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入协纷争背后的“上”与“下”(东方早报 2008-5-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7:42
西泠入协纷争背后的“上”与“下”(图)
2008-5-9 1:06:19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中小】【打印】

西子湖畔西泠印社内的金石大家邓石如雕像
杭州孤山之西、白堤之畔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百年来独揽西湖之幽,加之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大家历任社长,使其愈显超迈、清逸。但前不久“西泠印社欲加入群众性普及艺术团体———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消息,让这个将满105岁的篆刻书画名社置身于一片喧嚣声中。
早报记者葛熔金发自杭州
负责人与书协达成意向
多数社员不知情
“我可以明确地说,西泠印社是否加入中国书协,最终结果将在今年秋季的理事会或全体社员大会后才能确定,目前的一切所谓‘定论’均属谣传。”西泠印社一位知情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而早报记者从中国书协获悉,该协会正在为西泠印社入会修改团体会员章程,以在制度上扫清障碍。
西泠印社是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金石篆刻学术团体,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学术地位极高。除了历任社长名望极高,创社至今的400余位社员学术造诣精深,不乏李叔同、黄宾虹、潘天寿、郭沫若等名家。而中国书协成立仅27年,作为半官方的群众性普及艺术团体,目前的会员已超过万人。
今年1月25日,中国书协五届六次主席团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接收西泠印社、中国金融书协、中国铁路书协为团体会员。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西泠印社人士与书协接洽,并达成了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书协的书面意向。
这一消息被公开后,引来质疑声一片。早报记者询问了包括西泠印社副社长、理事在内的10余位社员,试图了解社内人员的看法,但绝大多数社员称从未被告知“入协”,对“入协意向书”更全然不知。82岁的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告诉早报记者,3月中旬,他接到第一个电话说起此事时还将信将疑。卧病在床的另一位副社长郭仲选对此也毫不知情,并表示反对。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之孙、西泠印社理事吴长邺称对此消息深感痛心,他和其子吴超、吴越(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日前发出公开信,西泠印社是国内外任何其他艺术团体不可替代的国际性顶级篆刻书画精英会聚交流的平台,将它变为其他民间团体的附属,将使其极富个性的艺术特质从此被淹没。
“社员”到“会员”易
“会员”到“社员”难
“西泠印社加入中国书协、成为团体会员非常荒谬,这是自掉身价。”一位同时是中国书协会员的社员表示,圈内人都明白,中国书协会员想成为西泠印社社员并非易事,而社员要成为书协会员轻而易举,不少社员还是各地书协领导。一旦西泠印社以团体名义“入协”,100余年来的“学术最高端”地位将荡然无存。“就我个人心理而言,此间的巨大落差肯定无法承受。”
“保持现在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有什么不好?一旦加入,西泠将不是现在的西泠,其独有风骨也会被磨平。”另一位社员表示。
“按章程,要最终决定加入中国书协这么大的事情,起码要理事会甚至全体社员讨论、投票。”刘江说,虽然印社以金石为主,但研究领域已扩展到诗、书、画、印多方面,且目前组成既有国际社员又有画家社员,这些社员加入书协不太合适。
3月27日,除了在上海行动不便的副社长韩天衡,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主任魏皓奔召集刘江、朱关田、陈振濂等其他几位副社长举行社长会议。第二天,该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雅集”。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雅集上,魏重点讲了105周年社庆活动安排,也表明社长会议对“入协”的态度。
“昨天社长会议多位社长已统一思想并作出决定。此事将由理事会或全体社员大会投票决定,时间定在下次理事会或秋季雅集时。”一位参加雅集的社员透露。据中国书协介绍,该协会正在为西泠印社入会修改团体会员章程,以在制度上扫清障碍。
“借船出海”
一切看投票
目前,西泠印社加入书协看似仅一步之遥,但主动权还掌握在西泠这边。“如果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大部分社员不同意加入,西泠印社会按投票结果决定。”一位知情人士说,“姑且不论‘入协’恰当与否,仅从‘入协’意愿而言,这折射了西泠印社当下的困顿与无奈。依我而言,‘入协’可以看作西泠寻求发展,对外部环境进行的某种妥协。”据悉,目前的社员构成、活动半径、学术研究等日渐本地化,局限在浙江甚至杭州。同时,可招收为社员的优秀人才不足;前任社长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后,因为缺乏能服众的人选,社长职位一直空缺。
作为目前仅有的两个直接在民政部注册的民间社团之一,西泠印社在行政上归属杭州市委宣传部管辖,没有遍布全国的行政力量支持。诸多因素,造成目前西泠印社“江浙沪一带”的地域色彩偏重。为打破这一局面,西泠印社近来尝试通过考试,海选吸收会员,以广泛吸收全球优秀人才,而西泠印社在全国范围内缺乏分支机构也成了软肋之一。
“发展是硬道理。”这位知情人士说,现在,兼通书、画、篆刻等,符合西泠印社社员标准的人才越来越少,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几年前,印社设了最高奖项“吴昌硕奖”,针对的是书、画、篆刻均精的综合型人才,但至今未颁发,“因此,只有扩大范围、通过各种活动精挑细选,才能确保社员的高端性、维系百年荣耀———而目前,这只能借他力完成。”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西泠印社百年来最大特点就是艺术的独立性与超然,而现在提出借外力维系百年荣耀,与西泠印社百年来的宗旨是相左的。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62/userobject1ai80546.shtml
吕明合:104岁西泠印社并入27岁中国书协?(南方周末 2008-5-1)  08.05.08
西泠入协纷争背后的“上”与“下”(东方早报 2008-5-9)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五岳散人:香艳日记背后的“正常”与“不正常”(东方早报 2010-3-3) 长平:星光照耀下的繁华与苍白(东方早报 2009-8-31) 杨涛:下载淫秽视频被罚与公民自由的边界(东方早报 2008-9-20) 邓聿文:股灾背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东方早报 2008-4-2) 童大焕:“封口费”背后的社会进步(东方早报 2008-11-3) 邓聿文:股灾背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东方早报 2008-4-2) 五岳散人:感恩顺序背后的社会逻辑(东方早报 2010-3-9) 长平:不雅状背后的尴尬(东方早报 2009-5-3) 羽戈:不雅状背后是不雅的司法困境(东方早报 2009-5-10) 熊培云:屋顶上的悲剧(东方早报 2009-12-3) 陈一舟:官员出国考察不归的流言与失语(东方早报 2008-10-22) 超生新贵与富人的道德劣势(东方早报 2005-11-9) 鄢烈山:为石首的官与民担忧(东方早报 2009-8-5)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下)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薛涌:黄健翔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东方早报 2006-6-30) 沈彬:“发票局长案”背后的社会进步(东方早报 2009-8-10)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五岳散人:“依法抢尸”的背后(东方早报 2010-1-12) 熊丙奇:80后副局长“合法选拔”背后的漏洞(东方早报 2010-2-24) 汤劲松:人伦丧失背后的贫苦悲情(东方早报 2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