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药 膳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02:17
儿 童 药 膳58
4)
、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一次。
本药膳里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冰溏和胃病肺,可治口疮,对虚热型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
除用上述药膳疗治外,还应遵医嘱按时清洗口腔、涂搽外用药。要注意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应进流食,饮料宜温凉,避免吃过咸、过酸、过热的食物,食物宜清淡,但又要注意保证营养供给。
本病的预防很重要,办法是严格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切勿损伤口腔粘膜。平时不要偏食,注意多种营养供给,新鲜水果和蔬菜宜多食。
7、小儿泻泄
泻泄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或下泻完谷为主要特征。
本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证之一,也是婴幼儿时期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夏天、秋天为最多。
从年龄上说,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预后也愈差,对小儿健康威胁甚大,应积极进行防治。
--91
68儿 童 药 膳
中医学认为;小儿泻泄主要由外感久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所引起。
(1)小儿伤食泻泄及药膳
小儿脾常不足,凡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而致运化失职、食滞内停,胃不能腐熟水谷,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并走大肠而成泻泄。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酸腐臭秽,状如败卵,夹有奶块,每日泻下数次或十数次,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口臭纳呆,嗳气呕吐,舌苔白厚腻,或微黄,脉滑而实,指纹沉滞。宜用消食导滞、和中止泻的药膳来治疗:1)
、五香散:原料:炒芡实、炒扁豆、炒玉米、炒黄豆各等份。焙鸡内金14份。
A制作: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置干燥处贮藏备用。每服15~30克,温开水送服,日三次。可连服1~2个月。
本药膳功能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吐乳泻泄、大便臭腐、烦躁蹄哭等症。
2)
、山楂神曲汤:原料:山楂、神曲各15克。
制作:水煎取汁,日1剂,分2次服。
本药膳功能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泻泄。
3)
、玉米石榴皮粉:
--92
儿 童 药 膳78
原料:玉米500克、石榴皮125克。
制作:二味共炒黄,研成细末,每服5~10克,日3次。
本药膳功能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症。
4)
、茭米麦芽汤:原料:茭米15克、大麦芽15克。
制作:二味炒焦后水煎。日分2~3次服用。
本药膳功能健脾消食,涩肠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少食腹泻等症。
(2)小儿风寒泻泄及药膳
冬春季节风寒外入,客于肠胃,阳气阻遏、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传化失常,小肠不聚而成泻泄。
临床主要症状是:便稀多沫、臭味不重、肠鸣腹痛,或伴发热无汗恶寒,鼻塞流涕轻咳、口不渴、苔白、脉浮紧、指纹浮色淡红。宜用疏风散寒,温中化湿的药膳治疗:1)
、万应茶饼:大黄、木香、豆蔻、陈皮、檀香、厚朴、藿香、紫菜叶、香薷、薄荷、木瓜、枳壳、羌活、前胡、泽泻、白术、明党参、肉桂、丁香、山楂、肉豆蔻、小茴香、茯苓、砂仁、槟榔、甘草、白扁豆、桔梗、猪苓、香附、白芷、姜半夏、苍术、茶叶。每服12克,开水浸泡,或煎煮取汁、去渣,日一次,小几酌减,代茶徐徐饮之。
本药膳功能疏风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呕吐泻泄、胸
--93
88儿 童 药 膳
满腹胀。
2)
、红糖醴:黄酒50毫升,红糖10克,同置小锅内,以小文煮沸,待糖溶化后,停火,趁热顿服。
红糖散寒温胃,黄酒通血脉、御寒气,对感寒性腹痛、腹泄最适宜。
3)
、姜茶饮:红茶、干姜丝3克,放瓷杯中,以滚水100毫升冲沧、加盖10分钟。代茶随意服,饮完可再冲。
本药膳对感受寒邪致泻适宜。
(3)小儿湿热泻泄及药膳
夏秋之交,暑湿交蒸,湿邪尤重,脾喜燥而恶湿,湿因脾土,致脾阳不振,运化失职,不得升清降浊,水湿相杂而下,发生泻泄。临床见症是:大便稀薄如水,内杂不消化食物,色黄而臭,少许粘液。腹部微痛,暴注下迫,每日10~20次或数十次,肛门灼热发红,伴见身热烦躁口渴、纳呆呕吐、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沉紫。宜用能清热利湿的药膳治疗:1)
、加味竹叶粥:原料:竹叶鲜品30~45克,生石膏45~60克、扁豆15克,荷蒂一个、粳米100克,砂糖少许。
制作:先将竹叶、扁豆、荷蒂洗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与粳米同煮成稀粥,日分二、三顿服。
--94
儿 童 药 膳98
本药膳既清热,又利湿,可用于湿热泻泄。
2)
、蕨菜散:将蕨菜研末,每服3~6克,米饮送下,功能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湿热腹泄或痢疾等。
3)
、藿米茶:藿香15克,糊米30克。水煎、澄清。代茶频饮,适用于夏季暑湿泻泄。
4)
、翻白草车前草汤:翻白草(根或全身)
、车前草各60克。
洗净、水煎服。
本药膳功能清热鲜毒利湿,适用于湿热泻泄和痢疾等。
(4)
、小儿脾虚泻泄及药膳
因小儿“脾常不足”
,胃肠功能薄弱,易受外感或内伤之影响,致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精华之气不能化生输布而发生泻泄。
症见:久泻不愈,时泻时止,大便稀薄,水谷不化,其色淡白或淡黄不臭,每于食后作泻,形体消瘦,面色苍黄,精神倦怠,不思乳食,舌淡苔白,脉缓无力,指纹淡红。宜用健脾益气之药膳治疗:1)
、焦米粥:白粳米100克,炒焦、煮粥,任意食用。
功能益脾胃,止泻泄,适用于脾虚泻泄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数次,不思饮食者。
番石榴蜜糖水:原料:番石榴2~3个,蜂蜜少许。
制作:番石榴去外表,取果肉,加水一碗半,煎至大半
--95
09儿 童 药 膳
碗,去渣,加蜜糖少许调味,一天内分2~3次饮用。
本药膳功能调理脾胃,收敛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泻泄。
2)
、健脾消食糕:原料:锅焦(炒黄)
150克、神曲(炒)
、山楂(蒸)
、莲肉(去心蒸)各12克,砂仁(炒)
6克、鸡内金(炒)
3克,粳米(炒熟至香)适量,白糖500克。
制作:除白糖外,诸药共为细面。白糖加水熬浓汁,与上面和匀,用模具压榨,切成方块。随意服食。
本药膳功能补中运脾,消食止泻,供儿童健脾消食用。
3)
、消化散:原料:山楂30克,苍术10克,木香5克,粳米或山药适量。
制作:上述各药共为细末。每次6~10克,以粳米或山药煮汁送服,日3次。
本药膳功能消积化滞,健脾除湿,适用于食积气滞,大便溏泻等症。
(5)
、脾肾阳虚泻泄型及药膳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泄不愈,脾虚及肾,致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谷,发生泻泄。
临床症见:久泻不愈,下利完谷,洞泻不止,甚则脱肛,四肢不温,面色白,形瘦畏寒,精神疲惫,睡眠时露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指纹淡红或不显。宜用补脾温肾之药膳治疗:1)
、山药羊肉粥:原料:鲜山药500克,羊肉、糯米各250克。
--96
儿 童 药 膳19
制作:羊肉去筋膜、洗净、切碎,与山药同煮烂、研泥,下糯米,共煮为粥。早、晚餐湿热服食。
本药膳功能温补脾肾,涩精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慢性腹泄。
2)
、固精汤园:原料:芡实10克、潼吉利5克、莲肉20克、莲须10克、煅龙骨8克、煅牡蛎8克、糯米粉250克、金钩15克、猪肥瘦肉200克、味精3克。精盐5克,姜汁5克。
制作:将芡实、潼吉利、莲肉、莲须、龙骨、牡蛎去净灰渣,加工研制成末。
猪肥瘦肉洗净,剁成细粒,加金钩、味精、盐、姜汁,药末拌成馅心,包成40个汤圆,入开水煮沸,每碗4个汤圆。
本药膳益肾补脾,收敛固涩,适用于慢性脾肾阳虚之泻泄。
3)
、骨碎补煲猪腰:原料:骨碎补6克,猪腰一个。
制作:先将猪腰洗净切开,剔去中间筋膜,再把骨碎补研细纳入猪腰内,用线扎紧,加水煮熟。饮汤食肉。
本药膳功能补肾强腰,适用于肾虚久泻。
小儿泻泄除用上述药膳分型治疗外,重要的还要加强乳食调护。因为乳食调护是康复保健的重要环节。
轻证患儿须减少乳食量,已增添辅食的小儿,应及时减少或停食。
重证病儿宜禁食8~12小时,以减轻胃肠负担。在禁食期间,要注意液体的补充,或服些富有一定营养的米汤等清
--97
29儿 童 药 膳
稀饮料。恢复饮食不要过急,要适当调养。哺乳儿开始要减少每次喂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从稀藕粉,米汤或稀释牛乳开始。
在患病期间,须禁食油腻,脂肪性食物和生冷瓜果,并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污染变质食物。一定要密切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受寒热,勿在烈日下嬉戏,勿久坐阴湿之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在护理上,要保持患儿清洁,如勤换尿布,每次大便之后,用温水冲洗臀部,揩干后扑上松花粉或滑石粉,以防止皮炎。对于脾肾阳虚患儿,如身凉、肢冷、面色青者,应注意保暖,特别是下肢保暖。
亦可外贴暖脐膏或给以腹部热敷,如用生姜、葱白、食盐炒热后装入布袋温慰腹部。久泻者可用盐附子捣烂加肉桂未,敷手足心,以肢暖为度。
8、小儿呕吐
呕吐是以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为主要特征,亦是小儿的常见病证之一。
呕吐常因伤食,胃热、胃寒、肝气犯胃、惊恐气逆所引起。
(1)
、伤食呕吐及药膳
此因小儿脾胃薄弱,喂养不当,积滞中脘,损伤脾胃致
--98
儿 童 药 膳39
胃不受纳,脾不运化,乳食不化,阻滞中焦,中焦壅塞,气机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症见:不思乳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乳片或宿食,气味酸馊,脘腹痞闷胀满,得食饮甚,吐后反畅,口气臭秽,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不消化物,舌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暗滞。宜用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之药膳:1)
、蜜饯萝卜:鲜白萝卜500克洗净,切成丁。
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蜂蜜150克,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
本药膳消食理气,饭后食用,可治疗饮食不消化、腹胀、呕吐等症。
2)
、神曲丁香茶: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入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药茶功能暖胃、消积、止呕,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3)
、醋浸生姜饮:原料:生姜、醋、红糖各适量。
制作: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
用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代茶饮。
本药膳功能和胃止呕,适用于食欲不振、呕吐。
4)
、桔皮粥:原料:桔皮3~5克,粳米50克。
制作:将桔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桔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湿热
--99
49儿 童 药 膳
服食,5天为一疗程。
本药膳理气、消积导滞,可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伤食之呕吐。
(2)
、胃热呕吐及药膳
由于小儿乳母喜嗜炙煿、辛辣之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以致热积于胃;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热积胃中;或乳食积滞,郁而化热;或感受温热暑湿之邪,蕴于中焦,以上各种原因皆可致脾胃功能升降失职,胃气上逆而成呕吐。
症见:起病较急,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口渴喜饮,烦躁少寐,大便臭秽或秘结不通,小便黄赤而少,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宜用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之药膳治疗:1)
、黄瓜粥原料: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
制作: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姜,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入盐调味。
本药膳健脾养胃,清热除烦,适用于暑热吐泻。
2)
、加味枇杷叶粥:原料: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
,粳米100克,鲜芦根60克,冰糖少许。
制作:先将枇杷叶用布包与鲜芦根(洗净切段)同煎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