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2:20:28
也说说地球变暖 类型: 原创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数:296 作者:武艺 发布时间:2010-9-4 9:11:00 打印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火星或其它星球。

霍金为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

霍金关于人类完蛋的预言,好在给了200年的准备时间,另一个据说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弗兰克·芬纳称:“人类可能在100年内灭绝,不仅我们的子孙,包括其它动物也会灭绝。”他说,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情况,这是人口爆炸,无节制的浪费和全球变暖惹的祸。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0.8.13《杞人忧天,今人忧地》作者:何保胜

 

地球在变暖,难道真的是人类排放炭、汽车尾气、电冰箱空调机中的氟惹的祸吗?这些污染气体对地球大气层真的影响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地球大气层。地球穿了一件衣服,就是大气层,真像“皇帝的新衣”,我们人类的肉眼看不见,但这个大气层确实存在。

(图片无法上传,请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客》。)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球大气层结构:(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的最低一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6-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公里,两极附近为8-9公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这一层的显著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C。到对流层顶时约为-55C。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83C,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53C。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发射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降,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两层。在l-2公里以下,受地表的机械、热力作用强烈,通称摩擦层,或边界层,亦称低层大气,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此层。在1-2公里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称为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如雨、雪、雹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因此,水蒸气的上升变成云并不是受高度影响,而是受温度的影响。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二)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30—35公里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公里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的特点:一是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二是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三是在高约15—35公里范围内,有厚约20公里的—层臭氧层,太阳紫外辐射的光化作用产生臭氧,形成臭氧层,这一层的高度大抵与平流层相当。在离地表20~30公里处,臭氧浓度最大,不过这部分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仍然不到这一层大气的十万分之一,各种气体依然视为均匀混合的。臭氧层吸收掉危害生命的太阳紫外辐射,使之不能到达地表。因臭氧具有吸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故使平流层的温度升高。(三)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公里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里平均温度在-93C。(四)热层:从80公里到约500公里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C以上,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五)逃逸层: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逃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该层的上界在哪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实际上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地球形成初期的原始大气已不存在,它已全部或大部散逸到空间。后来,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所谓“引力致热”,地球处于一种熔化阶段,从而加速了气体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地球的引力使这些逸出的大气渐渐积蓄在地球的周围。这种第二代地球大气缺少氧,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组成,称为还原大气。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来自太阳的辐射使水分解为游离氧,从而使还原大气变为以氮和氧为主的氧化大气。有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赤铁矿中的沉积物,推断出氧存在的时间至少在25亿年以上。从那时起,大气中便含有丰富的游离氧了。

通过太阳光照射,地面上及海平面上的水气会形成水蒸气上升,然而水蒸气在上升到海拔5公里时,遇到冷空气层,便会凝结成较大水珠,形成云、雾。再遇较强冷空气,就会形成雨水降下,遇更强冷空气时,就会形成雪、冰雹降下。也就是说,地面上升的水蒸气是逃逸不出大气层的。那么,对流层及平流层中的冷空气从哪里来的呢?地面温度(除冻土带外)常年在零度以上,而热层气温又在1000C以上,也就是说,两头热,中间冷。如果没有恒定的冷空气供应,这中间30公里厚的冷空气层在地球几十亿年的成长中,也许早就被太阳光融化掉了。也就是说,是地球一直在制造冷气,供应着大气层中的冷空气层。我们知道,地球的南、北两极长年冰雪不化,在两极中各有冷源点,这个冷源点就向大气层供应冷气,以保持大气层中的冷空气层有足够的消耗。从冬至开始,此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冷空气层已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冷源点也就停止制冷。随着地球不断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冷空气逐渐消耗,天气也就越来越热。到了夏至,冷空气层已处于最薄时期,此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太阳光长驱直入,冷源点也就开始制冷。随着地球不断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冷空气越积越厚,天气也就越来越冷。

因此,地球变暖,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冷空气层已经变薄,除了我们排放的各种污染气体影响了臭氧层以外,地球制冷的能力也降低了。地球怎么制冷?不知道!地球依靠什么来制冷?不知道!我们现在仅知道的是,地球确实自己在制冷。否则,有再厚的冷空气层也会在25亿年的时间里被太阳光热融化掉。在地球50亿年的历史中,其间有过几次冰川时期,这应该是地球制冷能力的大爆发,随着地球制冷能力的下降,地球又开始变暖,变暖到一定时期,地球又会强力制冷,这就是地球发展的规律。但是,在以前的历史中,没有谁大规模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而我们现代人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开采了近70%的地下资源,不可否认,这些地下资源应该就是地球制冷的重要因素。

我相信,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进一步开采,地球制冷能力就会进一步下降,史蒂芬·霍金的预言就将会实现。地球人类在200年内就会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