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中的领袖统驭之术 or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48:42
谁的梦为江山盘点冷暖日月歌天地鼓了断风雨恩怨
  
  谁的爱情未了古今流传乾坤和百姓乐迎来太平人间
  
  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
  
  纵横九万里大爱无言一曲长歌可听见拨动的和弦……
  
  这部总投资5000多万、长达82集的鸿篇巨制,在央视一播出,便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其收视率一度达到了17%,让人惊叹。但观众也对这部剧褒贬不一,大部分的观众认为这部剧非常好看,里面既有战争,又有爱情,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大唐盛世;也有观众怒目相向,指责这部剧里面虚构的成分居然占到了70%,是歪曲历史,欺骗观众。其实我倒觉得,艺术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看客大可不必这么较真。但作为
  
  一名企业领导人,如果一边揣摩剧里治国的艺术,一边与实际的企业管理联系起来,那就有一番风味了。
  
  在这部剧里,从艺术的角度,看到了唐太宗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展现出一代明君高超的人格魅力和个人智慧;那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部剧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将领导的统驭之术展现得淋漓尽致,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侯君集等等一干人,无一不是老谋深算,强中更高,即便唐太宗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最后,他们始终还是算不过唐太宗。
  
  那唐太宗到底是怎么来管好这一批人的?《贞观长歌》里面有经验,也有教训。“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它给我们企业管理带来了三个启示:一是用人当有术;二是容人当有量;三是选人当要强。
  
  1、用人当有术
  
  “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
  
  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可是有时也会遇到用人瓶颈: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要用硬的办法才能行得通,有的人要用软的办法才行得通,有的人要软硬兼施才能行得通。而唐太宗管理这些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一把抓住这些人的弱点,为他所用,侯君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侯君集府中
  
  唐太宗:这次朕以右卫大将军的名义,把你从荆襄调回来执掌禁卫军,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的目的,是要你编练一支飞虎军。
  
  随从将飞虎军将印拿了上来,
  
  侯君集:皇上,这是什么?
  
  唐太宗:飞虎将军印。
  
  侯君集沉思一阵,跪下
  
  侯君集:请皇上另择良将吧。
  
  侯君集坚持不接受将印,唐太宗也没有勉强,只是回房听取房玄龄意见,房玄龄也认为只有侯君集才能胜任。
  
  唐太宗:看来,只有请出侯君集了
  
  房玄龄:他不是已经拒绝了嘛?
  
  唐太宗:朕有办法逼他出山!你立即拟旨,让太子在西内苑编练飞虎军。把太子赶上架,他侯君集还不接这颗帅印吗?
  
  由于太子与侯君集的女儿定了亲,明知太子不能胜任,仍然拟旨宣布太子出任飞虎将军,巧妙的将这张牌又打到了侯君集手里。侯君集接还是不接?最后我们看到,他为了自己女儿的利益,接下了这枚将印!侯君集的弱点就是:可以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但一定会为他身边人的利益着想。
  
  在企业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并不缺少象侯君集这样的有才之士,缺少的是如何使用他们的方法,致使他们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人是活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用人上也要活起来,如果十个其他的人都不如侯君集一个人干得好,那为什么要放弃使用侯君集的机会?所以管理者大可不必拘泥于人力资源的制度,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用巧时就用巧,既要有“方”,又要有“圆”,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人才最大的效益。
  
  2、容人当有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北方草原首领颉利围攻马邑,并不知唐太宗也在马邑,但消息传到长安,太子和大臣决定发兵前往救援,结果暴露了唐太宗的行踪,差点酿成大错。唐太宗在随从的死命保护下突围成功,回到长安后,勃然大怒.
  
  唐太宗书房
  
  唐太宗:都是些什么人写的请征表?都是谁指使的,一个人也不能放过!
  
  长孙无忌:只有一个人没有上请征表
  
  唐太宗:那个没上请征表的人是谁?
  
  长孙无忌:房玄龄。
  
  唐太宗:他已经昏迷好几天了!
  
  长孙无忌:如果我那时在长安,我也会写请征表的。
  
  唐太宗:……
  
  随后唐太宗一言不发来到大殿前,众臣全部跪着
  
  岑文本:皇上,臣等有罪,请皇上治罪。
  
  唐太宗:何罪之有啊。
  
  岑文本:臣等一时糊涂,不辨是非,请随太子出征实属违背圣意,请皇上治罪。
  
  唐太宗:你们说岑文本说得对吗?
  
  众大臣:是啊,皇上,臣等有罪,请皇上治罪吧。
  
  唐太宗:岑文本说错了,你们也都想错了,你们哪有罪啊,你们是在奉旨行事嘛。
  
  岑文本:我们怎么是奉旨行事呢?
  
  唐太宗拿出册立太子的诏书
  
  唐太宗:这道诏书是朕在贞观元年下的,立皇长子李承乾为皇储,他决定出兵把朕救回来,你们争相景从,这不正是执行朕的旨意吗,朕不但不会治你们的罪,朕还要谢谢你们的这些好意,你们正是大唐的忠臣啊。
  
  唐太宗让随从端上火炉,将所有的这些奏折统统烧掉
  
  众大臣:谢皇上……
  
  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众大臣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身,大声说着“谢皇上”。我们可以想象的是,经过这次的既往不咎,这些人以后为大唐,哪怕是肝脑涂地,也是在所不辞的,这就是唐太宗的高明之处。
  
  “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企业管理者容人的最高境界,能容人,才能用人。《贞观长歌》里告诉我们,管理者要能容人之过,面对下属微小的失误时,要分清主次,找出原因,切不可感情用事,这样既可顾全别人的面子,又能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但在企业管理中,还远不止于此,管理者还应能容人之长,要敢于使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取长补短,如果总是想方设法的去排挤,就会影响到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管理者在容人的同时,实际上也是给他人创造了机会,更是给了自己一个更大的空间,下属一旦得到领导的宽容和激励,就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才能和加深对企业的忠诚。
  
  3、选人当要强
  
  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凡是没有选择好太子的朝代,大多以亡国而告终。而《贞观长歌》里,唐太宗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选接班人的教训。
  
  北方草原统治者欲南下谋取长安,形势十分危急,唐太宗只好先与叛军罗艺讲和,但需送一名长子到罗艺的地盘作为人质。
  
  后宫
  
  李承乾:舅舅,我求求你,你快帮我说说吧,那罗艺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啊。
  
  长孙无忌:承乾,你是皇长子,在这个时候,你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了。去,去对你的父皇说,哪怕罗艺的营盘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为了大唐的万世基业,你也要去闯。
  
  李承乾:舅舅,我真的怕啊。
  
  长孙无忌:中山郡王,你这象什么样子。挺起胸膛,拿起男子汉的样子来,去对你的父皇说这番话。不要辱没了长孙家族的血脉。
  
  你看这李承乾仅有仁慈之心,缺少魄力与胆识,根本就不是一块做领导的料。但在其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下,借这个机会得到了唐太宗的喜欢,进而被立为太子,结果后来内乱频频发生。虽然唐太宗最后又重新立了李治为太子,但李治同样有性格偏软的毛病,导致大唐最后被武则天给篡位了。
  
  这也是目前很多创业者面临的一个困惑:自己有很多个接班人可供选择,但是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这该怎么办?我们可以看看通用电气的例子:韦尔奇选择接班人的工作,从6年前就开始了,最后只剩下了三名候选人。GE的董事会、管理发展和薪酬委员会以及韦尔奇本人,对这三名候选人从教育背景、工作成绩、综合素质等各方面进行了长期复杂的考评,选定的三位候选人还分别被安排到GE最重要的部门进行锻炼和实践考核,最终伊梅尔特胜出。结果,伊梅尔特没有令人失望,他将GE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GE的全球化。
  
  这就提醒了我们,管理者在选择接班人的过程中,一定要长时期的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的考核和评定,不用则已,要用就用最强的。如果自己孩子确实能力太弱,与其让他接班,还不如就做一名企业的股东吧。
  
  从治国到治企
  

  虽说《贞观长歌》展现的是唐太宗如何统驭一个国家,但只要变换角度一看,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缩影。现在很多的企业管理者都在运用西方的管理学,现代的管理学来管理企业品牌形象设计,为什么不学学我们自己的管理学、古人留下来的精华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取决于管理者对企业人才的运用水平,这也对我们管理者的统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贞观长歌》告诉了我们,企业领导人可以不必精通每一种统驭才能,但只要具备了:容人之心、用人之脑、选人之眼,那就会奏出一曲动人的管理和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