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兵:中国企业的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2:20
项兵:中国企业的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
年度论坛
长江商学院
商业模式
创业精神
项兵
中国
财经


项兵:中国企业的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 09:43  新浪财经
2010年1月22日,“2010长江年度论坛暨长江年度人物颁奖礼”在海南三亚隆重召开。图为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致辞。(来源:新浪财经陈鑫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月22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的“2010长江年度论坛暨长江年度人物颁奖礼”在海南三亚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致辞。
项兵:尊敬的卫留成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同学、同事们,大家早上好!
每年岁末年初,我们都会在美丽的海南三亚举行长江管理论坛,一起度过一段既充满思想碰撞、智慧启迪,同时又非常愉快、令人回味的时光。
不久前,我们欣慰地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可以说,海南省已经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这里让我们首先衷心地祝愿海南的明天更美好!!
此次长江年度论坛已经是第三届。过去三年,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企业及企业家们在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重要历史时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与变化——中国企业正一步步由大变强,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2009年中国的GDP总额达到33.5万亿,很有可能超越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国人乃至全球华人为之震撼和自豪。今天,恰值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以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转型阶段,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来积极地探索,如何以新视野、新思维和新对策重构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文明,为中国经济由大而强、应对未来的全球化竞争做出更好的准备。
我认为,中国企业可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调整与转变。
1. 价格竞争与价值竞争
中国大多数企业截至到目前的成功主要是基于成本的优势,这一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是多方面的:“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没有考虑诸多重要成本,如环保,员工福利与工资等。其次,这种“杀敌一千自残八百”的替代式打法,对行业价值创造的打击是沉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也成为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诱因。另外,这种模式难以形成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社会结构。未来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地以价值竞争来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未来的中国企业,通过在科技、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组织机构等方面全方位的创新与突破,而成为全球新一代的“革命者与颠覆者”。
2.视野与思维
要真正产生大风流的创新,我们要超越“洋务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仰视,学会“月球看地球”的俯视。有了这种思维与视野的根本性转变,我们才能超越“中西之分、体用之争”,超越民族品牌与自主创新的思维定式,从而诞生一批引领全球的、蓝天式的创新企业,产生源自我们中国的微软、谷歌、苹果、星巴克、MySpace、芭比娃娃……
3.  造富与打造伟大商业机构
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造富”功能。在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中国内地28人上榜,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从印度手中夺得了“亚洲最盛产富豪地区”的称号。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的造富功能将会令全球震撼,诞生一批富可敌国的超级富商。
但在打造伟大的商业机构方面,我们却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诞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在主流市场与主流行业“披荆斩棘”、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伟大商业机构,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地由大变强,才可能为中国打造一个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社会结构,而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经济基础。中国经济的真正强大需要诞生可口可乐、西门子、IBM、GE、丰田、三星等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
4.关注财富的创造,使用与处置
未来的企业家不仅在创造财富上取之有道,在财富的使用与处置上也要用之有道。
我在维也纳看到奥匈帝国在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以后给后人和世界文明留下了什么?一个德国家族n 代的收藏可以一手捐给柏林市政府的一个公立柏林博物馆,而在博物馆门口也没有树一个塑像,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社区的关爱令人感动。
新商业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财富责任,我们希望长江的同学们能够超越财富本身,实现自我超越,真心关注全社会的进步、关注多数人的福利与福祉,这样才能赢得全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尊重。
5.  超越“家”天下文化与新的商业梦想
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中国人独特的创业精神与吃苦耐劳精神——为改变自身命运并获取财富,可“上九天揽月”也可“下五洋捉鳖”。这种创业精神与行动多半只是为了造福家人和后代,光宗耀祖,其思想根源是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意识的一个代表。这种“为己致富”的梦想和“家天下”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有其局限性和弊端。
优秀的跨国公司正积极打造其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的修炼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也需要我们心可以“盛”得下天下。我们以“家”为中心的财富观和“家天下”的文化境界,则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一个障碍。比如,家族接班人传统可能对其他外界优秀人才形成排挤,一个以家庭成员为主组成的足球队是很难打败皇马与曼联的。如果我们的企业要在世界主流行业取得面的突破,我们必须家天下文化。
这种“为己致富”的梦想可能使得我们部分企业忽视其它利益相关者,更容易急功近利。甚至可以蔑视价值底线,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出现象乳业几乎整个行业“沦陷”的例子。我们多年构建的商业大厦可能轰然倒塌,几代人奋斗获得的品牌与声誉可能会毁于一旦。
6.  心态
在过去几年,我和许多中国优秀企业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同时,也结识了许多欧、美、日及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家,了解了他们中许多人的商业心态。对比中外企业家们的心态,我认为,中国企业家应当重点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心态调整问题。
首先,遏制“花心”,提高专注力。与日本人的专注精神相比,中国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创业精神。华人可能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有创业精神的群体。这种创业精神与特殊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产生了强大的经济增长推动力,也成就了一批富商。然而和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相对专注不够,“花心”过渡而专注不足可能成为我们打造伟大商业机构的一个障碍。
其次,用心做事,超越做秀。但在很多方面,功利目标似乎在主导我们的行为。各种急功近利的做事方式短期内也许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实惠,但从长远发展来审视,这种风气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可能会对我们的发展和进步带来隐患。现在,也许我们可以稍微慢下脚步,更多地用“心”去做事。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宁静以致远”的内在精神,超越做秀,超越“形备而实不致”的复制,以此推动中国社会做出一些可以撼动世界的“大风流”之事。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欠我心态。即使一些已经成为富商的改革开放受益者也会有社会欠“我”的心态。如果这种社会欠我的心态弥漫至社会中低收入群体,可能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
7.关注文化与创意产业
我们要探讨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与中国GDP相匹配的软实力。这既是责任也是机遇。我们应该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受到重大威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超越西方主流的人本主义,弘扬我们先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理念,为人类的普世价值的更新与发展贡献智慧,并进而推动全球新一轮的文艺复兴与启蒙。
长江的同仁愿意和商界的同道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新视野、新思维、新对策,为中国乃至世界商业新的文明的诞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举办长江三亚论坛就是我们这份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广邀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为大家带来原创的、颠覆式的思索与观点。我希望在长江年度论坛的这个平台上,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企业家与政府官员能够进行开放而深入地沟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讲“从月球看地球”,从月球上看,大家面对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同探讨如何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我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能够交一批新的朋友,享受三亚美丽的阳光、沙滩。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一批重量级的嘉宾将共同讨论“绿色经济”与“文化与创意产业”的问题。对于这两个话题来说,三亚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看到这里的碧海蓝天,我们不难感受到环境、生态问题有多么重要,也不难感受到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的融合给人带来的美感、快乐与愉悦。
最后我希望再次感谢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给长江商学院三亚论坛的大力支持。尤其特别感谢卫留成书记,三年来他都热情参与了长江年度论坛,给予了我们许多支持。谢谢卫书记!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在座及在线的所有朋友!谢谢!
> 相关专题:
2010长江年度论坛
项兵:造富与打造伟大商业机构
2010年01月04日 21:08  新浪财经 作者:项兵
2009年“世界500强”与“全球亿万富豪榜”评述
在2009年“世界500强”中,上榜中国公司数量达到43家,刷新了2008年创下的35家的历史纪录。
中国内地的亿万富豪因资产总额减少幅度远远小于印度、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从印度手中夺得“亚洲最盛产富豪地区”称号。
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与《福布斯》杂志“全球亿万富豪榜”是全球商界两个较有影响力的排行榜。“世界500强”排行榜汇聚了每年以销售收入计算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500家企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经济发展态势、行业变化趋势及企业与国家竞争力。“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由全球范围内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组成,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特点。由于企业依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力量,因此上榜富豪的分布情况也大体上展示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造富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500强”与“全球亿万富豪榜”之间无形中具有了一定的内在联系。通常,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应该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伟大商业机构,而这些机构又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及较为富有的阶层。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富功能强大,出现了一批“全球亿万富豪”,但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却鲜能入围“世界500强”。这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依然不强,社会财富还主要是内部性转移。
2008年以来,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500强”与“全球亿万富豪榜”双双出现财富缩水现象。美国依然拥有最多数量的500强公司和亿万富豪,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有许多昔日明显落选,但谷歌(Google,423位)、亚马逊(Amazon,485位)等公司的入围,也显示出美国正从一种衰落走向另一种繁荣,创新依然是现在美国社会重要的造富精神之一。
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为2008年以来的最大亮点。在2009年“世界500强”中,上榜中国公司数量达到43家,刷新了2008年创下的35家的历史纪录。其中,中国内地企业34家、中国香港地区企业3家、中国台湾地区企业6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12.13,-0.20,-1.62%)集团以2078.14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列第9位,这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前10名行列。不过,2008年中国内地唯一入围的私人公司联想集团今年落榜,江苏沙钢集团取而代之,以208.97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列第444位。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中国内地上榜富豪人数由42人减少到28人,但资产总额减少幅度远远小于印度、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内地藉此从印度手中夺得“亚洲最盛产富豪地区”称号。
世界500强
2009年7月,美国《Fortune》杂志发布2009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受2008年高油价因素影响,能源公司在2009年榜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前10名中占据了7个席位。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以4583亿美元年收入,取代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Wal-Mart)跃居全球500强榜首,这是1996年以来第一家非美国公司摘取桂冠。
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500强企业在2008年的总营业收入为25.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了85%。然而,“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却提高了11.3%,排名第500位的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的营业收入为185.72亿美元。
在各行业中,食品生产、能源、石油加工、多元化金融、金属等是收入增长最快的5个行业,而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人身与健康保险、财产与意外保险等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在利润增长方面,只有采矿与原油生产、航天与防务、消费类食品、家居与个人用品和制药6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其他行业经营利润全部为负增长。其中,航空、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人身与健康保险和多元化金融等是表现最差的4个行业,营业利润增长分别为-517.7%、-86.7%、-83.2%、-81.5%。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行业在2008年的表现令人失望,在500强排名前10名的企业中,汽车业仅剩一家,丰田汽车也仅位列第10位。在20家亏损最严重的企业中,通用汽车(GM Motor)和福特汽车(Ford Motor)分别位列第3和第7。
从国家和地区看,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美国从2008年的153家减少到140家,成为1995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入围企业总营业收入在500强中的比例超过了30%。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2008年利润达到452亿美元,是500强中盈利最好的公司。受金融危机、高油价和兼并等因素影响,数十家知名美国公司下榜,其中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房地美(Freddie Mac)、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林证券(Lerrill Lynch)等。值得关注的是,谷歌(Google,第423位)、亚马逊(Amazon,第485位)和耐克(Nike,第497位)等美国公司首度入围全球500强。苹果公司(Apple)营业收入达到320亿美元,排名跃升至253位,比2006年首次入围500强时的排名(492位)大幅上升。这些新变化显示出,新经济一代美国公司快速崛起,美国经济与产业结构悄然发生着改变。
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上榜企业情况是,日本有68家公司上榜,法国(40家)、德国(39家)、英国(26家)分列4~6位。印度有7家公司入围,其中包括著名的家族企业塔塔钢铁集团(Tata Steel,258位 )和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264位)。
中国企业成为2009年的最大亮点,上榜企业数量达到43家,刷新了2008年创下的35家的历史纪录。其中,中国内地企业34家、中国香港地区企业3家、中国台湾地区企业6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集团以2078.14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列第9位,这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行列。不过,在2008年入围500强的中国内地私人公司联想集团今年未再上榜,江苏沙钢集团取而代之,位列第444位,2008年销售收入为208.97亿美元。
从500强公司总部所在城市分布情况看,日本东京、法国巴黎、中国北京、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市拥有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五个城市。其中,东京、巴黎、北京所累积的500强财富总额达到49,981.39亿美元,约占全部500强企业收入总额的20%。值得一提的是,超过3/4的中国内地500强企业的总部设在北京,财富总额达到12,614.07亿美元,约占全部500强企业收入总额的5%,这显示出财富效应在中国的高度集中,也显示出国有垄断型企业较为强大的市场控制力。
全球亿万富豪榜
2009年3月,《Forbes》杂志推出2009年“全球亿万富豪榜”。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榜富豪人数从去年的1125人减少到793人,这是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榜单“大缩水”现象。其中,355人因资产总额“不达标”落榜,另有18人去世。留在或重返榜单的富豪中,656人资产缩水,52人保持不变,44人身价上涨。上榜富豪个人净资产总额从2008年的4.4万亿美元锐减至2.4万亿美元,损失将近一半,平均个人资产为30亿美元。
上榜富豪来自于52个国家和一个公国。美国仍然是富豪最多的国家,共有359人上榜,占总人数的45.27%,占总资产的44%,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3%和7%。欧洲有196名富豪上榜,主要集中在德国(54)、俄罗斯(27)、英国(25)、意大利(12)和法国(10)。亚太地区有130名富豪,中国内地、日本、印度分别有28人、17人和24人。中东及非洲地区有58名,拉丁美洲地区有50名。
新兴市场国家富豪阶层的私人财富受到了更严重的冲击。在俄罗斯,富豪的资产普遍急剧缩水,有55名俄罗斯富翁跌出榜单,上榜32人的总资产从去年的4714亿美元减少到1020亿美元。在印度,2009年共有24人入选“全球亿万富豪榜”,比2008年减少了29人,除1人外,其余23人资产都有所减少。在2008年的富豪榜中,印度人占据了10强中的4席,而在2009年,只有穆凯什•阿姆巴尼(Mukesh Ambani)和“钢铁大王”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进入前10名,分别位列第7、第8名。而2008年富豪榜最大赢家、排名第6位的阿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则是2009年大输家,个人资产缩水76%降至101亿美元,排名第34位。
中国内地上榜富豪由42人减少到28人,但资产总额减少幅度远远小于印度、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内地藉此从印度手中夺得“亚洲最盛产富豪地区”称号。2009年有5名中国内地富豪首次上榜,他们是美特斯邦威集团总裁周成建、比亚迪公司总裁王传福、西洋集团周福仁、日照钢铁总裁杜双华和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而张茵、李彦宏、马云、陈义红、彭晓峰、高德康、朱孟依、张克强、张松桥等人2009年落榜。
中国需要诞生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
在2009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中,中国超越印度成为亚洲地区的“造福乐土”,这种状况部分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态势。而且,尽管同样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但中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2009年“世界500强”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整体排名也有所提升。总体而言,这种状况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得国人给与肯定。但同时,然而,对比两份榜单的“中国力量”,二者缺乏之间的关联性不很明显,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方面。
首先,大型中国公司(世界500强)并不是“造福”的主要载体。从总收入占比看,大型国有垄断性企业掌握了更多中国经济资源,它们集中于主流行业。在中国的“世界500强”中,许多公司已是行业内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目前位居全球银行业市值前三位。由于这些中国公司基本在国内市场运营,这种状况进一步说明,大型国有垄断性企业庞大的销售收入与高市值实质上只反映了相关行业中国本土市场的庞大容量和成长性。
其次,在2006年的“全球亿万富豪榜”中,中国上榜人数仍只是个位,然而在3年内中国已成为亚洲盛产富豪之地。强劲且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10年快速成长,许多公司借助香港、美国等资本市场放大了公司市场势力,同时实现了公司股东财富的快速累积。2009年全部上榜富豪皆为民营企业创始人或职业经理人,这些公司所在多为充分竞争性行业,政府干预性不强,但仍主要集中于中国本土市场。
与中国相比,日本和印度的企业财富与个人财富之间则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日本的68家“世界500强”公司中几乎全部为民营企业,尽管这些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并未全部进入“全球亿万富豪榜”,但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平衡与公平分配帮助日本培育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根据一份民意测验,超过90%的日本人自认为属于“中产阶级”,他们也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日本国内消费的主力军。
印度也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不过社会财富集中于最富有的部分人手中的同时,这些印度富豪所经营的企业同样拥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这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印度家族企业具有很强的财富创造能力。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中,印度诞生过穆凯什•阿姆巴尼和拉克希米•米塔尔这样排名前10位的富豪。第二,印度家族企业经营多元化,且拥有强大的产业链控制力。在印度最大的500家公司中超过75%都由家族掌控。在信息技术、电信、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水泥、化纤、汽车、铝、制药等几乎每一个产业领域,几乎均由家族企业掌控。第三,有20多家印度家族企业如今已实现了跨国经营,米塔尔钢铁、塔塔集团、信实工业集团、Infosys、Wirpo等已在全球范围赢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在2009年“世界500强”中,即有米塔尔钢铁、塔塔钢铁、信实工业集团等多家印度家族企业入围,且排名中等居前水平。可以说,印度经济的“造富”功能伴随着一批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印度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良好表现,也为印度经济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全球资源整合方面,(印度)私营企业要比国有企业更具“亲和力”。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过去2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造富”功能。可以说,即使是在全世界,中国经济的“造富”能力也堪称一流,这无可置疑是件好事。然而,在打造伟大商业机构方面,我们却落后于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公司全球竞争力强大、社会财富快速累积与合理分配等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重要力量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诞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在主流市场与主流行业能够“披荆斩棘”、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伟大商业机构,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地由大变强,才可能为中国打造一个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社会结构,而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的经济基础之一。正如可口可乐、微软之于美国,丰田、索尼之于日本,现代、三星之于韩国一样,未来的中国,需要也即将诞生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教授、创办院长)
> 相关专题:
2010长江年度论坛

财富的创造、使用与处置    文 | 项兵
不久前我在德国柏林访问,抽空参观了当地的一家博物馆。该博物馆的艺术品由一个家族的几代人精心收藏,现在,则全部捐赠给了社会。艺术品让人看到了“美”,捐赠艺术品的这个家族则让人看到“善”。难能可贵的是,几代人的艺术品收藏积累,巨额的家族财富,一朝捐给政府和社会。捐赠人没有在博物馆门前立一个捐赠者的大铜像,也没有通过电视和报纸多次全方位报道,只是在展品目录上有个一个小小的脚注。
我能够感受到这个家族发自内心的对社会与社区的人文关怀。他们超越了作秀,他们对家族财富的最终处置方式,让我感慨良久。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IMF统计,2008年中国GDP总额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在企业层面,34家中国内地企业跻身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其中,中国石化集团以2078.14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列第9位,这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行列。
以上成就值得国人自豪,然而展望未来,在这些由“总量”所代表的硬实力之上,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我们要想赢得世界的真诚认同和真心尊重,不仅要改变创造财富的方式,而且要改变使用财富与处置财富的方式。
首先,在创造财富方面,我们要超越“造富”,成就一批可以在主流行业和主流市场称雄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伟大商业机构。
在2009年的《Forbes》“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中国内地上榜富豪人数由2008年的42人减少到28人,但资产总额减少幅度远远小于印度、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内地藉此从印度手中夺得“亚洲最盛产富豪地区”称号。
美国仍然是富豪最多的国家,共有359人上榜,占总人数的45.27%,占总资产的44%,欧洲有196名富豪上榜,主要集中在德国(54)、俄罗斯(27)、英国(25)、意大利(12)和法国(10)。亚太地区有130名富豪,日本、印度分别有17人和24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营企业或许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需要诞生一批民营企业中的“世界500强”和伟大商业机构。这需要社会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需要民营企业家必须超越家族的概念。
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把绝大部分私人财富捐给了慈善事业。同样重要的是,盖茨没有把微软的董事长、CEO、副总裁等重要职位留给自己子女。在微软公司,盖茨以皇马、曼联等欧洲顶尖足球俱乐部的打法实现了集天下英才为我用。
民营企业家要想做到这一点,则必须超越“家天下”的传统理念,心要“盛得天下”,这或许是成就伟大商业机构的先决条件之一。反之,我们可以诞生一批胡雪岩一样的富可敌国的商人,却可能很难产生像IBM和通用电气这样的伟大商业机构。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尊重价值底线与重视价值对接。要打造伟大的商业机构,中国企业必须一步一步地整合全球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技术对接、管理对接,而是价值对接。我们要尊重价值底线,不能过于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更不能再出现整个行业“沦陷”的例子。
在创造财富上取之有道,在财富使用与处置上要富有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现阶段,我们首先要实现从“奢”到“贵”的转变。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截至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未富先奢,是我们在财富使用上的一个特色。未富不能先奢,即使富了也不能奢,而要追求李嘉诚先生所说的“贵”。
李先生指出,“富贵”两个字其实是分开的。真正的富贵,是你要懂得用你得来的金钱,尽应尽的义务;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希望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得到关怀和帮助,这是做人的一个原则——“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正齐心合力去开创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在此我希望,企业家们首先要在财富创造、使用和处置这个循环体系上给予更多的思考与关注。只有实现了自我超越,真心地关注全社会的进步、关注多数人的福利与福祉,才能在未来再创奇迹,为我们民族缔造更为美好的未来,更能赢得全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尊重。
> 相关专题:
2010长江年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