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学派诸子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3:47
三原学派诸子

三原学派是明代中期崛起于关中地区的重要学派,因其创始人王恕、王承裕和其弟子后学多为陕西三原人,故名。从总体上讲,这一学派的主要特征是改变了明朝立国以来独崇朱学之传统,承袭薛瑄(敬轩,13891464所创立的“河东学派”的影响并广为吸收阳明心学,以张载体认、重新诠释《易》的理路来建构思想,并提倡躬行礼教、崇尚气节的学风,从而成为既不同于朱子学,也不同于阳明学的学派。所以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关学大概宗薛氏,三原又其别派也。其门下多以气节著,风土之厚,而又加之学问者也”,[1]这点明了关学虽远承张载的学术风格,但也深受当时社会思想之影响的时代特征。


三原学派的形成,是明朝中期理学思想发展的结果。明朝立国之后,承袭元代以程朱理学为官方学术的传统,不仅以程朱《四书》注解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而且颁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理学典籍通行于天下,故自明初期开始,程朱理学即已逐渐占据学术独尊的正统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关学虽不绝如缕,但尚处于潜伏状态,在思想上有创建、有影响的学者甚为少有。但随着理学思想自身的发展,待到明朝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已出现批判、改造程朱理学的思潮,其中以陈白沙(陈献章,14281500创立、湛甘泉(湛若水,1466~1560)继之的“江门心学”和王阳明所倡导的良知学影响甚为广泛。在这种思潮的推动影响下,到明成化(1465~1487)之后,关中地区也出现了以王恕、王承裕父子开启在先,马理、韩邦奇、杨爵、王之士等人弘大继后的地方性学派,而因为王恕、王承裕父子及其门人多为陕西三原一带人,特重气节和风土,冠婚丧祭必率礼而行,对三原士风民俗影响甚大,故名之以“三原学派”。

三原学派的开创者为王恕、王承裕父子。

王恕(1416~1508),字忠贯,号介庵,晚年又号石渠,明朝中期陕西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他在任为官,体贴百姓,关心民生,“刚正清严,始终一致”,凡处理政务,都能秉公不渝。王恕还是当时名震朝野的刚直谏臣。据史料记载,他为人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夺,敢于犯颜直谏,冲撞朝臣,曾多次上书促使皇帝体恤民情;坚持对官府权势实行监督、弹劾,对当时朝政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史称“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明史》卷一八二本传)并谓王恕于朝廷之上,“侃侃论列无少避”(同上)。时人赞之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即是说在两京(北京、南京)的官员中,唯有王恕敢于直言。弘治六年,王恕返回故里后,于立德、立功之余著书立言,同其子王承裕创办宏道书院,其气节和学风对三原士风民俗有极大影响,成为“三原学派”的创始人。王恕的著述有《历代名臣谏议录》一百二十四卷,《太师王端毅公奏议》十五卷及《石渠意见》四卷、《玩易意见》二卷(二书有《惜阴轩丛书》本)等,另外还辑录了《典籍格言》,并汇集资料,聘常州名士朱昱编纂成《三原县志》。王恕政绩卓著,德泽乡闾,是明代朝廷重臣和陕西著名乡贤。

王承裕(1465~1538),王恕之子,字天宇,七岁能诗,二十岁时著《太极动静图说》。弘治时举进士,伴其父回三原。因为当时一些儒生向他求教,他便借僧舍为讲学之所,题名“宏道书屋”。弘治八年(1495)王承裕赴京做官,数月后因病归里,向他求教者益众。他遂与众商议募捐,在城北普照寺旧址建起宏道书院,后来发展成为陕甘两省学子深造的著名书院。1506年,武宗即位,以王承裕为吏科都给事中,后因不满刘瑾擅权,以言事忤刘,嘉靖年间改任南京户部尚书。王承裕为官公正廉明,选用无不当,不畏权贵,敢于秉公直言,有其父之风,他屡向皇帝上疏,劝皇帝“进君子,退小人”。在学术方面,王承裕也继承其父注重实践的学风,《明儒学案》谓之:“先生之学,皆本之家庭者也。”[2]可见其思想与其父渊源很深。王承裕极为重视教育,认为“人犹木也,养之则成栋梁,失养则为薪蒸”。他长期讲学于宏道书院,在教育生徒的过程中,“以宗程、朱之学为阶梯,祖孔、颜以为标准”(冯从吾:《关学编》卷三《平川王先生》),注重以礼为教、以礼为先,力行实践。王承裕曾刊布蓝田《吕氏乡约》、《乡仪》等书,教化乡人,极大促进了三原士风、民俗的改变。黄宗羲谓其“冠婚丧祭必率礼而行,三原士风民俗为之一变”[3]王承裕学识渊博,著作甚丰,主要有:《论语蒙读》、《论语近说》、《星轺集》、《谈录漫语》、《辛巳集》、《考经党集》、《横渠遗书》等十多种,然今多佚失不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著录《李卫公通纂》四卷。王承裕注重教化,弟子“学而成立者众”,门人主要有马理、秦伟、郝世家、雒昂等,其中以马理最为著名。

马理(14741556),字伯循,号谿田,三原人,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好问,十四岁时对五经就有独到见解。弘治年间,就学于三原宏道书院,受教于王恕和王承裕,又与当时著名学者高陵吕泾野、三原秦伟、安阳崔铣等为同窗挚友,研究学问十分刻苦。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均名列前茅。正德十三年(1518),以吏部稽勋员外郎身份伏阙进谏,被下狱廷杖。出狱后任文选司主事,与本堂尚书意见不合,遂辞官归里。复官稽勋考功郎中后,敢于据理力争,时人称为“真考功”。后屡起屡伏,官至光禄寺卿。马理“学接横渠,功著久经”,当时学者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关学的创始人张载相提并论。关中督学杨一清曾赞叹说:“康生(武功康海)文辞,马生、吕生(高陵吕泾野)经学,皆天下士也。”入国学后,其名声更远扬海外。安南(越南)贡使问部郎黄清:“远闻马道学名,所愿一见,今何不在仕列?”黄清回答说:“马公志高不俗为官。”使者赞叹不已;又有朝鲜国王奏乞颁赐马理的文章,遣使者抄录了他所著的《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让本国人作为范文传诵。嘉靖三十四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马理与夫人俱罹难。马理著有《四书注疏》、《周易赞义》、《尚书疏义》、《诗经删义》、《周礼注解》、《春秋修义》等,但多散佚。现存的有李锡龄校刊的《溪田文集》十二卷及补遗、续补遗等若干篇和《周易赞义》、《陕西通志》等。

马理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举进士至谢政,无日不从事学问。常说“身可绌,道不要绌”。曾讲学于三原嵯峨精舍,年七十岁时归隐,又授徒于商山书院,堂上座无虚席。不仅教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以居敬穷理为宗旨,而且强调学以致用,常用为官清廉的事例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一个有益于国于民的人。到晚年愈加谦虚谨慎,且有自知之明,能极力举贤荐能。他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上奏皇帝的《谢恩疏》中写道:“臣自揣:臣应事精详、廉正公平,不如浙江周文兴;明敏有为、文武俱优,不如朝邑韩邦奇;静正无私、屹然若砥柱,不如怀庆何塘;遇事安和、中行无咎,不如榆次周铁。此济时之才足以却胡安夏者,尚济济在野,未易悉数,伏望皇上察臣衰老,放归田野,取臣所言及未言之才,令该部斟酌任用之。”其光明磊落、忠诚恳切之情昭然纸上。在商山书院讲学期间,山巾野服,鹤发童颜,飘然望之若神仙,并常诵读:“荣不足以骄,利不足以歆,害不足以怵,常不足以肆,变不足以惊,方见学力。”以自勉之。

韩邦奇(1479~1555),字汝节,号苑洛,人称苑洛先生,陕西朝邑人。从小灵俊异常,有志于圣学,年少时便精研《尚书》,且著有《蔡传发明》、《禹贡详略》、《律吕直解》等书。正德三年(1508)韩邦奇举进士,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浙江按察司佥事、山西左参政、四川提学副使、山东按察副使、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职。韩邦奇为官清正廉洁、嫉恶如仇,非常关心民生疾苦。初在吏部任职时,由于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因上疏评论时政之缺失而谪为平阳通判。任浙江按察佥事时,他根据当地民谣创作《富阳民谣》,揭露地方官员上下勾结掠夺民众的行为,而被诬告下狱。自后屡起屡罢,终以南京兵部尚书致仕。韩邦奇为人孝廉,与其弟韩邦靖情谊深厚,其孝悌之举备受乡人赞许且广为流传,乡人为之立孝悌碑,以为楷模。《明儒言行录》引用樊恕夫之话说:“自有兄弟以来,中间道徳之高、功业相映亦多矣,至相爱之深、相信之笃、所见之同如公兄弟,可谓旷世少有。”(沈佳:《明儒言行录》卷四《韩邦奇苑洛先生恭简公》)在学问方面,他“涵养宏深,持守坚定,躬行心得,中正明达”,人称“又一薛敬轩也”。其“学问精到,明于数学”,主要著作有《性理三解》(包括《正蒙拾遗》、《启蒙意见》、《洪范图解》)、《苑洛语录》、《苑洛集》、《苑洛志乐》、《易占经纬》等,四库馆臣称“邦奇学有原本,著作甚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经史、天文、地理、数术及兵法等,无不通究。此外韩邦奇对音律亦颇有研究,并著有《律吕直解》。1556年,在关中大地震中卒,时年七十七岁。韩邦奇门人很多,有杨爵、杨继盛、李沧、赵子春、王赐绂、张士荣、张思静、刘世纶、赵天秩、樊得仁、白璧、张文龙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杨爵和杨继盛,人称“韩门二杨”。

杨爵(1493~1549),字伯珍,号斛山,陕西富平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行人,考选御史。卒后赠光禄寺少卿,谥忠介。杨爵“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九《杨爵传》),他所传承的是韩邦奇中正忠淳、躬行践履之作风。著有《杨忠介集》、《周易辨录》、《中庸解》等。

杨继盛(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北直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郞,以疏劾严嵩,为所构陷弃市,后追赠太常寺卿,谥忠愍。杨继盛主要传承了韩邦奇的乐律学说,著有《杨忠愍集》三卷,附录一卷。



[1]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8页。


[2]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4页。


[3]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4页。

三原学派诸子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中国古代的私妓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诗是什么或什么是诗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道家创世论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三大家论“四本”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论王尔德的灵肉观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虚字平仄谱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课幼学用虚字诀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荆公诗法与佛禅思维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苏辙与佛教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虚字平仄谱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李叔同出家思想探微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段玉裁《經韵樓集》讀後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 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渊源述补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 卢梭《民约论》在中国的传播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 赵翼与王杰的状元之争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 论姚鼐诗学中的以文为诗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 傳統論文的寫法——起承轉合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 赵翼与王杰的状元之争 - 数典书院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 浅谈郑板桥的词 - 古代文学研究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剑桥哲学史经典文本丛书】(13/68) pdf 英文 - 人文社科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酒阑人散我独醉,骂骂文人劣根性 - 数典乐园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 商埠与济南的近代发展 - 现代历史研究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 国人认错史:我们为什么不会认错 - 文化资讯 - 国学数典论坛 -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