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减排”会谈:欧美争相拉拢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20:29:41
“减排”会谈:欧美争相拉拢北京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菲奥娜·哈维(Fiona Harvey)
2005年12月7日 星期三


周,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将会聚加拿大蒙特利尔,就如何保护世界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展开讨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会代表们乘坐的飞机,将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微幅上升。
会议的主办者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次会议是为了讨论联合国安排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为了做出补偿,他们在洪都拉斯投资了一个发电项目。采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副产品,洪都拉斯人将能生产出“绿色”能源,足以抵消多达8000 位临时访客对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但如果全世界都想从此次磋商中受益,那么加拿大谈判代表必须打破僵局。这一僵局历时8 年,使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举步维艰。

《京都议定书》今年生效
《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12年比1990年的水平平均减少约5%。议定书于1997年达成,但今年才开始执行,而且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没有加入协议。
目前的协定要到2012年才到期。但鉴于过去的发展速度,这意味着达成新协议的时间所剩无多。距当前协议条款到期还剩下7年,但如果像前几次会议那样,谈判停滞不前,进展缓慢得令人痛苦,那么7年的时光很快也会用光。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是,地球变暖基本上可归咎于人类活动,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这一共识已得到加强。但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转向新能源和提高燃料使用效率)的政治意愿似乎仍很缺乏。
今年的谈判将是几年来最艰难的一次。议定书的执行加深了美国与其它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因为除澳大利亚外的其它发达国家都接受了该议定书。这一分歧进而又使人们更加关注少数几个举棋不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双方都在争取的对象
双方都想寻求的同盟国是中国。无论《京都议定书》未来的形式如何,它都无法忽略中国目前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一惊人事实,而且中国很可能在20年内超过美国。
但支持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国家担心,美国即将转变战略,这会对达成协议的前景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美国的官方立场是,谈论未来是“不成熟的”。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在据此尽量拖延谈判时间,这样明后两年,它就可以改变其立场,辩称距2012年协议到期还剩不到6年,已经到“转折点”,即讨论下阶段议定书应采取何种形式已为时过晚。
一些观察家担心,美国届时会辩称,世界其它国家应放弃减排目标和时间表,而关注美国偏爱的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答案:有望在未来减少排放的技术。
环保压力团体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的执行干事托尼·朱尼珀(Tony Juniper)声称,应该完全忽略美国。他的话突显关注气候变化的阵营的失望情绪。
“要美国政府参加谈判是不可能的,欧盟和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想尝试说服他们,那是在浪费时间,”他说。“我们需要欧盟的果断领导,来表明无论有没有美国的参与都能采取行动。美国人民、企业、州政府和市政府的领导人,都希望看到国际行动。”朱尼珀先生补充道:“世界等不起美国政府换届。”
美国怕谈未来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气候变化问题特别代表亨利·德文特(Henry Derwent)表示,在去年的会议上,美国拒绝支持任何明确提及未来的文件。
不过,将在今年会议上扮演中心角色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竭力避免让美国布什政府陷入困境。
英国环境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Margaret Beckett)近期在伦敦表示:“美国已表示,他们尚未做好准备,不会在蒙特利尔(就下阶段的《京都议定书》)开始谈判。不过,也不太可能会有人要求美国在蒙特利尔开始谈判。”
贝克特女士表示,环保组织和其它机构期望,本周的会议将开始探讨议定书下一阶段的目标,但任何这种期望都“不现实”,而且会“有利于”议定书的反对者。相反,她指出,支持者可以预期的最好结果,是美国同意明年开始就2012年后议定书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讨论,这实质上把今年会议的目标降低为“有关谈判的谈判”。
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问题
但美国与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僵局,可能从另一个方向被打破。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快速工业化国家,已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气候变化谈判的性质。
按议定书现行规定,被界定为 “发展中”的国家,没有义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伴随着经济增长,好几个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一直在飙升。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英国政府气候变化问题前顾问汤姆· 伯克(Tom Burke)表示,获得中国的支持,将对该问题的进展至关重要。“鉴于中国的排放发展情况,它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没人能忽视这一点。”
考虑到这一情况,美国和欧盟都开始争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支持。今年7月,美国宣布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意向声明》(Asia Pacific 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and Climate),该声明呼吁共享减排技术,但没有设定减排目标。9月份,欧盟紧随其后透露了一项协议,该协议让中国获得了更高效率的燃煤电厂技术。
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到达了关键地位的国家来说,是否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问题,体现了其两难困境。
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担心,减排措施可能妨碍其高速经济增长。这一论点也是《京都议定书》的基础。该议定书将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部分理由是,迄今为止,工业化国家产生了大多数温室气体,所以应当承担解决该问题的成本。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量也往往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尽管绝对量在增长。
环境:中国的两难问题
但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某些问题上,中国有着第一手经验。沙漠化和干旱的加重,正在破坏宝贵的耕地,还导致一些主要城市受到沙尘暴困扰。污染严重的发电厂和工厂,也恶化了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其环境压力正开始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中国政府将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是否超过了任意增加排放带来的好处。
对议定书的倡议者来说,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例如,今年7月,在8大工业国集团(G8)苏格兰格伦伊格尔斯(Gleneagles)峰会上,5个发展中国家应邀参与讨论,并签署了一份声明,表示大力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原则。
“清洁发展机制”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了对“清洁发展机制”的强烈兴趣。该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的一项安排,由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为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等项目提供资金,以抵消它们自己的排放。加拿大政府资助洪都拉斯的污水处理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要找到一种方法,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与减排需要,还要在2012年之前的紧张时间表内落实安排,将不仅需要加拿大环境部长斯蒂芬·迪昂 (Stéphane Dion)所说的“创新”。
某些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国际能源机构(IEA)建议建立一个制度,如果穷国的排放量降到一定标准以下,就对它们进行奖励,但如果排放量超过标准,也不进行惩罚。总部位于弗吉尼亚的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Pew Center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建议,对不同国家,甚至全球不同的工业领域,混合使用强制和自愿目标。
皮尤中心总裁艾琳·克劳森(Eileen Claussen)说,前进的道路会被找到,她对此表示“乐观”:“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将无法磋商出一刀切的方法。但还有其它灵活而严格的方法。”
但是,出席蒙特利尔会议的国家,首先必须同意讨论未来。照目前的进展速度,这就将是重大成就。
译者/刘成成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