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不必担忧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26:10
崔宇

日,中国11月份经济数据集中出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PI在连续9个月负增长后转正,同比上涨0.6%,环比也上涨0.3%。尽管PPI仍然负增长,同比下降2.1%,但降幅比上月缩小了3.7个百分点。CPI的转正和PPI降幅的急剧缩小,无疑加剧了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以CPI来衡量,中国似乎还没有迎来通货膨胀,正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今日所言,CPI转正主要受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带动,现在不存在通货膨胀。值得注意的是,居住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水电燃料等涨价带动的,因为水电燃料等在CPI的分类中被归于“居住类”,其权重大约在6%左右,与食品价格33%左右的比重相比并不高。所以,虽然公众对近期资源价格的涨价耿耿于怀,但从统计意义上来讲,资源价格涨价并不会显著推高CPI。
或许,这种观点很难被公众接受,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按照官方CPI的权重来安排消费支出,造成CPI的涨落可能会与公众的实际感受部分脱节。但是,即使抛开权重设置可能不合理的CPI,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也离通货膨胀尚远。在产能过剩和外需仍然不振的背景下,即使投放出了大量的货币,也难以形成一般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的通货膨胀。因为价格首先取决于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了货币流向,只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才会吸引货币流向需求方,从而推高价格。
外需是判断中国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的一个很好的风向标,如果外需依然不振,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在一般消费品领域就很出现通货膨胀。11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仅下降0.3%,远小于今年初以来的两位数的降幅,但同比下降幅度缩小主要还是受到基期因素的影响,正是在去年11月份,中国出口开始大幅下滑。今年1-11月出口总值仍同比下滑了18.8%左右。
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的分析,2009年因出口萎缩直接减少的需求就高达5000万美元,相当于减少三、四万亿人民币的总需求,再加上出口“乘数效应”,仅外部冲击造成的产能过剩就足以对冲上半年国内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在一般消费品领域并不存在通货膨胀,只有供不应求的大宗商品和资本市场才存在价格暴涨的压力,而且供不应求的背后往往有短期炒作的因素,资金随着不同的炒作概念在四处流窜。
比如,最近许多地区大蒜价格比年初涨了10倍,辣椒价格半个月涨了50%,大蒜和辣椒价格的疯涨就意味着投机者通过大蒜和辣椒能“防治甲流”这个概念进行炒作,制造了供不应求的噱头,从而吸引资金快速流入并推高价格,这也带动了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炒作热情。据中金公司的报告,11月份上期所成交额同比增长266.3%,大商所成交额同比增长96.3%,郑商所成交额同比增长41.8%,豆油、豆粕和白糖成交额都大涨。
目前来看,中国股市既有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又有新股发行提速的压力,供求相对平衡,这也是最近中国股市一直震荡盘整的原因之一。但房地产市场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尽管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释放出大量需求,但有效供给不足,大量土地和房屋被囤积起来,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因此也成为最容易吸引资金、形成泡沫的领域。
目前房地产商的情绪十分乐观。11月份的月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下滑到了24%左右,此前数月一直在30%以上,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在强劲增长。而且,11月份的新开工面积也一跃升到1.6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0%左右。但房地产商的乐观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悲观,房地产领域一枝独秀地吸附了大量资金,不仅挤压了其他行业的生存空间,也不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和扩大内需。
从1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了9.21万亿,M2同比增长高达29.74%,并没有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回落,M1同比增长甚至高达34.63%,M1和M2如此高速的增长只有在1992-1994年中国经历通货膨胀时才出现过。但根据上面的分析,目前中国并不处在当时的短缺经济下,而是过剩经济,因此货币供应量并不会率先传导到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而是集中到了以房地产市场为首的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既不能杞人忧天,认为CPI转正是通货膨胀即将来临的征兆,从而实施一刀切的从紧货币政策,也不能因为释放出的大量货币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而沾沾自喜,而必须要对房地产市场实施精确打击,扼制有效供给不足和投机性需求过旺的现象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