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药 膳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43:10
服。每日1只,至愈为止。本药膳补虚扶正,可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3)饭汤冰糖慈菇糊:原料:鲜慈菇4~5个,饭汤半碗,冰糖适量。制作:鲜慈菇洗净去皮捣烂,与饭汤,冰糖隔水蒸熟成糊状服食。日一次,连服数日。本药膳功能益气养阴,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萝卜蒸饴糖:原料:萝卜500克,饴糖15至30克。制作:萝卜洗净,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蒸化,乘热徐徐服。本药膳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顿咳。
5)橄榄炖冰糖:生橄榄20颗,打碎,与冰糖50克同炖,分3次服。本药膳清肺利咽,适用于百日咳。
百日咳除采用上述药膳分期调理外,平素在饮食上要忌食酸辣、油腻、鱼腥海货,不宜食煎炸、烤、烙之品,饮食也不宜过咸或过甜。发病期间,可饮用萝卜汁,梨汁,藕汁或其它果汁,若佐以蜂蜜,其效果更佳。此外,刀豆、扁豆、黄豆芽、茄子、大蒜、萝卜、芹菜、梨、桔子、红枣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适当吃一点。发病后要让小儿注意充分的休息,避免外出,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因夜间咳重,影响睡眠者,可夜间加服药一次。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直风吹入,胸背要保暖,按时增减衣服。
28.小儿疳证
疳证,又称疳积,简称为“疳”,临床以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焦,神情烦躁或呆钝,甚则头大颈细、肚大青筋显露为主要证候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虚弱病证。因病久则影响生长发育,故前代医家将疳证与麻疹、天花、惊风称为损害儿童最严重的儿科四大证之一。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原因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失宜,或因感染虫证,久病体弱以致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水合精微化生成为气血津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所致。
(1)疳气及药膳
属病之初期,轻症,临床主要见症是:形体较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有厌食或食欲不振之现象、精神欠佳,性情烦躁,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苔薄或微黄,脉沉缓,宜用和脾健运之药膳:1)炒扁豆淮山粥:每次可用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本药粥健脾益胃,对小儿疳积有效。
2)金鸡白糖饼:原料:生鸡内金90克、白糖适量,白面250克。制作:将鸡内全烘干,研成极细末;再将此末、白面、白糖混合,按常规做成极薄小饼,烙至黄熟,如饼干样。当饼干与小儿食之。本药膳健脾消疳,主治小儿疳积面黄食少者。
3)鹌鹑大米粥:鹌鹑一只,去毛与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100克加水同煮,粥成后加调味品分次食用。本药膳益气补脾,可治疗小儿疳积。
(2)疳积及药膳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色黄结穗,精神不振,睡眠不宁,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细滑。宜用消积理脾之药膳:1)枣黄面丸:原料:大枣肉100枚、大黄30克、白面100克。制作:将大枣去核,再将大黄研末,做成如枣核大的丸,塞入大枣内,外面裹以面,在火中煅极熟,捣为丸,如枣核大即成。每次服七丸,1日2次。本药膳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的脾虚夹积滞者。
2)二丑消积饼:原料:黑丑60克、白丑60克、面粉500克。制作:先将二丑炒香脆,研成极细末,调和面粉,入白糖适量,焙制成饼干,每片3克,每次1~2片,日3次。本药膳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食积。
3)焦三仙方:麦芽30克、山楂、神曲各10克,将三味放锅中炒焦存性,研成细末,分成小包、每包三克,每次1~2包,日3次。本药膳消食导滞,对小儿疳积有效。
4)健脾茶:原料:桔皮10克、荷叶15克、炒山楂3克、生麦芽15克、桔皮、荷叶切丝,与山楂、麦芽一起,加水煎半小时取汁。代茶饮。本药膳功能健脾祛湿、消积化滞,适用于小儿疳积。
(3)干疳及药膳
此为疳证晚期,属疳之重候。主要见症是:面色苍白、毛发枯黄、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骨瘦如柴、面部呈老人貌,精神萎靡,哭声无力,睡卧露睛、腹凹如舟、厌食纳呆、大便稀溏和便秘,舌质淡嫩光而无苔,脉细弱无力。宜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之药膳:1)蟾蜍砂仁散:原料:活蟾蜍一只,砂仁3克。制作:取大蟾蜍一只,去头足内脏以砂仁研末,纳入腹中,缝口,黄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极细末。每次0.5~1.5克,一日2~3次。本药膳消积补脾健胃,适用于小儿疳积。
2)蟑螂方:原料:蟑螂五只、白酒、食油各适量。制作:将蟑螂放白酒内泡死,用食油炸焦食。每服一剂,日一次,连用至病愈。本药膳功能消积补脾健胃,可用于小儿疳积。
3)五香散:炒芡实、炒扁豆、炒黄豆、炒玉米、焙鸡内金。前四味各100克、鸡内金130克、共研细末和匀,放干燥处贮藏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15~30克,温开水送服,连服1~2日。本药膳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疳积。
4)瓦楞子蒸鸡肝:原料:煅瓦楞子10克、鸡肝一付,调料。制作:瓦楞子研成细粉,鸡肝切片,二者与葱、姜、盐、黄酒、同置碗内拌匀,上笼蒸至鸡肝熟,加味精。本药膳补肝养血,适用于小儿疳积。
5)在疳证的后期,常出现一些兼证,常用的药膳方法是:A.眼疳:兼见目赤干涩,畏光羞明,隐痛难睁,甚则目珠混浊,白膜遮睛。宜用养肝明目之药膳:a.鲜番薯叶汤:将鲜番薯(红薯、红苕)叶90~120克,水煮,取其汤当饮料,一日饮数次。本药汤健脾养血,对目疳有效。b.鸡肝粥:鸡肝适量,粳米15~30克,上二味共煮为粥,一日一料。本药粥养肝明目,适用于目疳。
B.肿胀:兼见形体消瘦,下肢足踝浮肿,重则延及面目四肢,小便不利,古称“疳肿”、治宜健脾利水之药膳:a.蚕豆炖牛肉:原料: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250克,精牛肉500克、调料适量。制作:牛肉洗净,切成三厘米长,二厘米厚的块,放砂锅内,加适量水、葱、姜、盐、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肉六成熟时,加入蚕豆,共炖至烂熟。单食或佐餐,温热服食。本药膳功能健脾利湿,适用于小儿疳积肿胀之较明显者。b.鳝鱼粥:原料:鳝鱼250克、苡仁、山药各30克、生姜3克。制作:鳝鱼去内脏,洗净切段,与后3味煮粥,调入少许盐或糖。随意食,连用数日本药膳功能健脾利水,适用于小儿疳证水肿较甚者。C.牙疳:兼见牙龈破溃流浓、口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为脾病及心,心脾蕴热,热毒上攻而致。宜用清热凉血解毒之药膳:a.生地石膏粥:原料: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制作:生石膏煎煮一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日一次,功能清心降火,适用于牙疳、牙龈破溃流脓。b.竹叶茶:用淡竹叶10克、苦丁荼6克、甘草3克、水煎、加适量冰糖令溶。代茶饮。本药茶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牙疳症。
D.骨疳:兼见骨骼发育障碍,齿迟,解颅(颅缝裂开、前面开大),鸡胸、龟背。宜用培补脾肾之药膳:a.鹌鹑煲粥:每次可用鹌鹑一只,去毛和内脏,切成块状,加大米适量煲粥,调味服食。本药粥健脾益气,对骨疳有效。b.鹿角粥:原料:鹿角粉5~10克、粳米30~60克、食盐少许。制作:先以粳米煮粥,米汤煮沸后词入鹿角粉,加少许食盐,同煮为粥。日二次服。本药膳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适用于小儿骨疳症。
小儿疳积除用药膳调理外,在饮食上还须定时定量,少食零食,冰制品。食物以稀,软、少渣、少油腻为原则,以少量多餐为适宜。由于本病主要是喂养不当所引起,故合理喂养显得十分重要,在乳儿期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若母乳不足,应采取合理的人工喂养,动物乳类以牛乳为最佳。不要单独用淀粉类喂养,因其缺乏蛋白质与脂肪等。喂养方法均应随小儿年令增长逐步增加各种辅食,适应一种加一种,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消化不良护理对疳症患儿极为重要,因其极度虚弱,抵抗力低下,故必须注意生活环境的舒适,清洁,室内阳光要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若患儿四肢不温,则应注意保暖。
29.小儿惊风
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以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为特征。又可分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年令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势凶险,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亦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对急惊风,药膳只起辅助治疗作用,主要靠用清热疏风解毒镇静的药物。常用的药膳如下:
(1)鱼鳔黄酒煎:原料:鱼鳔15克;黄酒120克。制作:将鱼鳔、黄酒同入锅中煎煮,取液汁,于抽搐间隙灌服。一日数次。本药膳祛风解毒,对急惊风有效。
(2)蝉蚕白糖水:原料:蝉衣6克、僵蚕10克、白糖10克。制作:先将蝉衣、僵蚕煎水;取滤液,加入白糖。于抽搐间隙时灌服,一日数次、重者可一日服二剂。本药膳功能疏风热、解痉止惊。可用于急惊风。
小儿在急惊风发作时,除用药膳辅助治疗外,必须采用简易急救法:牙关紧闭者,可先以乌梅擦牙、或配合掐合谷,以松牙关;壮热抽搐不止者,可于前额放置冷湿毛巾,更换冷敷;抽搐不止的乳儿,可用鲜地龙捣烂加入蜂蜜或白糖调匀,摊于纱布敷在囟门上,以缓解痉挛;采取十宣放血,或陷人中,涌泉穴亦有疗效。在惊风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鸡蛋、鹌鹑蛋、牛乳等;同时宣多进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蕃茄等;禁食肥腻肉食及姜、葱等辛温厚味或煎炸之品,以免动火生痰、影响惊风的康复。中医认为,惊风与肝关系密切,故宜服甘缓之品,如《黄帝内经》里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因此,以粳米、牛肉、大枣等甘缓食品为宜。惊风患儿的饮料,应以季节和功用的不同而选取,如夏季可饮菊花茶,以平肝清头目;或饮西瓜汁、柠檬汁、蕃茄汁等品,以解暑生津;冬季宜饮甘蔗浆,以益气生津;若痰多者,宜服白萝卜汁,荸荠汁或鲜藕汁等,以理气化痰。但切忌过饮,慢惊风者尤当注意,以防助湿生痰加重病情。
30.小儿汗证
所谓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小儿汗证,多发生在2~6岁体质较虚弱的儿童,故又常称“虚汗”。其中睡中汗出,醒时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为“自汗”。
(1)表虚不固型汗证及药膳
以自汗为主,汗出以头额、肩背部明显,动则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平时易感冒,舌质淡红,或舌边齿印,苔薄嫩,脉象较弱,宜用益气固表之药膳:1)浮小麦羊肚汤:原料: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制作:将上述二者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本药膳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对虚汗均有效。
2)黄芪炖乳鸽:原料:黄芪、茯苓各30克、白术20克、乳鸽1只。制作:将前3味洗净,切碎放入炖盅内;乳鸽溺死,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同一炖盅里,加水适量、置于蒸锅内,隔水炖至鸽熟,取出调入少许食盐、味精。酌量食用。每三日炖服一次。本药膳功能益气补虚固表,适用于气虚自汗,倦怠乏力。
3)羊肚黄芪乌豆汤:原料:羊肚一具;黄芪30克,黑豆50克。制作:将羊肚洗净,切成数片,与黄芪黑豆同煮,肚熟后分次饮汤食肚。本药膳功能益气强身,实表止汗,适用于身体虚弱、自汗等症。
(2)营卫不和型汗证及药膳
自汗为主。患儿遍身汗出,微畏风寒,不发热,或伴有抵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宜用调和营卫之药膳:1)枣姜汤:原料:红枣(焙干去核)500克、生姜500克(切成片),甘草60克(炒),盐60克(炒)。制作:将四物合为末,每日晨起空腹服6到10克,滚开水冲调。本药膳能滋养胃气而又调和营卫,因此,对胃气不充、汗多、容易感昌的人,颇为相宜。
2)黑豆园肉大枣汤:取黑豆30克,桂园肉10克,红枣30克。均洗净后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煨一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食完,连吃15天为疗程。本药膳对因营卫失调所致汗出有效。
(3)气阴虚弱型汗证及药膳
以盗汗为主,也常兼自汗,汗出较多,形瘦神萎。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或伴潮热,气弱声微,口唇淡红,舌淡苔少,或见剥苔,脉象细弱或细数。宜用益气养阴之药膳:1)冬虫草炖胎盘:每次可用冬虫草10—15克,鲜胎盘半个到一个,隔水炖熟服用。一般吃1—2次可显效。本药膳是滋养性较强的补品,可用于气阴不足所致之盗汗。
2)甘草小麦大枣汤:每次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五枚,清水二碗煎到一碗,去渣饮汤。本药膳益气养心,对失眠盗汗有效。
3)泥鳅汤:每次可用泥鳅90—10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肠脏,用油煎至金黄,加水一碗半,煮汤到半碗,用盐调味。饮汤食鱼,每天一次(幼儿可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三天。本药膳益气补中,用治小儿盗汗效果显著。
4)贝母甲鱼:原料:甲鱼一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制作: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入贝母、盐、料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本药膳功能养阴清热,润肺,适用于小儿,用于小儿盗汗。
小儿汗证除用上述药膳分类治疗外,在饮食上还要避免辛辣、煎炒,灸煿食物,以免辛热助汗。对于常出汗的小儿,平素要慎用发汗药,以防腠理开泄,汗漏不已。由于汗出多易致津耗气伤,应注意多饮开水,可适当加入食盐。平素要勤换衣被,勤擦身洗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在拭汗时不宜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感冒。
31.小儿夜啼
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1)脾脏虚寒型夜啼及药膳小儿脾常不足,若腹部中寒,或冷乳喂儿,均可使脾寒中生。夜间属阴,脾为阳中之至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则腹痛而啼。兼见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舌淡、脉弱、宜用温脾散寒之药膳:
1)干姜粥:原料: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制作: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本药膳温暖脾胃,散寒止痛,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之夜啼有效。
2)花椒干姜葱熨法:原料: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制作:3味同捣如泥,将锅烧热,将三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一次。此药膳外敷法能温中散寒,于小儿夜啼有效。
(2)心经积热型夜啼及药膳
小儿五脏特点为心有余,若贪食温热或感受温热之邪,均可使心经积热,心主火属阳,阳为人生之正气,至夜阴盛而阳衰,阳衰无力与邪热相搏,邪热乘心,故入夜烦躁而啼。兼见烦躁不安,见灯火则哭声更剧,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数。宜用清心之药膳:1)莲子心茶: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之夜啼。
2)黄连乳:原料:川莲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
制作: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本药膳功能清心泻火,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3)淡竹叶粥:原料: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作: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一次,稍温顿服。本药膳可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3)惊骇啼哭型夜啼及药膳
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而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引起夜睡之时,阵发惊啼。兼见精神不安,面色青白,脉来急数。宜用镇惊安神之药膳:1)钩藤乳:原料: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制作: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钩藤味甘,性凉,功能清心热,平肝风,定惊、合乳汁同用,可镇惊安神,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2)蝉金散:原料: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制作:将二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蝉蜕清热,主治小儿夜啼,同鸡内金合用,对小儿夜惊啼哭有效。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夜啼外,在饮食上还应注意调理,如脾寒夜啼者,要多吃些暖食;心经有火夜啼者,要少食辛辣厚味。平素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于因惊恐夜啼者,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吓。
32.小儿夏季热
本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证”,1~2岁的小儿发病最多。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因此病发于夏季,故多称“小儿夏季热”。
(1)暑伤肺胃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口渴欲饮水,无汗或少汗,烦躁不安,小便频而清长、舌质红、脉滑数。宜用清暑益气、护阴泄热的药膳:1)冰糖玉竹膏:原料:玉竹500克,冰糖500克。制作: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本药膳功能滋养肺胃,生津止渴,可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2)荷叶冬瓜汤:原料:鲜荷叶一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制作: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一剂,分二次吃瓜饮汤。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暑伤肺胃之小儿夏季热。
(2)暑湿伤脾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或高或低,口渴欲饮,肢体倦怠,面色苍白,饮食不振,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舌苔薄腻,脉滑数。宜用健脾益气,清暑化湿之药膳:1)消暑扁豆粥:原料: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制作:慢火煮粥,以豆熟透为度。本药膳清暑祛湿,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2)清暑茶:原料: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制作: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一包,日二次。本药膳清热利湿,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3)下虚上盛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口渴多饮、汗闭或少汗,精神萎糜不振,虚烦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下肢清冷、大便稀薄、舌质淡、脉沉数无力,宜用温下清上,护阴潜阳之药膳:1)蚕茧大枣汤:用蚕茧、大枣各20枚,共煎汤代茶饮服。本药膳益肾气、止渴生津液,对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有效。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夏季热外,在饮食上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主素和碳水化合物,不宜油腻,以易于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患儿居室空气要流通,保持凉爽。平时要注意增强小儿体质,夏季注意避暑,亦可服用能清暑、益气、健脾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