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宇:罗忼烈:黄霑和林燕妮的老师(时代周报 2010-3-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27:56
首页 › 文化 CULTURE
罗忼烈:黄霑和林燕妮的老师
时代周报记者  李怀宇2010-03-25 01:49:09    第71期

罗忼烈(1918-2009)先生的书斋名为“两小山斋”。罗先生说:“我喜欢晏几道的词,晏几道是晏小山,元曲则喜欢张可久的,张可久是张小山,所以叫‘两小山’。那只是早年的偏好,后来也就没有改名了。”
罗忼烈对诗、词、曲和文字学、训诂学、古音学深有研究,著有《周邦彦清真集笺》、《话柳永》、《北小令文字谱》、《元曲三百首笺》等。如果不是亲自聆听罗先生的教诲,很难想象在香港还可以保留这样的传统文化,我顿生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罗先生说自己很喜欢香港:“生活非常自由,学术书又多。我只是读书、研究,没有政治的影响,收入也不错。”
谈到兴起,罗太太取出一本珍藏多年的册页,册中有十位海外内名家专为她题写的字画。印象中有蒋彝、刘海粟、饶宗颐、冯康侯、柳存仁、周策纵、张充和等人,好几位已然谢世。对“张家四姐妹”中如今还在世的张充和,罗先生颇为欣赏:“董桥说她的字好,我看她的诗词也好。”
罗忼烈1936年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师从词学家詹安泰,作诗填词,在师友间有“词人”雅号。有一次,老师陈洵上课,教柳永词:“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一个同学问:“陈老师,这两句有什么好?”他没办法回答,过了一会儿,说:“‘杨柳岸,晓风残月。’还不好?”
1940年大学毕业后,罗忼烈曾在广州培正中学任教。1947年,内战烽烟弥漫,钱穆和唐君毅避地广州,到中山大学任教。罗忼烈和他们相识,常陪钱穆喝茶作诗下棋,又有一些共同嗜好:游山玩水,逛古籍书店,到古董店看古书画瓷器。后来又和钱穆分别到香港。上世纪50年代初,钱穆和唐君毅、张丕介创办新亚书院,在香港培正中学任教的罗忼烈常到书院探访。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新亚、崇基、联合三家书院并入。罗忼烈回忆:“钱穆先生在中文大学受到排挤。1967年‘文革’波及香港,钱先生吓怕了,第二年就搬家到台湾。钱太太对我讲:‘汇丰银行的股票可以在台湾买间屋的。’没想到蒋介石叫蒋经国拜钱先生为老师,结果送了‘素书楼’给钱先生,后来害死了他。台湾政局变幻后,那些政客说‘素书楼’是公家产业,勒令搬迁。钱先生搬走后,身体就变差了,不知为什么,不能说话了。这件事就是陈水扁干的,后来陈水扁向钱太太道歉,钱太太说:‘人都死了,道歉有什么用?’”1990年,罗忼烈夫妇到台北探望钱穆,没想到一个月后,钱穆去世。罗忼烈送去挽联:“四纪辱交亲,硕学当前真小友;一肩承道统,先生去后更何人!”
罗忼烈在培正中学任教后,转到罗富国师范学院中文系,根据讲义编成50多万字的《中学中文教学法》,此书后来成为香港大学教育系和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主修中文的必读课本。
1966年,罗忼烈到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直至1983年退休。2004年获香港大学院士衔。在香港大学,罗忼烈培养的学生有黄霑和林燕妮。罗先生回忆:“那时黄霑作诗填词不错,古典文学的基础好。即使他写电影主题歌,也是比较好。”问起毕业后师生的交往,罗先生笑道:“黄霑请我吃饭,要吃果子狸、鱼翅。我不吃果子狸的。”
因为黄霑的关系,罗先生也指点林燕妮,让她读《西厢记》。“他们最初开一间公司叫‘黄与林’。有一次说,两人要结婚,请查良镛做证婚人。我还写了词去祝贺。后来没结成。”
我说金庸、梁羽生的古文功底都不错。罗先生说:“查良镛不行,梁羽生行。梁羽生对诗词、对联的研究深一点。”谈到古典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命运,罗先生说:“我想不用多长时间,古典诗词就会灭亡。因为没有人作,作了之后没有人看得懂。”
对着“两小山斋”的古书和字画,罗先生淡淡地说:“将来,我的书可以送给中央图书馆,古董书画可以送给香港大学博物馆。”

分享到做啥
更多相关新闻
http://time-weekly.com/2010/0325/wMMDAwMDAwNjMwMQ.html
李怀宇:罗忼烈:黄霑和林燕妮的老师(时代周报 2010-3-25) 一周推选:网民的智慧(时代周报 2010-3-25) 一周推选:网民的智慧(时代周报 2010-3-25) 吴娟:收藏癖方文山(时代周报 2010-3-25) 王英辉:等候韦迪发落(时代周报 2010-3-25) 邓全伦:重庆警界“大换血”(时代周报 2010-3-25) 王鹏:沙尘暴探源(时代周报 2010-3-25) 陈晓双:上海万达惊爆“内销门”(时代周报 2010-3-25) 郭巍青:一种叫做“中谷关系”的新型力量(时代周报 2010-3-25) 姚海鹰:网民陈永刚的“偶然”胜利(时代周报 2010-3-25) 曝光台:贱人的身份不一定低下(时代周报 2010-3-25) 李怀宇:廖信忠:一本“答大陆网友”的杂谈书(时代周报 2010-2-24) 陶喜年:一个前员工与长虹的八年恩怨(时代周报 2010-3-3) 韩玮:海宝背后的产权保卫战(时代周报 2010-3-3) 社论:公车改革之困亦即体制改革的瓶颈(时代周报 2010-3-11) 李铁:还原被妖魔化的丰田召回事件(时代周报 2010-3-11) 张华:血染的“美丽岛”(时代周报 2010-3-11) 吴晓蕾:叶青代表的“数字”视野(时代周报 2010-3-17) 王珏磊:大学的行政之“病”(时代周报 2010-3-17) 吴娟:蒋介石:逼近历史的真实(时代周报 2010-3-17) 宋阳标:老虎饿死了:谁干的(时代周报 2010-3-31) 吴晓蕾:受害者家长:疫苗月的转机(时代周报 2010-3-31) 令人生疑的税负调查(时代周报 2010-4-8) 李怀宇:百年钱锺书: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时代周报 20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