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和竞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06:04
笔者在之前《工商管理的知识基础》一文,曾指出工商管理学的核心起点和经济学的不同:经济学假定市场在不受限制的充分自由竞争条件下,任何企业将获得平均性的利润,而不可能获得大幅度的超额利润。而工商管理知识所追求的,正是如何使一个企业和在其他企业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打败其他企业,从而获得超额利润。所假定及追求,完全不同。
 
这两者在起点上的差异,同样显示了投资界对于投资行为的观点差异:金融学的起点假设是市场是充分有效的市场,信息被充分消化,长期下,投资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独立的投资人或者风险基金,所孜孜不倦追求的,正是如何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长期下看,尽管确实出现了比如巴菲特等创造了长期不败神话的独立投资人,但是,市场中,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失败者,这两者比例之悬殊,和实体经济市场中,幸存下来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企业,总是少数的。更多是在竞争中无声无息消亡的短命企业的情况一致。
 
长期投资之道,便是在数千个上市公司中,选出能够长期跑出的千里马。然后伴随公司成长。其背后,则是无数的公司,在竞争中失败,按照林森池在《证券分析实践》中的说法,投资要成功,便是要买入有市场专利的公司。按照波特的观点,在自由市场中,企业要超越其他竞争者,要么提供比别人更便宜的产品,要么提供比别人更好的产品,竞争迫使大量企业追求创新,改进流程,以求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竞争者,不可复制之处,便是其核心竞争力。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企业,比如高速公路,同样具备垄断地位,但其地位不是由市场本身赋予,而是由其他因素,比如地理方位赋予的。因此,这种垄断力量的可持续性,更倚赖于其他的非市场因素,比如政府赋予的某种经营特许权,而非企业自身通过经营能力而获得的市场专利。一旦这些非市场因素改变,这种专利被迅速丧失。
 
衣食住行,乃是人类之必需。17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持续不断,而各种矿物能源的应用,又使经济生活进入工业时代。工业时代的特征,是大量资金被投入于机器,流程被改造成为流水线作业以提高效率,生产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直到市场在高度细分之后,被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垄断力量,但是,由于对利润的追求,总有后来的挑战者,不断的重新试图加入这个市场,当先行者所掌握的生产产品被后来者学习,而管理模式和结构,也被成功模仿之后,此后的竞争,进一步转向更为复杂巧妙的垄断方法,比如通过高资本投资的产品创新,又或者通过市场专利保护、创意、分销网络结构等某种不可轻易复制的能力来获得垄断地位,正是这些竞争的存在,使得一个之前成功的企业,很可能在后来的竞争中,不适应新的形势而失败,因此,投资之道,并非盲目的死抱一家公司,在过去几百年中,全球的财富集中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形势热点的转换,从早年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到后来的石油大王洛克非勒再到现今的软件巨头微软、Google,可以看出财富随着经济趋势转向的特点。作为投资者,其任务,便是要识别出这一种趋势,及早投资给比尔盖姿,并伴随其公司成长致富。
 
但是,如同前面所指出的,在每天所涌现的无数新企业中,能够最终跑出的,永远只是少数。在事前,极少有可能知道最终跑出的是哪只黑马。当市场大量迷人的题材,不断的吸引散户涌入时,每一个故事,看起来都是如此激动人心而愿景又即将实现,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以分别出故事的真实性时,投资便更可能投向讲得最漂亮的故事,而选中最终跑出的千里马的概率极低。一个最新的例子,是2000年之际的网络泡沫,当大量财富随着泡沫破裂消失时,当时最广泛被用来讲述网站成长故事的眼球和点击率,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吸引消费者的指标,真正获得了网络泡沫所提供资金并跑出的是完全不可预期的作为搜索引擎的Google,这样一种不可预期性,正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的另外一种形式,只有在事后,才可能知道最终市场会选择哪一家公司。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的很可能不是一开始就盲目去赌博买大小,而是密切监察公司的经营状况。在决定性的竞争战役完成后,买入获胜的企业,再伴随其成长。最近的例子,便是早几年的移动和联通,以及现今的人寿和平保。如果在开始时候,投资者平均的买入相关竞争中寡头的股权,那么,在决定性战役发生后,便应该坚决卖掉失败者的股票,集中转移到成功者上面来。而投资者所应该着手学习的知识,是去理解经商之道,学习如何分辨出决定性战役,而非每天死盯股票机的行情,来得到市场对于公司的短暂评价。
 
Michael Chen 2008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