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1:58
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 2010年05月27日 10:56中国新闻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4

“水有问题了”

“抄袭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王宁举例说,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时,该校政治系自己进行的统计显示,“教授抄袭占30%,副教授抄袭占50%,博士抄袭占70%,本科生几乎100%。”

一些高校负责人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抄袭行为,现在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状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更是站出来批评各种学术不端:有的大学甚至被称为“抄袭大本营”“复印大本营”,有国人抄国人的,也有国人抄“洋人”的;有学生抄老师的,还有老师抄学生的。

“抄袭已经是比较原始的做法,现在学术不端正在升级,并且非常隐蔽。”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孙正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学术不端正从过去的单纯“抄袭”“剽窃”,发展到“翻译海外著作”,并且升级为“伪造数据,捏造成果”,现在已经发展到“海外漂白”。

“鱼池里所有的鱼都出现翻肚子现象,说明水有问题了。”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学术不端与中国学术界晚进有关系,独立、自由化的研究起步很晚。中国学术界进入自由研究应该说是从1978年开始的,文革前,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诠释、解读,学术规范基本属于空白。”

“西方靠制度,而中国靠良知。” 欧阳康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学术规范在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术研究迅速扩张,大家都在拼论文,论文的产出数量成为基本评价标准,产出欲望很强烈,而实际上能力却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原则渗入到学术当中,本来是很高端的学术活动,演变成了市场化的东西,从而产生各种学术腐败。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进也表示认同,“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地进行新的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评价标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浮躁风气或多或少地会对学术界产生影响。”

但黄进也承认,从学者个人层面来讲,学界确有极少数学者在为学、为师、为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风不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

孙正聿更是疾呼,应该改革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个人原因是一方面,学术资源以及评审制度配置的不合理才是根本原因。”

同样,黄进也表示,学术界本身正步入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变革时期。比如,新建立起来的过分量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不好的学风,如只看数量而忽视质量等。

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

从2009年3月起,“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开始在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院推广使用。

据了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

王宁表示,不能完全指望一个软件能起多大作用,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学术氛围的改善不仅要靠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还要从体制上动手术。

5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指出,今后将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近半年来,王宁经常接到一些高校邀请去讲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这种以学术报告形式讲解学术规范,在王宁看来以前几乎没有过。“之前关于学术不端的讨论也只限于专家研讨范围。”

王宁每次到高校作学术规范报告,都要强调破解学术造假难题,需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已经扭曲的学术评价制度。

同王宁一样,受访的很多专家都认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科研评价制度急需改变。

黄进建议,大学要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术共同体行为准则的学术规范。尤其是要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要强化学术评价的质量意识,以质量为导向和核心;要科学地把握评价的质量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说,教育部正在起草有关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若干意见,不日将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