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赊店作为商业文明的发源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13:10
古镇
核心提示:河南南阳赊店作为商业文明的发源地,曾经拥有“天下第一会馆”、数百家商号、和72条古街道,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赊店计划用10-20年的时间,全面恢复古镇历史风貌。最终要形成“北有平遥、南有丽江,中有赊店”的商业历史文化旅游格局。
修旧如旧
阳光很好,直射到北陪楼的南墙上,却很难照到地面,南北各三间陪楼留下的天井甚窄。
20岁出头的朱玉柱推着一车车青砖,奔跑在狭窄的天井间,福建会馆修复工程已接近尾声,西楼五间主楼地面正铺设青砖。
主楼的三面青砖墙体完全保留,青砖略显潮湿,粘着一片片墙土,二楼木楼板也保留下来,黑黑的木板上多处已经发霉变白,南北两座陪楼基本保留了原貌。通过一个窄窄的入口上楼,一根粗木房梁上依稀可见嘉庆元年(1796年)字样。
即便是修复后的福建会馆主楼墙体依然“破旧不堪”,正面墙体全木结构,经过几百年时光打磨,黑乎乎的木柱木框泛着历史的味道,二楼新补上的几扇松木花窗亮窗泛着白光,倒显得十分扎眼。
参与福建会馆修复工作的是河南省古建研究所的工程队,工程队专门负责古建筑修复,此前刚刚参与洛阳钟鼓楼的修复工作。而福建会馆工程自2006年4月14日开工,计划于今年4月竣工,1月31日上午,写有“福建会馆”的匾额运来工地,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瓷器街北段,广盛镖局的修复工程也进入尾声,这座一进三的大院落,分设分客厅、签押房、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场等,是赊店当时最著名的所在之一,保留下来的古墙砖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布局和房屋主体完全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对街道两边古店铺的恢复,赊店镇保护规划针对每一处店铺分别制定恢复计划,“现在街道两边的房子产权比复杂,有单位用房,有私人店铺,也有房管局管理的房子,但每处房子都有自己的恢复方案,按照方案恢复后如何使用由房主自己决定。”,身兼社旗县文化局局长、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的赵华平说。
而“修旧如旧”、保留古镇原始风貌正是社旗县赊店镇此次大规模修复古街、古建筑的重要原则,“能继续使用的继续使用”。
恢复古镇百年前容貌
福建会馆位于赊店镇主街瓷器街南段,是赊店镇第一批恢复的重要古建筑之一,而瓷器街是赊店镇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一条街。
瓷器街南北两段宽度不一,南瓷器街长200米,宽6米,北瓷器街长173米,宽10米,距今有三百余年历史。赊店兴盛时这两条街广集华夏六大窑系(北方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景德镇白瓷窑)的产品古瓷,又凝聚了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的瓷器产品,四方瓷器到此互通有无,是“清代全国中华瓷器交易圣地”。
如今北瓷器北口西50处仍有当年留下的一座废瓷片大坑,街据赵华平介绍,在修建山陕会馆门前广场时,从这个坑中挖出许多磁片,“有专家称这个瓷器坑的价值比今天赊店镇的价值还大”。
恢复后的瓷器街宽带不变,保留着原来的青石地面,每块青石长1米,宽0.5米,厚0.2米,与原来毫无二致。如今的瓷器街两侧林立着60多家店铺,每一家店铺都是青砖青瓦,有主楼、陪楼,多为进二或进三深宅大院,显示着宅子主人曾经的显赫。
街两侧商铺匾额全为木质,赭色为低色,店名为黄漆旧体大字,“宋氏名优车行”“老钟表行”“广盛堂”等店铺附之传统明清建筑,使这里的一切古色古香,如果不是“女人空间”“靓足鞋店”“才子精品男装”等一些颇具现代气息的匾额,你会感觉走在百年以前。
除福建会馆外,瓷器街上的主要建筑还包括厘金局和中国票号博物馆以及广盛镖局。
广盛镖局在历史上地位显赫,名列清代十大镖局第七,而一个小镇有如此声名之镖局足见当年之繁华。镖头戴二闾,出生于山西祁县官宦武术世家,自小习武功力过人,据说初来赊店与人交手落败,回晋习武三年后再来赊店创立了广盛镖局。因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镖局进入当地不再“喊镖”,但一次一新入门趟子手贸然喊镖惹怒当地武师,戴二闾虽多次道歉但三位武师坚持与之交手。戴二闾胜出,镖局自此扬名天下。至1823年始,随着票号业的兴盛,赊店镇相继开设七八家票号分号,镖局业务锐减,广盛镖局1830年歇业。
除瓷器街、福建会馆和广盛镖局,赊店镇计划在2011年前恢复古镇所有72条街道,同时恢复所有主体建筑,恢复19里长的城墙,恢复城墙上除历代皇城外全国独有的九个城门,将古镇恢复到200年前其最为繁华时的容貌。
“目前赊店已恢复南北瓷器街、新华街、红旗路,兴隆街、永庆街、东中西天平街九条古街道,恢复山陕会馆、福建会馆、广盛镖局、厘金局和中国票号博物馆五座古建筑,以及挹爽门城门。” 赵华平告诉本报记者。
而在2007年,纳入赊店镇修复计划的包括东、西城门,修复戴家大院和火神庙,酒文化博物馆和当铺等建筑。
贫困县的旅游开发梦想
赊店古镇在今天修街建门,恢复古建筑,如此“大兴土木”承载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经济腾飞的梦想。
1965年社旗县成立,县政府驻地赊店镇,如今赊店镇面积占县城面积60%以上,虽然社旗县1990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县,但目前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赊店镇在清代最繁荣时镇上人口达到13万,而目前县城人口才八万左右,根本无法与两百年前的赊店镇规模相提并论。”社旗县委新闻科科长杨银鹏告诉记者,赊店镇有辉煌的过去,赊店已经成为当地的品牌,而利用赊店已有的资源发展旅游是社旗县确定的赊店复兴之路,“可以说赊店镇发展起来,整个县城的经济也就腾飞了。”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社旗县开始有计划的发展旅游,“1993年国家文物局投资500余万对山陕会馆全国测绘修缮,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拆迁了会馆周边的数百间现代建筑,初步改善了会馆周边的环境面貌。”赵华平说。
2002年,社旗县政府又聘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江苏省风景园林学会会长、东南大学杜顺宝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社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并于2004年被省政府批复实施。
2004年后,社旗县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领导小组,并按照公司化运作成立赊店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具体运作,县文物局也在全省率先成立审批股,这意味着古镇内的所有建设必须先经文物局批准。
社旗县也给于了赊店文物保护开发旅游极高的重视,在《社旗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提纲》中提到:根据社旗实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使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瓷器街为主线,以坐落在瓷器街北头的山陕会馆为龙头,以历史文化名镇为品牌,围绕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的旅游开发思路。”赵华平说,按照规划,赊店计划用10-20年的时间,全面恢复古镇历史风貌。
赊店发展旅游所凭借的正是两百年前的繁华留给后人的财富,最终要形成“北有平遥、南有丽江,中有赊店”的商业历史文化旅游格局。
商业文明的根基在中原
核心提示:72条街道、“天下第一会馆”、九门城墙曾见证过赊店的繁华,“历史文化名镇”、“中原最大清代建筑群”等都让赊店今天的发展底气十足,赊店本身的古建筑群是其依仗的优势之一;此外,赊店古镇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根基,“诚信、自律、规则”等传统价值贯穿赊店繁华之始末并促成了赊店的繁荣,“中国民间商会文化之脉”“中国商业规则之源”更是赊店商业文明的有力佐证。诚信之商业文明精髓、中原最大清代建筑群之风貌正是赊店今天旅游资源的核心。
72条街36条胡同
赊店因东汉刘秀赊酒幌为帅旗兴兵而得名。
西汉末年,王莽杀汉平帝自立为帝,并阴谋杀掉刘秀,刘秀仓皇出逃至当时的兴隆店,在一酒馆解酒浇愁,心想图谋大计却又无法让百姓知道自己为先皇后人,兀自苦闷。突然他眼前一亮,只见酒店门外高杆悬挂一面鲜亮酒旗,上写“刘记”二字。
“ 如果我打出这面旗帜百姓不就明白我是先皇后人了吗?”刘秀灵机一动却又猛地愣住,身无分文连酒钱都无法付就别说买旗了。掌柜见刘秀为难忙上前询问,刘秀恭敬失礼说出欲向掌柜“赊酒旗”。刘掌柜仗义豪爽亲手相送,刘秀扯“刘记”大旗一出,跟随者众,大事终成后刘秀御笔亲封改“兴隆店”为“赊旗店”,封当年所喝之酒为“赊店老酒”。
赊店历史久远,在没有更快捷的交通工具前,赊店占尽地理优势,潘、赵两河环赊店而过交于唐河入汉水汇长江,“南船北马”在此相会造就了其自明末始的数百年繁华。
赊店镇开埠于明万历年间,至清乾嘉年间(1736--1820年)达到鼎盛,其时镇中心城区面积即达1.95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城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之多,人口达到13万。
随着商业发展人口增多,赊店的城区逐步扩大,由明万历年开始经150年发展后,镇址由南东两个码头辐射扩大,令人惊奇的是,赊店古镇的最初开埠者和众多继任者如同高明的规划设计师,赊店古镇的最终形成格局正好是72条商业街道,36条胡同,正合民间“72地煞、36天罗”之数。
皇城外唯一的九门城墙
赊店镇本也没有城墙,因所有街道皆环码头而建,使赊店成为不能设防的城镇。
清咸丰年间,南方太平天国、北方捻军兵起,咸丰七年(1857年)赊店被捻军攻入,山陕会馆主建筑春秋楼被焚,损失惨重。此后赊店镇开始筑城,至咸丰九年(1859年)赊店城垣全部续建完成,周长18里,《南阳县志》载“高三丈五、厚两丈五、顶面宽一丈三,城墙外沿筑五尺高掩体”。
城周开九门,传为皇帝亲封,也是历代皇城外唯一的九门城墙:正东“迎旭”门,东北“承恩”门,东南“文明”门,正北“庆裕”门,西北“乾维”门,正南“炳文”门,西南“扬武”门,正西“挹爽”门,水门口称“源流”门,各门以门名为题镌刻有石匾石联。环城炮楼总计72个,有人称象征孔子72弟子,民间说法指其象征72地煞以助护城。
但为表示对清朝皇权的尊重和避讳,平时将九门东北水门堵塞,但因其门外就是潘河码头,“真正堵塞的时候很少”。
“兴也交通,败也交通”,随着京汉铁路通车,交通枢纽位置发生转移,而赊店作为驰名远近的商业重镇,军阀混战屡有争夺,外籍商人纷纷逃离,至20世纪20年代已沦为“满是尘土的小市镇”。
抗日战争期间,赊店屡遭敌机轰炸,为便于逃生并不使日寇占为据点,“市民只好忍痛自毁城垣”,十三万之众的繁华巨镇仅剩万余人苦苦挣扎。
社旗县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赵华平向记者介绍,古镇虽曾遭受重创,城门被毁,城墙墙砖丢失,但墙体仍在,72条道路保存非常完整,两个码头遗址尚存,是“中原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底蕴深厚”,且主要建筑都在,其中就包括被成为“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它是赊店之中国近代商会之源的最好见证。
“中国近代商会的发源地”
赊店兴盛时,全国有南九北七共16省商人在此经商,21家骡马市朝夕客商不断,48家过载行装卸不停,1000余家商号总集百货,而各地客商为加强同乡联谊,发展贸易,长期经营,站稳脚跟,相继合资成立了许多同乡会,其中以山陕商人众多,成立“鼎元社”,率先兴建巍峨壮观的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北瓷器街北段,历6帝136年才完全竣工,其中石雕木雕精美、主殿大座殿前檐两山嵌着慈禧御笔“龙虎”二字碑,武庙门前铁旗杆重5万余斤,高18米,堪称中国现存古建筑铁旗杆之最,而在全国现存80余座会馆类建筑中,山陕会馆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木雕石刻最为精湛,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1月31日,参加首届中国旅行社管理教练应用论坛的国内数十位知名旅行社老总来到赊店,高度评价赊店古建筑群的价值。南京恒通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明看过山陕会馆后说,“没想到赊店还有这么好的古建筑群,这么精美的石雕、木雕在国内非常少见,这里还有如此深厚的人文资源,相信以后南京的游客会喜欢上这里。”
山陕会馆之后,湖北、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安徽、直隶等商贾也相继兴建了多出会馆,从表面上看会馆是商人“通商情、叙乡谊”的场所,但目的绝非如此简单。
“会馆背后更重要的是它是商人的自律机构,以规范经营行为,对外形成竞争强势。”社旗县文化局副局长、县博物馆馆长王焕告诉记者,乾嘉年间,全国16省商人在赊店经商,竞争日益激烈,在一个镇内集中如此众多的游离于封建体制之外的流寓人口,复杂的南北文化以及众多的、大规模的行业团体必然带来诸多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无序的竞争也只会削弱彼此的力量,于是成立统一的民间商会组织势在必然。
王焕介绍,同乡会利用传统的地域观念通过会馆这一组织形式,将商埠中同乡人联系起来后一致与异域商人竞争,在基本职能、组织形式、道德信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已经完全具备中国民间商会的雏形。
据介绍,中国民间商会最早起源于1715年上海的“商船会馆”,但该会馆早已不复存在,而山陕会馆内保存完好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刻立于清雍正二年,比上海商船会馆晚9年。“山陕会馆是中国民间商会历史源头的最好文物遗存,是当之无愧的‘祖脉之地’。”王焕说。
“诚信为本”商业规则之源
如此频繁的商业活动,如此众多的会馆,其背后是“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而诚信为本也正是赊店镇商业兴盛的精神之源。
山陕会馆马王殿前有一块《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石碑,赊店当年对诚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石碑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刻于1862年,碑文中记述:“年来人烟愁多,开张卖载者二十余家,期间即有改换戥秤,大小不一,独网其利,内弊难除。”于是,合行商贾汇集后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公平无私,俱各遵依。并制定对违规者的处罚方法,立碑戒视。
社旗县文化局副局长、县博物馆馆长王焕告诉记者,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以“诚信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1998年,原国家政协副主席胡绳看到这块石碑后将之誉为中国最早的工商管理法规,而赊店发展旅游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诚信,赊店发展旅游处处有历史商业文化根基,诚信为本也正是赊店镇商业兴盛的精神之源。”
而在另一块立于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刻录的商业行规更多大80项:旧店换人名者,先打出官银五十两会行友,违者不得开行;卖货不得论堆,必要逐宗过秤,违者罚银五十两;落下货本月内不得跌价,违者罚银五十两;不得在门口拦路会客,任客投主,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这些制定于200多年前的商业规则,内容就涉及不高虚假包装,不得卖劣质产品,禁止拉客宰客、不允许打价格战、不缺斤短两等等,规定相当详细严厉,这些内容对我们及今天的商业活动都有很多借鉴意义,有很多规定我们现在都还做不到。”王焕说,而且这些规则是集体决策,并“禀明县主蔡老爷”后刻在石碑上,具有了“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从而使“诚信为本”的精神能真正体现在商业活动中起到规范市场和商人经商行为的目的。
而赊店另一块立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过载行差务碑》,则是为了抵制官府“屡经加增”而制,并明确“恐历久加增,后不复前,故立琐珉,以为千古流传云尔。”
“这三块石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民间商业行会制定的商业游戏规则,也是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思想的直接展示,赊店镇的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转变的核心就是将‘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精神融汇到各种商业行为和商业活动中,确立了良好的自律机制。”王焕说。
王晓明在参观结束后说,“诚信、自律、遵守规则都是我们在赊店看到的近代商会的核心价值,而这些历史商业文化价值同样指导着我们今天的旅游行业健康发展,赊店商业精神中的很多理念仍然是我们今天追求的目标。”
(三)耗资修墙建城引发的争议
核心提示:凭借历史上留给后人的资源,恢复古镇面貌,弘扬商业文明“诚信”之精髓最终实现古镇复兴带动社旗县经济的发展,社旗县给予赊店太多的希望和寄托。然而,在赊店“大兴土木”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恢复会不会破坏古建筑原来的样子,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投入资金从何而来,把古建筑恢复后是否真的能带来游客,实现经济发展。
“破坏还是修复?”
破坏还是修复是社旗县赊店镇在恢复古城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让文物保留历史遗留到今天的样子,还是重新把古建筑恢复到原来的模样,这同样是文物界面临的一个问题。
赊店镇曾有无限的荣耀,18里长的九门城墙,72条街道、36条胡同都是其历史上最值得炫耀的古建筑,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这些建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8里长的城墙经捻军破坏和居民自毁后,城门已经全部毁掉,城墙大部分还保留着原来的墙体,但墙砖已经不见了;而古街道虽然还保留着原来的布局,但也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比如瓷器街在清末民初曾遭匪寇、兵祸以及日寇的轰炸破坏,其街道门面已失去往日华贵气象。”赵华平说,而在社旗建县后,为拓宽街道,又将所有临街五尺前檐全部拆除。
对外界的质疑声音,赵平华介绍,社旗县旅游局、文物局始终坚持“抢救第一”的原则对文物保护开发,在动工之前首先从高起点规划开始, 2002年编制《社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后,又针对每一处要恢复的建筑制定具体详细的规划。
1月31日,赵华平给记者搬出六本厚厚的规划书,包括《社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社旗县瓷器街规划方案暨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社旗县瓷器街部分建筑维修工程(镖局、厘金局、票号、福建会馆)》《社旗县街区改造规划方案》《社旗县火神庙维修工程》五本厚厚的规划书,“仅仅前期规划就用了100万左右,我们就是要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负责,对历史负责,抢救第一为了延续古建筑的生命,恢复开发是其次的。”
数亿资金来自何方?
按照已经完成的计划,恢复赊店镇古建筑已经耗资1.15亿元,而在2011年前社旗县还计划吸收4亿元资金完成所有的开发,而国家级贫困县社旗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在7000-8000万,每年尚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如此多的资金从何而来?
赵华平向记者介绍,虽然恢复赊店古镇风貌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政府财政投入并不多。
赵华平向记者算了一笔帐,在两年时间内古镇恢复共耗资1.15亿元,其中县财政直接投入的只有850万元,用于恢复新华街、红旗路和兴隆街;县旅游局项目资金投入600万元,用于恢复包括福建会馆在内的几个主要建筑,而这600万专项资金由省旅游局直接划拨;吸收社会捐资150万元,主要包括县直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的捐款,一个商人一次捐了十多万;由于赊店地势较低,水利局按照整体规划出于防汛考虑恢复西城门“挹爽门”,耗资160万;土地局出资150万恢复了石牌楼和部分街道青石地面。
“其他主要的9600万元是县里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这才是赊店恢复过程中的主要资金来源。”赵金华表示。
而在古镇恢复过程中,赊店古镇安全按照市场化运作,2004年后,社旗县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领导小组的同时,按照公司化运作也成立赊店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由它负责具体运作。
“我们正在寻求优秀经营方略,探求成功发展道路,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正与美国环球帕克斯基金合作,共同搞好总投资约4亿元的古镇开发建设。”赵华平告诉记者。
未来市场潜力如何
恢复古镇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旅游,如此大规模恢复之后真的能吸引来那么多的游客,并最终将成本收回吗?
“赊店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古镇又有优秀的旅游资源,我们的定位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立足河南,再向全国发展。”身兼社旗县文化局局长、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的赵华平对赊店古镇的未来最有发言权。
据赵介绍,社旗旅游已经被纳入南阳市整体旅游发展规划,是南阳“第二个旅游基地县”,而从地理位置上讲,如果从许平南高速到到赊店,无需先到南阳,从方城出口到赊店只有一个小时车程,“赊店完全可以搭上豫西这条精品旅游线路的车。”
而社旗县旅游局《2006年旅游工作总结》中提到,经过一系列宣传,在南阳周边地区形成了社旗商业文化热,200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来社旗旅游的人数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多,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与2005年同期相比,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提高了40%和25%。”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赊店镇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县城整体环境较差,居住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备等等,南京恒通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明就称“这里像个集镇,而不是一个县城”,而社旗县居住餐饮环境也相对较差。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在下一步规划中正一一整治,我们计划招商引资修建两座三星级宾馆,一座已准备动工,计划修建三个广场和地方小吃一条街,已建成赊店美食城准备投入使用,并准备搬迁古镇内的一些市值单位,降低镇内人口密度,优化赊店整体旅游环境。”赵说。
而列入赊店古镇今明两年宣传计划的还包括拟选准题材拍摄电视连续剧《赊店风云》。“我们这里有精美的古建群落,有精彩的商业故事,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却藏在深闺人不识,《乔家大院》等电视电影的推出也给我们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相信总有一天赊店也会成为中国最有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圣地之一。”赵华平对赊店的未来十分看好。
在经历繁华与衰败之后,赊店镇期待着繁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