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给民族主义一个普世灵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07:19
访问量[46663] 评论数[135]
发布于:2008-05-23 20:33
 
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理念,在救灾中得以实行,不但改变了中国政府在西方国家人民和政客心中的形象,也拉近了与两岸三地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这个普世价值观念,随着媒体的全方位开放,播放到全国各个角落,无疑是对全中国民众的一次潜移默化的教育。胡温的示范,无疑对后面伤员的救治,灾区的重建乃至其它方面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国家领导身先士卒,冒着余震的危险,接连前往灾区指挥救灾;温总理面对遇难者遗体三鞠躬;十万大军奔赴灾区,日夜救援;全国各地掀起了赈灾募捐的热潮;奥运火炬在革命圣地瑞金传递前,集体向地震死难者默哀;国务院确立和实施全国哀悼日,第一次为国家领导人之外的生命降下半旗;火炬传递也为震灾遇难者让路,暂停传递三天……这感天动地的一幕幕,充分体现国家对普通公民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同时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对生者的扶助、对逝者的尊敬这一优秀美德在不断得到发扬和延升。
四川大地震提升了国格和公民人格,将使当代中国不可逆转地走入“人文关怀”时代。这是绝好的转型契机,中国民主宪政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来也势必会延伸到民主、人权等其他普世价值的领域。这也许是时下中国在学习普世价值的千头万绪的困惑中,杀出来的一条血路。
中国政府此次不惜代价的以人为第一位,对长期埋首在市场经济里的人们的心灵是一次巨大的震动,并促使他们去思考普世的价值。中国政府表现出来的生命至上、全力救灾、信息透明、放开新闻自由度以及国家对普通公民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都彰显着中国政府朝着现代民主宪政前进的铿锵脚步,也让中国政府深感民主、自由、博爱这些普世价值观的无比魅力,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昨天,深圳政府在线发布了一部《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勾勒出了深圳政治、行政、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设想,涉及19项主要任务,拟将来条件成熟时进行市长差额选举。我相信这是中央政府授意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风信子。
很多人对所谓“普世价值”充满鄙夷或者敌意,好像普世价值是西方的特产,是蛊惑人心的毒草,是西方攻击我们的炮弹。其实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就是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举世公认的、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是最高层面的道德范畴。说白了,普世价值就是一只肯德基的鸡腿,人家好吃,我们也照样可以享用。中国不少同胞常认为,凡是西方的就是我们要打倒的,凡是与我们当前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便是腐朽堕落万恶的。谦逊地说是一种朴素的直观,不客气而言,那是无知或愚昧。普世价值之所以敢称之为普世,并不在于他的户口所在地是西方还是东方,或者在我们中国有没有暂住证,而在于他天父地母,是我们的基础也是终极追求,无论是西方民主政治还是东方乌托邦威权政治,最后的归宿不都寄托于此吗?
普世价值体现了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存需要。中国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中,有“以民为本”一说,但这种民本思想,只是体现了某些明智的君主,认识到要稳定其统治地位,必须对黎民百姓有所体恤和倚重。它并不承认民权是人的天赋权利,不是任何人所恩赐的。这种观念延续到当代,仍有人要求人民高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领袖亲,等等。完全把本末倒置了。在历史上,儒家推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剥夺了民众的知情权。可惜,时至21世纪,这种公然违背法律、道德准则的行为,在某些当权者中,依然照行不悖。
民族主义一大硬伤便是没有一个实在的价值依托,这具空荡荡的躯壳只靠本尼迪克特所言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那狂野的激情在维护着行走。此次救灾洗涤了我们国家和公民的灵魂。那我们给民族主义一个普世价值的灵魂又如何呢?勒庞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大动荡,并不是那些以其宏大而暴烈的场面让我们吃惊的事情。造成文明洗心革面的惟一重要的变化,是影响到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民族主义没有一个能真正普世的价值灵魂,这具木乃伊似的躯壳又能带我们什么呢?是疾风骤雨似的暴力抗争,还是盲目无序的异族抵制?民族主义者永远是短暂的大多数,只所以称他们为短暂的大多数,是因为民族主义者们永远只是在短暂爆发的瞬间才蜂拥而至,作家韩寒曾称之为“爱国主义的一场赶集”。民族主义拥有一个爆发力所向披靡的躯壳,却没有一个符合人性或者天性的灵魂,那么他一半是天使另外一半则注定就是魔鬼。幻化为蛇潜入伊甸园,最后带给人类智慧与病苦的路西法不正是天界中最美丽那位天使吗?我们无需刻意美化和维护民族主义,他确是一把威力无穷的倚天剑,关键在于挥舞他的是加百列还是路西法。
苏格兰社会主义者汤姆·奈仁曾说:“‘民族主义’是现代历史发展中的病态,如同‘神经衰弱’之于个人一样的不可避免,它既带有与神经衰弱极类似的本质上的暧昧性,也同样有着退化成痴呆症的内在可能性——这个退化可能性乃是根源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所共同面临的无助的两难困境之中(这种痴呆等于是社会的幼稚病),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是无药可医的”。如此说法未免有些过激,但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既然民族主义拥有不死之生,我们何须吝啬给他一个普世的灵魂呢?
我们都渴望珍重生命、正直公平、言行诚实和相敬互爱。越是渴望的东西越是稀缺的资源。但是,我们也不可过于悲观,这希望就建立起了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它存在于我们的心底,是善的根芽。远一点的如海啸捐款,我们帮助了那些不能自助的陷于严重困境的人,可能终其一生我们都不可能见到他们;近的如四川赈灾的全民关爱捐助大行动,它让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一远一近说明了中国普世价值观的觉醒,说明了中国公民责任感的提升——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与我们相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学者陈鼓应先生以薄薄一册《耶稣新画像:圣经的批判》风行天下,其文力揭《旧约》之上帝为“人间暴君”,阐述“人人有罪之说法,否定了人类的尊严”,对《圣经》大加批判,很有现在所谓的“酷评”风格。上帝的启示在抵达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时,我们又将以怎样一种态度来面对它呢?敬畏抑或嘲讽?一切都缘于选择,一切都缘于宿命。然而文明世界的普世价值是我们无法抹杀的,中国国情决不是我们的借口。不管有多少爱都可以重来,但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呢?在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今天,我们又有多少勇气去批判那些已经腐朽或落伍了的思想呢?
中国的落后就在于中国人缺乏心灵的超越性,缺乏对永恒正义和绝对公义的普遍信心。缺乏超越于一切个人、集团及其理念之上的自我信仰,因而也就失去了独立评判它们的能力、勇气和根据。李敖大师曾言:中国人离上帝有多远,离民主就有多远。
人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准则,以及由这些准则所规定的基本制度。人类本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民族,疆域不论大小,历史无拘长短,只要其告别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未来,就必然要尊重人类普世价值,和世界各民族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人类普世价值的存在,不否定各民族在迈向文明未来时保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也不否认各民族根据自己的现实选择前进的节奏和行动的策略;相反,离开了民族的特色文化,放弃了前进节奏和行动策略,任何一个民族都将丧失前进动力。在迈向人类文明的征途上,于坚守人类普世价值的同时,彰显自己民族特色的积极内容,并将两者成功地结合起来,是对一个政党领袖集团的胆识和智慧的考验。从中共十七大我们读出了中共对普世价值的尊重;从抗震救灾,我们更看到,新一代党的领导人能够经受这种考验,这使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人类的普世价值并不是抽象的浪漫主义幻想,而是关乎人类福祉的具体的行动准则。自由、公正、民主与和谐这样一些制度范畴不仅是人类获取自尊、独立和富裕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福利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决绝地说,这些制度范畴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所能达到的最高文明境界,任何民族都将获得这样最终的制度进化归宿。我们承认,这些制度范畴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当这些历史条件还不具备时,一个民族的制度可以是不自由的、不民主的,甚至是奴役性的,但一个民族如果有幸在生存竞争中延续下来,就必须创造历史条件,选择自由、公正、民主与和谐的制度。一定的历史条件正是民族特色发生和政治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和人类文明结缘、愿意承担历史责任的政党不能迁就自己特色的消极方面,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开掘自己的社会资源,果敢拥抱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以更快的步伐走向文明未来。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人类普世价值中最重要的内涵被中国共产党所接受。关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政治主张,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欢迎。这充分表明,只要是按照普世价值准则所作出的改革决断和施政举措,一定能拉近党和人民的距离,一定能使政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次四川救灾更是明证。
将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和民族特色结合起来的要义,是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选择迈向人类文明的具体道路。中国正处在转型的过渡时期,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风险较小的中国式民主改革道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会给我们的转型带来变数。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们要权衡各种因素,统筹社会利益关系,安排好改革程序,把握好改革节奏。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是永恒的,而民族特色是会变化的。在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道路上,普世价值不应成为迁就民族特色的祭品。民族主义使我们万众一心,普世价值方使我们德隆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