷纷成立,就是传统大学也都竞相采取课堂教学与媒体教学并行的双重模式,大力推动远程教学,唯恐在这种教育的激烈竞争下被淘汰。
远程教育的盛行,带动教学媒体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第三代远程教学媒体结合了计算机、通信及视听技术的进步,形成威力强大的信息技术,这信息技术渗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教育也不例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曾红极一时,近年的发展则凸显在利用网际网络的教学上,同步的视讯会议教学及异步的网络教学是最新的发展主流,电子课程、网上课程、网上学习、虚拟教室以及网际网络中的虚拟院校等呼声震天,未来再结合高速宽频网络、无线技术、移动电话、轻薄型计算机、高容量磁盘及亲和力强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网络教学将建造一个“无人不可学、无时不可学、无处不可学”的知识型社会。
在这样一个教学媒体的发展潮流下,要开展有效而且符合成本效益的网上教学,我们一定要重视媒体的教学设计工作。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人员在媒体的教学设计上,也有几方面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强调教学过程而淡化技术设备。远程教学离不了技术,但技术的意义并不仅止于成品,更重要的是过程;采用媒体并不只是选择购买远程教学的媒体设备而已,更重要的是采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方法,引进创意才能使媒体发挥教学的功效。
第二,有效应用信息的价值。信息技术使得我们可以轻易地储存或操作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随时读取最新资料,更可以检索散布全球的信息;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教学,要发挥这种处理大量信息、最新信息及全球信息的功能,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第三,重视师生互动、双向沟通的教学过程。从早期的函授教材到中期的广播、电视、录像音带,以及近期的计算机教学软件、视讯会议教学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单向的传播知识为主,学生无法或很少能积极的向教师进行反馈。穆尔(Moore and Kearsley1996,第200页)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在远程教学媒体中,异步的网络教学受到极大的重视,正是因为它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学习及交流,因此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
第四,由个别化学习走向合作学习。远程教学媒体中的互动有三个层次: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Moore & Kearsley,1996,第127页)。以前的教学媒体强调学习的个别化,教学媒体有少量的学生间的互动,但教材媒体多半只有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新的网上教学则可以兼顾三种互动的功能,特别是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在网络上共同建造学习的虚拟世界,打破“独学无友”的困境,实现远程教学中师生互动沟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Clark R. E. & Salomon G. 1985. Media in teaching. In M. C. 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o.3 NY Macmillan. Galley's.
[2]Holmberg B. 1989.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education. NYRoutledge.
[3]Komoski P. & Plotnick E. 1995. Seven steps to responsible software selection. Eric Digest. On-line. May 1 Available http//ehostvgw20.epnet.com/ehost.asp.
[4]Laurillard D. 1993. Balancing the med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vision 192 81-93.
[5]Moore M. G. & Kearsley G. 1996.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s view. Belmont CA Wadsworth.
[6]Plotnick E. 1997.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ERIC Digest. On-line. September 1 Available http//ehostvgw20.epnet.com/ehost.asp.
[7]Seels B. & Glasgow Z. 1990. Exercis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Columbus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8]Yang C. S. Moore D. & Burton J. 1995. Managing Courseware Production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with Software Engineering Approac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54 60-70.
[9]杨家兴. 视听教育与我国隔空教学之发展,教育资料集刊J.1992.(17):197-208.
[10]朱则刚. 教学设计理念,录自:张霄亭等人编着:教学原理M. 台湾:台湾空中大学,1997.
评论
杨家兴教授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位台湾的远程教育学者。我国许多远程教育工作者读过他关于远程教学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著作或教科书,听过他的精彩的学术报告。杨博士的这篇论文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六大特征,即教学以媒体为中介、学生数量不受教师和教室的限制、学习不受场所的限制、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教材的系统化设计以及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第二部分阐述了远程教学媒体的选择。他提出选择媒体应考虑到三方面因素,包括媒体的属性和功能;教学、教材和学习者的特点;背景和现实因素。杨博士对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供远程教育工作者选择媒体时考虑。第三部分描述了媒体中的教学设计。他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模式,称为“杨氏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十项工作。分析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目标分析和资源分析三项工作;发展阶段包括内容设计、策略设计、媒体规划、环境规划及测验设计五项工作;评价阶段包括前导测试和终结性评价两项工作。第四部分分析了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新的趋势包括强调教学过程而淡化技术设备;注重网络信息的运用和价值;重视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从个别化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杨博士的论文对我们有效地开展远程教育至少有以下几点启发。首先,远程教育应该强调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第二,远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媒体选择尤为重要,这也是不同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第三,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每一种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因此不能说哪一种媒体优于其他媒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第四,教学设计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理论和模式,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尝试。第五,远程教育的研究重心从探讨技术运用开始转向远程的教与学,包括远程教学论的研究、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网上学习互动以及虚拟合作学习。
在本刊2002年第12期的此栏目中,我们刊登了裴达伟博士的《开放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文中裴博士提出了他自己发展的教学设计的蓝本纲领,它与本文的杨氏模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在此我建议读者对这两篇文章一起学习和分析。同时,我推荐大家阅读一下由中央电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怎样编制开放与远距离学习的教材:教师和培训人员行动指南》一书,此书由英国的德里克·隆特利所著,我国的学者所译。书中介绍了远程教材设计和编制的许多实例。我希望,当您读完这两篇论文和这本著作,能够对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媒体选择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改进您的远程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张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