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4:01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
早报特约评论员 杨耕身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2005-11-23 2:31:20
曾经温顺的松花江水这次强硬地“站”了起来,一场可能而尚未发生的水污染导致的公共危机,这就样一把揪住了人们的心。
从11月20日中午开始,哈尔滨市到处流播近期将发生地震的传言,21日上午,“地震”被松花江水受到污染的传言所取代,很多市民开始争相抢购饮用水,导致市区内多数商店饮用水脱销。21日下午,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公告,指出“11月13日,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故自11月22日20时起,市区市政供水管网将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约为4天。
对于哪怕是一场“可能”的危机,也应做出最坏的打算,并予以最充分的应对,这是危机处理应有的理性。因此在这一次停水风波中,我们赞赏哈尔滨市政府的做法。这不仅包括果断地做出停水决定,同样包括停水期间对于市民饮用水的供应,比如紧急启动全市所有地下水井,全部面向社会供水,卫生环保部门要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等等。我们也因之相信,在有了政府高效的应急处理之后,哈尔滨市民将能够从初始的购水恐慌中冷静下来,最终能够与政府一道共渡危机。但显然这不是我们关注的全部。
首先,从11月13日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到21日哈尔滨市紧急停水,时间已历8天。那么按照正常的水流速度,污染的水是不是已经流到哈尔滨段了,哈尔滨市民前几天喝的水是不是已经被污染的?尽管政府公告指出,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这仍需要政府有足够权威与科学的解释;如果水源的确遭到了污染,会不会间接污染到本地农民种植的蔬菜和饲养的家禽、家畜,从而危机食品安全?另外,这种污染水源会不会进一步影响到地下水质?
更重要的还有,从松江花吉林石化段到黑龙江的哈尔滨段,江水一路跨府过州,经行而来,如果爆炸的确污染了水源,则哈尔滨段以上取松花江水饮用的人,是否像哈尔滨市民一样受到了政府紧急措施的保护?从目前的新闻来看,没有什么证据能够确证这一点。而与此同时,哈尔滨下游的地方政府是否一样准备好了应对措施?
我们已经不太好猜测,在哈尔滨市政府及市民已“如临大敌”的情况下,吉林石化方面人士为何依然强调爆炸绝对不会污染到水源。但对于政府的危机应对而言,毫无疑问,上述问题的存在,已不光是关涉到市民的饮用水安全,而已经涉及到食品、土地、环保、公共卫生等方面。因此对于一场污染水的危机,政府的成功应对也必然取决于包括供水、检疫、公安、环保监测、医疗卫生等部门有效联动,同时也更取决于相关地方政府间的有效配合。
也正在此意义上,我们的关注更在于对一套基本的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的关注。但现在看来,除了我们一再强调的信息公开、公民理性之外,在政府的基本应急协调机制方面,我们的准备也还很不充分。
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表明,危机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权威、高效的中枢指挥系统,该系统扮演着危机管理核心决策者和指挥者的角色,不仅体现出战略决策的权威,更能体现部门协调的效能。同时,这也离不开一部统一的法律规范。美国制定有《全国紧急状态法》、《国家安全法》等为核心的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法律体系,这些系统的法律法规旨在有效地引导政府依法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而我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法律,既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事件,相对分散、不够统一。
“危机”者,危险与机遇并存。因此遭受到污染的江水在它的经流之处,不可能过而无痕。它不仅让我们期待着,怎样去处理水污染已经带来的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更期待着一套基本的危机处理法律制度与应急机制,让我们能够变危为安、变危为机。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从“哈尔滨水事件”看政府企业公众的权利责任义务(东方早报 2005-11-25) 从“哈尔滨水事件”看政府企业公众的权利责任义务(东方早报 2005-11-25) 短信应对公共危机 短信应对公共危机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能力 吴木銮:从香港的士“死火”事件看公共事件该如何应对(东方早报 2010-1-5) 童大焕:“封口费”背后的社会进步(东方早报 2008-11-3) 杨年熙:从《蜗居》风波说到法国的检查制度(东方早报 2009-12-1) 鞋套风波:多一点幽默,少一点烦躁(东方早报 2005-12-9) 鄢烈山:民主是公共决策的生命线(东方早报 2007-6-8) 鄢烈山:民主是公共决策的生命线(东方早报 2007-6-8) 历史上的中国人如何应对外部世界 -上海书评-东方早报网 公共危机管理11 薛涌:黄健翔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东方早报 2006-6-30) 邓聿文:股灾背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东方早报 2008-4-2) 西泠入协纷争背后的“上”与“下”(东方早报 2008-5-9) 长平:不雅状背后的尴尬(东方早报 2009-5-3) 羽戈:不雅状背后是不雅的司法困境(东方早报 2009-5-10) 沈彬:“发票局长案”背后的社会进步(东方早报 2009-8-10) 五岳散人:“依法抢尸”的背后(东方早报 2010-1-12) 熊丙奇:80后副局长“合法选拔”背后的漏洞(东方早报 2010-2-24) 五岳散人:香艳日记背后的“正常”与“不正常”(东方早报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