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应对公共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37:27
[短信应对公共危机 让谣言止于IT
【IT168 专稿】近日,广东湛江地区连续风狂雨骤,“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在湛江的乌石、北和、覃斗等地满天飞,群众惶恐不已,争相出逃。此时,政府部门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措施,就成为事态能否扭转的关键。

广东省气象部门和地震部门当机立断、联手出击,随即速发了280万条手机短信,澄清了湛江地震谣言。谣言很快平息了。紧接着,气象部门发了第二条天气短信,再次稳定了民心,恢复了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一连串举措,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也可以当作一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范例,令人拍手称好。
众所周知,传言谣言的散播将导致事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其所引发的心灵恐慌可能会比自然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力。笔者不禁想起数月前,媒体相继报道发生在海南的“香蕉有毒”和广东的“香蕉含类似SARS病毒”两起谣言风波,不但持续时间长,造成极大社会恐慌,而且直接导致香蕉价格暴跌,蕉农损失惨重;而去年松花江上游支流牤牛河发生化工污染事故导致哈尔滨市民胡乱猜疑引发的“水危机”,北京发生“食用淡水鱼会引发霍乱”的不实传闻等等,这些谣言,危害不可谓不大。因此,防谣言甚于防川。
然而这里我们先要细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谣言?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正面信息、正确舆论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官方对外沟通渠道有限,一些部门主动发布信息的意识不强,对谣言的反应较为迟钝,出现了“失语”甚至“无语”的状况,民众只好转而求其次,以耳闻口传的方式满足自身对于此事件相关信息的需求;为什么谣言最后会愈演愈烈难于控制,在一些落后地区,谣言甚至成灾?这跟当地信息传播落后,公关危机处理机制薄弱大有关系,致使以讹传讹流言成灾无法驾驭。特别是现在一些听上去有鼻子有眼的谣言已摆脱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搭上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信息化快车,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杀伤力”更大。

因此,如今无论国内外,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时都高度重视对谣言的控制遏止,加快了建立公共危机处理机制的步伐。广东气象局此举,既让人看到了气象和地震部门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新作为,也显示了移动短信信应急服务平台在灾害天气信息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中的独特重要作用。
谣言止于明,谣言止于IT。如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公共信息透明度,强化政府干预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使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便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智慧。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灾难辟谣应对体系建设中,每个地方政府应投入一定的信息公开专项经费,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片、传单、预防手册等多种传媒,让更多的民众随时掌握第一手动态;更重要的是要加大IT软硬件投入,加强移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强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力,真正勤政为民执政为民。
众所周知,移动信息化(主要指移动短信)意味着管理者、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机、PDA这样的移动通讯终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实时准确地发布或获取各种信息,而再没有固定方式的束缚和限制。这种正在根本改变我们每个人生存方式的IT手段,也正革命性地改变着政府企事业的组织运营方式与管理机制。
移动短信信息化具有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应用门槛很低,手机作为信息终端比起PC、广播、电视普及率更高更广,能让受众者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永远在线,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和服务;二是费用相当节省,三是使用便捷,“一点接入,一点就通,全天待命”,四是作用非常大,移动短信可群组发送、分组发送、定时群发,一小时可发数十万上百万条短信,瞬间到达千家万户。
由广东湛江280万条手机短信制止了地震谣言的事件,笔者谨望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及早建立、健全谣言预警应急机制,加强移动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手机短信这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渠道所具有的辟谣、释疑、澄清视听的独特快速功效,使其成为终结谣言传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利器,真正地勤政为民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