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七塔寺 恩威文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1:59

宁波市七塔寺

    ——浙东名刹

   宁波市有一座保存完整的佛教古建筑群,它便是被称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的七塔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七塔寺位于宁波市江东百丈街,虽身处闹市,无山水之美、松柏之幽,但殿堂金碧辉煌,结构古朴,梵宫浑邃,气度宏伟,规模广大。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中兴法堂、藏经楼、大钟楼、方丈殿、玉佛阁等。现任住持为月西法师。七塔寺现是宁波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七塔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当时,县城里有位叫任景的官人舍宅为禅院,名“东津禅院”,并迎请天童寺住持心镜禅师主持寺务。心镜禅师(823-866年),名藏奂,华亭人氏。他在唐朝会昌年间任天童寺住持,并于小白岭建五佛塔。858年任七塔寺第一任住持后,致力于修整寺庙,树立禅风。据史载:唐咸通二年(861年),有兵昼入寺,心镜禅师冥心坐禅,神色不动。众兵皆惊,叩礼而退。群绅为表彰师德,奏请朝廷改名为“栖心寺”。唐咸通七年(866年)八月三日,心镜禅师圆寂。现在寺内尚存一座“心镜禅师舍利塔”,塔基上刻有“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十二个大字,上为四层石刻莲花座塔身。此塔是咸通十四年(873年)次癸已元月甲午朔甘八日立,清朝光绪年间重修。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赐名为“崇寿寺”。 明朝初年,倭寇时常在海上作乱。沿海居民难以安生。朱元璋派名将信国公汤和,把舟山群岛一带的居民迁徒到宁波江东,并将国昌宝陀寺迁徙并入祟寿寺,迎来观音像,供奉在大雄宝殿,改名为“补陀寺”,因供奉观音菩萨,又被称作“南海普陀”、“小普陀”。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从普陀山一带迁来的宝陀寺也给祟寿寺带来了海岛观音像,这反映出七塔寺与普陀山的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七塔寺的大雄宝殿正中仍供奉着观音像。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寺前建立了7座佛塔。故俗称“七塔寺”,沿习至今。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慈运法师任七塔寺住持,对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改造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新建了法堂、藏经楼,梵宇一新,衲僧云集。1895年,慈运法师专程至京城请颁藏经,光绪皇帝赐寺额为“七塔报思寺”。慈运法师在七塔寺盛弘禅宗临济宗掸风,有48位法嗣遍及全国,其中高足有圆噬、道阶等。后人设“慈荫堂”以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千年古刹七塔寺进行了多次维修。特别是1980年以来,对殿堂庙宇进行了全面修建,使殿宇更加辉煌、壮观。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像,是1980年用樟木新雕刻的,高1.6丈,重三千斤,外部装金,结砌趺坐在莲花座上,金身焕彩,妙相庄严。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唐以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称观音菩萨。一般寺内塑像有圣观音像(或自在观音像)、十一面观音像和千手千眼观音像几种。千手千眼观音像中,一般四十二臂观音像为立像,其代表作是河北承德普宁寺的塑像;而四十八臂观音为坐像,除去前面介绍的四十二只手外,再加上麦穗手、羯磨轮手、宝矛手、宝锤手(均为二手)即成四十八臂。一般寺庙都设观音殿供奉这些观音塑像,或在大殿背后修海岛,西北设海岛观音像,大殿正面供释迦牟尼像。唯独七塔寺大殿正面供奉千手观音像。这也是七塔寺的最大特色。

   在大雄宝殿的墙壁上,嵌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刻的五百罗汉像,篆刻工巧,神态各异,为国内稀有的壁上雕刻罗汉像。

    七塔寺还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石刻、碑碣、藏经等珍贵文物古迹,其中有:宋代铸造的大铜钟两口;明代古木搓一座;大清龙藏经一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印;在玉佛楼上,供奉着玉佛一尊,洁白无暇,光彩照人。

    七塔寺有僧人几十人,在方丈月西法师的带领下,实现了以寺养寺。僧人们还发扬佛教乐善好施的精神,拿出结余资金,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1988年7月,宁波市宁波、奉化等地区暴雨成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七塔寺全体僧众捐款近2万元,支援灾区人民。1986年;宁波七塔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抗台风救灾捐款达52万元。

   今天的七塔寺梵宫巍峨,秀竹婆娑,苍松几簇,假山玲珑,鲜花飘香,禅风优良,得到国内外人士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