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话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7:02
春季天气回暖,是养阳的最佳时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中医认为春气通于肝,肝主升发阳气,喜调达疏泄,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肝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肝气不舒,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消化功能紊乱、精神疾病等诸多疾病。
此外,“风为百病之长”,春季乍暖还寒,天气变化不定,风邪很容易侵入人体。种种原因,导致春季成为百病复发季节,因此要特别注意阴阳调和,以防损伤到人体正气。
1. 心血管疾病:每年2至4月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常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另一方面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也会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复发或加重。研究表明,春天是“风心病”复发率极高的季节。应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2. 脑血管疾病:另一类春季多发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因春季气候冷热不定,特别是突然降温的情况多,人体受到刺激后,交感神经会出现兴奋,全身毛细血管也会跟着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脑栓的形成,很容易引起中风。如果出现一些中风早期征兆,如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四肢乏力,或短暂性视力障碍,眼前出现黑蒙现象,哈欠连绵等,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3.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易发。
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胃酸分泌增加,容易诱发溃疡。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同时应注意保持饮食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痢疾、胃溃疡等病的发生。
4. 肝炎:春季随细菌和病毒活跃而多发。
春季要特别注意卫生,避免染上肝炎。凡出现发热、吃不下饭,感到恶心、呕吐、乏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5. 关节炎:患者对气象变化甚为敏感。
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因此,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调摄方法
■ 精神调摄,重养肝
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要想肝气顺应自然,首要一条必须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心理卫生。例如,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原有肝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在春季会加重或复发。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
■ 乍暖还寒,慎减装
民间流传的“春捂秋冻”俗语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过早地减衣,寒气乘虚而入,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有一些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流脑、麻疹、腮腺炎、猩红热等多种传染病也易在这个季节流行。
■ 运动锻炼,升阳气
春天阳气升发,树林、河水边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对人体很有利。人们应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
■ 饮食保养,调肝脾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春季除保肝外,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动、植物,如海鱼、海虾、牛肉、鹌鹑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黄花菜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