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57:14
作者:阿旗教育局 发布时间:2008-11-25 15:44:50 阅读:620次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不同群体的公民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中分布失衡,整体素质较低。
《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不同职业公众的基本科学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显著。
二、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在各产业群体中水平最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人员居住在农村,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从事农业劳动的群体仍将占据公众很大比例。因此,中国的社会进步,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进步和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据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数据表明,作为群体规模最大的农业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水平在各业分布中最低,仅有0.4%的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比较不同产业和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也为最低。农村中多数农民还没有达到初级科学技术水平,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仅占9.1%;现有农副产品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不足50%。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此外,在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各部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农村技术人员中,亦呈文化、技术、管理水平偏低的状况。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农民现有科学素质、智力结构、技术与管理水平,同现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科技、教育,迅速扭转农民科学素质偏低的局面,推动农村、农业和农民向现代化、城市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企业职工科学素质在各产业群体中亦属偏下。
《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在工交企业工人群体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0.52%,与城镇待业人员(0.10%)、农林牧渔劳动者(0.04%)、家务劳动者(0.04%)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同属于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较低的群体,不仅远远低于学生和待升学人员(11.42%)、专业技术人员(6.29%)比例,而且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在科学素质调查的3项指标中,工交企业工人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的比例只有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对基本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的比例为42.4%,与服务性工作人员(39.3%)、城镇待业人员(39.3%)、离退休人员(37.4%)、个体劳动者
(29.6%)同属于第二个层次;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的比例为18.9%,也在离退休人员和个体劳动者之后,与城镇待业人员基本持平。
我国企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生产一线的职工技术素质不高。在全国城镇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的比例为35%,而高级工只有5%。上海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工也仅仅各占1.1%和6.1%。在深圳市92万技能型人才中,高、中级技术工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6.2%、20.9%,与发达国家高、中级技工35%、50%的比例差距显著。
此外,近年来出现的紧缺技术人才断层的尴尬现状在各地十分普遍,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更大量集中在电子信息、环保工程、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仅软件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就高达42万人。
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工人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产品质量高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加强对企业职工科学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四、专业技术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不容乐观
2001年我国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从1995年的262.5万人增长到314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为207.1万人;每万人口中从事研究和开发(R&D)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由1995年的431万人提高到2002年的582万人。
200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05年,其中不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接近60%;且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不到1%。
五、成人文化技术培训供给不足,培训方式、手段落后,教育质量不高,制约着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发展。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从业人员总数为7.1亿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为2.1亿,乡村从业人员约5亿,分别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0%和70%。
从前面对公民科学素质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导致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高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很少,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1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9%,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到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从1996年到2000年,全国国有与城镇集体单位在岗人员累计下岗4660万人;在农村,目前还有富余劳动力约1.5亿;今后5~10年每年需把1500万到20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此外,国家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2001~2005年期间将新增劳动力4515万人,也就是说,这些新增的劳动力需要经过一定形式的岗位培训才能就业。要改变我国现实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一现状,不仅要为在岗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而且也要为那些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适用技术等而失去岗位的劳动者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然而现实问题是,成人教育培训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面对全国7亿多的各业劳动者,每年成人教育培训总量基本维持在8000万到1亿人次左右,年培训率不足15%。同时,成人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适应学习者需求,培训方法和手段落后,教育质量不高。如:在教育类型上,仍然比较注重成人学历教育,对于各类非学历教育,则缺乏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在教育对象方面,比较注重青壮年学员的教育培训,而对于老年和妇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教学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学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及多方面能力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从总体上看,我国成人教育培训的数量、质量和效益,都不能满足劳动者致富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劳动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职业教育本身的结构问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题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10余年来,我国文盲数量大幅下降,文盲率不断降低;但剩余文盲的绝对数仍然较多,成为制约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瓶颈。
从我国现有文盲的地域分布看,占文盲总数的70%分布在农村,全国四分之三的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目前我国还有尚未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县约200个,也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西部,且居住分散,流动范围大,脱盲周期长,扫盲组织动员工作相当困难。西部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比重达27.07%,高于全国11.29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3.66个百分点。西藏、青海、贵州、甘肃等省区的文盲率超过或接近20%。要实现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07年底,力争使西部地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的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
《2001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地区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城市高乡村低、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这种由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的不均衡,将成为我国今后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一大障碍。
国际化的冲击我国加入WTO,职业教育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更为激烈,劳动力价格便宜(如:菲佣年薪可到10000-40000美元;我国的家庭服务人员在中国年薪1000-1500美元,在国外或为国外人士服务年薪8000-20000美元;不仅收入有差距,服务的能力与质量也的确差别很大,如四川一公司,雇菲佣年薪20多万人民币,感觉“值”,有些机构正在考虑引进菲佣的职业教育经验)。与狼共舞,也要具备狼一样的牙齿和四肢。一要有危机感,二要有对策和智慧。
因此,职业教育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