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42:04
居庸关寺庙祠堂考
■摘自《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首届居庸关长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李德仲
居庸关自元代至清代修建了众多的寺庙祠堂。涉及佛、道、儒三大派别。这些寺庙祠堂有皇帝敕建的,有太监建的,有乡人和官兵建的。其建设历史之久远,建设数量、规模、等级,在万里长城寺庙建设史上当数首位。
一、历史上记载的寺庙
1.永明寺
位于“云台”北侧。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云台”建成后,“既而缘崖结构,作三世佛殿,前门翚飞,旁舍棋布,赐其额曰大宝相永明寺。势连岗峦,映带林谷,令京城风气完密”。“车驾往回或驻跸于寺,有御榻在焉。其寺之壮丽,莫之与京。”(见《析津志辑佚》)。由记载得知,永明寺规模宏大,为藏传佛教风格建筑。
2.玉皇庙
位于关城北面5里河道东侧。为明代正德年间太监李嵩建。庙内供奉玉皇大帝。现该庙毁坏无存。现存石碑一通。
3.旗纛庙
明洪武五年建。在关城东北隅(见《西关志》)。此为供奉旗神之庙。
4.火神庙
明正统五年建。在关城北面五里处(见《西关志》)。
5.三官庙
在关城南门外,东街巷内。明代乡人建。庙内供奉天官,地官,水官(见《西关志》)。
6.东岳庙
永乐初年建。在关城南。庙内供奉东岳大帝(见《西关志》)。
7.泰山行宫庙
位于城南。明代建(见《西关志》)。
8.晏公庙
明洪武中建。位于关城内(见《西关志》)。 9.泰安寺
明正统八年至正统十三年(公元1443—— 1448年)建于云台之上。清康熙年间因失火被毁。
10.孔庙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建。天顺七年(公元1464年)重修。有正殿五间,两配殿各五间。
二、修缮以后的庙祠
1.城隍庙
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公元1997年修葺完成,是目前居庸关最大的庙宇。
城隍庙建筑规制为:正殿三间。寝殿三间。庙门三间。戏台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山神庙一间。土地庙一间。城隍庙座北面南,建筑面积538平方米。城隍庙内有神像如下:
正殿正中主神台塑座姿城隍一尊,高三米。城隍两侧各一仕女。身前两侧为文武大臣。正殿两山神台塑座姿判官四名。分别是掌刑判官、掌生死判官、掌善判官、掌恶判官。判官两侧是书记官。四个山墙角塑有牛头、马面,黑无常,白无常。正殿内绘有“十善图”、“禹门图”、“十八司”、“双龙图”、“皂隶图”壁画。寝殿中房塑有着便装城隍和城隍夫人。两配殿为“阎王殿”,塑有十殿阎王。阎王殿内绘有“十八层地狱图”。山神庙内塑有山神和山神夫人。土地庙内塑土地和土地夫人。城隍庙门内安置轿子一顶。轿夫两名。白马一匹,马将军一尊。
城隍发韧于古代水墉(沟渠神)。早期是城墙护城河神化的产物,属自然神。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城隍神逐渐演化成社会神。成为城镇的保护神。城隍神原型在中国出现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吴国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修建成的芜湖城隍庙,迄今已1700余年。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朱元璋封京都和天下城隍,并完善祭祀制度,城隍信仰达到了鼎盛时期。每月的初一,十五入庙进香。新官上任要向城隍报到。城隍、城隍夫人生日要演戏祝寿。清明,七月半,十月初一抬木刻城隍出巡。
明代以后城隍庙,多为仿人间官署衙门样式而建。庙内多神杂居以满足不同人们的心理需求。“判官”为城隍的助手。“牛头”“马面”,是冥界的狱卒,执行拘人魂魄和行刑任务。“黑白无常”冥界专司勾摄生魂的“勾魂鬼”。“土地神”的前身是非常显赫的社神。土地神源于人们对大地的崇拜。就国家而言,是主司大地之神。在地方他是道教供奉的主管一方地面之神。“山神”源于人们为山川的崇拜。“十殿阎王”原为印度神话中的阴间主宰,后被佛教纳入任命为地狱神,传入我国后为民间冥司主宰。他们是:第一殿秦广王蒋。第二殿楚江王历,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吕,第五殿阎王天子包。第六殿六城王毕。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黄。第九殿平等王陆。第十殿转轮王薛。
2.吕祖庙
位于居庸关翠屏山上,坐东面西。仅一间,建筑面31.7平方米。庙内供奉吕洞宾和桃树精,柳树精。
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称吕祖、吕帝,孚佑帝君。传说吕洞宾是唐代蒲州永乐县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后经云房先生,太华真人指点得道成仙,身怀法术,云游四方,济世救民,深得百姓信赖和喜爱。
3.真武庙
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建。位于居庸关北券城内。相传明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于是在关内修建此庙。
真武庙建筑规格为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庙门三间。建筑面积228.4平方米。真武庙正殿内主神台塑座姿真武大帝,两侧是金童、玉女。神台两侧是水,火二将。两山塑站姿八大元帅。他们是:赵元帅赵公明。风轮周元帅周广泽。仁圣康元帅康席。降生高元帅高原。降妖避邪雨元帅雨田。成灵温元帅协琼。灵官马元帅马华光。岳元帅岳飞。八大元帅是真武大帝所收三十六天将的一部分。真武庙东西两配殿塑真武部下大将,能行风雷,制鬼神的六丁六甲。他们是:甲子神将王文卿。甲寅神将明文章。甲辰神将孟非卿。甲申神将扈文长。甲午神将韦玉卿。甲戌神将展子江。丁丑神将赵子任。丁卯神将司马卿。丁巳神将崔石卿。丁未神将石叔通。丁酉神将藏文公。丁亥神将张文通。六丁六甲塑为人身兽头,手执兵器,生动传神。
“真武”又称“玄武“。民间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的称号。“真武”在道教诸神中,声威显赫,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真武”的起源最早来自人们对星辰和动物的崇拜。古代人们把黄道上的恒星由西而东分为28个不等分的星宿。28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以后人们以灵龟象征玄武。后来又加一条蛇。龟蛇相交形成真武。关于玄武的起源道教还有一种说法。黄帝时,玄武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生而神灵,长而勇猛。他不愿继承王位,出走学道,得紫元君所授秘法,天神受其宝剑,入武当修炼。42年功成。白日飞升,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为玄天上帝。真武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受玉帝敕封,总镇北方,巡察善恶,神力无穷,威慑万灵的大神,又是救苦救难,赐福于民的慈神。
4.关帝庙
位于金柜山北侧,明正德年间(公元1508——1521年)为正德皇帝敕建。建筑面积172.7平方米。
正殿塑座姿关帝像。关帝两侧为站姿周仓、关平。南配殿塑关夫人。北配殿塑关羽父亲成忠公,祖父裕昌公、曾祖先昭公像。
关圣帝君,是关羽的化身。儒教崇为“文衡圣帝”。佛教称为“伽蓝爷”。道教尊为“翊汉天尊”。明代关羽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关帝被列入国家重要祀典。他是“忠义刚烈,忠勇神武”的化身。被各行各业人崇拜。
5.关王庙
位于居庸关南券城内,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2年)。关王庙座南面北,共计三间。面积77.5平方米。
关王庙内塑有关王像。两侧为周仓和关平。两山塑马超,黄忠,张飞,赵云。
6.马神庙
位于居庸关南关外西山脚下。明代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建。清代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重修。
马神庙有正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马神庙正殿正中神台塑座姿马神一尊。马神赤面赤发,三头六臂。六臂中拿金山、银山、剑、叉、戟、刀。身下是一匹枣红战马。马神前是两尊侍卫。两边为水神和草神。
南配殿塑站姿马王三尊。他们分别是“金日磾”、“殷郊”、“房星”。北配殿塑“马祖”、“马步”、“马社”三神。
马神,也称马王,马鸣大王,马王爷,是旧时供奉的家畜守护神。农业经济时代,马用于耕作,乘骑、运输、征战、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作用极大。马的信仰起源很早。原始社会,一些氏族部落就以马为图腾。隋、唐、宋、辽、明、清各代都有官方祭祀马神制度。
关于马神的来源一说马神是房星,即天驷星。其二说马神为汉武帝时的金日磾。其三说马神是《封神演义》中的殷郊。
7.表忠祠
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位于关内西南侧,建筑面积159平方米。
表忠祠有正殿3间,左右配殿各3间。表忠祠是为纪念明朝副都御史罗通而建。罗通,字学古,江西吉水人。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奉命镇守居庸关。同年十月,元兵三万人攻打居庸关。罗通身先士卒,冒死据守。关城西南城墙被敌人攻破,罗通命人连夜用布帐围起来,用水浇注为冰,阻止敌人进攻。敌人攻城七日,未曾取胜,又转攻紫荆关,罗通率兵追击。敌人北逃。因抗敌有功,罗通被升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
表忠祠正殿塑罗通和罗夫人像。南配殿塑张钦像。张钦,明代顺天府通州人。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巡察居庸关。当年八月,武宗皇帝欲出居庸关狩猎,张钦为保皇帝安全,关闭关门阻止皇帝出关北上。并三次进谏陈述理由。几经周折,武宗皇帝还是出了居庸关。张钦对皇上的忠爱,武宗皇帝听从忠谏,君仁臣直成为美谈。北配殿塑孙玺像。孙玺系隆庆卫指挥同知,后升为指挥佥事。分守居庸关。正德十三年武宗皇帝欲出居庸关狩猎。为保皇上安全,孙玺闭关阻止皇上北上。孙玺叩马进谏。忠爱敢言,君子取之。
长城文化网工作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