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相关情况的汇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6:16
一、什么是健康城市
1、健康城市的背景(由来):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开展了健康城市活动。第一批健康城市项目在欧洲、北美的工业化国家启动。在西太平洋地区,澳、日、新西兰也加入了这项活动。1996年柬埔寨、老挝、北朝鲜、蒙古、南朝鲜也开始启动了健康城市项目。1996年,中国融入国际性健康城市活动发展的潮流,上海市嘉定区、北京市东城区、重庆市渝中区、海南省海口市成为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展健康城市活动的第一批城市。此后,又有大连市、保定市、苏州市等先后开展健康城市工作。2003年,上海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
2、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3、健康城市的目的: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
4、健康城市的特征:高度的政策性承诺、部门间的合作、社区参与、城市健康面貌和局部活动计划的确立、周期性的监测与评估、参与性的研究分析、信息共享、大众传媒的介入、社区内各种人员的综合意见、可持续性机制、社区发展与人类发展的连接,以及国内国际网络合作等。
5、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和作用:卫生部高强部长今年11月21日在召开的上海健康城市国际论坛上指出:虽然健康城市建设在中国还处于“青春期”,但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的传统优势已成为健康城市建设坚实的基础和强大推动力。健康城市建设将成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新主题,是爱国卫生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而言,健康促进是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通过健康城市建设,可以密切政府、社会、民众的合作,努力化解影响民众健康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减少民众的疾病支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可以缓解政府和社会在发展中承受的压力,确保社会的稳定。健康城市的建设将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怎样建设健康城市
1、观念更新是前提。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加快,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念要更新,城市环境硬件建设可在短时间赶超发达国家,而市民的素质软件建设不是一下子能赶上的。开展健康城市可加快缩短城市建设硬件与城市市民素质软件的差距。
2、政府的承诺是关键。开展健康城市,首先要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要列入日常工作,就会给予人、财、物上的保障。
3、基线调查是基础。健康城市的目标制定、计划设定、实施到最后的评估,均来自于对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自然生态、人群健康等基本现状的了解和掌握。
4、科学指标是依据。专业人员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结合国情、市情,制定出的指标体系才科学,这些标准是后期评估的依据。
5、专家参与、部门合作、社区融入是保障。基线调查、过程指导、市民行为干预指标的实现,要有建立一个健康城市工作网络,“单肩”作战不行,整体推进需要“集团军”才有效果。
三、目前全国和省爱卫办的要求
1、国家卫生部部长及全国爱卫会副主任高强指出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必须遵循三项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健康城市活动的核心理念,是参加活动的城市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不规定统一标准,不明确统一条件,以便吸引更多的城市参加,这符合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城市立足本地实际,选择活动方式,实事求是地提出目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改善影响民众健康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提高民众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二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区域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也大不相同,民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需求也不尽一致。须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先建设区域间的健康城市网络,最终建成全国的健康城市网络。三是发扬优良传统,探索新的模式。在健康城市活动中,需要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宝贵经验,政府部门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增强活力,广泛宣传健康教育激发动力,营造全社会共建设健康城市的良好氛围,实现“环境、人群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2、江苏省爱卫会苏爱卫[2005]19号文件要求: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全球的迅速城市化及城市的卫生状况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而提出的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根据全国爱卫办的要求和我省今年爱国卫生工作要点,我省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启动了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省爱卫会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省开展建设健康城市省级试点工作(详见附件)。
四、下一步建议
1、高层领导要统一思想。南京市已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如何巩固、深化和提高是需要有抓手。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政府各部门对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健康的需求也空前增强。健康城市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蚀,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人民健康需要;也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丰富城市精神内涵,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需要,更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健康素质、构建现代化国际化的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健康城市是大势所趋,全国爱卫办要求在已创成国家卫生城市中要尽早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因此,建议我市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明确提出筹备并启动开展这项工作,可结合2007年南京市建设生态城市和2008年创建文明城市共同进行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
2、调查基线,制定计划。组织班子,也可启动原有创卫班子相关部门,卫生、环保、园林、爱卫等部门作为筹备健康城市骨干队伍,聘用在宁从事公共卫生教学教授和专业工作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市民的健康状况及建设健康城市所需的相关基线进行调查摸底后,制定南京市开展健康城市的工作方案。
3、政府批准,分段实施。2006年筹备班子基线调查、制定计划,此计划要获得政府批准后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向社会公布,新闻媒体介入宣传发动。开始在有条件的区进行建设健康城市计划的试点,通过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活动,达到预定健康城市计划目标的完成,2007年在取得经验基础上再推广。
4、要有经费保障。我市要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必须要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基线调查、开展宣传培训、专家评估、授课、各种各样的群众活动等等,均需要经费的支撑。
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